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包智敏 《天风》2009,(5):26-28
今天我们手中的圣经是1919年出版的,称为"和合本"(UNION VERSION).和合本圣经的翻译综合和吸收了当时已经翻译的各种中文圣经版本(多为文言文和地方方言译本).基本上按照1885年出版的圣经英文修订版(RV)为蓝本翻译的,而圣经英文修订版又是在圣经英语钦定本(又称雅各王版KJV)基础上修订的,同时,和合本圣经还是许多不同宗派背景的基督徒专家联合参与的一项工程,故称为"和合",即"联合"之意.这项翻译工程浩大,从1890年在上海举行的传教士大会决定共同翻译联合圣经译本,到1906年完成新约部分,至全部完成定稿,并于1919年全书出版,历时达29年之久.和合本圣经的出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对教会而言,而且对当时中国社会有识之士正在推广的白话文而言,也是一件大事,曾获得"白话文先驱"的美誉.译经委员会把"信、达、雅"作为经文的翻译原则贯彻始终,使和合本圣经既通俗流畅,又有庄重的语感之美,成为今天全球华人基督教广泛使用的译本.目前虽有多个中文圣经译本问世,但和合本圣经的地位无法代替.我们为之感谢神,这一切都是在圣灵的引导带领下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天风》2020,(7)
正"在财富管理上,多一种属天的智慧和力量!"《财富管理版圣经》内容特色特色一:经文标记。财富管理版圣经使用中文和合本导读版为核心圣经内容,对圣经中与财富相关经文进行标记,全面地展示了圣经中有关财富管理的观点。特色二:财富管理版圣经加入了为期40天的财富管理灵修之旅,文字简洁而发人深省,通过这一部分有关财富管理的主题灵修文章,帮助弟兄姊妹更好地思考圣经中有关财富的经文。同时培养高效的灵修模式:祷告、读经、反省、回应。特色三:小组"财富管理"讨论指南。扩展"40天财富管理之旅",5天一部分计划和实施,触发并引导小组成员进行更深入的讨论、拓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新旧约圣经中有关"工作"的词汇的神学意义,指出了圣经中的工作伦理观对今天基督徒生活和灵命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天风》2004,(11):56-56
香港圣经公会与香港华人基督教联会合办有关"中国教会事工展"的征文比赛为鼓励"中国教会圣经事工展"展览期间曾到会参观的人士,通过文字分享参观展览后的感受,以及思考圣经如何影响生命,藉此推动信徒多阅读圣经,并关注中国教会圣经事工,香港圣经公会与香港华人基督教联会分别以"中国教会圣经事工展观后感"及"脚前的灯、路上的光:圣经对生命的影响"作为比赛的题目,联合举办了一项名为"中国教会圣经事工展"的征文比赛。征文比赛分"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和"公开组"四个组别。  相似文献   

5.
圣经中没有构建和谐社会的说法,但圣经中的一些观念与和谐社会的理想是密切相关的。本文通过对几个圣经观念的探讨,尝试寻求基督徒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圣经依据。通过对"约"的观念、"和好"的观念、"爱"与"公义"的观念、"国度"的观念及"安息年"与"禧年"的观念等的分析,指出这些圣经的观念的确隐含有和谐社会的含义。  相似文献   

6.
《天风》2018,(5):5-5
<正>"你的话是我脚前的灯,是我路上的光。"(诗119:105)1919年,和合本圣经正式出版,以这个译本为底版的中文圣经,中国教会印刷数量已超8000万册。和合本圣经无疑是基督教中国化的重要创举,是中国教会健康发展的真理指南。借此庆祝和合本圣经出版100周年之际,《天风》编辑部开展"百年和合我爱圣经"征文活动,诚邀广大基督徒讲述自己与圣经的故事,讲述圣经如何在灵性上给予自己帮助以及如何在生活上引导自己荣神  相似文献   

7.
张存信 《天风》2017,(7):41-42
公元2017年为丁酉年,亦称鸡年。在圣经中,有关“鸡”的内容较少,但经文中提到的如公鸡、母鸡、小鸡、鸡蛋等仍有重要喻义。  相似文献   

8.
梁发在《劝世良言》中对圣经采取了"处境化"的阐释策略,主要表现在:为了建立起圣经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沟通与对话,梁发非常注重语言的转换,坚持文化调适的策略和本土化的处理方式;在宣教过程中,梁发往往针对现实处境来决定阐释的重点,将时代处境与圣经经文"融接"了起来;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梁发虽将一些重要观念融入其对圣经的阐释之中,但始终坚持了圣经的绝对标准和权威地位。梁发的这一"处境化"阐释策略具有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回顾了《圣经》在华的理解及诠释历史,并从三个方面加以概述:"索隐派"圣经观在中国的"形象化"理解、《圣经》汉语翻译带来的语言变化和意义革命、汉语表述的全方位《圣经》研究。本文认为《圣经》中译史与中西思想文化的相互理解密切交织,这种经典解读与诠释是相关理解的不断调整、不断深化的过程,从而促进了不同语言、不同思想体系的彼此接近、相互认知,并达到一定程度的"会通"和"融合"。在这一过程中,文化沟通与更新的意义遂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0.
《学海》2017,(5):157-164
旧约圣经是古代犹太人创造的经典,也是其信仰之源与生活之道。但在犹太人流亡欧洲时期,《塔木德》逐渐取代了圣经,成为犹太人信仰的基础,与圣经原典发生偏离。直到18世纪下半叶,以门德尔松为代表的德国犹太启蒙主义者为更好地融入西方社会,乃复兴民族文化遗产,试图唤起犹太人对圣经的兴趣,开始重译圣经。19世纪,一些欧洲犹太学者在欧洲现代圣经批评日新月异而犹太人对圣经知之甚少的语境下,倡导"回归圣经"。其意义既包括"回归圣典",即研读与阐释圣经文本;也包括"回归圣经时代",即复兴或重建圣经时代的某种历史与精神特质。  相似文献   

11.
征稿启事     
《天风》2018,(6):5-5
<正>和合本圣经自1919年出版发行以来,.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基督徒。在和合本圣经出版100周年之际,中国基督教两会拟举行和合本百年纪念活动,并向广大信徒征稿:"百年和合·我爱圣经"征文讲述自己与圣经的故事,讲述圣经如何在灵性上给予自己帮助以及如何在生活上引导自己荣神益人、  相似文献   

12.
神话是圣经中最重要的文类之一,它既凝聚着圣经作者对当时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想象与解释,也在强化后人对世界与文明起源的理解。19世纪70年代,英国学者乔治·史密斯对巴比伦版大洪水叙事的发现为进一步追溯人类文明起源,探讨圣经神话与古代近东传统之关联提供了宝贵的科学依据。20年后,德国学者贡克尔发表了《创世与混沌》(1895)一书,再次牵扯出圣经神话借鉴巴比伦传统的话题。20世纪初,德国学者德里奇相继发表题为"圣经与巴比伦"的三次演讲,把圣经神话与巴比伦文明关系的学术之争推向宗教神学之争。  相似文献   

13.
中文圣经翻译是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常以西人传教士作为中文圣经不同版本的译者,但实际上每一个译本的后面都有中国士人的参与。近代史上著名的改革家、思想家王韬就是一个"被遗忘的圣经译者"。本文依据第一手史料,求证王韬作为圣经主要译者之一的身份。在与麦都思一起翻译"圣经委办译本"(Delegates' Version)时,王韬的目标是要将《圣经》翻译成一部"杰出的中国文学作品"。以达、雅作为翻译的基本原则,以中国士人作为读者对象,委办译本在流畅、优美、可读性方面都十分突出。本文还具体将委办译文与圣经原文进行比较,进而分析体现在圣经翻译后面的解释学原则。王韬的译文风格,取决于他们将基督教处境化、从文化理解福音的解释学策略。  相似文献   

14.
《天风》2020,(1)
正编者按:2019年12月7日至8日,基督教全国两会圣经事工委员会在浙江省杭州市基督教崇一堂举行"圣言常存"——"圣经日"系列活动,旨在唤起全国基督徒对圣经事工的重视,从而更爱圣言,更好地支持圣经事工!连续两个半天的活动十分丰富,举行了"百人抄经"、圣经事工座谈会、圣经日主题礼拜、中国教会青年作者新书签售、手抄圣经颁奖等系列活动,当天崇一堂两场礼拜共有七千多人参加活动。现选取一些活动图片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5.
鱼饼 《天风》2008,(6):23-23
提起挪亚,自然叫人想起方舟.在挪亚九百五十年的生涯中,总是让人将他与方舟、洪水、彩虹、成双成对的动物、鸽子、橄榄叶相关联. <圣经·创世记>6章1-7节中让我们了解到挪亚生活的时代是:耶和华见人在地上罪恶很大,终日所思想的尽都是恶,以致于耶和华心中忧伤,后悔造人.但圣经中又说:"惟有挪亚在耶和华眼前蒙恩." (创6:8) 在这样的背景下,当时的世界发生一件惊天动地的事件:  相似文献   

16.
<正>在中文和合本圣经出版九十周年之际,四川大学宗教所基督教研究中心于2009年12月5-7日在四川大学举办了"汉语语境中的基督教经典与诠释"国际研讨会。这次受邀参会的学者有三十多位,共提交论文三十三篇,分七组进行讨论。研讨会以圣经文本为中心,对圣经在汉语语境中的翻译、传承、理解与诠释,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  相似文献   

17.
丁光训 《天风》2004,(7):25-32
2004年8月5日,一个被海内外同工、同道称之为历史性首展的--"中国教会圣经事工展",将在香港国际会展中心揭幕,为了使海内外读者更多地了解中国教会圣经事工的发展,本期特刊发1990年11月丁主教在美国宗教学会和圣经公会联合年会上的演讲"中国基督徒怎样看待圣经"一文,以飧读者,希冀在"独特而令人向往的信息"中,使更多的中国教会的牧者,在处境发掘和宣讲圣经在新的时代的亮光和信息……  相似文献   

18.
新教的海外宣教团体对圣经的观点和释经理论,是他们踊跃地向东方的中国及其周边国家宣教的重要指导思想。我们必须检视曾对中国教会产生较久影响的这种思想的历史与神学的源头。身在宣教运动中的传教士,不能很自觉地将传播一种宗教和令人接受上帝信仰作适当地区分。宣教士对《圣经》进行解读时,自觉或不自觉地打上他们的文化传统和教义规条、甚至国家政治利益的烙印。传教士的圣经观和教会论中,纠缠了许多宗教、政治、经济、文化、种族上的自我优越感,而没有整全地考虑圣经全备的真理。而他们那种"堡垒式"教会观产生的原因,当然是与对圣经经文的特殊解读(这些解释加以理论化和模式化,就是教义)有关,同时与欧美国家与中国在文化和社会制度上的隔阂也有关系。所以,早期新教宣教团体在释经路线、教会观和世界观上的二元论色彩的偏执并不是毫无来由的,而是有着深刻的政治和文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在圣经和合本修订版《旧约》中,以"地府"这一本土宗教观念对译希伯来圣经中的■(shcht)。为这一古老的希伯来宗教观念又叠加了一道新的文化意涵。本文从现象学的角度,力图描绘叠加在汉语圣经"地府"观念中几种不同的语言思维和文化观念,动态分析翻译过程中不同语言和文化对宗教观念的改造与丰富。  相似文献   

20.
《天风》2015,(12)
<正>2015年11月9日上午,中国基督教两会与联合圣经公会合作30周年座谈会在上海举行。中国基督教两会主要负责同工、联合圣经公会代表、世界各地有关圣经公会代表、爱德基金会与爱德印刷有限公司代表,以及中国基督教两会圣经事工委员会同工和部分省份基督教两会圣经发行点代表等近六十人参加了此次座谈。座谈会由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高峰牧师主持,上海市基督教教务委员会主席谢炳国牧师献上感恩祷告。高牧师强调,从1985年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