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胡东辉 《法音》2023,(9):40-45
<正>石窟是古印度佛教一种重要的建筑形式,多为僧侣修行场所。中国的石窟起初是沿用印度石窟的形制建造的,后逐渐成为承载僧侣修行和信徒信仰的一种佛教艺术形式。在佛教教义中,用音乐的形式做供养,是可以积累功德福报的,如在《分别善恶报应经》中载:若复有人以妙音乐供养佛塔,获于十种胜妙功德。何等为十?一身相端严,二见者欢喜,三音声微妙,四言辞和顺,五肢体适悦,  相似文献   

2.
五代吴越国崇佛的原因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代吴越国在近百年的历史时期中,始终推行崇重佛教的政策。在这一政策的指引下,佛教在吴越国获得了重大的发展,表现在:大兴寺庙宝塔;统治者礼重僧侣,与僧侣关系密切;高僧辈出,大德云集,佛事活动频繁活跃。吴越国统治者重佛,其原因,一是佛教对吴越国君王及其政治的大力支持;二是借助寺庙追荐先人,祈求神佛赐福驱邪,以利国利民;三是佛教在意识形态领域可弥补儒学之不是。佛教对吴越国政治、文化及社会生活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法音》1985,(3)
缅甸是著名的佛教之国。佛教徒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在缅族地区占百分之九十五。全国城乡寺庙林立,佛教融汇到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每逢佛教节日,寺庙就成为群众的活动中心。平时,寺庙又是学校,僧侣为教师,佛经作课本。寺庙是缅甸文化的摇篮,很多著名作家和政界要人,均从佛门教育脱颖而出。佛教徒崇尚建造浮屠,建庙必建塔。因此,在缅甸城乡,到处可见千姿百态、金碧辉煌的佛塔,有的城市被称为“千塔之城”、  相似文献   

4.
牛超丽 《美与时代》2023,(1):117-119
以北齐天保时期刻凿的小南海石窟石板经书法为研究对象,将其纳入北齐文化范围进行研究。自佛教于汉代传入中国后,与佛教文化传播密切相关的石窟、寺庙等就跟着兴盛起来,逐渐在全国各地显现。现存的北齐佛教刻经和造像题记主要分布在河南北部、河北南部、山东中部等地,而位于河南安阳的小南海石窟中的刻经保存较为完整,是研究北齐时期佛教发展和造像题记的重要载体。小南海石窟的石板经是隶楷杂糅的书法风格,也是北齐时期复古思潮在书法意识形态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法音》1985,(3)
泰国有“佛教之国”、“黄袍佛国”的雅号。佛教是泰国的国教,国旗上的白色代表佛教。全国百分之九十以上居民信奉佛教。上自王族,下至百姓,人人都参加佛教仪式。男子到了一定年龄,都必须剃度出家一次,国王也不例外。在泰国,有二、三十万身披黄袍的僧侣,寺庙遍布全国城乡,一  相似文献   

6.
石窟寺是佛教寺院的一种形式,起源于印度,后随佛教传入中国,至今约有1700年的历史。石窟寺集建筑、雕塑、绘画和书法于一体,是珍贵的历史艺术博物馆。在克孜尔石窟、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石窟寺遗址中,壁画和雕塑形象地记录了佛教艺术发展演变的历程。从石窟留存的造像和壁画中我们可以发现,佛像背后普遍具有光圈式装饰图案,一般出现在佛教造像的头部和  相似文献   

7.
一中国的石窟建筑,最初是随着印度佛教石窟建筑的传入而出现的,而道教石窟建筑也是其影响下的产物。例如,最早有明确纪年的道教石窟——开凿于西魏大统元年(535)的陕西宜君县福地水库石窟,其中有关道教的内容仅占三分之一,其余的都是佛教的内容;开凿于宋代的重庆大足石窟,也是融合了儒释道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逸博 《福建宗教》2001,(6):37-38
游览泰国,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这里浓郁的佛教氛围。无论是曼谷、清迈等这样的大市、府,还是偏远的小乡镇,佛教的庙宇几乎无处不在。有时走在大街上,经常可以看见三三两两,身披袈裟的僧侣。听朋友说,全泰国的僧侣人数至少有50多万,占总人口的1%。仅曼谷就有佛教寺庙420多座。难怪它素有“黄袍佛国”的美誉了。  相似文献   

9.
飞天在佛教石窟壁画艺术的发展中,不但是一个宗教艺术形象,更是多种文化元素融合的结果。在中国各地石窟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文化与西域文化和中原文化共同孕育演变的结果,其形象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佛教美术在中国民族化、本土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从一个历史之谜引起的思考李春游历新疆,不论是特地考古,还是即兴漫游,都会惊讶地发现,这里到处是佛教古迹。残存的寺庙和佛塔在废墟中静卧,珍贵的佛教石窟在山中安眠。即便现在的伊斯兰圣地,如斯坦因在《西域考古记》所说,很多都曾是佛教圣地。两种宗教的奇异重叠...  相似文献   

11.
《法音》2016,(1)
正泰国可以说是个佛教国家,从古至今老百姓所信仰崇拜的宗教大多是佛教,当今约95%的泰国人是佛教徒。随着现代科技进步和全球化的文化交流,泰国的旅游业也跟着发达,接触暹罗习俗和文化的游客逐渐增加。在泰国既有佛教寺庙,也有印度寺庙可以参观,无论在佛寺或印度庙,都可以见到一尊华人耳熟能详的"四面佛"。有很多华人来泰国旅游,一旦到曼谷就被朋友或导游介绍去拜"四面佛",求财求福。通过口耳相传,泰国的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远在二千年前,古印度佛教僧侣奉持佛经,经由中亚细亚,踏着平沙莽莽的丝绸之路,进入我国新疆地区,再沿着马铃声声的河西走廊而深入到内地,传播佛教。以后,印度佛教的不同派别又分别北上,进入我国西南地区的西藏和云南,弘扬佛教。由此中国佛教形成了汉语、...  相似文献   

13.
《法音》1984,(4)
以圣一法师为团长的香港佛教朝圣团一行一百四十二人,五月十三日来到广东乳源瑶族自治县云门山大觉禅寺,进行佛事活动,受到该县有关部门和寺院僧侣的热情接待。云门寺是有一千零六十一年历史的古刹,规模仅次于曲江县南华寺,是全国佛教重点寺庙之一。四十年代时曾由已故虚云和尚进行过一次大规模重修。近几年来,云门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历史中,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个动荡的时期,政权更替频繁,长期混战,使得这一时期的文化受到很大的影响。政治上的不稳定,给全国经济带来极大的冲击。但是,人们的思想意识领域却有很大的发展,人们迫切需要宗教作为唯一精神支柱,这就给佛教提供了良好的传播土壤。因此,佛教壁画的内容与形式美就赋有了更重要的意义。佛教壁画的装饰性表现了人们对于佛教文化艺术有了更加清晰地认识与广泛地接受。这一时期的美术创作极为活跃,其中主要的活动包括开凿石窟绘制壁画、建立寺庙、雕刻佛教造像等。由于佛教是从中亚地区传入我国中原的,所以,石窟的开凿也是在这条路上最先开始的。因此,研究魏晋南北朝石窟壁画的装饰性是对文化吸收的最好途径。  相似文献   

15.
五月十六日,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在北京北海公园仿膳餐厅设宴,欢迎以普拉·达靡塔·伽牟尼为团长的泰国曼谷僧侣赴华献佛观光团。该团此次来华是代表曼谷佛教界向广东省佛教协会赠送两尊分别高为二米二○和二米四五的铜质佛像。这两尊佛像是由二十余名泰国佛教徒及两名香港佛教徒捐款铸造的,日前已运抵汕头市。该团中有六名泰国高级僧侣,他们分别来自泰国著名的越贴李辇寺等三座寺庙。中国佛协副会长夺荣熙在宴会上讲话,他代表广东及全国佛教信徒对曼谷佛教界的盛意隆情表示诚  相似文献   

16.
佛国纪行     
游览泰国,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这里浓郁的佛教氛围。无论是曼谷、清迈等大市、府,还是偏远的小乡镇,佛教的庙宇几乎无处不在。有时走在街上,经常可以看见三三两两,身披袈裟的僧侣。听朋友说,全泰国的僧侣人数至少有50多万,占总人口的1%。仅曼谷就有佛教寺庙420多座。难怪它素有“黄袍佛国”的美誉了。提起佛教,在泰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可以说是“至高无上”的,是他们的“国教”。居民有近95%都是佛教徒。而且宪法还明文规定,国王必须是佛教徒,否则不能继承王位。可见,几百年来,佛教思想已融入到了泰国人的生活当…  相似文献   

17.
靖居丛录     
大乘佛教弘化院胡妙观居士名子笏,湖北江陵人,民国间曾任福建省财政厅长.后皈依佛教,信仰弥笃,师事太虚法师,为武昌佛学院、汉口佛教正信会之发起人.三十年代,担任武汉佛化青年会会长、北京华北居士林理事长、北平女子佛学院院长.其后辞去一切事务,隐居五台山,虔诚清修,一心办道.1941年,佛教同愿会成立大乘佛教弘化院,延聘胡老为院长,培训华北子孙派寺庙之青年僧侣,提高其佛法认识,以便利此类寺庙之正规成长.是年九月,经过考试,录取僧众百名,正式开学.修学期间为四个  相似文献   

18.
佛教徒一般都较长寿。以前有人把历代高僧的寿命与历代皇帝寿命相比较,发现高僧的平均寿命高于皇帝寿命。1984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五医院内三科主任陈俊元主任率领五个小组,对四座佛教寺庙共一百名僧侣和上海、苏州这两个地方各一家养老院一百名普通人做了测定。结果是:一百名僧侣中无疾病者有五十七人,另外一百名普通人无疾  相似文献   

19.
正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之后,经历了中国化的过程,其中儒家文化的影响至关重要。这一影响在佛教绘画艺术上也有所体现。如果将古印度佛教绘画与中国佛教绘画比较,就可以直观地发现两者之间在风格上的差异。笔者拟从古印度阿旃陀石窟壁画和敦煌壁画的风格对比角度出发,对此进行简要说明。一、古印度绘画"情""味"的美学范畴古印度佛教注重对于现世的出离解脱。而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淡化了出离的色彩,更加强调出世间与世间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20.
自公元前三世纪佛教传入斯里兰卡至公元六世纪殖民统治时期,斯里兰卡的僧侣无论在该岛国的宗教史上,还是在文化和社会史上都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他们所从事的不只限于精神领域的事情,而且还被期望作为社会的领袖,来引导和教诫人们从事一切有益的活动,这尤其突出在教育方面.由于僧侣所扮演的多重角色,从而寺庙则成了出家僧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