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督教是一个差传的宗教。基督教向外传播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本地化的过程。西方传教士传入中国的基督教,无疑是已经西方化的基督教形态。由于特定的历史背景,这一形态的基督教在中国一直被许多人看为"洋教"。尽管中国基督教的"三自"爱国运动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毋容讳言,今天中国的基督教在很大程度上(特别是神学上)仍然是西方基督教形态在中国的呈现。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基督教中国化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急迫的。本文仅尝试从基督教与中国处境、基督教中国化与中国教会的"三自"、基督教中国化与中国教会的神学思想建设、基督教中国化与中国教会的社会参与等几个方面,对基督教中国化的问题加以探讨。文章认为,基督教中国化是基督教信仰阐释、信仰实践、教会礼仪、教规教制等在中国的处境化。基督教中国化的目的,就是要确立中国基督教的自我、在独特的处境中见征基督。  相似文献   

2.
王雷 《天风》2022,(1):14-16
基督教中国化是基督教会在中国长久地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必然之举,也是中国教会与当今中国之处境和情势融为一体的必然趋势.神学思想的中国化是基督教中国化的核心和首要任务,而作为我国基督教神学教育基地的各神学院校,其神学思想之中国化则更是这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那么,如何持续推进神学院校神学思想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3.
《天风》2022,(9):20-20
10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基督教中国化11月神学教育中国化12月中国化的基督教社会服务探索基督教中国化如何在各地教会走深走实,是当前中国教会教牧同工与信徒共同关注的话题。请牧者同工从各地教会的历史与现实出发,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神学教育、社会服务探索等方面的中国化的经验、措施与展望展开讨论。篇幅在2000字以内。投稿邮箱:tianfeng@ccctspm.org。  相似文献   

4.
正神学教育事业关系到中国教会思考的深度、新思维的高度、新举措的广度,进而关系到基督教中国化的进度党的十九大昭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步入新时代,中国教会面临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如何以新思维、新举措继续推进基督教中国化进程,已然成为中国教会的新使命、新课题。然而,正如丁光训主教所说,神学是"教会在思考",神学教育事业关系到中国教会思考的深度、新思维的高度、新举措的广度,进而关系到基督教中  相似文献   

5.
《天风》2015,(8)
<正>"基督教中国化"不是现在才提出的命题,事实上,至少在明清之际就有一批皈依天主教的大儒,开始探索基督教中国化的道路;后来中国教会中的一些知识分子如吴雷川,赵紫宸以及吴耀宗先生都曾著书立说,阐述。基督教中国化"的观点。尤其是吴耀宗先生的"中国教会要自己发掘耶稣福音宝藏,摆脱西方神学羁绊,创造中国信徒自己的  相似文献   

6.
发展与思考     
《天风》2001,(11)
什么叫神学?神学是教会在思考,就是教会的组成分子在思考。近年来,中国基督教有识之士对中国基督教会的现状作认真的反思,进行神学思想建设,使中国教会的神学思想日益活跃。以达到神学思想建设认识上的一致和提高,从而实现高水平的团结。这正是中国教会所需要的  相似文献   

7.
基督教神学教育深远地影响着基督教中国化的进程。神学教育就是要培养合格的中国教会人才,开展神学思想建设,建立符合中国教会处境的神学理论。神学教育不是闭门造车,不能脱离中国文化和处境。如何透过中华传统文化认知神学思想、探究神学理论、践行信仰教训是神学教育在新时代要重视和着力的方面。明晰神学教育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有利于让神学教育成为坚持基督教中国化方向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8.
<正>教会发展与神学教育人才培养密不可分。坚持正确办学方针是中国基督教神学教育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是上帝给每个神学教育者的责任、托付和使命。今天我们需要很好地思考中国神学教育人才培养的方向方针、道路、办学模式、课程设置、与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相关的神学课题及其中国化等思想理念,以便能达到办学目的,办好神学院校,真正培养中国教会所需要的有用人才,牧养和管理好中国教会。本文主要从教育学、神学教育和中国基督教神学思想史的进路来  相似文献   

9.
基督教在华传教运动的流行口号之一,就是"神学院校是整个宣教事业的冠冕"。如此说来,1949年前以燕京大学宗教学院为代表的一众具有大学及大学以上程度的神学高等学府,就是这顶"冠冕上的明珠"。如基督教传入中国一样,基督教神学教育中国化(此前也称本色化、本土化、处境化、在地化等)是一个漫长且曲折的过程,其间有缓行期、加速期;也有停滞期、倒退期。神学教育中国化进程集中折射并且有力塑造了基督教中国化进程。神学教育中国化的研究,是基督教中国化研究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还对中国基督教神学教育中国化的发展前景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基督教中国化是教会的老命题、新担当,实践基督教中国化最直接的主体乃是中国教会,这要求关心中国基督教的各界人士,从学理和实践的层面阐释福音,向中国人见证生命之道。复旦大学徐以骅教授曾说,在我国,基督教实际上需要经历"两个中国化":一个是教会管理或主权的中国化,这在20世纪50年代已经基本完成;另一个是教义、神学和礼仪等的中国化,而这是更为漫长和艰巨的过程。因此,教会需要  相似文献   

11.
史爱军 《天风》2023,(2):17-19
<正>“神学是基督教会的财产,亦是教会的使命”,实现从“基督教在中国”到“中国基督教”的转变,务必把握筋骨部分,铺陈格局,构建中国教会特有的神学思想体系,从而从本质和内核推进基督教中国化走深走实。20世纪20年代,诚静怡牧师作为中国基督教的属灵先驱,主张“以教会为中心”的思想,为中国教会的本色化运动做出了杰出贡献,他的“中国教会论”为特殊处境下亟须转型的中国基督教指明了前行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裴连山 《天风》2023,(1):12-15
<正>中国教会在基督教中国化的道路上要走深走实,行稳致远,神学思想的中国化作为基督教中国化的核心和灵魂,自然成为整个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回顾基督教前辈们的思想历程可以继往开来,对当下的基督教中国化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五月深圳繁花似锦,八方宾朋齐聚鹏城。5月25日,深圳市基督教两会暨深圳市基督教神学研究中心举行2019深圳市基督教中国化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圣言、圣礼与基督教中国化"。这是市基督教两会于2018年6月在深圳市基督教神学研究中心揭牌并举办基督教中国化研讨会之后的又一次盛会,是基督教中国化的深  相似文献   

14.
《天风》2018,(6):57-57
基督教中国化是中国基督教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从"自立运动"到"本色化探索",再到"三自爱国运动",尽管以往这些努力往往被称作"本色化""处境化",但其根本目的无不为了基督教的中国化。1998年,在丁光训主教的推动下,基督教全国两会开展了"神学思想建设",目的是从神学思想上建立中国教会的自我。这些事实说明,基督教进行中国化的努力一直在路上。  相似文献   

15.
正山东潍坊市基督教两会积极推进宗教中国化,在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建设、神学思想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扎实推进中国化的思考与实践。"宗教中国化"是新形势下党和政府对宗教工作提出的任务和要求,宗教能否中国化将决定宗教能否在中华大地扎根与发展。山东潍坊市基督教两会积极贯彻习近平总书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创造与救赎、人格塑造与学养、人文精神与灵命进深等角度,探讨了神学教育与基督教中国化、神学教育与神学思想建设的关系,呼唤更多的"基督徒君子"涌现于中国教会。  相似文献   

17.
《天风》2020,(10)
正基督教中国化不是仅仅体现在教堂建筑、崇拜礼仪、活动方式等外在形式上的"中国样式",中央统战部王作安副部长曾指出:"宗教思想中国化,是宗教中国化的灵魂。"从文化交融层面来说,不仅需要实现文化披戴,更要实现文化相融。多少年来,中国教会的前辈们为基督教中国化已经做了不懈的努力,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可喜成果。可以说,基督教中国化已在路上,但还任重道远。它绝不是搞个运动就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我们久久为功、积跬步以至千里。对今天的中国教会来说,也许可以先从四个路向着手:  相似文献   

18.
吴圣理 《天风》2018,(5):36-37
本文拟从保罗的神学思想来谈谈基督教中国化的圣经和神学依据。保罗把耶稣基督的福音传入外邦世界,使之成为一个普世意义的基督教,这对我们中国的基督徒倡导基督教中国化,有什么启发呢?所谓基督教中国化,就是指基督教在中国这片土地上,要与中国的国情相适应,也就是说,中国的基督教必须与中国的政治、社会、文化相适应,必须做到在政治上认同、在社会上适应、在文化上融合。  相似文献   

19.
纵观历史,基督教在中国经过了一个漫长的中国化探索过程,至今仍没有完全实现基督教中国化。尤其值得反思的是当时中国教会发生的本色化运动,虽然该运动当时没有实现中国教会真正本色化的任务,但产生了使基督教与中国民族文化相结合的各种主张和实践,为我们今天探讨基督教中国化问题提供了经验教训,以更好地透视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交会,更全面地、深入地、有效地、具体地促进基督教中国化,真正建立一个有自己特色并屹立于世界东方的荣神益人的中国教会。  相似文献   

20.
恩光 《天风》2010,(12):25-28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基业,教育为先。教会发展也需要神学教育先行。中国教会重新开放教堂后着手做的两件事就是:重印圣经和复办神学院校。1981年,金陵协和神学院在丁光训主教的努力下开办了,成为全国第一所"文革"后复办的神学院,自此,中国内地基督教的神学教育迎来了春天。30多年来,各神学院校已经为中国教会培养了成千上万的传道人,但面对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70万到今天的2305万的信徒,中国的神学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趁参加最近在上海召开中国基督教神学教育交流会的机会,记者采访了来自全国20所神学院校的(副)院长、教务长以及来自海内外的专家等,听他们谈谈对今天的中国教会的神学教育在课程设置、培训目标、面对的挑战等方面所作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