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门宦是中亚苏菲神秘主义中国本土化的产物,其过程也可以视为苏菲教团组织世俗化与制度化的演进历程,形成中国苏菲门宦组织的自身特性。本文以四大门宦中的哲赫忍耶为例,将其宗教组织制度化演进历程分为三个阶段,作为苏菲教团的哲赫忍耶,哲赫忍耶门宦的雏形,哲赫忍耶门宦的形成与定型,在对这三个历史阶段的回溯中,观照哲赫忍耶宗教组织制度化构建的历史境遇,以及作为宗教族群建设中形成的门宦显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我国社会分层理论的演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强  邓建伟 《学海》2002,(4):77-83
本文将建国以来我国理论界关于社会分层的理论研究划分为五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前后至195 7年为第一阶段 ,我国的社会分层在此阶段表现出阶级分层的特征 ;195 7年至 1978年 ,我国社会主要根据人们的家庭出身、政治身份、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 ,将人们按照主观意识形态进行了政治分层 ,这是第二阶段 ;从 1978年至 1980年代中期 ,我国主观的政治分层体系开始向“客观的阶级结构”回归 ,这一过渡时期可以称为第三阶段 ;1980年代初期至 1990年代初 ,中国大陆出现了贫富差距的大讨论 ,这是第四个阶段 ;1990年代至今 ,是第五个阶段 ,这一时期大陆分层研究模型的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  相似文献   

3.
2001年的"91·1"事件之后,宗教成为了所谓"第四波恐怖主义浪潮"的主要动力。宗教与恐怖主义之间的联系是内在的,这既体现于漫长的历史河流中,又可以从宗教体系本身找到根源。宗教恐怖主义的核心概念包括"宇宙战争"、"表演性暴力"等。宗教与恐怖主义的联系,主要因于其认同和意识形态功能。在恐怖主义的框架中,宗教主要表现为一种政治意识形态。而且,由于其超自然的联系,宗教比一般的世俗意识形态更具煽动性,也更具影响力。宗教恐怖主义的本质则在于政治暴力或暴力政治的概念。  相似文献   

4.
原始宗教是原始社会的最主要的意识形态,在原始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可以找到它的影子,其它多数社会意识形态此时还处于萌芽阶段,有的虽先于宗教的产生,但后来都包容在原始宗教中,相对来说原始宗教这一意识形态发展得要充分一些,它的一系列的巫术、宗教仪式、祭祀崇拜、宗教组织等,操纵着原始社会的生活。 原始宗教的一个特点是,它不单是一种纯粹的意识形态,它还是一种上层建筑的实  相似文献   

5.
本法律旨在保护宪法赋予公民的信机自由和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第一条基本概念信仰自由——每个公民根据自己的信念在遵守宪法和法规的条件下,自由地选择、拥有传播宗教的或无神论的信念,信奉任何宗教或不信奉任何宗教之活动的权利。宗教——历史上所形成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以相信作为崇拜对象的现实的与超自然的力量和物为根据的观念及祭把实践的总和。宗教信仰(教派)——具有自己一整套宗教观念、仪式和祭把的任何宗教、教会和宗教组织(联合会)的属性。在布里亚特共和国,佛教(格鲁派传统)、昔日斯拉夫教会(旧礼仪教会)、俄罗…  相似文献   

6.
肝癌治疗的年代性变化及评述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10011)张国新一、肝癌治疗方法的历史演变纵观肝癌治疗的历史,虽无明显的分界,但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880年以前为第一阶段;1880~1960年为第二阶段;1960年之后为第三阶段。第一阶段为...  相似文献   

7.
我想把这个时期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17-1922年。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同时存在着两个相互对立的哲学和意识形态派别。在这一阶段,宗教唯心主义派别的哲学家仍在进行活动,继续出版他们的著作,一些学会组织在继续发挥作用。同  相似文献   

8.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一定价段的历史现象,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以幻想的方式反映现实世界的一种颠倒的世界观。宗教在其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宗教观念、宗教信仰、宗教感情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宗教仪式和宗教机构(教会)。人类在最初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不曾有过什么宗教,随着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宗教观念才有可能出现。  相似文献   

9.
受怀特海宗教哲学的影响,谢扶雅转向个人内在的宗教体验和沉思,逐渐形成自己的宗教思想。谢扶雅的宗教思想,大体可分为"宗教的哲学反省"与"神学思想的综合创新"两个阶段。1926-1946是"由社会倾向而至个独沉思"时期,此即"宗教的哲学反省"阶段,他对宗教的本质、演进及理性化等问题的思考,其中可见怀特海宗教哲学的清晰烙印。1946年之后的阶段是"由沉思而更至综合"时期,此即"综合创新阶段",他把中国传统的"中和思想"与怀特海的"过程上帝观"相互融会而形成"中和神学",这是中国基督教本土化的代表理论之一。就上帝观来说,谢扶雅与怀特海之间有很大的相契性。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学术界关于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历史发展阶段、意识形态概念的内涵、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特征和本质等四个问题研究状况的探讨与分析,获得以下观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历史发展可划分为四个阶段;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是一个否定性概念;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特征有虚假性、无意识性和阶级性;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本质是意识形态批判.  相似文献   

11.
法轮功一种具有民间宗教特点的附佛外道(下)评李洪志︽转法轮︾及其法轮功○陈星桥三、法轮功与民间宗教前二章已说明法轮功既非气功,又非佛法,那它是什么呢?我认为它是一种颇具民间宗教性质及浓厚意识形态内容的新型的现代迷信和附佛外道。法轮功相信在现实世界之外...  相似文献   

12.
宗教是一种具有历史延续性的传统文化模式和具有现实渗透力的社会意识形态。因此,各种政治势力都可以借助宗教把自己的思想意识和文化价值理念传播出去,在更大范围内发生影响。宗教渗透与宗教传播、宗教交流有着本质的区别。宗教传播是以宗教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手段,跨越特定的空间和时间界限争取信徒、扩大宗教影响的一系列宗教性活动。在这  相似文献   

13.
仲伟良 《学海》2003,1(6):61-67
解放神学有关“穷人”、“行动者”、“解放”等要义的意识形态问题 ,提示宗教不仅是人从当下境遇生发的终极追求 ,也是人 (以团契方式践履 )的现实关怀 ;作为遭受殖民统治、反对独裁与“资本”奴役 ,争取民族国家权益 ,瞩意宗教革新之特定地区特定历史阶段所形成的社会思潮 ,解放神学在与各色各样意识形态的冲突和对话之间 ,体现了基督宗教多元发展的文化—政治神学转向 ,其富有特色的释经原则、信仰理解和教会运动 ,别开生面地诠释了一些为无神论者所忽略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 ,影响深远地透析出源于宗教政治中的马克思主义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4.
云南少数民族女性与宗教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隐含着人类历史的文化基因.男女两性共同创造了历史,也创造了文化.近年来随着女性主义视角下社会性别研究的兴起,学术界对宗教的研究也开拓了新的理论视角与学术旨趣,如女性与宗教这一新动向的出现.云南民族众多,由于其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和历史发展的不均衡性,其宗教类型齐全,信仰内涵丰富.在此背景下,本文拟对近些年来云南少数民族女性与宗教的相关研究情况,分别作一宗教人类学理论视角下的概述.  相似文献   

15.
五大宗教在台湾的传播与大陆关系密切,两岸宗教关系源远流长。现按各个宗教分别介绍如下。 一、佛教 台湾佛教源自大陆,主要来自福建。大陆(特别是福建)佛教与台湾佛教的往来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明末郑成功收复台湾后,随着移民热潮,往台湾定居的福建人中有许多是佛教徒,他们在台湾建寺并举行各种宗教活动;第二个阶段是清初至近代,当时许多僧人因在台湾受戒有困难,纷纷赴福建鼓山涌泉寺等大丛林受戒,许多闽地僧人也纷纷应邀赴台讲经弘法;第三阶段是台湾光复后的1945年到50年代初,这一时期大陆的一批僧人入台定居,…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以来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围绕意识形态问题的论争可分为三个阶段,每一阶段主要集中于一个问题,分别体现为:新时期之初关于意识形态与上层建筑关系的论争、20世纪80年代中期关于文艺的意识形态性与非意识形态性的论争、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关于文学是否是审美意识形态的论争。这三个阶段的论争对新时期以来的中国当代文艺学的总体格局和走向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分析传统对宗教与道德之间关系的两种模式(A)与(B)都是过分偏激容易引起误解。它们所代表的观点亦不容易在实践中可以持续。(A)模式坚持道德必须直接地依赖宗教作为它的惟一来源。(B)模式则认为道德应完全独立于宗教。然而,欧洲启蒙运动所追求的一种具普遍性和独立于宗教的理性伦却明显已经“破产”。因为并没有任何一个群体能够完全摆脱它自身拥有的历史、文化与宗教遗产。提出一个辩证法的模式,即认为宗教与文化应有一个相互依赖、相互诠释的关系,一个群体/社会的文化完整性才得以保存。这模式对跨文化伦理对话以及公共政策的讨论都具有相当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排华法案》具有深刻的宗教意识形态根源,是西方文化中心主义与基督宗教中心论的庸俗和极端的表现形式之一,本文将从“种族利己主义的神圣化”、“宗教排他主义的政治化”、“文化置换主义的普世化”等三个方面具体分析其历史形态。  相似文献   

19.
徐玉成 《法音》2001,(12):27-35
(三)三个重点日本《宗教法人法》内容很多,我认为其中三个方面值得重点研究,现分述如下。1、法人制度日本学者认为,《宗教法人法》是为了贯彻信仰自由和政教分离的原则,运用法律强制力,在宗教团体中推行法人管理制度,帮助宗教团体在不依附于任何外部势力的条件下,赋予其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独立拥有、维持和管理财产的权利和义务。从而结束了日本宗教长期依附于国家政权而成为权力部门和政治集团附庸的历史。(1)法人制度的产生与作用。法人制度是现代社会的民事法律制度,法人是与公民(自然人)相对称的另一种民事主…  相似文献   

20.
宗教的出现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经过漫长岁月的发展演变,加上复杂的历史原因,作为一种信仰,宗教在世界上已经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据说信仰各种宗教的人,今天已有26亿左右,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以上。其中以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在一些国家被尊为国教,它们在国际上各自有着广泛的联系。如今,宗教不但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而且是一种社会力量。作为在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宗教,在人类文化史上发生过广泛、深刻的影响。在中华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