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裴连山 《天风》2018,(7):12-13
今天教会的礼仪既要有神学上的考虑,也当有中国元素,更要体现时代精神。崇拜和聚会是基督徒教会生活的中心,而教会的崇拜离不开礼仪。除了圣礼,基督教还包括更广义的礼仪。礼仪传统是为了表达基督教的信息,其传统肯定受到犹太传统、希腊罗马传统的影响,后来又被欧洲中世纪文化所塑造。  相似文献   

2.
正在笔者看来,崇拜礼仪的中国化问题,不是要设置怎样一套程序,而是要怎样在生活中以"礼"彰道。"圣道"和"圣礼"是基督教会的两大特征,奥古斯丁称"圣礼"为"可见的道",说明圣礼在教会崇拜中的重要性。中国基督教传承了马丁·路德的改革精神,走上了自治、自养、自传的兴教之路,并实现了联合礼拜。中国教会的崇拜礼仪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无论礼仪繁简,都有意义在其中,都传递着相应的信  相似文献   

3.
在基督教礼仪年中加入中国传统节日,是基督教崇拜礼仪中国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当代富有影响力的亚洲礼仪神学家安浩鹏(Anscar J.Chupungco)在论到崇拜礼仪本土化时,特别提及使用创造性同化的方法帮助人们在礼仪年中加入本地文化中传统的节期、人们工作的周期和国家的庆典~1。创造性同化(Creative Assimilation)是在基督教的崇拜中加入来自文化的元素,诸如行为、姿势或象征,借以丰富崇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天风》2018,(2):18-18
<正>4月谈基督教圣乐的中国化5月谈教堂建筑的中国化6月谈基督教文艺的中国化7月谈教会礼仪的中国化8月谈教会管理的中国化9月谈教会牧养模式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5.
刘贻 《天风》2012,(5):20-21
感谢上帝的恩典,随着中国教会不断的发展,如何建设好教会,包括如何完善教会礼仪,也成为教会领袖不断思考的问题。其实,对于基督教会的崇拜来说,教会礼仪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教会崇拜礼仪拥有古老的教义、历史基础与丰厚的文化底蕴。虽然崇拜礼仪并非绝对真理,但也绝不能任牧者肆意妄为,随意更改。其实。  相似文献   

6.
陈志华 《天风》2018,(7):13-14
理念必先于形式,实践之前定是神学先行。《推进我国基督教中国化五年工作规划纲要(2018-2022)》指出,基督教中国化的任务之一就是"扎根中华文化,以中国特色的文化形式表达信仰",并在具体做法上提及:"倡导教会崇拜礼仪、圣乐诗歌、教牧服饰、教堂建筑等融入中国元素,使之蕴含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体现中国特色。""组织中国传统音乐旋律或地方曲调赞美诗歌的采风创作.  相似文献   

7.
朱贵金 《天风》2008,(9):24-26
基督教的崇拜礼仪如同一个坐标,坐标的横线如同教会的礼仪年,其中以基督事件为横线中的不同刻记.坐标的竖线象征教会崇拜的方向,焦点始终指向教会所崇拜的神.崇拜的方向永远不会改变,但崇拜的内容,会随着礼仪年的推移而在不断地进行,指向不同的基督事件.在此"崇拜坐标"中,基督徒的生命会随着教会礼仪年的进行,而不断成长与更新.  相似文献   

8.
《天风》2020,(10)
正崇拜(或礼拜)是教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一个教会年即将开始之际,希望各地牧长、神学院校老师、同工等一起在坚持基本信仰、继承普世教会传统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优秀文化和中国教会自己独特的处境,共同探讨具有中国特点的崇拜程序和礼仪及其实践,进而丰富中国教会的信仰生活,推进基督教中国化向纵深发展。欢迎积极投稿,篇幅在2000字以内。  相似文献   

9.
<正>应当在传统中创新,既不失掉教会传统的礼仪精神,又有中国化、地域化和民族化的特点自改革开放以来,基督教恢复聚会己有近40年的时间。在这40年里,教会信徒不断增加,为满足信徒的敬拜需求,教堂数量也随之增加,整体呈现健康有序的发展态势。随着时代的进步,许多新元素为崇拜提供了便利,教会的崇拜形式变得多样化。因不同宗派背景,在推进联合礼拜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保留了原宗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以琳 《天风》2005,(1):32-33
我们要把一个非常美丽的基督教呈现在世人面前,我们就要在教堂建筑、教会音乐、崇拜礼仪等方面注入美的元素,这些都是神学的外化。  相似文献   

11.
陈伟 《天风》2018,(9):34-35
如何推进基督教中国化?教会文艺的中国化是可行之路。杭州思澄堂近年来尝试将民乐、戏剧、民族服饰引入教会崇拜生活,深受信徒喜爱2018年6月《天风》"众议苑"栏目的议题是"谈谈基督教文艺的中国化",刊登了来自教会的牧者同工及专家学者的文章,大家纷纷就"基督教文艺中国化"提出了个人的一些思考、方向、思路等。笔者看了颇有感受。基督教中国化是当下中国基督教界的主旋律。从国家层面到基督教全国两会、各省市基督教两会,都在轰轰烈烈地开展基督教中国化的神学研讨和实践.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杭州市基督教两会自觉扎根中华文化沃土,以“三融”推进文化润教,努力形成中国化的基督教信仰表达方式,在神学思想、释经讲道、崇拜礼仪、信仰生活等方面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使之蕴含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引导全市基督教界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深入推进基督教中国化的杭州实践。  相似文献   

13.
芦宝玲 《天风》2017,(6):34-35
正一、礼仪崇拜介绍在将临期第三主日,我们采用普世教会公认的崇拜方式,即利玛礼仪敬拜上帝。利玛礼仪是世界基督教联合会在1982年签署的适用于普世基督教会崇拜的礼仪文献。礼仪文献包括进堂礼、圣道礼、圣餐礼和差遣礼四个部分。进堂礼包括:序乐、问安、启应、认罪、宣赦(上帝赦免)、荣耀颂(赞美上帝)。圣道礼包括:经训、证道、宣信、回应诗歌、代祷。圣餐礼包括:预备礼、圣餐祷文、  相似文献   

14.
肖安平 《天风》2018,(7):10-11
在崇拜礼仪中体现中国基督徒的特点、角色和身份,认同本国、本民族和人民,把崇拜礼仪与中国文化真正融合。崇拜礼仪在教会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初期教会,敬拜生活是以"祷告、唱诗、聚会、交流分享、掰饼"为主,之后崇拜礼仪逐渐完善起来。尽管崇拜内容不变,但崇拜礼仪形式并非一成不变,在不同时期、不同处境中都有风格、方式、特点等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郑慧 《天风》2005,(3):38-40
近十年来,"敬拜赞美"开始在中国一些教会盛行,最初是在青年聚会或教会一些节庆的联欢活动上出现,而后有些教会在主日崇拜也采用。在教会传统中,崇拜基本上是庄重、肃穆的气氛,而"敬拜赞美"的热闹、喜庆可以说是对崇拜的冲击,这不是今日中国教会崇拜礼仪的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本文无意探讨个人喜好的赞美方式,而是要思考在教堂这个特定的神圣空  相似文献   

16.
蔡建伟 《天风》2023,(3):19-21
<正>教会生活中的崇拜礼仪是教义神学的具体反映。因为什么样的礼仪,就会塑造什么样的信徒,表达什么样的信仰立场,建立什么样的教会。而影响教会信仰立场的礼仪,又受教义神学的制约,这是教会传统中的“祷告的律,信仰的律”。就如世基联关于《利马礼仪》的介绍中说:“《利马礼仪》不是所谓的‘单独演奏’,而是整个基督教群体的‘音乐会’。”1既然是音乐会,  相似文献   

17.
蔡建伟 《天风》2023,(2):25-26
<正>《利马礼仪》是普世教会合一运动的产物,它的出现是要把普世教会的合一理念寓于崇拜礼仪之中,借着共融祭礼让普世教会拆毁藩篱,打破宗派的围墙,在圣礼中走向合一。建基于普世教会合一的初衷,围绕着互相接纳、彼此相爱的圣经明训,《利马礼仪》最大限度地吸纳各宗派原有的崇拜传统与要素,融汇成四叠框架的崇拜程序,与普世教会绝大部分主流宗派的崇拜结构认同,分简化版和原初版,以适应教会不同场合、不同主题以及不同节期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单渭祥 《天风》2018,(10):4-5
中央统战部副部长王作安曾指出:"宗教思想中国化,是宗教中国化的灵魂。"所以说,基督教中国化不是仅仅表现在教堂建筑、崇拜礼仪、活动方式等外在形式上的中国化,其根本是要体现到思想层面的中国化。从文化交融层面来说,不仅需要实现文化披戴,更要实现文化相融。因此,多少年来中国教会的前辈们已经为基督教中国化做了不懈的努力,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可喜的成果。  相似文献   

19.
房赢 《天风》2022,(10):4-7
徐以骅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 今后,基督教中国化仍面临着艰巨的任务:一是如何在教会内切实落地,克服形式化、口号化、庸俗化等弊病;二是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总体战略,在中国社会中发挥更积极、正面的作用;三是如何对外讲好基督教中国化的故事,使基督教中国化成为继"三自爱国运动"后中国基督教的正面形象符号和国际名片;四是如何建立基督教中国化的神学体系、思想体系、礼仪体系、话语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创新推进.  相似文献   

20.
<正>基督教中国化是教会的老命题、新担当,实践基督教中国化最直接的主体乃是中国教会,这要求关心中国基督教的各界人士,从学理和实践的层面阐释福音,向中国人见证生命之道。复旦大学徐以骅教授曾说,在我国,基督教实际上需要经历"两个中国化":一个是教会管理或主权的中国化,这在20世纪50年代已经基本完成;另一个是教义、神学和礼仪等的中国化,而这是更为漫长和艰巨的过程。因此,教会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