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1 毫秒
1.
<正>主日礼拜是基督临在的场合,我们岂不是更应该恭恭敬敬、丝毫不敢怠慢吗有一张漫画,描绘的是耶稣复活走出坟墓时,一群人拿着手机拍照。漫画影射了当代人遇到事情忍不住要拍照、发朋友圈,以证明自己的存在的现象。类似的情况在教会生活中也存在。在主日礼拜、圣诞晚会等敬拜的时候,总有不少弟兄姊妹举起手机拍照、录像,并将教会活动的照片、视频发到朋  相似文献   

2.
在上世纪80年代,"共融"(communion)一词逐渐取代"天主子民"(People of God)成为天主教神学家解释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教会论的核心概念,随之而来的是"共融教会论"(communion ecclesiology)在天主教教会论中占据主导地位。本文首先将诠释新约以及神学史中的"共融"概念;其次将考察"共融教会论"的定义和特征,并从东正教及天主教传统出发梳理共融教会论在近代出现以及在天主教会内部确立的历史;最后将阐明此教会论的代表——天主教神学家卢巴克(Henri de Lubac)的共融教会论思想。  相似文献   

3.
<正>奥古斯丁曾说,离开了教会,人就无法相信。奥古斯丁这样说的目的,是强调基督徒与教会之间紧密的联属关系。在他看来,信仰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更是在教会中发生的,与教会密切相关。离开了教会的教导和牧养,人就无法真正相信。为了强调教会与信徒割不断的生命关系,加尔文坚称教会是信徒的"母亲"。"母亲"的类比,不仅说明教会对信徒的重要性,也暗示基督的教会  相似文献   

4.
《天风》2019,(8)
<正>编者按:师母,由于其特殊身份,颇为教会信徒所关注。或许她们并没有什么位分,但她们却有形无形地承担着教会中的责任;或许在某些地方,她们只是当地教会聘牧时"买一赠一"的"附属"恩典,但她们却在教会建设中成为牧师或传道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持者。可是,当她们默默无闻地在教会里操劳的时候,有谁能理解她们的酸甜苦辣?本期让我们一起关注教会中的传道师母!  相似文献   

5.
黄幸平 《天风》2016,(4):12-13
正制度上墙,是建立制度;制度在手,是学习制度;制度入心,是贯彻制度。政府讲"依法治国",教会讲"依规办教"。教会活动、教会人员、教会财物等都要依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依法管理。与此同时,教会内部需要做好制度配套,就是在国家宗教管理法律法规的大框架内,结合教会具体实际,  相似文献   

6.
<正>在三一论的框架下寻求教会合一坚实的基督论基础和圣灵论活力,是中国教会在走向合一进程中需要有的深层教会论探讨。坚实的基督论基础和圣灵论活力既可以保证教会涵括丰富多样的信仰和礼仪传统,同时又能够保证教会是真正的不可分裂的"一",因为一主、一信、一洗是教会的共同信仰。因此,教会的"一"是多样性中的"一",  相似文献   

7.
李燕峰 《天风》2014,(2):5-7
<正>如何构建一个既有教会传统,又融合时代元素的整全的教会文化,将成为教会在当下的最大挑战。自二十世纪80年代教会复堂以来,中国教会,尤其是城市教会,信徒人数快速增长。这是众肢体所喜闻乐见的,但随之而来的一个挑战便是:当教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出现了"瓶颈"——明明有很多新的信徒加入教会,可信徒人口基数增长却并不显著。由此,不少人戏称教会是"铁打的牧师,流水的信徒"。可见,现今的教会出现了非常严重的信徒流失问题。而对于信徒的流失,农村教会和城市教会的影响因素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8.
"普遍-地方教会之关系"一直是当代教会论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此问题的关键在于普遍教会和地方教会何者在理论上具有优先性,天主教和东正教两种传统对此有着极为不同的解答。前者认为普遍教会具有优先性,后者则把教会论基点置于地方教会之上。在当下这个多元主义价值观成为普遍共识的时代,对"普遍-地方教会之关系"这个问题的解答直接地关涉到地方教会在处理本地教会事务上具有何等程度的自主性。要想对此做出合理的评判和解答,首先就需要我们厘清天主教和东正教在"普遍-地方教会之关系"问题上的看法。本文将首先阐释天主教神学家约瑟夫·拉辛格以及他所领导的罗马教廷信理部的观点;其次将目光转向东正教传统,考察约翰·希肖拉斯对此问题的不同理解,并比较其与拉辛格之间的观点差异;最后评述天主教会处理此问题时在实践层面上的困境,以及缓解"普遍-地方教会之关系"难题的举措和希望。  相似文献   

9.
张远来 《天风》2011,(6):41-43
"特会",顾名思义,是指非经常性聚会,是教会所举行的非日常活动。它是教会传福音和牧养工作的有益补充;但教会中也有不同的观点。本期话题将讨论"特会"现象,希望引发教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翁溯利 《天风》2016,(8):14-15
正教牧人员传给世人的应为真理之"道",授予信徒的当是侍主之"业"。现今有很多教会尤其是基层教会,存在"信徒多,工人少"的牧养窘境;笔者认为现今教会可以借鉴使徒教会的牧养理念,抓好四件事:第一件事:教风的控管使徒时代的教会在犹大地全面发展时,信徒越发增添(参徒5:12-16),教会免不了会有某些不良风气,此时教会的掌  相似文献   

11.
王从友 《天风》2011,(6):44-46
"特会",顾名思义,是指非经常性聚会,是教会所举行的非日常活动。它是教会传福音和牧养工作的有益补充;但教会中也有不同的观点。本期话题将讨论"特会"现象,希望引发教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正>丁光训主教曾说:"神学是教会在思考。"相应地,我们可以说,中国神学就是中国教会在思考,是中国教会在自己处境中的思考。有人说,中国的教会缺乏教会性,要办好中国教会,就需要加强其教会性,让教会成为教会。历史地说,中国教会是一个差传的教会,曾经宗派林立,基督的身体被撕裂。现实地说,中国教会是一个后宗派的教会,或者更合适地说是一个联合中的  相似文献   

13.
抗战爆发前,受国内外复杂政局的影响,河南教会医院发展呈现出本土化、世俗化与专业化的发展趋势。本土化的发展使河南教会医院易接地气,接近并直接服务民众;世俗化的发展使河南教会医院更接近医院"治病救人"的本来面目,彰显医生"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情怀;而专业化的发展则使河南教会医院专业分工更细,更易于快速发展。抗战前河南教会医院呈现出多彩纷呈的发展局面,这为新中国成立后河南医疗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某种程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天风》2011,(5):38-38
一代过去,一代又来;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年是教会的希望,青年牧养事关教会的前途和社会的见证。所以,麦哲恩博士说:"牧者若不重视青年工作,那是对教会的亏欠,对圣工的失职。"本期每月话题讨论的是"关注教会青年牧养",希望能对各地教会牧养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15.
《天风》2014,(1):13-13
<正>教会需要"同工",而不是"同攻";教会需要"真理",而不是"争理";教会需要"祷告",而不是"控告";教会需要"合一",而不是"合疑";教会需要"人才济济",而不是"人才挤挤";教会需要"彼此相爱",而不是"彼此相哎":教会需要"和睦同居",而不是"合谋同拒"。  相似文献   

16.
<正>转眼间,金陵协和神学院建院已65周年。今天在这里举行"金陵协和神学院65周年院庆暨教堂落成感恩庆典",双喜临门,喜不胜收。作为母校的学子,对母校65华诞及教堂落成表示热烈地祝贺!借此良机,母校举办"神学教育与基督教中国化研讨会"并建议我在神学教育与教会建设方面进行思考,我深感荣幸!神学教育是教会建设的引擎,它为教会建设提供生命的活力,帮助教会完成耶稣的大使命,扶持教会传承福音事工。作为一种特殊教  相似文献   

17.
《天风》2015,(3)
<正>编者按:"堂务管理委员会"是教会的管理组织机构。随着教会的发展,对教会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管理组织的堂委会也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堂委会"的职能是什么?应当怎样换届?本期请几位牧者谈谈堂会换届的话题。  相似文献   

18.
<正>真爱,必须建立于圣经真理的原则上我们知晓,教会需要爱。"彼此相爱"是神对教会历久弥新的命令。主耶稣以舍己之爱,以伟大无私之爱,以圣洁高尚之爱救赎了教会。信徒需要以主的爱彼此相爱,同心见证主的荣耀。同时我们要警醒,扭曲的爱注定成为悲剧,比如"偏爱""溺爱"……教会需要的是建立于圣经真理原则上的"真爱"。  相似文献   

19.
<正>上帝是公义的,所以我们在教会中处事待人亦当有公义之原则,而不能借一个"爱"字以偏赅全近年来,笔者常听到有人说:"教会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在教会里只能讲爱,不能讲理。"果真如此吗?教会里是否需要由相应的纪律来维持秩序呢?若教会中有人犯了严重的错误,是否需要给予相应的管教和惩戒呢?  相似文献   

20.
<正>关于教会合一,普世教会合一运动所达成的一个共识是,教会的一性是在三一上帝的爱中以基督为基础,而不是以任何历史或文化的因素为基础。实际上,在新约圣经中,地方教会的差异性并不损害教会的合一。相反,具有独特性的不同地方的教会同有神的呼召,并在不同的文化与情境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教会的合一是多样性的合一,而不是统一。根据《天主教教理》所说:"教会在其起源上是唯一的,'这个奥迹的至高典范就是父子圣神一个天主于三位之中'。教会在其创立者方面而言是唯一的,'降生成人的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