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齐鲁文化诸家思想中通体贯穿着推重稳定和谐发展的精神,她所蕴藏的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适可以为现代和谐社会建设提供重要借鉴和充足的精神滋养。高度的政治文明的建立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根本保障,齐鲁文化中崇仁尚礼的思想学说,实是“以德治国”、“以人为本”治国方略及政治理念源头活水;而齐鲁文化中中庸贵和思想长期受到社会各个阶层的尊崇,“以宽厚处世”、“和为贵”等重和谐、求同存异的思想理念深深影响了中国历史几千年的发展,起到了维系、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奥林匹克运动 奥林匹克运动是在奥林匹克主义指导下,以体育运动和四年一度的奥林匹克庆典一奥运会为主要活动内容,促进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道德全面发展,沟通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在全世界传播奥林匹克精神,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社会运动.  相似文献   

3.
试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人文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2008年奥运会应该具有三大人文追求:一是让现代奥林匹克人文理念扎根中国,现代奥林匹克人文理念主要包括"更快、更高、更强"的进取精神、"和睦、和谐、和平"的兼容精神、"公开、公平、公正"的平等精神;二是让中国文化融入现代奥林匹克精神,中国文化精髓主要包括自强不息精神、厚德载物精神、以人为本精神;三是让世界在奥林匹克运动中更加和谐,主要内容包括大力促进人自身各方面、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4.
"齐鲁十二圣"文化中可贵的和谐思想,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齐鲁十二圣"文化的长期积淀和演进,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丰厚的文化资源;"齐鲁十二圣"文化中蕴含的优良传统和人文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弘扬新时期山东精神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5.
齐鲁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社会和谐思想。就其内容而言,主要表现为:一是重视社会的纲纪规范作用,主张通过持守礼义法度来建构和谐的社会秩序,保证社会的有序运行发展;二是强调民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张通过实行保民爱民的为政方针,来实现社会的和谐运行。齐鲁文化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在中国传统社会和谐思想的丰富发展史中,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6.
齐鲁学术文化是中国古代学术文化的源头和主流。齐鲁学术文化的学术宗旨是内圣外王,其旨趣在于内以修养外以经世,把道德学问与建功立业相结合;其学术主题是儒学和经学,先秦时期齐鲁儒学成为显学,两汉经学极盛,经学宗师多出自齐鲁;其精神内核是仁义道德,在它的主流儒学中,仁义道德或者说道义的精神价值始终居于首位;其学术风格是兼容传承,具有多元共存、兼容并蓄的风格,以及守护传统、继往开来的品格。  相似文献   

7.
自1896年4月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成功举办,现代奥运会已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在这百多年的历史中,伴随着奥林匹克运动和现代设计艺术的发展,奥林匹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奥运视觉设计艺术也蓬勃发展,异彩纷呈。做为奥运视觉设计的中心和重点——奥运会微设计,在奥运会的宣传和推广中也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历届奥运会会徽都是国家民族特征与奥运精神的完整结合,都是主办国文化、历史的体现。奥运会微以鲜明独特的象征图形,在  相似文献   

8.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希腊古代奥运会。位于希腊首都雅典西南的奥林匹亚是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会址,也是奥林匹克“圣火”燃起的地方。奥林匹克运动这一祭祀性体育竞技赛会逐渐演变为4年一届的古希腊奥林匹克竞技会,即古希腊奥运会。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皮埃尔·德·顾拜旦将古希腊奥林匹克精神作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并且以“奥林匹克运动会”为现代国际性的体育盛会的名称。一、奥林匹克与宗教早在公元前14至公元前12世纪时,古希腊便形成了对以宙斯为中心的奥林匹斯诸神的崇拜。其实奥林匹斯诸神大都出自神话传…  相似文献   

9.
《思维与智慧》2007,(5):I0001-I0002
奥林匹克运动不论从发展规模,还是从发展水平上来看,都已为举世所瞩目。奥林匹克精神得到了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10.
齐鲁饮食文化深受儒学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一定文化形态的饮食观念,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并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起着促进或制约社会发展的作用。齐鲁饮食习俗中“上顺天道、适时进食”的自然生态观,“长幼有序、进食有礼”的礼俗观,“敬天爱人”和谐观,“孝敬父母、以和为贵”伦理观,“以大惟美”待客观,是齐鲁饮食文化形态的主要特征,是儒学思想实现社会统治方略和社会管理的具体体现。新的历史时期,齐鲁饮食文化不断与时俱进,加强自身发展与对外交流,去粗存精引领社会饮食文化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源头的齐鲁文化,其实体是由儒、道、法、墨等文脉构成的,它们揭示了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脉络,并以多元理论诠释了实现普遍和谐与稳定的思想。基督教是西方传统文化“基因图谱”的根源,它以宗教的方式阐释了上帝是造就人类社会至善至美的始动者,信奉上帝所言而行是创造和谐的必然。本文通过对不同文化生态模式的比较,析离出中西方和谐观各自产生的本源及对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2.
齐鲁文化在春秋战国时代达到了顶峰。经过两汉政治文化的选择,它的主体儒学上升为“官学”,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主流。齐鲁文化的地域性开始淡化,其文化的价值旨向发生分化。在朝,成为封建统治的意识形态支柱;在野,向民间寻求发展空间。东汉以后,齐鲁文化原初意义上的精神价值得以充分展现,在文人创作和民间文艺中发扬光大了它的精神旨归,主要表现为,在朝在野的齐鲁文人依然坚守古典人文精神和“德治”“仁政”理想;在通俗文艺作品中,齐鲁文化非官方的正统性质转化为“忠”、“义”思想的崇尚。  相似文献   

13.
在伊斯兰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归纳和整理其中的和谐思想,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是伊斯兰教"解经"工作进一步深入开展的必然需要,也为伊斯兰教适应社会主义社会提供了更多的理论支持。本文从伊斯兰文化中和谐思想的核心、指导思想、精神实质及其基本的道德主张等方面,归纳出了伊斯兰文化中和谐思想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14.
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中的和谐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和谐”是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 ,它是同一性的一种状态 ,反映了事物发展的协调、平衡、秩序和合乎规律性特征。亚里士多德在他的伦理学中 ,通过对道德形成、道德选择、道德与利益关系、个人与社会关系等的论述 ,表现出丰富的辩证和谐思想。深入挖掘和系统整理亚里士多德关于“和谐”的辩证思想 ,对于我们深刻理解辩证“和谐”范畴 ,保证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相互和谐 ,真正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奥林匹克运动与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奥林匹克精神实质与宗教有着相似相同之处。奥林匹克运动先驱者顾拜旦就认为",奥林匹克主义是建立在某种哲学和宗教理论上的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建设不仅是一项社会工程,也是一项文化工程。作为社会建设的基础工程,文化建设既要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方向,又要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充分开发与艺术利用本土文化库藏的和谐理念与和谐精神,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文化资本支持。民间信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和谐社会建设重要的本土文化资本。(1)其以精神信仰的方式建构了平民百姓安身立命、顺道达和的和谐心理,从而为社会和谐创造了心理基础;(2)其所书写的忠孝节义、积德行善等道德故事,为民间社会整齐风俗提供了道德文本;(3)其全民性的"大乐与天地同和"的仪式庆典也成为民间社会文化整合的重要文化纽带;(4)其艺术语言的和谐风格滋养了民间社会的和谐性灵及日常生活;(5)其泛灵崇拜神化了天人关系,成为乡土社会人物和谐的生态哲学。  相似文献   

17.
朱熹为儒家忠德思想做出了重要贡献,即他在保持忠德原有内涵的同时,将忠德的内涵扩大为"正人"和"正己"两个方面,并将忠德的范畴拓展为具有广泛的、普遍意义的个体之忠、家庭之忠、社会之忠、职业之忠和爱国之忠。其当代价值主要有:有利于提高个体道德修养和道德智慧;有利于促进家庭的和谐与稳定;有利于人际关系的改善;有利于职业道德的提升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提升爱国主义精神。朱熹的忠德思想对我国现代文化和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启示意义,我们应当在文化传承中批判地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齐鲁文化在中国文化和文明发展史上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现在齐鲁文化虽稍有衰微,但是它几千年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现代人的思想文化、心理结构和思维方式。今天我们通过传统文化去认识符号,可以看出传统文化是整合符号形式与符号意义两者之间背后关系的潜在力量。  相似文献   

19.
义是墨家学说的伦理总则和精神实质,兼爱、非攻等道德原则是义这一上位概念下的具体原则.义在墨家思想体系中具有法天、兴利、举公的内在特征.法天明义思想和儒学的道统精神共同孕育了后世对恶政的批判和改造精神,以利达义思想首倡了群体导向的功利主义,举公正义思想是传统社会大同情怀的重要渊源.墨家义思想启示我们要建立惩罚机制,维护道德有效运行,倡导友爱互助,建立和谐人际关系,防止假公济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20.
和谐文化是以追求和谐价值为指向,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和谐心理、和谐理念与和谐精神为核心内容的一种精神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文化基础;而道德建设则是和谐文化建设的主体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