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1 毫秒
1.
孙琪 《天风》2014,(8):38-40
据学者尤恩德1统计,自1822年马殊曼(Joshua Marshman,1768-1837)出版第一本中文圣经至1919年第一本官话及文理和合本圣经出版,在前后不足一个世纪中,基督新教共有近40部以文理、官话及方言译成的中文圣经译本.本文以时间和影响为线索,梳理在和合本圣经诞生之前,比较重要的中文文理本、官话本及浅文理本全本新约、旧约翻译.  相似文献   

2.
《天风》2014,(8)
<正>据学者尤思德~1统计,自1822年马殊曼(Joshua Marshman,1768-1837)出版第一本中文圣经至1919年第一本官话及文理和合本圣经出版,在前后不足一个世纪中,基督新教共有近40部以文理、官话及方言译成的中文圣经译本~2。本文以时间和影响为线索,梳理在和合本圣经诞生之前,比较重要的中文文理本、官话本及浅文理本全本新约、旧约翻译。一、文理本1.二马译本新教传教工作的开始,一般都与圣经翻译关系密切~3。1822年,在印度塞兰坡从事文字工作的马殊曼出版了第一本中文圣经。紧随其后,第一位来华  相似文献   

3.
《天风》1996,(12):14-15
主要中文圣经译本 《和合本圣经》 1919年的官话和合译本是中国教会使用最为普遍的译本,包括直排繁体字(神版与上帝版)、直排串珠圣经、横排简体字、新标点和合本(1989年)等新版圣经。 该译本是由美国长老会,美国公理会、内地会、英国伦敦会的五位传教士历经29年(约1890—1919)的艰辛翻译而成。  相似文献   

4.
周永健 《天风》2018,(11):32-33
明年是《圣经官话和合译本》(简称《和合本》)出版100周年。这部翻译之作历时28年。译文准确,发行后成为广受教会和信徒欢迎的中文译本,是中文语境下被最广泛使用的圣经译本,百年间销售量为中文各版本圣经之最。《和合本》对现代白话文、中国教会和社会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本期起。本刊特刊出一些牧者和基督徒讲述《和合本》圣经及其与本人之间的故事,与读者共同见证“和合百年”的时刻。  相似文献   

5.
《圣经》“南京官话译本”是中国近代正式出版的第一本圣经官话译本,由麦都思主译,1856年首次刊印.译者一反新教传教士的文言译经传统,选择以南京官话译经,这充分体现了译者的主体性与创造性,这种官话文体的选择是译者应当时复杂的历史文化语境并与之互动的结果.这种主体性不仅表现为文体的选择还表现在翻译的模式上,此译本并非延续西译中述,而是西人指导,中士转译,翻译过程兼及语内翻译和语际翻译,这开辟了圣经汉译的新路径.同时,本文把此译本放到官话译本的谱系中,考证了此译本和《古新圣经》及“北京官话译本”、“官话和合译本”等译本的关系,指出此译本作为第一本官话译本不仅开启了其后官话译本的翻译历程,也为此后官话译本文学性文体的探索作出了铺垫,不仅昭示了五四白话文运动的到来,也给白话文运动的提倡者们建立新白话提供了颇为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蔡锦图 《天风》2023,(3):47-48
<正>早期中文圣经都是文言体,但19世纪的新教传教士意识到文言语体复杂,未必被所有中国人掌握,遂逐渐产生使用通用语体翻译圣经的倾向。传教士称以文言翻译的圣经为“深文理译本”(High Wenli Version),而为了让受众更广泛,他们翻译了较浅白的文言圣经,即“浅文理译本”(Easy Wenli Version),以及按官话翻译的“官话译本”(Mandarin Version)圣经,这三类圣经成为19世纪下半叶中文通用语言圣经的三种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7.
<正>1919年4月,完整的中文旧约新约译本圣经《官话和合本》(以下简称《和合本》)历经近30年,在众多中外学者的努力下出版发行,"这是在圣经翻译中运用白话文(通俗中文)最成功的尝试,该译本很快风行中国教会(新教)~1,至今魅力不减"~2。时光走过了一个世纪,《和合本》单单在中国境内已印刷发行超过8000万本。它并非第一本中文圣经译本,在此译本之后尚有其他译本问世,但它却是世界华人基督徒中最通用的译本~3。回顾《和合本》的译经历  相似文献   

8.
在圣经汉译以深文言、浅文言、白话三种语体并行翻译80年、出版了几十种译本之后,1919年迎来了经典之作——和合本圣经的诞生。它不仅印刷了汉字本,而且有少数民族文字本等。和合本不仅标志着外国传教士翻译圣经时代的结束和华人译经的开始、和合官话本延续百年的唯一地位创建;而且标志着整个中国社会欧话白话的先驱示范和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新词语的引入。1980年代后,基督教会开启了和合本的修订工作,但一直未能替代和合本。  相似文献   

9.
包智敏 《天风》2009,(5):26-28
今天我们手中的圣经是1919年出版的,称为"和合本"(UNION VERSION).和合本圣经的翻译综合和吸收了当时已经翻译的各种中文圣经版本(多为文言文和地方方言译本).基本上按照1885年出版的圣经英文修订版(RV)为蓝本翻译的,而圣经英文修订版又是在圣经英语钦定本(又称雅各王版KJV)基础上修订的,同时,和合本圣经还是许多不同宗派背景的基督徒专家联合参与的一项工程,故称为"和合",即"联合"之意.这项翻译工程浩大,从1890年在上海举行的传教士大会决定共同翻译联合圣经译本,到1906年完成新约部分,至全部完成定稿,并于1919年全书出版,历时达29年之久.和合本圣经的出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对教会而言,而且对当时中国社会有识之士正在推广的白话文而言,也是一件大事,曾获得"白话文先驱"的美誉.译经委员会把"信、达、雅"作为经文的翻译原则贯彻始终,使和合本圣经既通俗流畅,又有庄重的语感之美,成为今天全球华人基督教广泛使用的译本.目前虽有多个中文圣经译本问世,但和合本圣经的地位无法代替.我们为之感谢神,这一切都是在圣灵的引导带领下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正>提起富善牧师,知道他的人可能不多,可是他全程参与并最终主持翻译的白话文圣经——《官话和合本》,读过的人就不计其数了。1919年,《官话和合本》圣经正式出版。圣灵借这部圣经,引导许多人信主得到救恩,结出美好善果,同时也推动了白话文运动,影响深远。今年是《和合本》圣经出版100周年,在此纪念为翻译《和合本》圣经而付出艰辛努力的"《和合本》  相似文献   

11.
《天风》2018,(5):5-5
<正>"你的话是我脚前的灯,是我路上的光。"(诗119:105)1919年,和合本圣经正式出版,以这个译本为底版的中文圣经,中国教会印刷数量已超8000万册。和合本圣经无疑是基督教中国化的重要创举,是中国教会健康发展的真理指南。借此庆祝和合本圣经出版100周年之际,《天风》编辑部开展"百年和合我爱圣经"征文活动,诚邀广大基督徒讲述自己与圣经的故事,讲述圣经如何在灵性上给予自己帮助以及如何在生活上引导自己荣神  相似文献   

12.
《天风》2018,(5)
正和合本圣经自1919年出版发行以来,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基督徒。作为中国教会发展和信徒灵命成长的指南,该译本百年来发挥了其持久弥新的影响力。在和合本圣经出版100周年之际,中国基督教两会拟举行和合本百年纪念活动,并特别推出"百年和合·圣经纪念版"封面设  相似文献   

13.
较之近代基督新教来华传教士卓有成效的白话译经,天主教在这方面要相对滞后,直至1968年才出版《思高圣经合订本》。此前天主教内也出现过对白话译经的提倡及实践,但较之新教《官话和合本圣经》,只是个别修会的努力和部分圣经的翻译。本文基于民初天主教部分期刊史料,对天主教内白话译经滞后原因作初步探讨,也兼及与新教《官话和合本圣经》翻译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天风》2006,(11)
新约和合本圣经修订版面世《新约全书——和合本修订版》奉献礼于2006年4月24日举行。和合本修订版总编辑周联华博士到会证道, 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驻会副主席邓福村牧师致辞,圣公会邝广杰大主教主礼。和合本圣经自1919 年出版,之后有不同译本面世。修订工作始于1983年,于2000年完成新约初稿,首先出版了四福音书及罗马书试用本,今年完成所有新约翻译修订工作。  相似文献   

15.
《天风》2017,(12)
正《和合本与英语标准版对照圣经》由中国基督教两会于2008年出版发行,至今已发行近50万册。本书的英文译本English Standard version(ESV)版权归英国圣经公会所有,ESV译本的翻译尽量与原始希伯来文、亚兰文及希腊文相核对,力求达到原始文本的精确词义,着重"词与词"的对应,让读者尽可能看  相似文献   

16.
《天风》2017,(3):66-66
<正>新汉语译本由汉语圣经协会历时16年翻译制作。该译本忠于原文又贴近生活,结合了近代圣经研究的成果,文字直接流畅,传译原文的信息内容准确,符合原文的思想、感情色彩和语言风格。新汉语译本特点:一、译文和译注两者兼备,方便读者在读圣经的同时自行查考、研读经文。二、每卷书前做简介,涵盖历史背景、神学主题、文学特色和相关生命信息,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圣经文本思考。《新汉语译本/和合本(对照版)》(新约全书)以并排方式为  相似文献   

17.
赵晓阳 《天风》2010,(3):55-55
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在中国的翻译最早可推至唐朝。圣经在中国的翻译,从语言角度可分为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两大类。汉语译本从语体角度可以分为三类:一、文言译本,即深文理译本;二、半文半白译本,  相似文献   

18.
基督教在华传播是从传教士来华和《圣经》翻译开始的。最早一部完整中文《圣经》则是由在印度传教、终生未来过中国的英国浸礼会传教士马士曼完成并在印度出版。他同时也开启了浸礼会圣经汉译本的先河,19世纪之后的三种浸礼会圣经汉译本都是在修订马士曼译本的基础上形成。其中仅有《新约》的胡德迈译本、高德译本在宁波印刷出版,怜为仁译本是唯一在中国本土出版的浸礼会圣经全译本。上述四种浸礼会《圣经》译本均是深文理,与当时《圣经》中译的整体倾势相同。  相似文献   

19.
今日所普遍使用的中文《圣经》,是国语和合本《圣经》(简称“和合本”)。这部为读者所珍爱、学者所赞赏的百万字译著,已有80多年的历史,却鲜有人知道它的来历。不过在“和合本”之前还有其他译本,其数目之多、年代之久,也是人们所始料不及的。  相似文献   

20.
倪光道 《天风》2012,(6):12-14
经文:《使徒行传》4章38节,11章24节圣经对巴拿巴的评价很高:"这巴拿巴原是个好人(其他各种译本都没有"原"字),被圣灵充满,大有信心,于是,有许多人归服了主。"(徒11:24)巴拿巴叫什么名字?"名叫约瑟"(参徒4:36)。巴拿巴是什么意思?和合本为"劝慰子"(参徒4:36);思高译本为"安慰之子":现代译本为"鼓励者";吕振中译本为"鼓励人的人"。圣经只一次提到约瑟的名,其他26次都称他为巴拿巴;大概正是这个缘故,被称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