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风》2015,(6)
<正>[新华网]近日,由"路怒症"引起的事件频发,成都一男司机因前方女司机突然变道引起争执,之后将女司机逼停,拉下车暴打;昆明一高速公路收费站,一奔驰车试图插档与另一辆车上人员起了冲突,争执最终导致一位老人被卷入车底身亡……为什么平时看起来和善的人,一旦开车上路就好像变了个人似的?[随感]"路怒症"指的是汽车或其他机动车的驾驶人员有攻击性或愤怒的行为。如今车多路堵,许多人手握方向盘就开始脾气暴躁,若再遇到他人不文明驾驶,就更易被激怒,做出不当行为。其实,无论是开车还是生活,  相似文献   

2.
那天乘公交车上班,天气晴朗,心境明朗。看得出,车上的人大都神色安然。公交车行至一交叉路口,来了段小插曲:一辆新婚彩车从公交车前头缓缓驶过,公交车停了下来。接下来,一列迎亲车队依次开了过来,每驶过一辆车,司机就将喇叭摁响一下。公交车上有乘客焦躁地说:“你按喇叭有啥用啊?不如从它们的空档间插过去。”司机一笑:“我按喇叭并没有催促车队快些过去的意思,只是藉此对新郎新娘表示新婚祝贺,在别人快乐幸福的时候,为什么不可以快乐一些呢?”  相似文献   

3.
弯道     
汽车在盘山公路上盘旋而上,明明看见前面没有路了,白茫茫一片云海。司机快打方向盘,一个急转弯,一条白色大路又展现在眼前,两旁绿树成阴。以后,每一次转弯都推出一个新境界,确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妙。而且越是弯急,越是大出意外。令人惊险之余,又心旷神怡,进而深感人生之旅,也大抵如此,经  相似文献   

4.
<正>这几年,关于社会公德缺失的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有的乘客因为一点小事就在公共交通上闹事,他们有的扒开动车、地铁的门,跟工作人员吵闹,或者在飞机上争吵,导致航班延误,而动车上的"霸座"事件也是时有发生。有的人走出国门,完全不顾国家形象,在旅游景点乱涂乱画、在公共场合撒泼。比如有人在客机上将方便面泼到外国空姐身上的事件,引起了全国网友的公愤。当然最极端的事件莫过于去年"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故"。  相似文献   

5.
重新出发     
搭错车那天早晨,我像往常一样6点35分准时出门,赶往附近的公交车站。到站台后我习惯性地看了一下电子牌,电子牌显示13路车只有一站就要到达了。转过头,我惊喜发现公交车已经到站,便匆匆随人流挤上了车。公交车开出三四站后,我发现它行驶的线路改变了,刚想去询问司机,转念一想,前两年公路维修时,有一段时间也曾走过这条线路,应该是我一到车站便上车,没来得及看线路通知吧!于是,我便又安心地拿起手机。几站后便听到报站的站名全是自己不熟悉的,急忙走上前询问司机师傅:"距离五台山站还有几站?"  相似文献   

6.
正写下这个标题,似有痴人说梦之嫌。人非天马,谁的身心能遨游无极的太空呢? 说不能者,皆现实生活中之严谨君子者也。君不见那些恪守健身条例,每天闻鸡即起的晨练者,他们似早晨的公交车司机到点开车那般,准时到达晨练现场。古人说"一天之计在于晨",又  相似文献   

7.
深秋的香港,气候凉爽宜人,是这座南国都市最佳的季节。街道上南来北往的货车、汽车、出租车川流不息,人群步履匆匆,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市民们经历了一个多月的"占中"事件后,大多理性地意识到稳定是福、动乱是祸的道理。由机场往宾馆的路上,司机与我交谈最多的是"占中"的话题,司机感叹"占中"使港人受到的损失与给香港形象造成的不良影响无法估量,痛惜之情溢于言表。我于2014年11月7日至9日,应香港伊斯  相似文献   

8.
刘行 《天风》2018,(12):25-25
2018年10月28日,重庆万州长江二桥发生公交车坠江事故,乘客刘某,因为自己坐过了站,要求司机停车未果后,便蛮横地跟司机争吵对打,最终造成车辆失控,一车人坠江身亡。15个鲜活的生命戛然而止,当真相曝光,大白于天下,这一切居然只是因为一个人坐过了站,让人难以接受。这悲痛,刻骨铭心;这伤痛,难以置信。.车上乘客中有一位25岁的妈妈,带着自己的两个孩子和婆婆一起坐上这辆车,开开心心出门玩,结果一家四口同时遇难。  相似文献   

9.
那天,我到福建采访。轿车行驶在福厦公路上,天正下着雨,车身变得有些脏。我对司机说:"回头你又得费一番劲擦车了。"司机淡淡一笑:"待会到加油站去,有人会擦的。"我暗自诧异:加油站有人擦车?说话间,车子驶进一家加油站。这个加油站规模很大,建筑气派堂皇。车刚进站,便有身披绶带的漂亮小姐迎上来,指引车子停在适当的位置。车刚停稳,司机下车,一位小姐便上前询问司机需  相似文献   

10.
<正>飞机在美国落地,刚坐上一辆出租车,就发现司机是个大胡子,车前还挂有阿拉伯文的小饰品。一问之下,原来是一位阿富汗穆斯林。此后我们一路留意,打的之时,出租车司机十有八九都是来自伊斯兰世界的穆斯林。这是一个意外的惊喜,因为这些美国穆斯林"的哥"为人生地疏的我们充当了寻找清真寺和清真饭馆的  相似文献   

11.
《天风》2017,(12)
<正>据9月5日《社会新闻》报道:在北京104路公交车上,一位姑娘给老人让座,结果激怒了之前上车的另一位老太太,老太太开启吐槽模式:"凭什么不让给我,不厚道","他是你爸啊,还是你妈","你以为你做了好事,就是好人了"。目击者表示,老太太后来有了座位,还在骂个不停,女孩一直不敢反驳。又是关于公交车让座的新闻。不让座被老人指责的事,大家时有所闻,可是给老人让座还被骂的事,实属罕见。令人费解和气愤。一段时间以来,关于"让座"的新闻屡见报端  相似文献   

12.
据"荔枝新闻"报道:近日,山东烟台一名女子乘坐公交车时因为用的是苹果手机,遭到一名中年男子当众指责谩骂,斥责她是"卖国贼",并说"你是不是中国人,走,跟我到公安局去"。男子持续骂了15分钟左右。面对莫名的指责,女子回应:"我是中国人啊!"可男子不依不饶:"中国人还用外国人东西啊?"直到女子下了公交车,男子还一路尾随,辱骂女子不爱国,并做出踢腿等动作。  相似文献   

13.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出租车驾驶员的助人行为进行调查。149名出租车司机提供的有效问卷表明:多数出租车司机有着较强的助人意识;随着助人代价的增大.助人会减少;“富有同情心”和“相信好心有好报”是出租车司机助人的重要原因;部分出租车司机的助人行为是出于奖惩等外在因素,有些出租车司机有着较强的道德义务感和社会责任感;心境、忙闲、互惠原则和命运的相似性对出租车司机的助人行为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相遇     
正老刘退休后第一次上15路公交车。那个线路的公交车曾经是老刘战斗了20多年的战场,车上车下,他抓了上百个扒窃嫌疑人,也得了一面墙的奖状,特别是"全国反扒窃能手"那个荣誉,一直令老刘骄傲和自豪。眼下,车厢里显得陌生很多,那里大多是老人,也不拥挤了。老刘这才想起,其实他早就不上一线了,退休前十来年就坐在办公室里复核案件,带带徒弟。所以说,公交车的变化不是他退休后才有的。应该更早!  相似文献   

15.
<正>吴平,郝向丽,事件语义学引论,2017年,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事件语义学是逻辑语义学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个理论分支,它对传统逻辑语义学最显著的改造在于"以事件为中心"的理论立足点。自1967年美国哲学家、逻辑学家戴维森提出"事件论元"的思想([2])以来,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事件语义学在动词–论元关系、谓词分类、谓词的句式语义描写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  相似文献   

16.
爱人如已     
高欣 《天风》2001,(7):23
常见有报道:"红十字会"的志愿者们为了救助各类灾害中的受伤者,奋不顾身、救死扶伤的献身精神;现实生活中的扶贫赈灾、义务献血、直至为人捐献内脏器官、为"希望工程"献爱心的帮扶资助等等.小至生活中碰到的微观琐事:如公交车上争先为老弱、孕妇儿童让座;扶着盲人穿越横行道线;自己不慎走路碰撞了人,对方先一声:"对不起";碰到有利益冲突时,先礼让三分,谦卑容人……  相似文献   

17.
李爱莲 《天风》2015,(4):54
"不好意思,我身上的钱不够,可不可以给我零钱坐公交车?"这天,我带着两个女儿和母亲一起出门,在等公交车的时候,有个陌生女子走上前来开口询问,母亲便掏出几枚零钱递给对方。表达爱心各有其法"外婆,您怎么知道她真的没钱?说不定她是骗您的,为什么您还要给她呢?"小女儿加加在旁问道。母亲微笑着说:"因为我也曾遇过需要别人伸出援手的时  相似文献   

18.
教堂幽默     
单信 《天风》2019,(10)
正让座主日结束了两场讲道后,青年牧师疲惫不堪地准备回家。上了公交车后,他发现正巧有一人下车,空出了一个座位,于是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抢到了座位。公交车刚行驶了一站路,一个老人颤颤巍巍地上了车。牧师犹豫再三,迟疑好久,才很不情愿地起身让了座。谁知老人坐稳后说:"牧师,谢谢你!我知道你一定会让我。"  相似文献   

19.
王师 《世界哲学》2017,(3):88-94
C.万斯认为,本质主义者对于事件的任何同一性界定,都可以借助"回收问题"加以诘难。这种诘难可以视作更普遍意义上的"复制论证"的一个子类。但我们至少有两种方式维系事件模态刚性的直觉:其一,我们可以在模态语境下将事件解释为构成事件的对象的图式,从而将事件的模态同一性问题转换为对象(事物)的模态同一性问题;其二,我们可以接受回收论证的结论,认为事件的同一性能够在可能世界间出现分岔,从而容许谈论事件在可能世界间的同一性。  相似文献   

20.
该研究追踪调查汶川地震后1573名青少年,考查心理弹性、生活事件和抑郁症状的关系,以探讨幸存者的心理修复过程。结果表明:(1)心理弹性既能直接预测抑郁症状,也能通过抑郁症状间接影响生活事件;(2)生活事件既能直接预测心理弹性,也能通过抑郁症状间接预测心理弹性;(3)抑郁症状既能直接影响心理弹性,也能通过生活事件间接影响心理弹性。结论:灾后不同特征的青少年心理修复过程不同,存在"钢化效应"和"敏化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