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赵莺 《中国宗教》2017,(2):82-83
从明代以来,北京海淀区马甸街一带就是回族穆斯林的聚居之地,史载其“回民之多,不下牛街”.到清康熙年间(1662-1722),这里就建了清真寺,“以为沐浴、朝真、讲经、教学之需”.这就是北京著名的马甸清真寺.  相似文献   

2.
百五十年后再修马甸清真寺碑记马甸位置,在元之大都夯墙里侧,明清北京砖垣郊外,正当北出京都之古今正道。南接繁华人间都会,北连绵延百里平原。昌平路上,烟村不断,行至南口,燕山次第耸起,遮蔽坝上茫茫牧地。塞外严冬,羸羊难度,马甸回民不避劳苦求之,风餐露宿赶...  相似文献   

3.
由北京德胜门,沿着新扩建的宽敞的德外大街一直向北行,就可到达位于马甸街路西、地处交通要道的马甸清真寺。马甸街居民区与相对于咫尺之外喧嚣的闹市相比,来往的车辆与行人相对少一些,所以给人安静怡然之感、宛如远离都市的世外桃源。马甸清真寺就坐落在这安谧的穆斯林聚居区中。马甸清真寺的建制 马甸清真寺总面积为3800多平方米,新修的漆着黄边的两扇深红色大门特别引人注目。马甸清真寺大门上为青灰色筒瓦屋顶,门楣上悬挂着一块蓝底横匾,上书“马甸清真寺”五个大字是马甸清真寺明显的标志,在匾额下是用阿拉伯文书写的匾额。…  相似文献   

4.
今天当你走到牛街南口外的时候,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个象花园样的境地:一幢玲瓏的楼房、它的四面伸展出一片寬阔的綠化地带,四周圍以木栏作短墙,每逢百花盛开的季节,园里紅綠争艳,花香四溢,建筑物象是蹲在百花丛中,这里就是回民医院的所在了。北京回民医院是为回民群众服务的一个卫生保健事业,同时也是为首都信奉伊斯兰教的各族人民設立的医疗机构。因此,从它服务对象來看,这个医院是有着某些与其他医院不同的特点的。  相似文献   

5.
前国立北京成达师范副校长、宁夏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杨明德(新民)先生,于1988年5月15日因病医治无效,溘然归真,这是回民教育战线上的一大损失。杨老为回民教育事业奋斗终生,可写的事迹很多。其中大家颇为关心的是他和一些回民中的有识之士创办的北京第一家回民女子中学——新月女中。为此,笔者曾于1980年7月18日上午走访了杨老。  相似文献   

6.
在抗日战争中期,也是鲁西一带最困难的时期。这里的回民同胞约有十万人,家家过着极为贫困的生活。当时泰西有党领导下的回民抗日大队、回民联合会,当他们看到抗日家属和回民子弟根本没有读书的机会,便建议办个回民抗日学校。上级采纳了这个意见,于1943年下半年开始筹办一处回民抗日高小(也曾叫“文工团”),经上级拨款支援,于1944年下半年招收了一批抗属和一部分贫困的回民子弟入校读书,服装、生活以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太康县城郊公社刘化匠大队是回民集居区,有两千多穆斯林。三中全会后,这里恢复了正常的宗教生活,成立了宗教管委会。近三年来,管委会认真执行宗教政策,为回民办了五件好事:一、集资15,000多元,建造了一座清真寺,回民有了宗教活动的场所。二、聘请了热心为回民服务,廉洁奉公的阿訇。三、订购《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8.
图片新闻     
~2003年2月12日,北京马甸清真寺穆斯林庆贺古尔邦节徐俊东 摄图片新闻  相似文献   

9.
喀什市有了回民寺新疆喀什市是个多民族居住的城市,共有清真寺354座。该市现有回民260多户,约1100多人,可这里原没有回民清真寺,回族穆斯林的宗教活动及丧葬事宜均感不便。为落实党的宗教政策,满足回族穆斯林群众的愿望,1993年经行署民族宗教事务处同...  相似文献   

10.
清同治十年(1871年),左宗棠镇压了金积堡回民起义后,迁永宁望洪堡回民于灵州(今灵武)城南安插。当时到达灵州城南五公里处的30多户100多口回民,看到这里地势较高且平坦,交通、灌溉便利,相对于四周的汪洋大湖。  相似文献   

11.
喀什市有了回民寺新疆喀什市是个多民族居住的城市,共有清真寺354座。该市现有回民260多户,约1100多人,可这里原没有回民清真寺,回族穆斯林的宗教活动及丧葬事宜均感不便。为落实党的宗教政策,满足回族穆斯林群众的愿望,1993年经行署民族宗教事务处同...  相似文献   

12.
岷县,故有临洮、岷州等名称,是甘肃南部建置较早的一座名城;历史上著名的秦长城西端终点就在县境内。岷县始有穆斯林为元末明初。明洪武十二年,沐英西征洮州十八蕃族,途经此地,即有众多回民定居于此’清兵入关后,在西北回民起义中,甘州回民丁国栋等曾至岷县,又有很多回民遗落当地,清同治年间及其以后历次的回民起义中,陇西、临夏、张川等地难民先后流落在这里定居。  相似文献   

13.
《建修胡太师祖佳城记》碑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陕西省咸阳市郊区的东北,有一条迤逦十余公里的地带,就是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渭城,俗称为“渭城湾”。此地北倚毕郢原,南襟渭水,土地膏沃,村舍相属,是明清以来关中回民聚居的一个中心。我们其所以重视渭城,第一,因为回民曾经在这里生息繁衍,至今方志和其他碑碣还能够使我们考察到当时回民徙居分布、从事生产以及其社会组成和宗教活动等状况,堪作为关中回族历史的缩影,对我们研究“地区回族史”是很有帮助的。第二,在1862年兴起的陕西回民反清斗争中,这里曾经出现过一个  相似文献   

14.
回民营乡是个回汉杂居付,解放这几年来,在駐乡书记李品臣、芦长祐两同志(汉民)的领导下,回汉民間的团結一直很好,生活上彼此帮助照顾,生产上相互支援,密切合作,从沒闹过只族纠纷。拿生活习俗方面的事情来說,回民营村的十几戶汉民在这里居住多年,他們都主动尊重回民的风俗习慣。回民也亲切地关怀着汉民兄弟,如今年开斋节时,村里的回民都得到政府的照顾,比平时能多买些香油,大家除了高高兴兴的准备欢度开斋节外,也想到村里的汉民  相似文献   

15.
张鲁回族镇,地处鲁西北平原的西侧,当年,英勇的回民支队曾在这一带打击日寇,抗日民族英雄马本斋的英名永垂千古。曾任回民支队第二任教长的蔡永清阿訇,现在这里欢度幸福的晚年。金秋时节,我们怀着景仰之情,专程拜访了这位革命老教长。这是个普通的农家小院,座落在张鲁镇  相似文献   

16.
(一)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賀兰山东麓,有个良渠稍村,这里是片一眼望不到边的辽闊平原,土地肥沃,适于耕种。但是,在旧社会,大量的土地都掌握在封建恶霸地主手里。这些反动封建阶級除了殘酷压榨劳苦人民外,还百般进行挑撥,破坏回汉兩族人民的团結,甚至借故发动械斗、仇杀,这样一来,住在村渠上段的千来户汉民和渠稍村的百十户回民間就有很大隔阂,互相仇视,彼此很少来往。吃亏的当然回汉兩族的劳动人民,生活上的貧困和苦痛那就不用多說了。記得有一年,外地土匪闖入回民居住地段打家劫舍,有三个回民老汉还被匪徒杀害,回民人少,斗不过匪众;汉民呢,因为彼此不和,未来救援,回民也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回女嫁汉男的确不少,就拿北京来說,各寺經常发生这类問題。女方家长不同意,說服无效时只好与女儿断了关系,給家长增添痛苦。至于汉男入教,或按照回民仪式举行婚礼,尊重回民风俗习慣,我认为都不是真心的,而是为了搞得一个美丽的回民姑娘。这不符合古兰,对回族也是不光彩的事情。这样下去只能创弱我族宗教信仰,更不能发展和提倡伊斯兰教。馬广义的看法我是完全不同意的,他的說法是要让回民被同化了,不限制回汉通婚,也不管他們婚后生活,哪还有回汉之分?回汉飲食不同,生活习慣不  相似文献   

18.
十月十八日,北京回民学院的全体师生員工和在京的校友齐聚一堂,欢庆回民学院建校十周年。李恕、李玲善兩位院长都在会上讲了話,向大家介绍了回民学院十年来的发展和成就。回民学院在解放后刚成立的时候,学生只有五百零四人,校舍殘破不堪,仅有的一幢口字形教室楼,因年久失修,人称“危楼”,教学設备更是談不到。但是在党的民族政策和党的教育方針的光輝照跃下,经过十年建設,已經空前发展壮大起来。现在的学生已经  相似文献   

19.
改来改去最后叫“回民学校”在北京市回民聚居的牛街地区,有回民饭店,有回民医院,还有回民学校。饭店和医院门前的牌子,也许“多年一贯制”,而这所学校的牌子却换了又换:成达师范、回民学院、回民中学、回民中学分校、六十八中学、首都中学、一三五中学、回民学校。这所学校,8次更名!每一次更名,都是事出有因。且说这最后一次更名:1985年1月,根据北京市回民群众和回民学校校友要求,经中共北京市委讨论决定,又经半年多时间的准备,于1985年8月挂出了“北京市回民学校”的牌子。这一挂,就是20年,是这所学校使用时间最长且延用至今的校名。一所…  相似文献   

20.
北京牛街地区的回民教育事业,自初创至兴盛,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1909年前后北京的回族,遍及四九城,尤以牛街为聚居区。回民多因生活贫困,无力入学,故文化落后。1909年(清宣统元年)以前,牛街地区仅有官塾和私塾各一处,塾师三四人。官塾(时称义学)名勉善堂,在牛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