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友清 《天风》2002,(2):28-29
加强神学思想建设,这对纯正基督教的信仰,统一对圣经真理的认识,抵制异端、邪教的渗透,是很适时,且是重要的。神学思想建设,就是要我们对神的认识与信仰,在社会生活的实践中得到适应。人是群居的,随时都在与他人接触来往。你的信仰如何?你的神学思想正确与否,都会在与他人交往中表现出来。现就基督徒如何与人相处,作如下思考:  相似文献   

2.
尽管大多数中国人对基督教和圣经还不熟悉,但若提到基督教会所特有的洗礼和圣餐礼,许多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似乎并不陌生。泛泛地说,这些礼仪是基督教文化里的内容。实际上,因基督教所信仰的经典是圣经,我们若不把圣经作为一个整体弄懂,就很难分辨对基督教会圣礼的解...  相似文献   

3.
圣经是我们基督教的经典,是我们信仰的准绳,是我们行事为人的准则。圣经中记载的人和事,都值得我们回想。回想使我们知古鉴今,学习古人成功的经验,汲取他们失败的教训;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从而使我们更好地去行事为人。  相似文献   

4.
黄凤想 《天风》2004,(1):27-30
圣经作为基督教的经典,对于基督徒来说是行事为人的衡量标准,也是基督教信仰的标准。基于圣经在基督徒心目中如此重要的地位,对于圣经的解释就尤为必要了。基督教会两千多年的释经史,使我们明白圣经是需要解释的一本书;并且对同一段经文有不同的解释,也是促使教会不断追求更确切经文意义的动力。对于圣经中某段经文  相似文献   

5.
正对基督徒来说,圣经是我们信仰生活的权威,也是神学的规范。圣经是神的话,凡不信或违背圣经教导的,就是不信神或违背神。圣经是神藉人的文字而传达给人的特殊启示。神藉着圣经向我们说话,也在圣经中向我们说话。因此,我们要打开圣经,藉着圣经与圣经所见证的那位耶稣基督相遇。圣经是基督教一切宣讲和教导的根据和准则,因此可以说是神特殊启示的文字部  相似文献   

6.
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伸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提后3:16—17)。圣经是我们基督徒信仰的基础,他是区别真道和异端的唯一标准和试金石。每个有生命的基督徒都特别渴慕与热爱阅读圣  相似文献   

7.
《天风》2020,(4)
在举国上下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期间,一些异端邪教组织打着基督教旗号曲解圣经、搬弄是非,造成了非常恶劣的社会影响。对此,基督教全国两会撰写此文以正视听,呼吁广大基督徒在防疫的同时注重防"异",自觉活出爱国爱教、荣神益人的美好见证。  相似文献   

8.
慕道 《天风》2011,(5):63-63
最近一个朋友送了我一本《基督教艺术邮票画册》。打开目录就让我惊讶,一本邮票画册竟然能够以圣经为主题,其中囊括了圣经的邮票名画,耶稣生平,圣经对绘画、雕刻、教堂建筑、文学、音乐等多方面的影响的邮票,近代科学伟人的基督教信仰,基督教信仰中的爱与和平,以及以那些荣获诺贝尔和平奖的基督徒为主题的邮票。其类型包括:小型张、邮资片、明信片、极限片和首日封等,3000多枚邮票涵盖了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真有让人目不暇接的感觉。也不由让我对其编者产生了兴趣。  相似文献   

9.
邓灵勇 《天风》2004,(1):34-35
纵观教会历史,异端在初期教会就曾出现,历世历代都有异端的存在。现今的时代,异端更是层出不穷。因为撒但知道它的时日不多,所以到处兴风作浪。那么,什么是异端呢?凡是一个团体或个人自称为相信圣经而他的信仰与圣经有出入,或者加添,或者减少,或者与圣经的教训相悖,不高举基督的就是异端。主耶稣说:“因为将来有好些人冒我的名来,说:‘我是基督’,并且要迷惑许多人。”(太24:5)这些异端邪教的兴起,迷惑了许多信徒,给教会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相似文献   

10.
徐牧 《天风》2007,(19):43
圣经是我们基督教的经典,是慈父上帝对我们人类的默启;圣经是指导我们信仰真理的准绳,又是历代圣徒、使徒、信徒灵性生命的食粮和行动的指南。我国有一个伟人曾说:"圣经是全人类最完美的百科全书。"圣经的内容神妙、奇幻、丰富、璀璨,卷卷、章章、节节、句句都闪烁着光芒。无论旧约新约.无论题材体裁广异,但归根结底记载上帝对人类的拯救大爱——"神爱世人"。整本圣经是为人类的救主耶稣做圣美的见证。  相似文献   

11.
在我们的社会当中,对许多人而言,基督教与天主教似乎就是一回事,因为在国际上基督教与天主教统称“基督教”。的确,从教会历史上看,基督教与天主教原本就是一家,后来经过始于1517年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后,才分化为两个教派;从信仰上看,基督教的信仰与天主教大致相同,都使用同一本《圣经》,同信三位一体的上帝,传统的信仰上都认为人类有“原罪”(人所共有的罪性)和“本罪”(个人行为上过犯),只有经过耶稣基督十架救赎才能使灵魂得救。  相似文献   

12.
大致说来,禁忌在基督教信仰中并不是重要的内容。基督教并没有一整套繁琐的从外在约束规范信徒信仰生活的清规戒律。对此《圣经》中有一句话颇有代表性“凡事我都可行,但不都有益处;凡事我都可行,但无论哪一件,我总不受它的辖制。”荣神益人是信徒言行的总则。在具体行为上个人有作出选择的主动权。因此,所谓的禁忌会因不同教派、不同文化习俗等导致不同着重。 “十诫”在基督教信仰中具有教义和道德的指导性,我们可以先从禁忌的角度来看“十诫”的有关教导。 基督教所信仰的上帝是宇宙独一的主宰。十诫确认上帝的独一性并反对任何上…  相似文献   

13.
<正>基督教新教继承了16世纪宗教改革以来的信仰传统和基本观念,强调圣经是基督徒信仰与生活的最高权威和行事为人的准则。中国教会信徒尊重圣经权威,热爱神的话语,相信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参提后3:16),是永远不会带错方向的完美标准,是我们"脚前的灯""路上的光"(参诗119:105)。我不否认圣经无误,只是想说明我们需要正确地理解圣经无误。  相似文献   

14.
陈永涛 《天风》2018,(4):25-25
不可否认,基督教是以神为本的,尽管其也重视人的价值和作用。可以说,基督教既是以神为中心,又是以人为中心的。或者说,是在对三一上帝信仰的框架下,体现出对人和世界的关注。希伯来圣经特别强调,一个蒙福的人生包括上帝对那些敬虔信仰的人在物质方面的祝福。从强调对上帝的信仰这方面来说,  相似文献   

15.
《圣经》是一部基督教经典,也是西方文化史上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著作,即使不信仰基督教的中国文化人,也应该认真阅读。西方学界不但把《圣经》和耶稣作为信仰的对象,而且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大体与人文主义发展是平行的,成绩斐然。因此,在学者阅读《圣经》的时候,最好能同时看看西方学界对于《圣经》和耶稣其人的研究成果。由此至少可以看到,《圣经》的形成与神学家的解释不同,历史上的耶稣与《圣经》里的耶稣不同,历史上的基督教也与传教布道中的基督教不同。真、善、美是基督教赞扬的美德,在信仰之前,首先搞清楚信仰对象的真实性,也符合基督精神。《圣经》有多种读法,耶稣也有多种精神。从什么角度,吸取些什么,这是关键。在中外的一些伟人中,不少是基督徒或称扬基督教者;中国的知名文学家中,也有一些是受到基督教熏陶和影响的,耶稣的人格和他的牺牲精神,也往往对革命者起激励作用。但他们对基督和《圣经》的理解,可以肯定是不一样的。这不用说非基督人士了,即使信仰同一部《圣经》和同一个耶稣的基督教内部,理解也往往大相径庭,经过痛苦———包括流血的分裂而现在并存的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就是大相径庭的历史见证;至于当前的新教,究竟有多少教派,恐怕谁也数不清。《读书》杂志所刊《宽容及爱》,就  相似文献   

16.
高英 《天风》2004,(4):31-34
1、圣经观与释经学 圣经观是指一个基督徒对圣经抱有的整体看法和对圣经所持有的根本态度。基督徒的圣经观是建立在我们如何理解和解释圣经话语的基础上的。—个基督徒有什么样的圣经观,就有什么样的信仰表达。也就是说,一个基督徒的信仰实践,取决于他(她)有什么样的圣经观,取决于她(他)如何解释和理解圣经。 当前中国基督教会正在开展的神学思想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要调整、更新我们的圣经  相似文献   

17.
《天风》2016,(6):5-6
耿卫忠:在圣经中,新约正体现了原始基督教早期教会为适应早期罗马社会而做出的努力。第一,当时过于保守的犹太信仰不能适应罗马社会的多元化、全球化,基督教和犹太教分离即是一种适应;第二,新约是用希腊文写的,用希腊文表述了希伯来信仰的精意,这是希腊化的过程,经过融合升华了自身的思想;第三,新约中多处出现顺服权柄、遵守社会秩序的教导,也体现了当时基督教与罗马政府的适应。我想,现在我们谈基督教中国化,也要回到圣经,这样也更易为信徒所接受。  相似文献   

18.
英语术语"New Perspective on Paul"是20世纪西方新约神学研究界独特的理论体系。本文着重研究了新约之神学诠释与教会信仰的关联,对于我们认识成长中的中国基督教和教会的信仰有特殊意义:对于思考今日中国基督教和教会这样的问题而言,专注于新约正典与教会信仰,将有益于我们确立现实的立场,从而将圣经作为中国教会至高衡定标准,或者,将从圣经视野去审视中国基督教问题确立为对话与交流的基本原则。而路德改教传统,就我们所正在思考的议题而言,亦特具意义,这就是路德乃至新教传统的首要原则:"唯靠圣经"(Sola Scriptura)。  相似文献   

19.
小芳 《天风》2007,(14):5
基督教的礼仪和教义好比基督教的两个重要的保护屏障,同时也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要件,谁破坏它们,就是从根本上拆毁教会。教会历史告诉我们,教父时期,对三一论和基督论的错误理解,产生了亚流和聂斯托利等异端;中世纪,那些利欲熏心的富人和世俗社会的权贵,用金钱从教皇或大主教那里  相似文献   

20.
《天风》2017,(5)
<正>如何开展社会服务和公益慈善事业,如何发挥基督教在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中的正能量,如何让基督徒的信仰见证于日常社会生活实践中,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浙江省基督教两会努力践行圣经教训,积极服务社会人群,用信心、爱心和实干,探索出了基督教服务社会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