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风》2019,(12)
<正>奉献精神是基督教的传家宝,也是教牧人员的人生价值教牧人员是"领头羊",是信徒的榜样,一言一行都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教牧人员不仅要以口传道,还要以身作则、以行证道。教牧人员不仅是教会人,也是社会人,所以教牧人员也要遵守社会行为规范。根据圣经的教导,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德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笔者认为教牧人员的社会行为规范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
《天风》2019,(11)
<正>编者按:教牧人员应有怎样的追求、如何成为信徒的榜样,圣经中便有据可循,从使徒保罗的谆谆教导到彼得的"灵程八步",为今日的教牧人员提供了最好的借鉴。本期我们继续邀请几位牧者同工,从圣经真理出发,探讨教牧人员如何在侍奉实践上不断学习,成为教会的好管  相似文献   

3.
肖安平 《天风》2006,(7):34-35
作为牧范,教牧人员不仅在灵性上, 而且在道德上、生活上要有更高的要求。他们是供应羊群灵命需要,带领信徒过好实际生活的牧羊人, 就当效法基督,成为“好牧人”。今天中国教会要想让信徒的生活过得更好,更荣耀主,提高他们的素质, 就应该首先提高带领信徒的教牧人员之灵性、道德等各方面水平和素质。因此为了建设好中国教会,牧养好羊群,树立形象,教牧人员就应该不停地加强学习,追求、操练和提高属灵知识,特别是在各种挑战和试探面前,要经得起考验,不断提高道德水准和灵性修养,进一步完善自己,见证主,荣耀主。下面我就重点谈一谈教牧人员的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4.
《天风》2019,(12)
<正>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到时代所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作光作盐服务社会,爱国爱教荣神益人随着中国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以及教会信徒整体素质的不断提升,教牧人员的言行举止和价值观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信息高速传播的互联网时代,教牧人员在行为上稍有不慎,就会造成难以预料的负面影响,甚至给教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阻碍。  相似文献   

5.
<正>教牧人员要以生活彰显内在灵命,用行为见证自己所传的道在新时代的今天,教牧人员的行为规范越来越重要,教牧人员不仅要能说,也要能行,要成为引领信徒的垂范,让属天的生命落实到具体的日常生活中,促进牧养实践化、行为规范化,以日常生活的举止行为折射出信仰的光芒,散发出基督的馨香之气。圣经说:"小子们哪,我们相爱,不要只在言语和舌头上,总  相似文献   

6.
田素良 《天风》2001,(9):42
华东神学院毕业十余载,皆在穷乡僻壤的农村教会中事奉神,农村教会的信徒,热心爱主事奉的精神可嘉。但他们的信仰基础差、底子薄,诸多信仰、崇拜方式带有“迷信”色彩,对此我们广大教牧人员要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王雪 《天风》2008,(16):34-36
随着中国教会的发展一一新兴教会不断涌现,信徒人数持续增长,中国教会的教牧人员队伍也在不断壮大。这些教牧人员在各地教会的各个不同的岗位上履行着自己的职责,担当着多种事奉工作。广义上的教牧人员应包括圣职人员(如:牧师、长老等)和其他教职人员(如:神学毕业生、义工等)。我们通常把同在教会中做事奉工作的教牧人员称为“同工”,  相似文献   

8.
中外教会历史说明,教会健康发展与教牧同工的素质是密切相关的,中国教会的复兴祈望神兴起大批优秀的教牧同工。现实的近况:1.从数量上看:"庄稼多、作工的人少!"尽管这三十年各地神学院校、培训中心竭尽全力,培养了许多神学人才,但与需要量相比仍有杯水车薪之嫌。近几年不少地方顺利实现新老交替,但也有些地方却是青黄不接。2.教会事工日益繁重,教牧人员往往"上至海陆空、下到阴沟洞",事无巨细包括牧养、行政甚至工程等工作都需要教牧人员兼顾,以致教牧人员所有时间全被教会事务占据,未能有时间好好培育灵命,更没时间顾及家庭需要。休息对教牧人员来说几乎被看为"体贴肉体"的"奢侈品"。  相似文献   

9.
李汶道 《中国宗教》2014,(11):20-20
对于基督徒来说,信仰力的建立,集中体现在教牧品质形象的树立,它直接关系到教会的信仰力,关系到教会形象的社会认同力。教牧是奉基督耶稣名宣讲福音的人,是讲道人,是信徒的榜样。从这一身份看,教牧信仰力首先是一种宗教信仰力,是对基督耶稣的认定与确信的力量,是对耶稣笃信与笃行的力量,是把耶稣的品质形象在生活中再现与实践的力量。归结起来即是:教牧信仰力就是耶稣的品质力量。  相似文献   

10.
《天风》1994,(11):46-47
漳州举行教牧人员和两会负责同工退修会 福建漳州市两会为了不断提高教牧人员和负责同工的灵性,从而更好地引导广大信徒提高灵性。  相似文献   

11.
岳清华 《天风》2016,(4):16-17
正教牧人员作为教义经典的阐释者、信仰活动的组织者、信徒行为的引导者,在协助党和政府落实宗教政策法规、团结信徒群众、促进宗教和谐、服务社会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福建省基督教两会始终紧抓教牧人员按立、认定、年检等工作,探索了一些做法措施,积累了一些管理经验。特别是在改善基层教牧按立认定与常态化管理脱节的现象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转型时期河北基督教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改革开放后,河北基督教大体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恢复,90年代的快速增长,进入21世纪后的平稳发展三个阶段;信徒、教牧人员数量增长的同时,信徒的"三多"现象也在改变。教会积极参与社会事业,开展对外交流,整体上呈现出与社会相适应的面貌。不过,教会也面临奉献意识淡薄、教牧人员短缺、异端的挑战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不时听到中年教牧英年早逝的消息,噩耗令人心酸。中年"早逝"的现象在社会上早已引起了广泛关注,但在教会内,可能较少有人顾及。因此有必要提出来,望引起各方重视。教牧人员无疑是教会的重要人物,肩负管理全教会运作、信徒牧养及教会发展等重任。尤其在人才匮乏(也缺少行政同工)的中国教会,一个教牧每每"上至海陆空、下至阴沟洞",什么都可能要去顾到,所以稍尽忠一点的教牧总是有一种侍奉不完的感觉。有不少教牧感叹自己已经走进了"耗尽"的状态。  相似文献   

14.
《天风》2017,(9)
正圣经(串珠·注释本)由香港福音证主协会提供版权,前后历经七年编写完成。这是一本四合一的圣经,经文采用和合本版本,同时结合串珠、注释和思考题。自出版以来,以其资料精简、准确且方便阅读和查考等特点,受到广大教牧同工和信徒的欢迎,是一本适合个人灵修默想、小组查经讨论及神学生、教牧人员使用的研经工具书。  相似文献   

15.
<正>近几年来,在一些地方的教会,信徒因口头上常讲"感谢神"而受到个别教牧人员的指责:"你们以后不要把'感谢神'当口头禅。""一点也不慎重,要谨慎些。""常挂在嘴边,太随便了。"诸如此类的话乍听起来有点道理,然而却给弟兄姊妹带来了心灵的"创伤"和信仰上的困惑。有一次,一位老姊妹问我:"弟兄啊!我们嘴上常讲'感谢神',是属于犯罪吗?不然,某先生为何要指责我呢?"令我不知如何回答是好。稍后她接着说:"2017年春天,我在近郊的公路上被一辆  相似文献   

16.
读者信箱     
艾洁 《天风》1994,(2):35-36
《天风》编辑部: 我们原来是一个聚会点,在信徒家中聚会,有一个3人的三自管理组,我是其中之一。现在我们买了4间瓦房作教堂,信徒也增加了很多。我们看了全国两会的《各地教会试行规章》,又看了《教牧与教牧工作》一书,知道应该成立堂委会来管理教务。  相似文献   

17.
施成忠 《天风》1996,(11):26-27
在办好教会这个问题上,我们曾讨论过如何加强基层教会的组织建设、规章制度建设,也曾讨论过要提高信徒的素质,必须首先要提高教牧人员的素质等。这些问题通过大家的讨论,得到了教内外有识之士的重视。但是,我们在重视上述这些问题时,忽略了确保教牧人员基本的生活水平这个温饱问题。全方位的考虑。  相似文献   

18.
董延奎 《天风》2023,(9):46-47
<正>上帝设立日有昼夜,月有朔望,年有四季,为天地万物、宇宙万象创建和谐,谱就韵律。人是按照上帝的形象和样式被造,且有灵,宇宙万物都有神创造的规律,教牧人员应存敬畏之心回应上帝的创造,建立教牧人员的韵律生活。教牧人员普遍有较高的劳动强度和较大的牧养压力,查经证道、信徒探访、红白两事、教会圣礼,频率高场次多,面对教会的事工安排和信徒的信仰需求,常感身心疲惫,灵命匮乏。似乎每天忙忙碌碌而又一无所成。一句“时间都去哪儿了”成为很多教牧人员的感叹。  相似文献   

19.
《天风》编辑部:弟兄姊妹去世了,教会组织弟兄姊妹去送葬,本是没有异议的。我们这里如有弟兄姊妹去世,人家已经买好了棺材、花圈等葬品,但个别教牧人员不高兴,不给送葬,必须按照自己指定的专卖店购买,(包括葬礼车辆),现在形成了不讲民主,不经全体教牧人员研究统一意见,一人独断专行,大包大揽操办葬礼。真叫人不理解!想不通!我们不明白,是否有这方面的规定?是否舍乎神的旨意?请指教。一信徒  相似文献   

20.
郭玲 《天风》2024,(3):53-55
<正>教牧人员通常是教会内负责牧养的牧者,自蒙召奉献开始,他们就担负起牧养、关怀和辅导基督群羊的责任,而教牧人员自身是否需要被牧养、关怀和辅导呢?如果需要,谁来牧养、关怀和辅导他们呢?教牧人员是活在巨大的压力之下,承接着超越身体的灵性生命工作的特殊人群,他们也会出现灵性低潮受伤(spiritual low tide injury)的经历,并且比普通信徒受到的影响更深。因此,教牧人员的灵性低潮受伤是我们不能忽视的一种现象,是他们心灵深处的呐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