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振民   《心理科学进展》1987,5(1):44-49
心—脑—行为关系的探索是生理心理学的主要研究任务,也是神经科学、神经心理学、比较心理学等等多种学科的交叉研究主题交会点、多种学科的交叉研究和边缘科学的形式、发展和所起作用产生的巨大力量是促进当代科学发展的潮流。然而在美国心理学界有部分学者在神经科学与生理心理学的学科交叉研究的进展中,却产生一种学术观点的分歧,他们在神经科学细胞分子水平高级实验技术的脑功能定位研究进展现实情况下感到:不少生理心理学者从心理学领域直插神经科学,忽视生理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传统,必定会干扰脑-行为关系的整体理论建设,回避概念的发展而集中精力于实验只能得到简单的结论,使脑和行为关系变得暗昧无知。本文对这种观点予以评逆,认为神经科学对脑——这一心理功能器官的微观结构探索是促进生理心理学科研究主题任务解决的积极因素,不致引起生理心理学学术本质上的“危机”,甚至是赋于生理心理学术思想发展活力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2.
性别差异是认知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男性在执行空间认知任务时的表现往往好于女性,在心理旋转任务中,这种现象更为普遍。近年来,人们在行为和脑成像等层面对心理旋转中的性别差异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该文通过对其中一部分研究的回顾描述了心理旋转的性别差异在行为及脑成像实验中的表现,总结了可能导致这种性别差异的生理及策略等因素  相似文献   

3.
林爽  刘文  王薇薇  张雪 《心理科学进展》2021,29(6):1042-1055
Moffitt的反社会行为发展理论将反社会行为分为两种类型, 即终身型和青春期型, 其中, 青春期型反社会行为在青少年群体中发生的频率更高, 它一般在青春期早期产生, 在青春期晚期或成年期早期结束, 青春期个体的发育成熟会对青春期型反社会行为产生影响。成熟包括生理成熟和心理成熟两方面, 生理成熟或心理成熟的单独影响和共同影响均从不同角度解释了青春期型反社会行为的产生、发展和停止:生理成熟对青春期型反社会行为具有发展和强化作用; 心理成熟对青春期型反社会行为具有减缓和削弱作用; 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交互作用减弱或强化了青春期型反社会行为; 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之间的成熟差距抑制了青春期型反社会行为。未来的研究还需就拓展不同类型成熟的研究、改进成熟度的计算方法、结合青少年成熟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干预等方面进行更多的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4.
心理理论是社会认知的核心能力之一。现有的心理理论ERP研究以心理理论较为公认的4个成分信念、愿望、意图和情绪为框架,表现出了一些一致性的规律:心理理论相关的脑电成分根据不同的心理理论成分而有所区分;不同心理理论成分诱发的相关脑电出现的位置表现出跨任务的一致性;心理理论的ERP发展研究在儿童身上表现出与成人类似的结果,但也具有时间窗口更长,位置分布更宽广的特性。未来的研究需要设计出更符合ERP研究技术要求的任务范式,并注意心理理论概念结构的完整性,还应探寻心理理论各成分加工的共同电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5.
自1791年L.Galvani发表著名的“动物电”(Animal Electricity)理論发展到人脑电活动描記的历程是漫长的,經历了九十余年才誕生动物脑电活动的描記(1875年R.Caton),再經历五十年才誕生了人脑电活动的描記(1924年H.Berger)。就人脑电活动研究言,它与心理或精神現象的相关是不言而喻的。因为严格地說,人脑的每一个活动几乎都是生理心理或精神生理的活动,人脑电活动的每一个变化也无不伴随一定的感觉輸入,  相似文献   

6.
<正>由中国心理学会生理心理学分会主办,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和重庆心理学会生理心理学分会共同承办的"第十三届中国生理心理学学术研讨会"于2016年9月21~25日在重庆成功举行。围绕着"心理与健康:认识脑-保护脑"这一大会主题,来自全国36家分会委员单位及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青年骨干和研究生在会上展示了近两年来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促进成果交流,《心理科学进展》特此发表对其中一部分研究成果的介绍。  相似文献   

7.
管连荣   《心理科学进展》1983,1(4):12-15
1.疲劳分为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在日本生理疲劳又叫肌肉疲劳或体力疲劳,心理疲劳又叫精神疲劳。生理学主要对前者加以研究,心理学主要对后者加以研究。但这仅是一般的分工而已,他们之间常常互有交叉、重复,界限很难划分。现已发现,所谓肌肉疲劳实际上不是肌肉本身的现象,而是一种中枢神精系统现象,这就更使心理学要对体力疲劳、肌肉疲劳现象加以研究了。  相似文献   

8.
研究发现,人们普遍具有追求公平的偏好,即人们在追求个人收益时也会关注收益分配的公平性。随着电生理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采用电生理技术对公平偏好进行深入探讨。本研究从脑电、皮肤电、心电等方面梳理公平偏好的电生理机制。脑电的研究发现,公平偏好相关的脑电主要涉及反馈相关负波和P300;皮肤电的研究发现,相比于公平分配,个体在不公平分配情况下其皮肤电的激活水平更高;心率的研究发现,相比于公平分配,个体遭遇不公平分配时其心率降低。研究公平偏好电生理机制有助于更深入地揭示公平偏好的产生根源与形成过程。未来可从公平偏好电生理的整合研究、公平偏好的脑成像与电生理的整合性探索,以及拓展公平偏好电生理的外部效度和研究范式等方面展开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9.
网络成瘾病理心理机制及综合心理干预研究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针对中国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综合运用心理测评、深度访谈、脑事件相关电位、心率变异性等多层面的心理学研究方法,系统、深入研究网络问题的成因、病理心理机制、评估方法及心理干预方法等多项课题。依据得到的人群调查数据、网络成瘾者的心理测量结果、脑电与心电的生理心理学数据,同时结合临床干预疗效评估,提出研究结论:(1)使用谱系概念对中国青少年网络使用问题进行分型,并制定分型标准与评估方法;(2)从青少年心理发展角度分析了网络成瘾的形成原因,提出“失补偿”假说揭示网络成瘾形成过程;(3)提出“注意功能易化机制”从脑功能水平揭示网络“成瘾”病理心理机制;(4)制定“系统补偿综合心理干预”方案,包括团体、家庭、个体及家长干预等多项心理治疗方案,在临床研究中取得了良好实效  相似文献   

10.
现在,心理学界对儿童友谊的理解进展迅速.社会学习传统派和认识发展传统流派各自的方法已经为儿童友谊的社会认知过程的研究做出了很大贡献,两派的合作将预示着贡献更大.但是仍有许多重要问题还在两派联合研究之外.这些问题之一是关于社会认知的群体差异与个体差异.考虑这些系统的差异成了关键,特别是随儿童年龄的增长要取得成功的友谊就必须进一步考虑这些差异,过细地协调同伴关系.注意到这些差异可能与发展水平和社会技能的水平完全无关是很重要的.让我们来观察两种情况.其中儿童所遇到的社会问题或者不能令人满意的关系,并非产生于不成熟或缺乏技能,而是由于两种差异:其一是群体差异(例如性别或种族群体),它产生于其他细微差异,如标准,目的和希望等。其二是儿童处理人际问题的能力上的个体差异。它产生于儿童对自己的社会交往失败的认知.  相似文献   

11.
12.
13.
心理咨询在现代社会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改善和提高了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本文旨在加深对心理咨询含义的理解。首先对心理咨询的涵义做了探讨,进一步分析了心理咨询助人的含义,分别从心理咨询助人的基础,助人的方式,助人的目标做了阐释。最后探讨了咨询师的价值观与方法论对心理咨询可能产生的影响。心理咨询是心灵层面的沟通,通过体验关怀,达到来访者的心灵成长。咨询师对心理咨询的本质理解以及不同的咨询价值观和方法论都对心理咨询起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15.
自我描述问卷上海常模的修订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国鹏  朱晓岚 《心理科学》1997,20(6):499-503
自我描述问卷是一种在国际上被广泛运用的自我概念测量量表,为了使我国的教育和医务工作者也能使用这种测量工具.我们对其进行了引进和修订.并初步制定出上海常模,从试用的结果来看.对我国6-12年级的初高中学生非常适用。分数的分布里常态.对测验结果作各种心理测量学的分析,信度指标:a.全量表的内在稳定性各年级在.92-.96之间,各分量表的内在稳定性在.66-.9文之间。b.各分量表的重测信度为.56-.75.效度指标:a.各分量表之间的相关较低,b.同质性很好,C.三个学业自我概念分量表与学习成绩间有很高的正相关,鉴于以上这些结果,该量表在中国中学生中使用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17.
汉字整体和笔画频率对笔画认知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考察笔画在汉字认知中的作用,探讨了汉字整体和笔画频率对笔画认知的影响。结果表明:(1)和部件识别类似,笔画认知存在着显著的字劣效应:识别汉字中的笔画比识别单独呈现的笔画反应时明显地长,错误率也大幅度增加,显示了汉字整体对笔画认知的抑制性影响。(2)识别汉字中的笔画的反应时也受背景汉字笔画多少的影响。识别少笔画汉字中的笔画比识别多笔画汉字中的笔画容易。(3)笔画频率对笔画认知也有重要影响,频率高的笔画比频率低的笔画容易识别  相似文献   

18.
19.
笔画复杂性和重复性对笔画和汉字认知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采用笔画识别和词汇决定的方法 ,对汉字笔画认知和笔画在汉字认知中的作用作了考察。实验一探讨了汉字笔画自身的复杂性对笔画认知的影响。结果表明 ,笔画自身的复杂性对笔画认知无显著影响 ,识别简单笔画和识别复杂笔画的反应时与错误率无显著差异。实验二考察了笔画的重复性对汉字认知的影响。结果表明 ,汉字认知中存在笔画重复性效应。笔画重复较多的汉字比笔画较少重复的汉字识别时间短 ,错误率亦低。整个实验结果支持笔画是汉字加工的基本单元的假设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