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爱莲 《天风》2015,(4):54
"不好意思,我身上的钱不够,可不可以给我零钱坐公交车?"这天,我带着两个女儿和母亲一起出门,在等公交车的时候,有个陌生女子走上前来开口询问,母亲便掏出几枚零钱递给对方。表达爱心各有其法"外婆,您怎么知道她真的没钱?说不定她是骗您的,为什么您还要给她呢?"小女儿加加在旁问道。母亲微笑着说:"因为我也曾遇过需要别人伸出援手的时  相似文献   

2.
杨联涛 《天风》2017,(5):40-41
<正>上了大学的女儿很忙,虽在同城却很少回家,做母亲的我总想知道她在做什么;而每当我想女儿的时候,便想起了我的母亲。母亲,我有很多话想对您说。1995年冬,父亲去世的那个春节,我放寒假在家,您的另外两个女儿赶回来办完葬礼后没呆几天便又走了。过了没几天,我也回到了学校,留下了您与孤独为伴,那时的我完全理解不了刚刚失去丈夫的您的孤独!  相似文献   

3.
小时候,她是家里3个孩子中的老二,对"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深有体会。她的父亲是一名退伍军人,母亲是个心理学家,当她9岁的时候,母亲离开他们跟另一个男人走了,从那个时候,她就开始管家。  相似文献   

4.
看见     
刘凌维 《天风》2017,(10):53-53
马大嫂,是我远房的一个亲戚,年龄比我母亲还要大不少,因为姓马,属相也是马,周围的人便都叫她老马。她是母亲在我们村结的第一个福音果子,当时周三、周五晚上她几乎都会来我家跟我母亲学几节圣经,一起唱诗、祷告,并且只要干完农活和家务,她几乎是“长”在我家里。所以,尽管那时我已经上初中住校,仍有不少机会见到她,渐渐地便了解到更多关于她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祖英,当今红遍大江南北的著名歌手,又是第一个在悉尼歌剧院和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的中国歌唱家。在歌唱事业上,宋祖英无疑是极为成功的,了解她的人都说宋祖英是山沟里飞出的金凤凰。因为,在她辉煌成就的背后,却隐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辛酸历程。1966年6月27日,宋祖英出生于湘西古丈县岩头寨乡。在她还很小的时候,便尝尽了人间的苦涩和艰难。宋家有5口人,她是长女,身下有一双年幼的弟妹,母亲是家庭妇女,父亲是个裁缝,但却患有严重的肺结核。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小时候,母亲总爱将她放在背篓里,上山干活,宋祖英常常在母亲的歌声里进入梦乡。…  相似文献   

6.
正吃过晚饭,我钻进书房做计划书。半小时后,母亲推门进来,手上端了一杯豆浆,殷勤地对我说:"刚打的,趁热喝吧。"刚刚拟好的思路一下子被打断,我有些不悦,便回答她:"妈,不是跟您说了吗?我在书房的时候,尽量不要打扰我!"母亲"哦"了一下,放下杯子拉上门,出去了。这样的叮嘱三番五次,可母亲总是记不住,在我忙活的时候,端来切好的水果、红糖水,或是  相似文献   

7.
初中二年级下学期的一天,她正在准备期末考试,母亲又是彻夜未归,第二天一早,父亲便带着她去歌舞厅找她母亲,歌舞厅的服务员告诉他们,她母亲半夜已经和一个外地男人走了,是去了那个男人的家乡。母亲走时什么话都有没留下,得知母亲私奔,父亲像发了疯一样,带着敏娟,几乎找遍了全市所有的火车站、码头、歌舞厅和各个角落,  相似文献   

8.
正自从母亲知道微信里有计步功能之后,每天像着了魔似的在意这个步数,她给自己规定每天要完成7000步。天气好的时候,就到楼下小区花园里走几圈,若遇上天气不好,不方便外出,她便在客厅里来回转悠,直到微信步数显示7000步,她才停住脚,心满意足地长舒一口气后,安心坐下来看电视。她不光在意自己的步数,也  相似文献   

9.
母亲的村庄     
父亲走后,母亲一个人孤守在村子东头老房子里,那座房子是她和父亲亲手建的,时间有些久远。偌大的屋子,现今只有母亲一个人住着,我们都不放心,劝她和我们一起住。但是,任凭他人如何劝说,母亲总是不离开。母亲说,这是她的村庄,她在这个村庄生活了快50年了,怎么可能说走就走、说离开就离开呢?至少目前,她还没有做好离开村庄的准备。母亲来到这个村庄的时候刚满20岁。当时她对这个村庄充满好奇,从村庄东边掠过的凉风让母亲神清气爽,而道路两旁盛开的野菊花,则让年轻的母亲欢喜不已。但很快,贫穷而闭塞的村庄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80年代纫期的某个夏夜,母亲在地里干完活后,觉得肚子疼痛难忍,但她还是一步一步挪到家里,结果她刚走到卧室门口,便疼例在地上。最终,她撕心裂肺的叫声唤来了左邻右舍,大家七手八脚将母亲抬上床,又找来一个据说经验丰富的产婆,为母亲接生,而后便各自敞开,去忙自己的事情。父亲对于母亲的这一次怀孕,并未太过上心,  相似文献   

11.
    
正除了上课,做些跟工作相关的零碎事情之外,一天里的很多时间她都泡在等待中。她不知道被她唤作母亲的那个人来不来,什么时候会来。在这个网络信息发达的时代,母亲没有手机,等于自动切断了跟别人的联系方式。也难怪,母亲都81岁了,在电话和手机还没有发明出来的时候,她就已经喝过了这世间数不清的盐水,并习惯接受一切自然的生活方式。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眼睛看,用  相似文献   

12.
正五十多年前那个黄昏,一辆迎亲马车带着满身泥浆停靠在了她家院门口。她穿着一件旧棉袄正坐在炕上跟母亲学做针线活,看到娶亲的队伍,一溜烟从侧门躲到了后院。她刚满十七岁,还是情窦未开的少女,嫁人对她来说是件恐惧的事。母亲找到她的时候,她正躲在角落里惊恐得缩成一团。  相似文献   

13.
高天恩 《天风》2005,(1):48-48
我是一个脾气暴躁、性格孤僻的人。又是一个不孝之子,因为我经常顶撞父母,特别是我的父亲。在家里,我的母亲身体不太好,很虚弱。但是我从不体贴她,当她有时说我的时候,常和她顶撞--  相似文献   

14.
爱的明灯     
继母是个年轻的女人。我恨她。都是因为她的到来,才让我父亲下定决心,与我母亲结束那段无爱的婚姻。那个时候,母亲已经从家里搬出去两年了,父亲一直没有答应在离婚书上签字,直到继母走进了他的视线。  相似文献   

15.
诗意生活     
正生而为人,谁没有劳苦烦愁呢?只有懂得用智慧去淡化、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诗意便进驻我们的心田,惨淡的日子也会明媚起来。自小在中卫城里长大的母亲,见多识广,她的锅灶好,在我们队上鼎鼎有名,谁家过大事都请母亲去帮厨,母亲带上自己围裙乐此不疲。同样是面食,母亲能做出许多花样,扁豆子面、粉水子面、揪面、擀面,她蒸的花卷,有的里面抹了姜黄,有的抹了辣椒面,母亲用她长满老茧的手将两个面张一卷、一拧,再  相似文献   

16.
母亲的侍奉     
田素良 《天风》2014,(11):54-54
我的母亲名叫吴桂英,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她温柔善良和蔼可亲,但凡与她接触的人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她是一位"好心人"。 一、尽忠孝敬,遵主诫命 1959年夏天,我的姥姥突然全身瘫痪,躺卧病榻。当时年仅15岁的母亲从此承担了所有家务和照顾姥姥的任务。对长年瘫痪卧床的姥姥,母亲细心照料,无微不至。姥姥脾气急躁,母亲便凡事尽量顺着姥姥,想方设法讨姥姥喜欢。  相似文献   

17.
一口皮箱     
亲爱的朋友,如果我对您说,仅仅因为一口皮箱,许多年来我一直不敢正视母亲的那双眼睛,忍受着自己良心日复一日深深地自责,您也许一定不会相信。那么,就让我来告诉您这个关于一口皮箱的真实故事吧。17岁那年,我正在县城读高中,乡下的母亲来学校看我。她提了一口很精致的皮箱,箱里装满了我爱吃的东西。看着那精致的皮箱,我先是有些惊异,继而便明白是我的那封信起了作用。在那封信中,我一再要求母亲来的时候要收拾得体面一些,免得让同学笑话。想不到她还真将这当回事,可我知道家里的经济情况是不可能有那么一口皮箱的。母亲看出了我的疑惑,悄悄…  相似文献   

18.
母亲     
母亲没有文化,自从有了孩子,她便企盼她的孩子不要跟她一样成为“睁眼瞎”。母亲常常对我们说:“只要你们肯读书,肯上进,妈就是砸锅卖铁,也绝不拖你们的后腿。”  相似文献   

19.
神奇的布施     
1950年代,我们家住在加尔各答。我的父亲是从建志来的婆罗门。家里还算殷实,但他因为娶我母亲便在老家呆不住了。母亲属于南印度最早的女传道人。她从小便跟随她的爸爸奔波跋涉在尘土飞扬的乡间小道上,一个村落一个村落地宣说福音——好消息。以后妈妈也成了  相似文献   

20.
快乐急转弯     
禅书上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位老太太,整日在一个路口哭着,人们不明所以,只见她光哭着,就称她为“哭婆婆’。一天,一位禅师路过此地,见到此种情形,便不由上前打听。老太太告诉禅师,她有两个女儿,一个嫁给了卖伞人家,一个嫁给了卖鞋人家。每当天晴的时候,她就想起卖伞的女儿,想到她的伞眼下卖不出去,因之伤心而哭;而每当下雨的时候,她又想卖鞋的女儿,想起她的布鞋一定卖不出去,因之伤心。所以,无论晴天雨天,她便总是哭。禅师脱口便说,下雨的时候你为什么不想你卖伞的女儿生意好,天晴的时候你为什么不想你卖鞋的女儿生意兴隆呢?禅师的一句话,街头上就多了一个成天乐呵呵的“笑婆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