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言 《天风》2001,(3):51
时下,从沿海到内地、从城市到乡村,主把得救的人数,天天加给教会,信徒与日俱增.因此出现了羊群多牧人少的现象.在农村,信徒素质提升较慢,也就难免有些可笑或麻烦之事发生.  相似文献   

2.
<正>感谢神,主将得救的人数不断加给他的教会。中国各地教会每年都有几十万的初信者受洗加入主的教会。按照教会通行的做法,这些慕道友在受洗前,都必须参加长短不一的慕道班。慕道班的授课内容大多为初信者必须了解的基督教基本信仰的教义实践等启蒙课程。慕道课程能够为初信的弟兄姊妹深入系统地认识福音真理打好坚实的信仰根基,所以对信徒生命成长和教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时下,从沿海到内地、从城市到乡村,主把得救的人数,天天加给教会信徒与日俱增。因此出现了羊群多牧人少的现象。在农村,信徒素质提升较慢,也就难免有些可笑或麻烦之事发生。 在约翰福音13章35节耶稣说:“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感谢主,我们基督徒不论老少,都以弟兄姊妹互称。  相似文献   

4.
罗庄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素有"山东第一镇"的美誉。罗庄基督教会在上主洪恩的福佑中,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广传福音,爱国爱教,荣神益人,主将得救的人数天天加给他的教会,现有活动场所46处,信徒2.7万余人,教职人员15人,其中牧师7位,长老3位,传道员5位。十几年来,罗庄教会积极开展创建和谐宗教活动场所,有30处堂点被评为省市"和谐宗教活动场所"。罗庄教会的亮点很多,引人注目。特别是罗庄教会对教会财务实行"双代管"更是反响热烈,  相似文献   

5.
现状之描述: 中国教会的“义工现象”缘于复堂后“庄稼多工人少”的严峻现实,广大比较老练的信徒出于爱主爱教会的热忱,把业余时间全部投入在教会各种服侍之中,这为中国教会的恢复与发展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教会发展到今天,若离开广大义工(平信徒)的事工参与的确是不可想象的。有同工估计,中国教会至少有超过50万人数的义工活跃在教会工场上。  相似文献   

6.
单渭祥 《天风》2010,(9):62-62
感谢教会元首耶稣基督的恩典,把中国教会带进了一个复兴的春天。教堂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将得救人数天天加给我们。然而,中国教会复堂之后普遍存在、也是至今依然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羊多牧少”,尽管这些年来各地教会培养了大批青年走上了侍奉岗位,但与与日俱增的信徒人数相比,教牧同工的数目仍旧赶不上教会的实际需要,加之在位同工也缺乏相应的训练,面对社会问题以及教会内部变得更加多元化需要时,牧养工作更加显得有压力和挑战。  相似文献   

7.
李诚南 《天风》1995,(3):35-36
柳州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中北部,是广西重要的重工业城市。基督教很早就传进柳州,在历史上曾有过她的辉煌,在“文革”中,有形的教会也未曾逃过这场劫难。自1980年教会开放后,柳州的教会又复兴起来,神将得救的人数天天加给教会,以致柳州地区的信徒之多占广西之首位,这是神的格外眷顾,也是众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 柳州地区多山,到处起伏连绵,农村的交通十分不便,山区的居民居住分散。  相似文献   

8.
<正>无论是牧养上的"大锅饭"还是关怀上的不到位,都有一个基本问题,那就是羊多牧人少在以前,教会的规模一般不大,信徒能达到上千人的都较为少见。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会取得了很大发展,如今信徒人数将近4000万。加上国家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很多农村信徒纷纷来到城里工作、生活。在这两种因素的作用下,不少城市出现了"大教会"现象。这些"大教会"的信徒少则四五千,多则上万。教堂在主日  相似文献   

9.
张忠成 《天风》2014,(2):13-14
作为教牧人员,我们应当明白教会担负的重要使命和事工,包括崇拜、教导、团契、服务和见证。目前,教会信徒流失已成为较普遍的现象,农村教会的中青年信徒很大一部分外出工作或到城市创业,只留下了年老体弱的"留守信徒"。而城市教会从近几年的统计来看,虽然人数不断上升,但在主日崇拜中并没有明显的体现。也就是说,城市教会一方面是信徒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也不时有人悄然离开。  相似文献   

10.
张忠成 《天风》2014,(2):13-14
作为教牧人员,我们应当明白教会担负的重要使命和事工,包括崇拜、教导、团契、服务和见证。目前,教会信徒流失已成为较普遍的现象,农村教会的中青年信徒很大一部分外出工作或到城市创业,只留下了年老体弱的"留守信徒"。而城市教会从近几年的统计来看,虽然人数不断上升,但在主日崇拜中并没有明显的体现。也就是说,城市教会一方面是信徒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也不时有人悄然离开。  相似文献   

11.
任聪 《天风》2016,(8):13-14
正教会的牧养必须顾及不同年龄阶段的信徒,针对他们独特的背景与需要,给予适切的牧养。我们会为教会信徒人数的增长而向上帝感恩,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发现当信徒人数增长后,教会也会出现牧养工作不力的情况。这时就需要我们冷静分析原因,并思考如何改善。在此,笔者将通过三点和大家分享交流。  相似文献   

12.
刘必元 《天风》2012,(6):24-25
小胡福音堂坐落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温泉之乡,香泉镇南4公里处,其前身是家庭聚会。在70年代初,由几个信徒聚在一起唱诗、祷告、读经。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主将得救的人数天天加给他的教会,这里的福音蓬勃发展,基督徒一年比一年递增,教堂也随之扩建几次,现今外观华美的教堂是在2001年建成的,装修后的教堂更加人性化及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天风》2015,(7)
<正>当下的中国教会拥有大量在不同教会间流动,而不归属于任何一间教会的信徒。如何看待这些流动信徒?本文希望与主内肢体做一点探讨。一、为何会有流动信徒1.信徒在自己的教会受伤,游走而寻找疗伤。有些信徒原本隶属某教会,但可能在教会有了痛苦的经历,从此不想去自己的教会,而到处游走。他们或许是真诚却遭遇挫折的信徒,需要教会挽回。2.信徒因工作的调动,以致不能委身某一教会。有些信徒工作地、居住地都不稳定,常随  相似文献   

14.
林新鲁 《天风》1996,(1):17-18
浙江苍南县灵峰村,全村300多户的家庭中,全家信主的就有260多户,信徒人数占全村总人口的80%。1989年该村建造了一所占地1000平方米左右的教堂,使信徒有了自己崇拜神的场所。“福音村”的教堂负责人为广传福音、复兴教会尽心尽责。如今,一提到灵峰教会。  相似文献   

15.
冯献民 《天风》1995,(11):22-23
感谢主,福音在我们中国大地兴旺起来,主把得救的人数天天加给我们(徒2:47),特别是农村教会,很多聚会点都在建造礼拜堂,这是福音兴旺的见证。然而,在建堂中许多教会忽视了另一个问题——连于元首基督,在爱中建立自己(弗4:15—16)。结果堂建成后出现了许多问题,而使神的名不能得荣耀。  相似文献   

16.
李燕峰 《天风》2014,(2):5-7
<正>如何构建一个既有教会传统,又融合时代元素的整全的教会文化,将成为教会在当下的最大挑战。自二十世纪80年代教会复堂以来,中国教会,尤其是城市教会,信徒人数快速增长。这是众肢体所喜闻乐见的,但随之而来的一个挑战便是:当教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出现了"瓶颈"——明明有很多新的信徒加入教会,可信徒人口基数增长却并不显著。由此,不少人戏称教会是"铁打的牧师,流水的信徒"。可见,现今的教会出现了非常严重的信徒流失问题。而对于信徒的流失,农村教会和城市教会的影响因素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7.
韩愈 《天风》2016,(8):11-12
正针对人数增长以及牧养压力大的情况,一可以增加事工类型,满足不同的信仰需求;二可以增加活动点分流和服务人群。一、理性看待人数增长对于"信徒人数多而牧养工作不力"的话题,笔者更愿意把其放在当下城市教会人数快速增长的背景下思考。一方面,我们为主将信主的人数天天加给城市  相似文献   

18.
叹息和呼声     
每当和同工们谈起教会形势时,几乎所有的同工都认为上帝赐福中国教会。主把得救的人数天天加给教会,信主的人增加,一座座新建的物质圣殿在神州大地上像雨后春笋一样拔地而起……这些都是不可否认的,实在是应该在永生上帝面前感恩的教会事实。 然而,以小肢之见,每一位神的工人决不能因表面的大好形势  相似文献   

19.
王广发 《天风》1996,(6):29-30
新华聚会点是1991年建立起来的,当时只有信徒20多人,神看顾他们,得救人数不断加增,到目前归向主的已有约500名,故又另设四个小点。信徒多,聚会点又分散,如何管理好?怎样把信徒培养起来,带领起来?关键是要有一个忠心管家的领导班子。“为要成全圣徒,各尽其职,建立基督的身体。”(弗4:11~12)“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赐彼此服待。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教会的快速发展,一些教会的信徒人数增长很快,按照传统的牧养方式,有时就会有信徒感到教会不够温暖。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我们在做好日常牧养工作的同时,更注重牧养的精细化。精细化,就是精益求精,细致入微,追求更好。教会的牧养方式应当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与时俱进,不应固步自封,长久不变。现在教会里的信徒结构多样,不能仅用一种方式去牧养所有的信徒,平时要注意观察,深入思考,要对信徒的不同情况加以区分,分群牧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