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广东省民族宗教委为进一步推动宗教界不断提高自身管理能力和水平,把宗教活动场所建成引导教育信教群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文明场所,促进全省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广东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决定从2004年第四季度起每三年一次,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文明宗教活动场所”评比表彰活动,在宗教界营造一个“比、学、赶”争创“文明活动场所”的良好氛围,进一步促进我省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宗教》2023,(2):54-55
<正>近年来,内蒙古包头市紧紧围绕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这条主线,把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作为统揽全局的根本性要求,组织宗教界开展了“走出经堂听看想、回到场所读写讲”系列主题实践活动,持续深化思想政治引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把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巩固和发展了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3.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新世纪新阶段宗教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近年来,江苏省宗教局准确把握党的宗教工作“四句话”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坚持在“引导”上做文章,增强了党和政府对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凝聚力,推动了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立足于转变思想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宗教界人士的“适应”。早在2000年,江苏省宗教局就与江苏宗教界上层人士在这一问题上达成了共识。该年5月,他们与省委统战部联合举办了“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研讨会,得到五大宗教上…  相似文献   

4.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之一,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宗教工作中的具体化,是“社会主义的宗教论”的重要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指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们热爱祖国,  相似文献   

5.
《中国宗教》2023,(7):34-34
近年来,重庆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增进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五个认同”为目标,建立“四维工作体系”,引导支持宗教界切实加强讲经解经工作,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6.
《中国宗教》1995,(收录汇总):34-34
近年来,重庆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增进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五个认同”为目标,建立“四维工作体系”,引导支持宗教界切实加强讲经解经工作,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7.
在新疆,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就要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方面下功夫。 一、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有其坚实的政治基础 宗教作为广大信教群众和宗教界人士的信仰,其世界观是有神论,这是与科学社会主义的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不同的。强调世界观的差异必然使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很难找到共同点,“相适应”也就无从谈起,因为宗教有其自身发展、消亡的规律,还要长期存在不可能使其立即消亡,这是客观存在的,只能是存信仰之异,求政治之同。这个“同”就是广大信教群众和宗教人士现实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8.
《中国穆斯林》2022,(3):59-61
<正>2018年中国伊协发出“四进”清真寺活动倡议,即开展国旗、宪法和法律法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清真寺活动(以下简称“四进”活动)。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一项重要载体和举措,新疆伊斯兰教协会把“四进”活动作为引导宗教界和信教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化“五个认同”的有力抓手。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要精心做好宗教工作,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发挥好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促进宗教关系和谐,维护宗教界合法权益,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十二五”期间,  相似文献   

10.
《中国宗教》2014,(6):14-14
多民族、多宗教,这是新疆地区的典型特征;民族、宗教与各方面事务紧密交织,这是新疆工作的现实情况。“要精心做好宗教工作,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发挥好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国家对五大宗教的共同要求,是我国五大宗教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也是广大信教群众根本利益的所在。我省宗教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总的形势是好的。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三句话”在宗教界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2.
2015年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必须坚持中国化方向。在2016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和教育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用团结进步、和平宽容等观念引导广大信教群众,支持各宗教在保持基本信仰、核心教义、礼仪制度的同时,深入挖掘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理论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泽民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发展与创新主要体现在:立足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局,要求全党“高度重视宗教工作”;把宗教工作纳入依法治国方略之中,明确要求“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在总结新中国宗教工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全面阐述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理论;把信教群众视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力量,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党同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14.
“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我国宗教工作领域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政策和实践问题。如何引导信教群众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道路,是宗教界应关注并研讨的课题。当前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积极开展的“解经”工作,就是中国伊斯兰教界积极主动开展的一项文化系统工程,为“相适应”开辟了有效的形式和途径。一、新“卧尔兹”的提出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从安士伟大阿訇任第六届会长开始,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国内教务工作上来。为促进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中国伊协于1996年举办了首届全国“卧尔兹”演讲比赛,这一新生事物立即得到了全…  相似文献   

15.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新时代人民群众理想信念教育要求和全国、全省、全市宗教工作会议精神,调动汝州市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与和谐文明汝州创建活动的积极性。汝州市在全市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宗教场所活动。  相似文献   

16.
1993年11月7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座谈会上,提出“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著名理论,给国内外宗教界人士以极大鼓舞。因为在这以前国内外“极左”思想都认为宗教与社会主义“势不两立”。江泽民的理论对于生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宗教界人士如释重负,指明了宗教信仰在社会主义国家里,是人民内部次要差异,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是可以很好地“相适应”的。 既然提出“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基督  相似文献   

17.
代表江泽民总书记向全国宗教团体领导人、全国宗教界朋友和广大信教群众致以节日祝贺强调要不折不扣地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坚持不懈地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本报北京 1月 31日讯 新华社记者尹鸿祝、本报记者武卫政报道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今天邀请全国宗教团体领导人到中南海举行迎春座谈。李瑞环强调 ,要不折不扣地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坚持不懈地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李瑞环首先代表江泽民总书记向全国宗教团体领导人、全国宗教界朋友和广大信教群众致以节日的祝贺。他说 ,过去的一年 ,…  相似文献   

18.
正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新时代人民群众理想信念教育要求和全国、全省、全市宗教工作会议精神,调动汝州市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与和谐文明汝州创建活动的积极性。汝州市在全市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宗教场所活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宗教》2018,(11):50-51
近年来,温州市民宗局积极照“五进场所”推进教育引导工作。一、联系交心进场所;二、政策法规进场;三、优质服务进场所;四、依法管理进场所;五、和谐创建进场所。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增进与宗教界的密切联系,教育引导宗教界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和政府同心同行,促使广大信教群众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力量,近年来,温州市民宗局积极按照“五进场所、十大举措”推进教育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引导和支持我国宗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增进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大创新论断,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大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