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覃江 《法音》2010,(4):41-44
<正>佛教各乘各宗都把得到正见做为修行最重要的前提。如《佛性论》所说,学佛要"以正见为先行",因为正见总摄了戒定慧三学。陈兵教授把"得正知见"做为大乘根本四加行之一,并依经论和古德的开示,断言"无正见而修,称为盲修瞎炼"。龙树菩萨把正见对于学佛修行的作用比喻为我们走路的时候要"先以眼见道而后行",如果不能先认清道路,就会步入歧途。唯有正见能够引导我们走向圆满解脱,《正法念处经》说:"出世涅槃,正见为  相似文献   

2.
佛法依正不二论的现代意义佛日依正不二,是佛教的重要思想。“依正”二字,乃“依报”、“正报”的略称。正报,指众生乃至诸佛的身心,即生命主体;依报,指生命上体所依正的国土,即生存环境,佛法说身心世界皆是业力之果报,故名依正报。《三藏法数》卷二七释云:“正...  相似文献   

3.
《中国道教》1994,(4):14-14
第一条 为加强对正一派道士的管理,继承道教正一派授箓之传统,健全正一派规仪教制,提高正一派道士素质,促进道教活动正常化,根据本会《章程》和《关于散居正一派道士管理试行办法》,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 正一派道士应经过受箓,领受法职,明证道位,方有资格主持道教斋醮仪典。 第三条 凡正一派道士申请授箓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相似文献   

4.
正性评价恐惧是社交焦虑能够有效鉴别于抑郁症的核心特征。正性评价恐惧是指对他人给予的积极评价感到恐惧, 并因此而担忧的一种情绪反应。正性评价恐惧不仅会使社交焦虑者表现出否认积极认知、回避关注及情绪消极化等特点, 还会通过去正性化思维和解释偏向进一步加剧其认知偏差并抑制其正性情绪, 从而维持和加剧个体的社交焦虑症状。未来研究应关注正性评价恐惧在教育和咨询中的应用, 以及本土倡导谦虚文化背景下正性评价恐惧特点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正>林乐昌先生积十数年搜辑和研探之功撰著的《正蒙合校集释》(简称《集释》),于2012年4月由中华书局出版。全书100万字,分上下两册。《正蒙》一书乃张载晚年手定,是其一生最具代表性的著作。在儒学史上,《正蒙》具有崇高的地位。《正蒙合校集释》是汇合《正蒙》南宋、明、清等十一个不同版本加以校勘,搜辑《正蒙》南宋、  相似文献   

6.
各位领导、各位道长、各位来宾: 道教正一派授箓,是道教正一派的重要教务活动,是加强对正一派道士管理的重要措施,当然也是正一派道士所关注的一件大事。今天,我们道教正一派一些主要宫观和道协组织的负责人聚会在这里,座谈研究正一派的授箓事宜,并荣幸地邀请到中央统战部、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和有关省市政府宗教主管部门的负责同志出席指导。在此,我谨代表中国道教协会和上海市  相似文献   

7.
我们经常说正信正信,当然指信仰在先,但这种信仰应该是正确的正当的,不是盲目的糊涂的,否则就成了迷信了。佛教是正信的宗教,正信的宗教有以下这些特点:  相似文献   

8.
3个实验探讨情感强度不同正性生活事件对个体情感和行为反应的影响。发现:(1)面对复合正性生活事件(1高正+1低正),个体会感觉比面对1个单独的高正性情感强度事件的正性感受更低,出现平均效应,2个正性生活事件不如1个好;进一步研究发现:(2)当复合正性生活事件为异类时,出现平均效应;当事件为同类时,出现累加效应;(3)当复合正性生活事件有明显的时间特点时,个体加工符合峰-终定律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梵文Anuttarasamyaksambodhi音译,略称阿耨三菩提、阿耨菩提,意译为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等觉、无上正真道、无上正遍知.("阿耨多罗"意译为"无上","三藐三菩提"意译为"正遍知".)此为佛陀所觉悟之智慧.以其所悟之道至高至大,故称无上.以其道真实不虚、无所不  相似文献   

10.
中道公元前589年7月的月圆日傍晚,太阳西下,明月同时升起,在荫凉的鹿野苑仙人住处,佛陀对他们说:诸比丘!出家人不应有此二种极端。何等为二?纵欲为低等、粗俗、世间、卑劣,有助于伤害;自我折磨乃痛苦、卑劣有助于伤害。诸比丘!如来理解之中道,避免此二极端,具备视野与知识,导致安静、证悟、菩提与涅槃。诸比丘!何为中道?即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情绪启动范式考察社交焦虑个体对正性刺激解释偏差。研究以正性和打碎的面孔为启动项,正性或负性非社交词为目标项,要求高社交焦虑组被试和控制组被试判断目标项的情感色彩,并记录其反应时与准确率。结果发现,两组被试具有不同的情绪启动模式:高焦虑组被试未表现出显著地相容性效应;他们在正性-正性条件下的反应时显著慢于控制组被试。研究结果提示高社交焦虑个体具有对正性社交刺激的解释偏差,他们不能充分理解正性社交刺激的积极含义。  相似文献   

12.
《法音》1997,(12)
中国佛学院普正、达正法师赴韩国留学本刊讯作为培养中韩佛教友好交流人才计划的一部分,中国佛学院九四届毕业僧普正、达正两位法师已经办好赴韩留学的有关手续,于12月5日启程至韩国圆光大学圆佛教思想研究院留学。10月18日,赵朴初会长在北京广济寺亲切会见了两...  相似文献   

13.
《法音》2010,(5)
<正>本刊讯5月9日,中国佛教协会理事、陕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正竖法师示寂,世寿44岁,戒腊23夏。正竖法师俗名李月河,1966年生于山东省郓城  相似文献   

14.
第一条为维护散居正一派道士的合法权益,加强对散居正一派道士的管理,促使宗教活动正常化,以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根据国家《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及本会《章程》,特制定本试行办法。第二条道教正一派为龙虎山、茅山、阁皂山三山符箓派系的总称。散居正一派道士大多散居城、镇和乡村,有家室,不常住宫观。第三条散居正一派道士必须:  相似文献   

15.
陈岳 《管子学刊》2016,(3):54-58
"以正治国"见于今本《老子》第五十二章,它既是老子总结三代政治、结合所处之世提出的治国纲领,同时也是老子进行形上思考后的产物。老子强调"正"的概念,论述"正"便是"合乎道",主张"身正"方能"国正";在具体行为上,他要求"为正"就是要"知止"。在这一方面,老子与孔子的认识并无冲突,相反通过把握两者的论述,便能更好的把握"以正治国"的真义。  相似文献   

16.
上章是向三天太上呈送章文的仪式,章文是模仿世俗公文格式书写的仪式文书。上章作为早期正一道主要的祀神仪式,在东汉张陵、张衡、张鲁时期颇为流行。论文详细考察正一上章与道教经法制度的关系,正一上章仪式在社会上的影响,指出早期正一上章为上清派、灵宝派所汲取,正一上章已融入灵宝斋法和正一醮仪之中。传统科仪史认为道教斋醮的灵宝斋法始于三国时期的葛玄,论文从斋醮科仪史的宏观视野考察分析早期正一上章的内涵与功能,认为道教斋醮科仪的源头应追溯至东汉张陵创教时期。  相似文献   

17.
朱熹是否为《正蒙》写过注解,在学界存在争议。那么,现行所谓《正蒙》朱熹注解从何而来,便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我们通过考察《正蒙》朱熹注之源流,对朱熹是否为张载《正蒙》作过注解予以解答。朱熹在解说《正蒙》的基础上,批判地继承了张载的思想,那么,朱熹对张载思想的继承如何?我们对此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探讨不同职业认同水平教师在对职业生活事件的编码、再认和启动阶段是否具有不同的社会认知加工特点。采用Tversky的社会认知实验范式对高、低职业认同水平教师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1)高职业认同教师更多将正性条目编码为正性,更少将正性和中性条目编码为负性;高职业认同教师在正性和中性条目的编码正偏向上显著高于低职业认同教师;(2)高职业认同教师能够再认更多原有正性和中性条目,低职业认同教师将更多新加的中性和负性条目判断为阅读材料中的原有条目;(3)高职业认同教师的正性启动量和启动正偏向都显著高于低职业认同教师。结论:不同职业认同水平的教师对职业生活事件存在不同的社会认知加工特征,高职业认同教师的社会认知加工更积极有效。  相似文献   

19.
学佛的过程是“信、解、行、证”。学佛的首要大事,就是要有“正信”。“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有了正信,才能有正解;有了正解,才能有正行;有了正行,才能有正证。信、解、行、证,四满成佛,也可以说,“信满成佛”。因为正信是正解、正行、正证的一个总因。所以佛教常说“信为道源功德母”。佛教讲的信,不仅是  相似文献   

20.
《法音》2014,(10)
正首先,祝愿到此参加第27届世界佛教徒联谊会大会的各位来宾,吉祥、健康、快乐!目睹诸位代表团结一致,为佛法恒久存世和弘扬佛法作出巨大的努力,我对佛法的光明前景充满信心。要是世界上所有佛教徒都积极地相互合作,佛法就能一直繁盛下去。佛教繁盛,其光辉就如百千太阳和月亮照耀大地。佛法的精华是戒、定、慧。要分析这三个概念的话,可引申为八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