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爱《赞美诗(新编)》。改革开放后,刚恢复聚会时,信徒们都是靠记忆唱圣诗。这时,基督教全国两会出版了《赞美诗(新编)》,令我们如获至宝,这是雪中送炭,是饥饿时的食物,是干渴时的泉水。我爱《赞美诗(新编)》,因为这些圣诗,很多都是我从小会唱、爱唱的,看到它们如同见到了久别重逢的亲人。我爱《赞美诗(新编)》,因为这些诗歌的内容太好了,说出了我们想说但又想不到的话,供应我们灵性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一、《赞美诗(新编)》的使用状况当代中国教会中有两个最权威的信仰文本,其一是《圣经》,另一个就是《赞美诗(新编)》。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教会重新恢复聚会以来,  相似文献   

3.
奶奶的脊背     
正奶奶的背脊像什么呢?面对这个简单的问题,我有些忧虑起来,因为我不知道怎么去形容它。在我的记忆里,奶奶的脊背是不断变化着的,它每一个阶段给我的印象也是迥然不同的。幼年时,奶奶的脊背是一张温暖的摇篮。无论走到哪里,奶奶都把我背在背上。那时候,我喜欢热闹,哪里热闹我就吵着要到哪里去。我的这个脾性正合了奶奶的意,因为她喜欢看戏,有了我这个小祖宗,她去看戏就成了理所当然。  相似文献   

4.
苏永新  石衡潭 《天风》2018,(4):13-15
三、八九十年代中国化赞美诗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各地教会恢复聚会,基督徒的创造力也进发出来,出现了许多带有中国特色甚至地方风味的赞美诗。在河南,特别是南阳地区,一些信徒自觉与不自觉地把基督教信仰与当地文化资源自然地进行了结合,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  相似文献   

5.
奶奶的习惯     
让路奶奶是一个小脚女人,三寸金莲给她的行走带来了极大困难。何况我的家乡属丘陵地带,沟沟壑壑间的羊肠小道原本就让人头疼。因为行走不便,大多数人家的小脚婆娘只是在家里操持,但奶奶没那个福气。由于爷爷常年有病,她不得不用一双小脚承载着里里外外的重担。奶奶的金莲印,因此盖满了小村的山山岭岭。  相似文献   

6.
赵誌恩 《天风》2010,(4):46-46
<正>春节前后我有机会多次在城市、农村教会主讲培灵聚会。其间听到来自各地同工同道的种种声音,我想他们的问题正是我们各地基督教两会教牧同工及神学院校师生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在此我略举一二,希望能引起讨论。  相似文献   

7.
徐州市金山桥基督教会自1983年成立以来,现有信徒500多人,其中有三分之一没有上过学,这给学习圣经和诗歌带来困难,但他们不甘于此。为了追求灵命长进和学习圣经知识,他们每人都买了圣经、赞美诗,平时聚会就请别人来教。鉴于这种情况,教会早就想办识字班,由于条件不允许,一直没有办成。 1994年底,我们建造了一座宽敞明亮的礼拜堂,开堂后就研究决定要办圣经识字班。这个  相似文献   

8.
曹圣洁 《天风》2016,(10):5-7
正(一)1982年,我开始负责《赞美诗(新编)》(下称《新编》)编辑部的工作。当时,我们在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丁光训主教和圣诗编辑委员会主任郑建业主教的领导下,定下了这本赞美诗的编辑方针:它不仅要收集信徒普遍熟悉的赞美诗,还要有历史性、地域性的代表作,以表示中国教会尊重历史传统,是普世教会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要反映中国教会的现状,要贯彻联合礼拜  相似文献   

9.
一牧师 《天风》2014,(7):24-25
<正>不少地方的教会在礼拜之前都有教唱赞美诗的安排,教唱的内容原来都是唱当天礼拜中要唱的诗歌。其缘起大约一则因为来礼拜的人日渐增加,不都会唱赞美诗;二则有些新的诗歌需要学习:三则大家一起唱诗,可以避免礼拜前嘈杂的谈话声。几十年来,大多数教会的信徒已经基本会唱那几首经常使用的赞美诗了,于是这个教唱便有点"例行公事"。有的教会借此机会教唱其他诗歌或短歌,笔者并不反对这样做。问题在于教唱礼拜中要用的赞  相似文献   

10.
棉被     
正我是盖着奶奶的棉被长大的。奶奶住在农村,我长在城市。奶奶对我的疼爱,絮在暖暖的、厚实的棉被里,包裹了我17年。棉被,就是奶奶嵌入我生命中的爱。奶奶有四个儿子三个女儿。我爸爸最小,大学毕业后结婚晚,婚后7年才迎来我。我出生那年,奶奶已经78岁了。我是她孙辈中最小的孩子。  相似文献   

11.
小事不小     
一年前,我住在教会的一个聚会点隔壁。见聚会时唱的灵歌、赞美诗,都是由一同工口授教唱,大家唱得很认真,音调也还准。但由于文化水平不齐,因而其中有的人只能和着唱。于是,我就毛遂自荐,把他们准备学唱的诗歌,预先用粉笔抄在黑饭上,字尽量写得端端正正,一笔不  相似文献   

12.
正基督教是"歌唱的宗教",赞美诗在基督教事工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赞美诗中蕴含了丰富的神学信息,对于传播基督教文化也有很大作用。赞美诗是基督教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事实上,赞美诗的发展史贯穿了基督教的发展史,赞美诗是了解一个时代神学思想的重要途径。1983年,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和中国基督教协会编辑出版了《赞美诗(新编)》。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使用  相似文献   

13.
《天风》2020,(8)
正《赞美诗(新编)》收录的四百多首诗歌中,有许多首令我百唱不厌,每次都能从中汲取灵性滋养。其中之一,是178首《神工妙笔歌》。按"五线谱本"注,这首赞美诗是陈泽民牧师所作,曲调由中国古琴曲改编。初信时,我曾固执地以为这是首很古老的赞美诗。但在进入神学院念书后,在与圣乐班同学交流这首赞美诗时,圣乐班同学  相似文献   

14.
景健美 《天风》2016,(8):38-39
正1999年,主赐我一颗渴慕圣道的心,开始了我的信仰之旅。我学会了一些赞美诗,印象深刻的有一句:"神的殿荒凉,守望的人在哪里?"当我唱到这句诗时,心里非常感动,内心的祷告是:"主啊,如果教会需要,我愿意做一个守望的人,我愿意做你的工人,而不是一名雇工。"我在金陵协和神学院接受了四年的神学装备,记得毕业晚会上,班里的同学制作了一个PPT,结尾呈现了一幅中国地图,  相似文献   

15.
那年,那天     
正那一年我6岁,调皮捣蛋。一天中午不知又闯了什么祸,也许是让大人非常生气的事,一向慈祥的奶奶拿起了门背后的棍子,而我兔子似的窜出了家门。我沿着村道一直跑,奶奶在后面紧追不舍,她一边跑一边说要打断我的腿。她手中的棍子使我更加坚决地冲过小桥,跑进了  相似文献   

16.
<正>在1980年召开的第三次基督教全国会议上,代表们鉴于中国教会已经走上了联合的道路,却没有适应联合的赞美诗歌本,于是提议编印中国基督教的赞美诗歌本。编印赞美诗的工作于1981年1月启动,基督教全国两会成立了圣诗工作小组,在3月20日出版的《天风》上发布了  相似文献   

17.
《天风》1998,(7)
彼此相交 共享神恩赠送圣经 和睦团契 1997年11月1日—21日,金陵协和神学院刘美纯老师和广东协和神学院陈逸鲁老师访问了以色列。期间在耶路撒冷参加一次华人教会的聚会时,得知远在耶路撒冷的华人教会,缺少中文的《圣经》、《赞美诗》及其他的灵修书刊。归来后,他们将远在耶路撒冷的中  相似文献   

18.
李世峥 《天风》2010,(4):28-28
<正>每当受难节临近,我都会在个人灵修中反复吟唱一首赞美诗的副歌:"使我莫忘客西马尼,主受痛苦何等之大……"(《赞美诗·新编》第94首)默想这些言真意切的诗句时,我仿佛被带到客西马尼,目睹耶稣的身影,聆听耶稣的心声。  相似文献   

19.
庄久余 《天风》2011,(4):26-26
"上帝待我有洪恩,真是我慈爱父亲……"这首诗歌出自《赞美诗(新编)》第1 6首。每当我听到这首赞美诗的时候,就觉得格外亲切,激动的心情难以平静,因为我和这首歌有着一段特殊的经历。二十几年前,我在从事一项令人羡慕的教育工作,并在一所学校担任校长。工作成绩也很突出,分别被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记大功一次;多次受到政府和教育部门表彰,真可谓春风得意。  相似文献   

20.
汪维藩 《天风》2008,(7):30-31
<赞美诗(新编)>收进的400首诗歌中,有几首是我百唱不厌、每次都能从中汲取灵性滋养的.其中之一,是吴耀宗先生的<乐献我躬歌>(<赞美诗(新编)>第353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