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2×2×2匹配分组实验设计,以176名初中三年级学生为被试,探讨了源问题呈现方式对中学生认知负荷及类比推理的影响。结果表明:(1)归纳、源问题内容相似性和源问题结构清晰性对认知负荷均有显著影响。(2)归纳和源问题结构清晰性对类比推理均有显著影响,且归纳、源问题内容相似性和源问题结构清晰性三者之间在对类比推理的影响上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类比推理,就是通过对两类对象进行比较,根据两类对象在一系列性质、关系、结构和功能上相似,而且已知其中的一类对象具有其它属性,从而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可能具有其它属性。类比推理的适用范围更广。一、说服别人不露声色由于类比推理是把想说的道理用另一个或另一类事...  相似文献   

3.
3~5岁儿童表面与结构相似性类比推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廷勇  李宇  李红  苏缇  龙长权 《心理科学》2006,29(5):1091-1095
采用经典类比推理问题对3~5岁儿童表面相似性与结构相似性类比推理能力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发现:(1)表面相似性与结构相似性对儿童解决类比问题的影响不同。一般来说,前者更有利于3~5岁儿童类比问题的解决;(2)儿童解决表面相似性与结构相似性类比问题的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发展,但发展趋势不同。在表面相似性问题方面,4岁以前发展较慢,而4岁以后的发展较快;在结构相似性问题方面,4岁以前发展较快,而4岁以后的发展较慢。4岁是儿童解决类比推理问题能力的转折点;(3)在本实验条件下,工作记忆负荷对儿童解决表面相似性类比问题与结构相似性类比问题的影响不显著;(4)类比映射关系提示能促进儿童解决两类类比问题,但对不同年龄儿童的作用是非线性的。  相似文献   

4.
客体投影方式对空间问题解决和再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设置四种实验条件,旨在阐明空间问题解决和再认的水平是如何受到客体不同投影方式的影响。除进一步支持了正投影问题的解决是以一个具有三维结构特性的心理表征为基础而并非是对二维正投影信息进行了充分识别的观点外,研究结果还表明:(1)这个具有客体三维结构特性的心理表征是建构于对正投影问题解决而非轴测投影图的再认过程中;(2)正投影问题解决的复杂性显著地高于轴测投影图问题解决而且一个建构于正投影问题解决中  相似文献   

5.
类比推理的影响因素及脑生理基础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类比推理是不同于演绎,也不同于归纳的一种独立的推理形式。作为人类认知发展的中心能力之一,类比推理已逐渐成为当代认知研究的一个活跃领域。研究表明类比推理不仅受顺序、因果结构、上下文连贯性等项目特征的影响,并且与加工速度、工作记忆等其它认知能力有密切关系。有关类比推理的神经影像研究则主要发现大脑左半球前部和后部区域的参与,似可进一步从脑生理水平表明类比推理与工作记忆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问题表征方式与数学问题解决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阐述了问题表征在数学问题解决中的作用;重点探讨了抽象表征、原理表征、图式表征等不同表征方式与数学问题解决的关系;最后提出通过选择与转换两种策略来寻求适宜的问题表征方式。  相似文献   

7.
我们可以将类比推理的研究进路粗略地分为两类,一类是形式的,一类是实质的。类比的形式进路是目前占主导的研究范式,但这条研究进路存在一定的问题。诺顿提出了一种实质归纳理论,该理论拒斥具有普遍模式的归纳规则。在实质归纳理论中,归纳推理的有效性源自实质事实,将以往纯粹归纳理论对归纳模式的辩护转换为对实质事实的辩护。当我们将实质归纳理论的理念推广至类比推理,就得到了一种新的类比理论:实质类比理论。在实质类比理论中,有两个关键概念:第一个概念是类比事实,第二个概念是类比事实保证类比推理。从哲学文献与科学文献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相较形式进路,实质进路对于理解类比推理而言,可能是更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传统观点认为,问题表征是问题解决者构建问题的心理结构,是内在的知识、结构和神经网络,是问题解决的根本机制。但近来研究发现,问题的呈现方式、问题情景的成分和结构也对问题解决行为具有独立的指导、约束或决定作用,因此可以把问题表征划分为外部表征和内部表征。这两种表征具有不同的特征,对问题解决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就学科问题解决来说,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表征的结构及影响因素方面,未来一个时期,此方面的研究迫切需要探明外部表征的结构、形式、内容及其与内部表征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并建构适宜的研究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9.
图式理论与阅读过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一般认为,德国心理学家巴特利特(Bartlett)在1932年提出来的关于图式的概念是和现今所使用的图式这一概念相近的。不过,从理论的渊源上来看,我们还可以把关于图式问题的研究追溯得更早一些,因为格式塔心理学与图式理论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格式塔这个词的意思就是“完形”,也就是形、式样或者结构。所以,格式塔心理学研究的就是心理的组织结构问题,而研究心理的结构问题正是图式理论的重要特点。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同化论对于美国的心理学有着很大的影响。从他的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思想与图式理论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奥苏伯尔本人是否认这种关系  相似文献   

10.
李美佳  庄丹琪  彭华茂 《心理学报》2018,50(11):1282-1291
采用2年龄(老年/年轻)×2表面相似性(高/低)×2结构相似性(高/低)三因素混合设计, 考察表面信息和结构信息在基于问题解决范式的类比推理老化中的作用。结果发现, 老年人的类比推理成绩显著差于年轻人。源问题和靶问题的表面相似性和结构相似性的提高, 会促进个体检索源问题, 并提高推理质量。对于老年人而言, 表面相似性更重要; 对于年轻人而言, 结构相似性更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