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幸福·尊严·公平·正义·和谐专辑序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新 《心理科学进展》2010,18(7):1025-1026
<正>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今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做政府工作报告时再次提到:"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  相似文献   

2.
《心理科学进展》2010,18(7):1027-1040
2010年3月25日,由中国心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大学心理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和《心理科学进展》编辑部联合主办的"为了中国人民的幸福和尊重——心理学解读与建议"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召开,会议由中国心理学会秘书长傅小兰研究员主持,来自国内外近二十位心理学家就温家宝总理今年多次强调的"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进行研讨,下面是部分与会者的发言。  相似文献   

3.
去年12月10日,汉口上海路天主堂的全体神职人员集中学习了新宪法。大家一致表示热烈拥护、並要模范遵守这部国家的根本大法。他们说,这部宪法,是总结了过去的历史经验所制订的最完整、最全面的一部好宪法。特别是新宪法第36条,阐明了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比过去的三部宪法更明确、更完善。大家表示:一定要摆脱一切外国势力的支配,坚决反对他们的渗透破坏活动,为了维护祖国的独立、主权和尊严,一定要独立自主地办好中国的天主教会。  相似文献   

4.
学科语境的首要因素是学科宗旨。生命伦理学以保护人类生命及其相关权利为宗旨,其语境中人的尊严有三个主要特征:以生命尊严为内核,以人格尊严为外围;属于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具有指导化解原则冲突、奠基相关权利、贯通法律和政策等作用,是生命伦理学建制化行动的指南。在如何对待人的问题上,"人的尊严"凝聚了宗教和世俗、伦理和法律、政府和民间的道德共识,是生命伦理学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有丰富的"趋时"思想。"趋时"主要有几方面的含义:第一,"趋时"是对季节变化规律的遵循;第二,"趋时"是对时势主动性的适应和创造性的顺应;第三,"趋时"是在为人处世方面既坚守原则,又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灵活权变。"趋时"思想包含深刻的哲学意蕴:表现了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遵循;包含人类协助天地生养万物的观念;包含人与天地有机统一的整体观念;蕴涵着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趋时"思想为我们提供富有价值的启示:一切活动都要因时、因地制宜;要有变革创新的精神;要有开拓进取的精神。  相似文献   

6.
经典道德责任理论认为,"自由"事关人类尊严,"自由意志"是人类在道德上负责任的必要前提,"自由意志"在法学中也被视为承担刑事法律责任的法理基础。通过将经验证据与哲学思辨结合,提出并回应了"无意识的自由意志"问题,指出作为人类能力的"自由意志"存在个体差异。通过218个样本的实验发现:(1)多数公众持一种认为世界不完全由物理规律决定的"非决定论"世界观。(2)公众认为"完全由物理规律决定"并不意味着直接与"自由"相冲突,即存在一种"被决定的自由";高达85.32%的公众认为人类拥有"自由意志"。(3)中西方文化情境中的公众均认为,"道德责任"与"决定论"相兼容:哪怕在一个行动者缺乏"自由意志"的"完全决定"的世界里,一个人也需要对其行为负责。因此,关于自由意志、决定论与道德责任的哲学论断,关于刑事责任的法律推理都呼唤必要的调整。  相似文献   

7.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规范宗教事务管理,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称信教公民)或者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称不信教公民)。  信教公民和不信教公民、信仰不同宗教的公民应当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第三条 国家依法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维护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权益。  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公民应当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  相似文献   

8.
寻求自由与规范的和解是人类面临的永恒问题之一。"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由是人的本性,但人有规范性约束。"人生而自由"既意味着人是"生而为自由斗争",又意味着"人生而平等"。只有在自我立法、自我规范的意义上,人才能真正打碎枷锁并获得自由。自我立法是普遍立法的自我限制,自由的自我限制可以消解规范的异己性使规范成为自由的。自我普遍立法以人格平等尊严为前提。人无论在现实现象形态上具有怎样的不平等,这些不平等都不应当伤害到人格及其平等尊严,都应当有尊严地生活。规范性总是离不开权力,自我立法的自我规范关键是对权力的限制与规范。自由与规范的和解是一开放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9.
按照我国《宪法》规定,每个公民都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在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时,场所无分城乡,只要有信仰宗教的人在那里生活,就应该实事求是、一视同仁地按政策办事。下面转载的一则报道和一篇短文,生动地说明了各地有关部门正在根据法律和政策,认真地为一些普通僧尼解决落实宗教政策中的一些具体问题,把政策落到了实处。  相似文献   

10.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规范宗教事务管理,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组织或者个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称信教公民)或者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称不信教公民)。信教公民和不信教公民、信仰不同宗教的公民应当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第三条国家依法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维护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权益。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公民应当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