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古以来,笔墨在国画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中国画的基本语言和重要元素,是不得不提的技法,更是画家心灵的寄托、情感的表达、功底与能力的表现。文章主要通过对陆俨少山水画的笔墨特征进行解读,并就笔墨的理论知识和笔法、墨法的实际运用进行概括,使大家对中国画的笔墨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从而体会绘画理论知识的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绘画中的"山水"一词,经历了含义的变化与演绎,于是也就有了对于"自然观"与"审美语境"的重新读解-"中国画一旦失去了道技一体,以道御艺的艺术特征,笔墨就失去了精神支持,退化成了一般性的技术手段,这对包涵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中国画而言是致命的.  相似文献   

3.
山水画不只是一味地学习古人笔墨形式,更不是如西方素描对现实景象的照搬照抄,而是画者将客观物象加以主观思想提炼出来的艺术表现形式,这有赖于画者身处的历史背景及个人修养,借以画面传达出的一种文化精神,属于典型喀斯特地貌的桂北地区,山多地少、岩溶广布,有着错综复杂的丘陵。丰富的自然景观自古以来就吸引着各地的画家为之挥毫泼墨,造就了许多风格鲜明的山水画家。以桂北地区的山水为题材,知微见深,深入发掘桂北地区山水所蕴含的自然属性及人文内涵,通过对众多画家描绘的桂北山水画作品笔墨语言分析、研究,探求中国山水画的本质特征及创作规律。通过艺术家们对桂北山水形态审美意趣的笔墨表现,来探讨对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绘画的传承态度。  相似文献   

4.
杜愚 《美与时代》2013,(5):16-23
在艺术史的发展过程中,人对自然的审美表现出不断拓进的创造精神,积淀了历史的进化和精神文明.纵观中国山水画史,历代有建树的山水画家都在对自然深入观察和研究上下了很大功夫,从而发现,探索并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山石皴法、树木勾法等笔墨符号。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园林与山水画关系之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典园林注重"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在借助于自然山水形式美的同时,升华到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因而,古典园林是借山水景物来创建山水景象,而山水画则是用绘画的方式来抒发画家的主观情感,两者的创作相互影响,逐渐形成它们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6.
中国画并不仅仅是由毛笔、墨水画在宣纸上的画,而是以其程式化技法为特质,依着艺术实践编织出"画谱",追求超越现实的精神境界为目的,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及审美特征。其实"谱"只是一个氛围与框架,能够体现出中国画品格的仍在毛笔工具上,尤其显现在毛笔的锋端。画家能以文人风度,信手笔墨,挥洒出雅致情趣,顺"谱"行事,笔墨是天,笔墨是地,随意点划乾坤,豪情充满天地。所以要画出真正的中国画,就要有"谱"。  相似文献   

7.
中国画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结晶,蕴含着丰富的中国民族文化,在中国画中,笔墨心象的表现和审美将中国画的成因、图示价值、语言特征形象地展现出来,对中国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对中国画中笔墨心象的表现及审美进行全面探析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重墨轻色"的观点一直左右着中国画画家的审美取向。"墨"长期以来在中国画表现上占据主导地位,"色"只能退居二线。然而,一幅作品的成败得失,"色"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当代中国视觉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画,其赋色观念及其情感特征较传统中国画有较大转变。传统中国人物画色彩理论的新特色、新面貌,探索新时期中国人物画色彩的当代情感传达。  相似文献   

9.
中国画画家张尔闻对贺兰山水情有独钟,其山水画在情感表达、地域表现、绘画语言方面独具特点。张先生创作注重写生的作用,其笔墨运用、情感表达重视发扬写意精神。从传统与现代、意趣、表现视角等方面对张尔闻的山水画风格进行探析,对其形成独特的贺兰山山水表现风格作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10.
张伟 《美与时代》2007,(10):50-52
中国画和中国书法都是笔墨艺术,尽管二者在笔墨运用方法上有一定的区别,但是它们要达到的审美意境是一致的.书法线条的艺术处理方法以及其表现出的艺术审美情趣,时常为国画借鉴,"以书为骨,以诗为魂",旗帜鲜明地指出了中国画的审美核心.  相似文献   

11.
中国山水画家在文化异域所进行的“风景图式”的修正,是具有文化参照意义的学术命题。中国山水画无疑是一种“风景画”。不过,中国画中的“风景”,已不是纯自然的“山水”。当中国山水画形成独特的审美意蕴时,作为审美客体的“风景”,已被中国文化的山水“对象化”。中国文化的山水,很少成为西方风景绘画的焦点再现,山水画的主旨是把纯自然的山水和主观的“我性”、“我情”合而为一,那些山水很少人文景观,那些山水的自然性恰恰是“我”借题发挥的载体和符号。更深刻地说,中国山水画通过自然山水(非人文景观)抒写“我”之“心”、“性”而形…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画创作要达到精神、形式、笔墨的完美统一,需要长时期的从内到外、从外到内的一生不断地修炼和改革创造,这是中国文化所要求的,也是文化人画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画作为一门源远流长的艺术,传承至今,以当下视角观察,其内容丰富且统一。若以时间为轴,从时代、作者等方面鉴赏山水画,中国山水画的审美方向又有一些不同。以情感、造境、笔墨三个方面讨论中国画审美的多元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广西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是中华民族艺术精神和美学追求的集中体现。我们将广西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的"气派""写生""笔墨"放入近现代中国绘画历程中进行定位和考量后发现,广西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的画家们只有把握住中国绘画的艺术精神,并通过锤炼能够表达这一艺术精神的笔墨表现形式,才能创作出富有中华民族精神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画是我国艺术的重要代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凸显我国的艺术气节和审美观念。文章基于对中国画笔墨特征以及其作用价值的阐述,分析其目前在现实生活中主要的应用情况,包括服装设计、建筑设计、生活用品设计等,进一步体现中国画笔墨的延续性以及现实应用状况,说明中国画笔墨的现代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画的形式美表现在中国画特有的材料、特殊的笔墨效果、特有的画法程式、诗书画印、装裱款式、构图以及画家具备的技法风格等方面。在中国画的创作中,怎样画有"味道"、有"品质"、有"格调",是画家们反复思考的事。事实上,形式美是中国画的根本,是核心。我们应该更进一步地去熟悉、理解、探索、研究中国画的形式因素,保持中国画样式的东方性、民族性,使中国画的形式之美代代相传,绵延不断,使传统中国画的菁华永续流传。  相似文献   

17.
意境与意境的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宽武 《美与时代》2004,(11):36-37
意境是中国绘画创作的灵魂,是绘画基本要素的综合反映.一幅画意境的有无常常是衡量此作品成败优劣的关键.历代中国画家,都用自身的笔墨实践构筑着中华民族智慧的文明史,孜孜不倦地追寻着最高的艺术境界和理想,探寻着中国画博大精深的艺术本源.  相似文献   

18.
青绿山水在盛唐时期的成熟完善,至关重要的环节,就是笔墨因素的发展。在这一环节中,初唐的阎立本和阎立德兄弟是典型的早期探索者,吴道子在此基础上对笔法进行了升华和整合,最终由李思训、李昭道父子为代表的青绿山水画家完成了笔墨和色彩的完美结合。墨色因素的增加和用笔技巧的丰富,最终促成了盛唐时期青绿山水样式的发展和成熟。  相似文献   

19.
笔墨是中国画艺术的先决条件,是最基本的绘画语言,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中国画的全部,所以离开笔墨也就谈不上中国画了。中国画是通过传统笔墨语言表达古典哲学思想、突出中国文化特色和艺术风格的绘画,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笔墨精神。  相似文献   

20.
笔墨是中国画技法的精华,是中国绘画中具有显著民族特色本质的因素之以。同时还有一个与笔墨相配重的表现形式——留白。"留白"在许多种类的艺术品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得到,而中国画中的留白既更好地发挥了笔墨的优势,又体现了此处无声胜有声的妙境。"留白"是组成中国画特色的重要因素,也是构成中国画审美观念的产物,文章将从留白、空白、气韵、虚实四个方面来分析中国画中的"空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