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宗教是不是鸦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是不是鸦片?编辑先生:你好。我不是宗教徒,但我对宗教感兴趣,愿意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我觉得宗教博大精深,不易把握,周围的朋友都说“宗教是鸦片”,我不这样认为,但又无法与他们解释,所以我感到困惑,你能帮助我吗?四川齐民齐民朋友:“宗教是鸦片”这句话,...  相似文献   

2.
文摘     
宗教是人类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牛苏林在《中州学刊》2005年第2期撰文指出,长期以来,人们对马克思的宗教理解,更多地囿于1844年文本,甚至把“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这句马克思一生仅用过一次的一个过渡性的临时喻语,看成是“马克思主义在宗教问题上全部世界观的基石”。事实上,纵观  相似文献   

3.
文摘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再认识牟钟鉴在《中国民族报》2004年3月16日第三版上撰写文章,就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在现时代作了新的解读。作者指出,第一,长期以来,许多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核心是“鸦片论”,即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鸦片。这不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核心,它没有揭示宗教真正的本质和根源。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可以概括为两论:唯物的反映论和社会改造论,都是从社会角度看宗教。第二,列宁时期,俄国式、苏联式的社会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解释出现了问题,以致于宗教“鸦片论”或“鸦片基石论”广为流传,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曾对宗教有过一段经典表述:“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正象它是没有精神的制度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在这段短短的话里,包含了丰富的内容。马克思在这里指出了宗教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阶级根源、宗教的认识论根源和宗教的社会作用。马克思正是从这四个方面入手抓住了宗教的本质,按照这四个方面的概括,我们可以看到:  相似文献   

5.
据报道,在第二次全国统战理论工作会议上,讨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宗教问题。关于宗教能否与社会主义社会相协调,有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这“实际上是对于宗教的本质的认识问题。‘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这就是宗教普遍和客观存在的实质……所以,对于一个公然声称奉行无神论的社会主义社会来说,以为宗教还有某些可协调性,只能是一种偏狭的有悖于问题实质的理解。”关于我国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协调问题,以及如何理解“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等,我们曾在《中国社会主义时期的宗教问题》(专著)和一些论文中,结合实际情  相似文献   

6.
宗教鸦片论是现象,宗教异化理论是本质。我们要从宗教鸦片论学习马克思认识分析宗教问题的方法,从宗教异化理论寻找宗教背后的根源。本文关心的是如何在宗教鸦片论和宗教异化理论的结合上,也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方法和理论的结合上理清我们自己的宗教认识,在探索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上做一点努力。  相似文献   

7.
论马克思的宗教批判与哲学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所周知,宗教问题不是马克思哲学的主要问题,宗教批判也不是马克思哲学的中心。但是,马克思“对宗教的批判是其他一切批判的前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页)的命题,还是向人们昭示了宗教批判在马克思思想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不仅继承了以马丁·路德、莱辛、歌德等为代表的德国宗教批判的思想传统,而且也继承了青年黑格尔派如鲍威尔、施蒂纳等将一切在政治、形而上学、法律、道德的领域中占有统治地位的观念都归入宗教观念的传统:“政治制度到现在为止一直是宗教的领域,是人民生活的宗教,是同人民生活现实性的人间存在相对…  相似文献   

8.
王志军 《现代哲学》2007,1(6):22-28
马克思对于宗教的态度是一个重要的理论与现实问题。国内外学术界对马克思的宗教批判的理解可以归纳为6种主要模式:"鸦片论"、"意识形态论"、"简单模糊论"、"经济替代论"、"新宗教论"和"调和论"。对于宗教产生的根源、消亡的条件马克思有着独特而深刻的论述,不能把马克思的宗教批判简单地理解为旧唯物主义的回归。马克思的宗教批判是西方哲学中宗教批判传统的继续和深化,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共产主义作为一种价值、理想在形上层面的重建。马克思的宗教批判对基督教思想家有着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理论基石既不是“鸦片论”,也不是“幻想论”,而是对世界的“掌握论”.把宗教视为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是马克思从最高层面宏观把握宗教问题的一个深具学理价值和实践意义的重要论断.  相似文献   

10.
"非宗教"的理论认识是马克思宗教观的独特成果,它确立了马克思宗教认识论的理论基石。关于"宗教是人民的鸦片",马克思所要阐释的是宗教的认识论问题,而不是价值论问题,有一个顺序先后的设定和批判语境的不同程度。由此,马克思对宗教的批判是立足于"非宗教"的认识论,而不是定位于"反宗教"的价值论。进而,马克思把信仰的权力从宗教的特权中有效夺回一部分,形成"非宗教之后"的符合辩证法运动规律的信仰观念的构建,例如彻底的人道主义或人类的最终解放等,这些都可以成为信仰的对象和内涵。如此,共产主义的信仰成为马克思"非宗教之后"所构建的信仰观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1.
道教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传统宗教 ,一部道教发展史就是道教与社会不断协调 ,不断适应的历史。江泽民总书记早在 1993年 11月 7日 ,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的讲话中 ,关于宗教问题讲了“三句话” :“一是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 ,二是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三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三句话”句句关联 ,环环相扣 ,层层推进 ,把宗教纳入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轨道 ;这“三句话”既是党和政府关于宗教问题的大政方针 ,同时也是我们广大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指路明灯。多少年来 ,我一直将这“三句话”视为圭臬 ,铭刻…  相似文献   

12.
一、无产阶级专政在马克思著作中一再出现但是界说含糊的一个概念,是马克思曾经设想的、革命后的“无产阶级专政”。人们经常参照20世纪的专政,特别是苏联,去解释这句话。但是,为了理解马克思本人可能抱有的想法,我们一定要到别的地方去找样本。恩格斯曾经宣称:“请看巴黎公社吧。这就是无产阶级的专政。”当然,在这里,同问题有关的,不是历史上的巴黎公社,而是马克思心目中的巴黎公社。使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它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治雏型的东西是:(1)普选,(2)人民对政府的批评,(3)宗教自由以  相似文献   

13.
丁光训 《天风》2002,(10):30
冈察雷斯所著《基督教思想史》(三卷本)中文版的出版,就教内教外来说,都是一件极有深远意义的事。先就教外来说,远在马克思主义传入我国之初那时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之说,大受推崇,成了公众的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观点,一直到今天在我国广大人群中仍然如此。他们根据这一观点反对宗教。近来有作家发表文章指出,马克思说宗教是人  相似文献   

14.
关于人类掌握世界的方式,马克思提出了科学的、艺术的、宗教的和实践一精神的四种方式以后,不曾有过更多的论述。学术界对马克思关于“宗教地掌握世界”的思想,教条地套用了马克思关于宗教一般的思想,即认为宗教地掌握世界的方式是一种走  相似文献   

15.
宗教“外衣”概念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论著中有其特定的内涵。首先,本文界说了马克思、恩格斯宗教“外衣”概念,指出“宗教外衣论”是我国学者对马克思、恩格斯宗教观的总结。其次,本文厘清了“宗教外衣论”的理论基础、核心思想及其基本方法,指出宗教外衣论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宗教批判上的重要观点。其三,本文将覆蔽社会的宗教外衣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应用“宗教外衣论”对不同类型宗教外衣进行批判的论述。最后,本文阐明了“宗教外衣论”在马克思、恩格斯宗教观中的地位,以及在当代中国坚持“宗教外衣论”基本思想进行宗教治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认真学习领会贯彻执行江泽民总书记的“三句话”闵智亭江总书记1993年11月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对宗教工作强调了三句话:“一是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二是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三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江总书记的这三句话是近年...  相似文献   

17.
王作安 《天风》2023,(4):4-6
<正>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群众宗教信仰,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以上五句话,是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的最新表述。与此前表述相比较,最值得关注的是新增加了一句,即“尊重群众宗教信仰”,由原来的“四句话”增加为现在的“五句话”。  相似文献   

18.
<正>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发生了被人戏称为"思想界鸦片战争"的争论,思想界围绕宗教本质能否被定义为"人民的鸦片"的问题展开争论。(参见王冬丽)这场争论对当时拨乱反正的思想解放运动和贯彻落实党的宗教政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30年后的今天,在马克思主义宣传一片"繁荣"的形势下,有必要在上次争论成果的基础上,深入细致地思考一些问题。问题一:学术界通过争论达到的一个共识是,把宗教本质概括为"人民的鸦片"是片面化、简  相似文献   

19.
进入本世纪以来,有人抓住列宁论宗教的两句话进行断章取义的歪曲概括,说什么列宁的宗教观是"鸦片论"和"斗争论",背离了马恩的历史唯物主义宗教观,导致苏联宗教工作的失败和我国宗教工作的失误,直到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提出"引导论"和"适应论"这种错误才逐步得到纠正。本文根据马列原著和党的文献阐述了马克思、列宁相关论述的原意及其遭到的歪曲和我们党的立场态度,并分析了产生这种歪曲概括的过程和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将宗教隐喻为鸦片,主要是指它们都具有镇痛和麻醉的功效,但宗教和鸦片共通性还远远不止于此。二者的作用因时代、阶级和文化的差异而各不相同。它们与人类的文明史同久远,但成为或被指责为毒品的历史却很短。对利用它们的绝大多数人而言,是生活之必需,而对少数上流社会而言,还是体现品味和情趣之物。虽然同样可以当作精神兴奋的手段,但其作用机理不相同,效果和境界均不可全然混为一谈。是营养品还是毒品、宗教还是邪教?区分和定义的标准,由各种权力因素来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