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发现的《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及幢记》石经幢提供了关于唐朝景教经典与教徒的重要资料。本文将此经幢后半部分《经幢记》中记录的洛阳大秦寺三位来自中亚米国和康国的高级教士,与西安《米继芬墓志》中的大秦寺僧思圆联系对比,并且初步考察了《经幢记》中记录的移居洛阳的一个安国景教家族,证实8-9世纪景教已经在中亚地区具有相当的基础,移居唐朝的粟特人中不仅确有信仰景教者,而且东都洛阳的景教领袖全部是粟特人。  相似文献   

2.
徐晓鸿 《天风》2015,(3):68
国家一级文物。2006年因盗墓在洛阳出土,经幢为八棱石柱,底部受损。该经幢是继西安《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之后,唐代景教石刻最重大的考古发现。经幢分为两部分,包括《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经文和"经幢记",经文部分与敦煌残本可以互补。今存洛阳市博物馆。  相似文献   

3.
《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全经的现世及其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2006年7月初,洛阳豫深文博城出现了一件唐元和九年(814)十二月的《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经幢,据了解,这是前不久在洛阳李楼乡城角村东北出土的。经幢底部已残损,但大部完好,  相似文献   

4.
包兆会 《天风》2018,(2):40-41
"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经幢",2006年在洛阳出土,是继西安"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之后,有关唐代景教石刻的重大考古发现,现藏于洛阳市博物馆。  相似文献   

5.
<正>2011年,在洛阳的东郊出土了花献及其妻安氏的墓志铭,这是继《阿罗憾墓志铭》和《洛阳景教经幢》之后,唐代景教考古研究在洛阳的又一重大发现。两方墓志最早刊布在《洛阳出土鸳鸯志辑录》一书中。对于花献的妻子安氏,学者们的一致意见是她应属于粟特人无疑,粟特人中信仰景教人数众多已是不争的事实。而对于花献的族属,学者们有颇多争议,吴昶兴认为花姓虽少,但应属于汉  相似文献   

6.
唐大和三年(公元829年)洛阳景教经幢是粟特移民后裔刻勒者为其母亲"安国"安氏夫人所建造的,经幢题刻将"母爱"提到一个主题,将神性"圣爱"与人伦"母爱"结合。经幢上镌刻有景教《宣元至本经》,但祭母的大悲悯揭示了世俗爱的伦理道德,整个经幢没有表现宗教忏悔心理,而集中表现的是教徒祭母时"母爱"情怀,甚至大秦寺寺主亲自参加教徒母亲的移坟仪式,既有利于信仰的凝聚力,也易为当地百姓所认同,与中国人孝顺伦理与儒家"仁爱"理论有着相通性。这说明景教在"不拜祖先"信仰原则上采取了敬父爱母的迂回策略,赢得了民众的认可。特别是景教入华后将基督教十诫中第五条"当孝敬父母"提前到第三愿,其伦理优先顺序发生变化,适时极力宣喻与自己教义相符的人道思想,开辟了新的获救型文化路径。  相似文献   

7.
《天风》2017,(12)
正关于《大秦景教三威蒙度赞》一名,大秦是指当时的东罗马帝国,景教在多数学者看来是基督教的一支,即聂斯托利派。根据《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记载:一个叫阿罗本的传教士"贞观九祀(635年),至于长安"。"三威"指圣父、圣子、圣灵,"蒙度"是得蒙救赎的意思,"赞"是一种可以歌唱的诗歌体裁,类似今天的赞美诗。所以,《大秦景教三威蒙度赞》实际上是唐代基督徒的赞美诗。这应该是  相似文献   

8.
正由于年代久远,唐代景教艺术文物传世的不多,除石刻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及洛阳景幢外,就属在新疆地区发现的景教壁画。1905年夏天,德国探险家勒柯克((A.von Le Coq,1860—1930)在新疆高昌古城郊外的景教寺院遗址(见图1)中发现了景教壁画。该景教寺院现存三个殿堂,长约20米,宽近7米,他在墙壁内层壁上发现的景教残画,主要绘于东厅北墙、东墙和西厅。他在西厅揭取了其中两幅较为完整的壁画,这两  相似文献   

9.
《天风》2020,(11)
正今天能看到的景教文献,除了《景教碑》和《洛阳景教经幢外》,主要是敦煌景教文献,虽然我们不能直接指出这些经卷就是圣经的哪一卷书,但其引用的经文仍然不少,客观地说,其中一些好的译文,令我们今天看了仍会怦然心动。谨举例如下:(一)关于上帝的创造惣玄枢而造化。创1:1起初神创造天地。权舆匠化,起地立天。创1:1起初神创造天地。暗空易而天地开,日月运而昼夜作。创1:2—8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相似文献   

10.
十字架是景教典型的文化符号,天使形象也是基督教的代表性标志。洛阳景教经幢上端左右簇拥十字架的人像图形,究竟是佛教"飞天"还是景教"天使",长期未定。本文通过比较辨识,认为景教经幢上两对人物造型虽与佛教随舞飘动的"飞天"有相似感,但可能出自洛阳当地惯于雕刻佛教艺术的工匠之手,最关键是景教粉本上"天使"形象走样失真变成了类似"飞天"。笔者认为,景教传教士不会轻易放弃神学立场改变中心形象与外在文化符号,不会套用佛教"飞天"形式去新造神祗,倘若景教符号也用佛教标签那无疑是宗教传播的失败,所以天使不可能被飞天替代,"华化"不等于"佛教化"。  相似文献   

11.
基督教音乐在中国的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督宗教的音乐传入中国,按已知史料考证,最早可以追溯到8世纪唐代景教盛行时期。在现存景教文献中有作于8世纪的《大秦景教三威蒙度赞》和《大秦景教大圣通真归法赞》,前者作为景教赞美诗歌词乃中国最早的基督宗教赞美诗,按其"无上诸天深敬叹,大地重念普安和"之歌词,  相似文献   

12.
徐晓鸿 《天风》2017,(11):28-30
《尊经》原与《大秦景教三威蒙度赞》抄写于同一卷轴,也是伯希和首先发现,同为法国国立图书馆所藏。《尊经》的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礼赞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上帝,称颂约翰等二十二位使徒、先知以及二十四位圣人;二是为生者祈祷消灾延年,为死者位牌祷告。  相似文献   

13.
徐晓鸿 《天风》2016,(4):27-28
正根据《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简称"景教碑",下同)的记载,基督教第一次传入中国应在唐贞观九年(635年),来自大秦国(叙利亚)的传教士阿罗本"远将经像,来献上京",这被认为是基督教首次传入中国的铁证。至于景教一名,碑文解释说"真常之道,妙而难名,功用昭彰,强称景教"。景教碑出土于明天启五年(1625年),尽管钱大昕等人考证它应在万历年间出土,但多数学者并  相似文献   

14.
正景教绘画艺术的中国化演变,是景教注重"随方设教"传播方式的自然结果。即,结合所在地区的文化习俗,尊重并与当地文化相融合。对于直观的绘画艺术而言,当然更是如此。景教是唐代对基督宗教聂斯脱里派的称谓。唐贞观十二年(638),唐太宗诏称:"大秦国大德阿罗本……远将经像,来献上京。"(《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这是关于景教绘画的最早记录。随着景教在唐代的流行,其绘画当然也多有流  相似文献   

15.
张晋 《中国宗教》2018,(6):76-77
《景教碑》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象征着世界和平,是东西方文化融合的产物。见证了中国自古对外来文化开放和包容的广博胸怀。《景教碑》历经风吹雨淋、几经沉浮,终而屹立在西安碑林,无时无刻不在向过往的游客诉说着它的传奇经历和历史所赋予的重要角色。景教是基督教聂斯托利派在中国的称谓。在西安碑林的众多碑刻中,有一通由汉字和叙利亚文共同书写的碑刻——《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简称《景教碑》。  相似文献   

16.
正《景教碑》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象征着世界和平,是东西方文化融合的产物。见证了中国自古对外来文化开放和包容的广博胸怀。《景教碑》历经风吹雨淋、几经沉浮,终而屹立在西安碑林,无时无刻不在向过往的游客诉说着它的传奇经历和历史所赋予的重要角色。景教是基督教聂斯托利派在中国的称谓。在西安碑林的众多碑刻中,有一通由汉字和叙利亚文共同书写的碑刻——《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简称《景教碑》。它是世界基督教史上的  相似文献   

17.
因笔者从事于辽金史的研究工作,近年来考察、抄录、研究了大量辽金尤其是北京的辽金经幢,因而爱屋及乌,深感作为古代石刻的一种,辽金经幢有着其独特、别致的美。 辽金经幢的美首先体现在它的造型美。辽金经幢从形式上来说,大体可分为柱式幢和塔式幢(或可称这为幢式塔)。柱式幢样式较为简洁,由幢座、幢柱和幢盖和宝顶四部分组成。幢座有圆形、六角形和八角形,有的为素面,也有的雕刻莲花、垂慢等图案。在北京市门头沟区双林寺和戒台寺有两座辽代的经幢底座较为别致(双林寺经幢现藏门头沟区博物馆,戒台寺经幢由于只残留有底座,故…  相似文献   

18.
景教是我国唐朝时传入的基督教一支,曾受到唐太宗、高宗和玄宗等5位皇帝的优渥礼待,因之在中国得到了传播与发展,达到所谓“法流十道”,“寺满百城”的兴旺阶段。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景教在内地传播了200年后,唐武宗会昌灭佛时惨遭殃及直至元朝时,又卷土重来。17世纪《大秦景教碑》在西安出土,对景教的研究随即展开,国内外学界有不少人参  相似文献   

19.
石经幢的兴起与五台山文殊信仰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志静撰《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序所讲述的佛陀波利礼五台,被文殊点化的神异故事影响更为广泛。在此经的流传过程中,随即也兴起了建立经幢之风。唐代开始,全国各个寺院几乎都建有石经幢。五台山现存有从唐代以来的近30座石经幢,这些经幢承载着大量的佛教历史信息,为研究五台山佛教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史料。现对此经的兴起以及五台山石经幢的形制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20.
二、千年回响:流传在古代诗歌中的赞美景教传入中国的时候,恰逢诗歌创作达到顶峰时期的唐朝,善于用诗歌表达宗教情感的景教传教士,当然不会放弃这一美好的方式。可惜的是,由于年代久远,我们难以窥见和聆听那时的崇拜圣咏,至今留存下来的资料更是屈指可数。唐代的颂赞诗歌多为专门用作颂赞上帝及其大能的诗歌,甚至可以唱和,有些类似于今天的赞美诗,最典型的代表作是《大秦景教三威蒙度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