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倪光道 《天风》2004,(6):26-26
我们所信的神是永生的神,耶稣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主所应许我们的就是永生,所以彼得说:"主啊,你有永生之道,我们还归从谁呢?"《使徒信经》也明明宣告:"我信永生。"因此我们信主的人必须明白永生之道。先来思考两组经文。 第一组经文:"我将这些话写给你们信奉神儿子之名的人,要叫你们知道自己有永生。"(约壹5:13)"神哪,求你鉴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试炼我,知道我的意念,看在我里面有什么恶行没有,引导我走永生的道路。"(诗139:23-24)"你要为真道打那美好的仗,持定永生。"(提前6:12)  相似文献   

2.
<正>荀子"隆礼",但又"重法"。他往往将礼法并提,说:"治之经,礼与刑。"(《荀子·成相》,下引《荀子》只注篇名)"刑"也就是"法"1。他认为治理好国家的关键,就在于礼义和法制,"礼"和"法"是治国的最高原则。又说:"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君道》)"至",极,使……成为最高。"至法",使法制高于一切。这是说推崇礼义,使法制高于一切,那么国家就会正常,就会太平。在"礼"与"法"的关系上,我们知道,"隆礼"是荀子思想的核心,礼治主义是荀子政治学说  相似文献   

3.
正庄子思想把人的生命安放到广大的天地中去寻找意义,使人的精神与外界宇宙无限地、自由地相联系、相结合;将人的精神从现实世界中提升到一种高度的艺术境界。庄子作为老子哲学的继承者与发展者,延续了老子于天地万物中悟道的思维方式,并在自然山水中体悟到天地大美的境界。《庄子》一书中记载了庄子经常出没于山水之间:"庄子钓于濮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秋水》)"庄子游乎雕陵之樊","庄子行于山中"(《庄子·山木》)……庄子由衷地赞  相似文献   

4.
我的身份     
正我是受造物,我是天主的肖像。天主说:"让我们照我们的肖像,按我们的模样造人。"(创1:26-27)"我赞美你,因为我被造,惊奇深奥。"(咏139:14)我是子女。"我们借着耶稣基督获得义子的名分。"(弗1:5)"你们作子女的,要在主内听从你们的父母,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弗6:1)我是父母。"你们作父母的,不要惹你们的子女发怒,但要用主的规范和训诚教养他们。"(弗6:4)我是妻子。"你们作妻子的,应当服从自己的丈夫,如同服从主一样。"(弗5:22)"你们作妻子的……  相似文献   

5.
奉普慈特慈的真主之名清高的真主在尊贵的《古兰经》中说:"真主要你们便利,不要你们困难。"(2∶185)"关于宗教的事,他未曾以任何烦难为你们的义务。"(22∶78)  相似文献   

6.
正对《周易·师·彖》"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的解释,历来众说纷纭。此句之关键在一"毒"字。王弼注云:"毒犹役也。"孔颖达疏曰:"‘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占又何咎矣’者,毒犹役也,若用此诸德使役天下之众,人必从之以得其吉,又何无功而咎责乎?"1朱熹曰:"毒,害也。师旅之兴,不无害于天下,然以其有是才德,是以民悦而从之也。"2高亨先生更是博引清代训诂学家的说法,释之曰:《彖传》:"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王引之曰:"《广雅》:‘毒,安也。’毒天下者,安天下也。《孟子·梁惠王》篇:‘……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是其义。……《老子》曰:‘亭之毒之。’亦谓平之安之也。"俞樾曰:"《尚书·微子》篇:‘天毒降灾,荒殷邦。’《史记·宋世家》毒作笃。  相似文献   

7.
正"中正"译自阿拉伯语词汇"Wasa■iyyah",有适度、均衡、公平、端正等含义。《古兰经》对"中正"有较多阐释,例如,"我这样以你们为中正的民族,以便你们作证世人,而使者作证你们。"(2:143)~((1))"对于宗教,绝无强迫,因为正邪确已分明了。"(2:256)"你们应当吃,应当喝,但不要过分。"  相似文献   

8.
<正>一、中国古代著名的盐业生产基地齐地是一个变化的、不断扩展的概念。西周至春秋早期,齐国的地域范围尚不大。齐襄公五年(前693年)"齐师迁纪郱、鄑、郚"(《春秋·庄公元年》)和齐襄公八年(前690年)逼迫"纪侯大去其国"(《春秋·庄公四年》)后,纪国的北部沿海地区成为齐国领土。据《国语·齐语》,齐桓公时齐"地南至于陶(岱)阴,西至于济,北至于河,东至于纪酅"。齐灵公十五年(前567年)齐灭莱后,整个  相似文献   

9.
"法谛哈"是"开端"之意,也有"开宗明义"之意;"法谛哈"章亦有《古兰经》之母、《古兰经》精髓、《古兰经》基础、《古兰经》缩影等几十个美誉,更可以说"法谛哈"是浓缩并代表了《古兰经》的中心思想。《古兰经》云:"我确已赏赐你常常反复诵读的七节经文和伟大的《古兰经》。"(15∶87)所以,认真地学习"法谛哈",掌握"法谛哈"的讲  相似文献   

10.
李世峥 《天风》2010,(4):28-28
<正>每当受难节临近,我都会在个人灵修中反复吟唱一首赞美诗的副歌:"使我莫忘客西马尼,主受痛苦何等之大……"(《赞美诗·新编》第94首)默想这些言真意切的诗句时,我仿佛被带到客西马尼,目睹耶稣的身影,聆听耶稣的心声。  相似文献   

11.
《法音》2015,(4)
<正>"好生之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如《尚书·大禹谟》:"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好生之德,洽于民心。"《周易·系辞》:"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阴阳不测之谓神"、"天地之大德曰生。"《论语·述而》:"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孟子·告子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孟子·梁惠王章句上》:"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列子·说符》:"邯郸之民,以正月之旦,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简子曰:‘正  相似文献   

12.
所谓"和谐",《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就是"配合得适当和匀称。"我们的先人是这样阐述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语)"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老子语)应该说,我们的传统文化就是和谐的文化:和谐、和睦、和善、和解、和为贵、和气生财、和衷共济。"和"因不同而产生,并因"和"而消弭了不同。西方哲人的和谐观更显诗情画意:"从和谐的  相似文献   

13.
侯印国 《法音》2022,(1):46-51
<正>腊月得名于腊,或云源于祭祀。《左传·僖公五年》记载,晋献公向虞周借路攻打虢国,宫之奇进谏阻止但未能获听,于是感慨"虞不腊矣",言下之意就是虞国即将灭国,再也无法举行年终的腊祭了。明代谢肇淛《五杂俎》中总结说:"腊之名,三代已有之。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总谓之腊。宫之奇曰:‘虞不腊’,是也。《史记》秦惠文王十二年初腊,盖西戎之俗,不知置腊,至是始效中国为之耳。"[1]或云出自猎狩,汉代应邵《风俗通》云:"腊者,猎也。田猎取兽祭先祖也。"  相似文献   

14.
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讲话中谈到,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根"与"魂"。传统文化中的忠、孝、节、义不仅是古圣先贤倡导的做人立世准则,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气神。"天下至德,莫大乎忠。"(《忠经》)忠者,德之正也。《说文解字·心部》:"忠,敬也。"本义为严肃认真,尽心尽力。《道德经》十六章:"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  相似文献   

15.
安静在家     
《天风》2020,(6)
正"心中安静,是肉体的生命。"(参箴14:30)"这个年很静,很静,静得让人沉思。"这是塘萍写的诗《这个年很静》里的一句。这句诗深深地烙在我心里。这突如其来且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真的让我陷入了沉思。  相似文献   

16.
《天风》2015,(5)
<正>在《路加福音》17章6节与19章4节中,都提到了"桑树"一词。而经文中所记载的这两种"桑树",在植物学中虽同属桑科,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树木。一类"桑树"(希腊文为sukaminos)是"黑桑",如《路加福音》17章6节之"桑树"(sukaminos),原产于巴勒斯坦及西亚地区,其果实成熟为紫黑色,即"桑椹",其根长得极深,难以拔出。主耶稣说:"你们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种,就是对这棵桑树(sukaminos)说,‘你要拔起根来,栽在海里',它也必听从你们。"(参路17:6)而在《马太福音》中,耶稣说:"是  相似文献   

17.
正"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孟子·尽心下》养护民众良心是社会的大事,是国家的职责,同时养心又是个人生命中的重要内容。养心最好的方法是减少欲望。做人欲望不多,良心即使有所丧失,也丧失得很少;做人欲望很多,良心即使有所保存,也保存得很少。关键词是"欲"。"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礼记·礼运》)食欲关乎生命维持,色欲  相似文献   

18.
"阴阳"是纵横家论证理论的重要依据。以往的研究虽有关注"阴阳"的重要性,但未能解答纵横家如何运用"阴阳"思想生成相应论证理论这一问题,也没有深入探索纵横家将"阴阳"作为其理论依据的原因。基于此,在广义论证的研究视域下,以《鬼谷子》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阴阳"的哲学内涵以及"阴""阳"之间的关系;揭示"阴阳"对其论证理论的影响:"说"(说服)"谋"(谋略)作为纵横家论证理论的核心范畴,"说"有"捭阖""反应"等论证规则,"谋"作为论证主张,有"阴谋""阳谋"之分;解释纵横家以"阴阳"为据的原因,认为这与当时国君崇尚"用间(间谍)"的社会文化背景密切相关;探索"说谋"论证理论与春秋论证实践之渊源。  相似文献   

19.
《天风》2015,(1)
<正>有人认为,经文既定,如何能改?也有人说,金句变拗口了,反倒难背,就如将"悖逆之子"(参弗2:2)修订为"悖逆的人";"可怒之子"(参弗2:3)修订为"生来就是该受惩罚的人"。究竟《和合本修订版》圣经的修订有何原则?现引用《以弗所书》的经文,介绍《和合本修订版》的主要修订原则:忠于原文,又符合今天中文的用法和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20.
<正>《太平经》是指导早期道教形成的理论来源,在道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饶宗颐先生就曾引用汤用彤先生的研究说:"《太平经》者,上接黄老图谶之道术,下启张角、张陵之鬼教。"并认为"道教之创立,其渊源颇远,而实以《太平经》为其理论中心"~1。傅勤家先生甚至说:(《太平经》)"为道经之最先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