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从保罗书信我们可以看到,教会建立之初即开始出现各种问题。保罗写信给哥林多教会的时候,哥林多教会还是一个刚建立不久的年轻的教会,这个教会存在的问题中,"纷争"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也是保罗在《哥林多前书》中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参林前1:10-4:21)。在整本《哥林多前书》中,保罗的关注都与教会的分裂问题有关。书信开头保罗就劝告他们  相似文献   

2.
<正>教会合一是上帝的心意,并且不只是教会,而是所有的一切,将来都要在基督里面同归于一(参弗1:10)。教会担负着一个极其重要的使命,就是要在人与人之间缔造和平。若教会自身都有纷争,又怎能承担起这使命?《哥林多前书》中,保罗最忧心的就是哥林多教会的纷争。因此在书信开头的问安和感恩之后,保罗就单刀直入地指出他们  相似文献   

3.
林培泉  吴新望 《天风》2014,(5):14-15
经文:《哥林多前书》1章10节至18节"合一"是教会兴旺发展的重要因素。若教会内缺乏合一、充满纷争,必然会衰退败落。在给哥林多教会的书信中,保罗清晰表明他了解的纷争现状,并指出了解决之道:高举十架基督,一心一意彼此团结。一、教会纷争。  相似文献   

4.
刘美纯 《天风》2016,(8):27-28
关于教会合一的教导在《新约》中是一贯的(参约17:11,21-23;弗4:3).然而,要达到合一,却并不容易.哥林多教会是保罗所建立的,建立之初,这个年轻的教会就面临许多挑战,其中之一即是合一.哥林多教会的不合一有多方面的原因,在《哥林多前书》1章10节至4章21节中,保罗直指的就是哥林多教会的分裂.哥林多教会分裂的根源是他们的自高自大而导致的他们对传道人职分和作用的误解.  相似文献   

5.
《天风》2016,(8)
正关于教会合一的教导在《新约》中是一贯的(参约17:11,21-23;弗4:3)。然而,要达到合一,却并不容易。哥林多教会是保罗所建立的,建立之初,这个年轻的教会就面临许多挑战,其中之一即是合一。哥林多教会的不合一有多方面的原因,在《哥林多前书》1章10节至4章21节中,保罗直指的就是哥林多教会的分裂。哥林多教会分裂的根源是他们的自高自  相似文献   

6.
《天风》2020,(11)
正在保罗的传道生涯中,他所到之处,常会遇到反对,这反对来自犹太人(参徒13:45、50,14:19,17:5、13,18:12)和外邦人(参徒14:5,16:19—24,19:28),也有来自他所建立教会中的信徒的(参林后10:10)。从哥林多书信中可以知道,哥林多教会的信徒也有反对和攻击保罗的。但保罗并不在乎人对他的攻击和评断。他对哥林多教会说:"我被你们评断,或被别人评断,  相似文献   

7.
保罗为了哥林多教会,可谓呕心沥血、不求回报.为了在经济上不让教会受累,保罗要么亲手作工、赚取所需,要么依靠马其顿教会的供应.但他却受到以福音来谋利的假使徒们的攻击,而缺乏辨别的哥林多信徒,也屡屡质疑保罗真使徒的身份.所以,在哥林多书信中出现了保罗对自己使徒身份的自辩,同时,他也毫不客气地揭露假使徒的真面目.“那等人是假使徒,行事诡诈,装作基督使徒的模样.  相似文献   

8.
<正>保罗在《哥林多前书》12章至14章所论述的是有关哥林多教会由于对属灵恩赐的误解而产生的教会混乱情况。在这三章经文中,保罗针对的是哥林多教会中有信徒盲目追求那些在他们看来是"最好"的,且能够引起人关注的恩赐,并且因此在聚会中出现混乱的现象。保罗用三章的篇幅来论述,为的是使哥林多人明白,圣灵恩赐的目的以及应  相似文献   

9.
《天风》2016,(11)
正保罗为了哥林多教会,可谓呕心沥血、不求回报。为了在经济上不让教会受累,保罗要么亲手作工、赚取所需,要么依靠马其顿教会的供应。但他却受到以福音来谋利的假使徒们的攻击,而缺乏辨别的哥林多信徒,也屡屡质疑保罗真使徒的身份。所以,在哥林多书信中出现了保罗对自己使徒身份的自辩,同时,他也毫不客气地揭露假使徒的真面  相似文献   

10.
雪峰 《天风》2012,(10):52-53
得知哥林多教会存在的问题时,使徒保罗心急如焚、寝食难安,很想立即前往处理,但因事务繁多,无法脱身。于是,他采用书信的方式解决那些棘手的问题。几封书信过后,教会的情况有了好转,不少当事人已经悔改,但也有一些人依然我行我素,他们不但漠视保罗的书信,而且怀疑保罗的人品,有人甚至质疑他的使徒职分。针对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11.
彭圣佣 《天风》1994,(8):33-34
论主再来有关的事 帖撒罗尼迦前书 (一)著者:使徒保罗(1:1,2:18)。本书虽然由保罗、西拉、提摩太三人联名,但自古以来,教会都公认为保罗的书信。 (二)著作时、地:约主后51年写于哥林多。 (三)受书者:帖撒罗尼迦教会。  相似文献   

12.
《天风》2015,(7)
<正>《哥林多后书》10章中有这么一段话:"我保罗,就是与你们见面的时候是谦卑的,不在你们那里的时候向你们是勇敢的,如今亲自藉着基督的温柔、和平劝你们。有人以为我是凭着血气行事,我也以为必须用勇敢待这等人。求你们不要叫我在你们那里的时候有这样的勇敢。"(林后10:1-2)"见面的时候是谦卑的,不在……的时候……是勇敢的",这是哥林多教会的信徒对保罗的批评。使徒在书信中  相似文献   

13.
正哥林多教会有多样丰富的恩赐,比当时其他教会更为出众,但哥林多教会却因为问题的繁杂而让使徒保罗时常忧伤。面对哥林多教会中的某些罪恶,保罗义正词严,一针见血。处理哥林多教会淫乱一事就凸显出了保罗对罪恶毫不留情的一面。"风闻在你们中间有淫乱的事。这样的淫乱连外邦人中也没有,就是有人收了他的继母。你们还是自高自  相似文献   

14.
<正>有了《哥林多前书》和《哥林多后书》,现代读者才能特别熟悉保罗与哥林多信徒的关系。可是,这两卷书的某些内容暗示,保罗和哥林多信徒还有过别的通信,但这些书信并没有被保存下来。路加的《使徒行传》可以补充关于保罗和哥林多信徒的信息。关于古代哥林多的信息,也有助于我们更好理解哥林多信徒,以及他们所做的斗争:理解并活出保罗竭力传讲给他们的教导。  相似文献   

15.
李世峥 《天风》2014,(3):38-39
<正>哥林多教会中曾有些别有用心之人以恶毒的语言质疑保罗的使徒职分。为了消除这种声音给教会带来的不良影响,保罗在撰写《哥林多后书》时,特意用较多篇幅为自己的身份辩护。因此,阅读这封书信时,我们会不时看到大段关于保罗信仰体验、侍奉心得及人生感悟的文字。透过这些文字,我们可以看出使徒保罗的人生观、价值观、教会观等。《哥林多后书》5章,保罗以一段十分精彩的文字,阐述了自己的生死观:"我们原知道,我们这地上的帐棚若拆毁了,必得上帝所造,不是人手所造,在天上永存的房屋。我们在这帐棚里叹息,深想得那从天上来的房屋,好像穿上衣服。倘若穿上,被遇见的时候就不至于赤身了。我们在这帐棚里叹息劳苦,并非愿意脱下这个,乃是愿意穿上那  相似文献   

16.
宝贝与瓦器     
正使徒保罗为使福音广传,从不惧艰险,总鞠躬尽瘁。就算在最艰难的处境中也绝不退缩,依然满怀信心,正如保罗在写给哥林多教会的书信中所说"我们四面受敌,却不被困住;心里作难,却不至失望;遭逼迫,却不被丢弃;打倒了,却不至死亡"(林后4:8—9)。保罗之所以能高唱凯歌,乃是因为"我们  相似文献   

17.
李克 《天风》2003,(8):26-27
教会中有些信徒不谙圣经,认为基督徒不可诉讼告状。这种错误观点已经约定俗成,影响极坏,我们要全面理解圣经真理,不可用无知的言语,使神的旨意暗昧不明(伯38:2),误人子弟。 哥林多教会是一个腐败的群体,纵观哥林多前后书,便知哥林多教会在信仰上不纯,组织分裂,宗教礼仪混乱,道德腐败,淫乱成风等现象。哥林多前书6章1-11节,保罗针对诉讼问题,给予纠正。保罗说:“你们中间有彼此相争的事,怎敢在不义的人面前求审,不  相似文献   

18.
《天风》2020,(5)
正有一段时间,笔者在某地教会培训时讲授《哥林多前书》,其间对保罗就哥林多教会分门结党一事作详细分析。保罗被高举成为哥林多教会四大门派之一的领袖,但他并没有因此骄傲、自豪,反而为基督被"分开"而心里担忧。他以自己作为例子提出严厉的挑战:"基督是分开的吗?保罗为你们钉了十字架吗?你们是奉保罗的名受了洗吗?"(林前1:13)接着,他罗列自己除了给少数几位信徒施洗之外,没有给其  相似文献   

19.
保罗神学,第一是指大数人保罗对耶稣基督的上帝的认信和理性反思形成的教义体系和行为规范,即以基督的十字架福音为内容,主要体现在真实的七封书信中:《罗马书》、《哥林多前书》、《哥林多后书》、《加拉太书》、《腓立比书》、《帖撒罗尼迦前书》、《腓利门书》;第二是指在保罗周围的部分门徒(如路加、马可、提摩太、推基古等,提后4:11-12)在独立信仰耶稣基督后,同时赞同保罗所认信的信仰体系和行为规范而形成的神学。因此,我们把保罗书信视为一个整体来对待,其中也包括“伪保罗书信”。后者,至少是对保罗个人的信仰体系的部分认同,否则,就不可能选择保罗之名作为“伪托”的主体。保罗书信在语言观上突显出十字架的结构布局与问答逻辑;在时间观上,突出时间之未来与过去的张力,即从未来到过去和从过去到未来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20.
陈曦 《宗教学研究》2016,(1):192-197
在保罗的神学思想中,信心作为世人获得拯救的方式而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文本分析的方法考察保罗在其主要的七封书信中对于信心一词的用法,并在此基础上以《哥林多前书》13:2为例探究保罗的信心思想对耶稣传统和其他犹太传统的继承和发展.通过分析发现,保罗所论述的信心本质上是一种以基督为中心的福音宣讲,其信心思想的发展与其所处的具体社会环境和所面临的教会中的具体问题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