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中国逻辑史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文化研究中心、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和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首次藏汉因明学术交流会,于10月17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北京、上海、天津、西藏等8个省、市、自治区的30多位藏汉因明学者回顾了建国40年来因明研究所取得的成绩,交流了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并就藏传因明和汉传因明的一些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会上,有学哲就藏传因明发展的特点等问题作  相似文献   

2.
中国逻辑史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文化研究中心、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联合召开了藏汉因明学术交流会。近40位藏汉因明学者提交论著4部,论文16篇,译文3篇。与会者回顾了建国40年因明研究所取得的成绩;介绍了国外因明研究情况;交流了近年来的科研新成果,并就一些共同关心的学术问题展开了争论;讨论了“八五”计划期间因明研究工作的设想。建国40年因明研究所取得的成绩刘培育说,据不完全统计,1949年以来国内共出版藏汉因明著作15种,其中学术著  相似文献   

3.
张忠义  殷铭 《哲学动态》2007,(11):71-72
由中国逻辑学会因明专业委员会、中国藏学研究中心、青海民族学院、青海佛学院、杭州佛学院、燕山大学等联合主办的中国第三届因明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6月14~17日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因明学者和宗教界人士70多人与会,其中藏传因明学者和藏传佛教的高僧50多人。有25位学者和高僧做了大会发言。与会者还参观了塔尔寺和隆务寺,考察了藏传佛教独特的辩经活动。一、关于汉藏因明交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中国社会科学院刘培育研究员指出,中国在因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这里保存着大量印度因明的珍贵典籍,发展出各具特色的汉传…  相似文献   

4.
##正##由中国逻辑学会因明专业委员会主办、洛阳师范学院和宜阳县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第六届全国因明学研讨会于2010年4月24至25日在河南洛阳和宜阳召开。来自北京、上海、天  相似文献   

5.
中国逻辑史第七次学术讨论会,1992年8月10日至14日在长春召开。这次会议重点讨论了中国逻辑史的对象和方法,并涉及到名辩学、因明学、思维方法等诸多问题。一、关于中国逻辑史的对象。一种观点认为,  相似文献   

6.
《法音》2015,(8)
<正>本刊讯7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因明学研讨会在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召开。这次会议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宗教研究所和五台山十方堂联合主办,来自北京、西藏、内蒙、香港、上海等地的近50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50多位专家学者和高僧大德参加了会议。因明学起源于印度,用于推理和辩论,属于逻辑学的范畴,藏传因明学较为完整地保存了印度因明的全貌,涌现出不计其数的藏族因明大师和因明著作,保留了生动多彩的辩经形式,  相似文献   

7.
因明学史研究目前仍是学术界的一个薄弱环节,很多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甚至有以讹传讹之处。本文对因明学何时传入汉地的问题、刘勰《文心雕龙》与因明学的关系、因明学在唐代佛道之争中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因明论文集》将于1981年上半年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选收了建国以来国内学者研究因明的论文十九篇。其中有吕澂的《佛学逻辑——法称的因明说》、《因明学说在中国的最初发展》、《西藏所传的因明》,虞愚的《玄奘对因明的贡献》、《因明学发展过程简述》、《因明的基本规律》等。这些论文涉及了因明的许多方面,如因明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研究因明的意义,对因明的评价,因明经典著作研  相似文献   

9.
藏传量论(因明)的一大特点是用“摄类”范畴来表达整个因明学的体系。本文从创立“摄类”的恰巴曲森开始,综合了萨班·贡噶坚赞、宗喀巴等对“摄类”的发展和阐述,并认为近代由普觉·强巴所著的《因明学启蒙》是其集大成者。以此为主体,分别分析了藏传量论在哲学本体论和认识论上的贡献。认为“摄类”范畴系列是藏族思想史和哲学史的一座宝库,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挖掘和阐发。  相似文献   

10.
因明,肇源于古印度。它同古希腊的逻辑学、中国先秦的名辩学合称为古代世界三大逻辑系统,在世界逻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明在我国源远流长。公元六世纪以来,因明随着佛教先后传入西藏,逐渐形成汉传因明和藏传因明两支。所谓藏传因明,是以西藏为中心,我国广大藏、蒙学者继承和发扬印度因明而逐渐创立中国因明的过程。它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一)藏传因明把印度因明大师的主要因明著作全部译成了藏文。早在八、九世纪,藏译家吉祥积、智军等人就把印度因明大师陈那的《因轮论》和法称的《正理滴论》、《因滴论》、《观相属论》、《成他相续论》以及其他一些因明著作翻译成藏文。十至十一世纪,佛教在印度衰微,印度大批佛教学者携带经卷(包括因明)来到西藏。西藏佛教经过百年亡  相似文献   

11.
1991年4月24日,广东省哲学学会召开了一次关于主客体问题的小型学术讨论会。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省委党校、省社科院、省社联等单位的部分哲学理论工作者出席了会议。与会者就主客体概念、主体性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主体性原则等问题交流切磋,展开讨论,取得了新的认识。现将与会者发言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收到刘培育教授主编、吉林教育出版社1994年出版的《因明研究》,不胜欣喜!泛阅之余,即兴写下几点随想——浅见。放在书桌上的《因明研究》好象是一张我国因明研究最新成果的示意图,任何人看后至少也会得到这样的印象:我国因明学研究已从长期集中在《因明入正理论》过渡到《因明正理门论》。何〕论》在陈那新因明中的重要性和权威性并不亚于《集量论》。然而,由于《门论》文句晦涩,义理深奥,历来仅有少数学者(中国的和日本的)敢于涉足问津。从80年代开始,因明学术界普遍意识到,灯〕论》是新因明的经典作品,若不认真弄通它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因明素有总结过类的传统。陈那从过往的过类中挑出了十四种,那么陈那为何专挑这十四种呢?以及为何其后的因明师就不再关注古因明所列的过类了呢?本文通过回答这两个问题,一方面揭示了十四过类在本质上反映了类比推理的缺陷,亦即古因明的困境,而这正是新因明理论改革的出发点;另一方面揭示了新因明之所以能实现理论创新的重要基础,研究表明正是由于新因明可以跨越不同对象去谈论抽象概念间的关系,可以脱离具体内容进行一般地探讨,才为其走出古因明的困境、实现因明在逻辑上的质的转变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4.
梵学拾趣     
错把“比量”当“现量” 我国的思维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因明学”源于印度形式逻辑,通常称为佛家逻辑。因明学有两个基本术语—“现量”和“比量”。它们的梵文原文分别是pratyaksa直接经验、感性认识、现量和anumana间接经验、理性认识、比量。一日,偶然翻阅中华书局1985年版的《大唐西域记校注》,此书“前言”共有138页,洋洋一篇中国佛教译经史大观。在第20页上,我发现作者摆起一副像是因明学专家的架势,以贬抑的口吻,对7世纪印度逻辑天才法称论师的因明学说进行批评。然而,奇怪的是,他的批…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10月14日,由全国逻辑学会因明专业委员会与西南民族大学联合举办的第七届全国因明学术研讨会在西南民族大学隆重举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30多所高校的因明学及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与会。  相似文献   

16.
简讯     
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研讨会在南宁召开由中华美学学会青年美学学术委员会主办,广西民族学院承办的“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研讨会”于 2004年 10月 21日 ~22日在广西南宁召开。来自全国 15个省、市、自治区的 6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与会者围绕“民族文化中的生态智慧和生态美学”、“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与生态美学”、“古代生态思想和现代生态理论”、“‘人类中心’与‘生态中心’”等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与此同时,学者们还就生态美学的研究形态与对象、范围,及其生态美学自身与发展,生态美学与自然美等具体问题进一步展开…  相似文献   

17.
因明是印度的古典逻辑,它主要研究推理的法式和规则,以及推理中可能出现的种种谬误。 因明学萌芽于公元前六世纪的印度(天竺),略早于我国的墨辩(公元前五世纪)和希腊的逻辑(公元前四世纪)。从因明学的发展来看,可分古、新两大阶段。公元五(或六)世纪陈那以前的因明学属古因明系统,陈那以后的因明学属新因明系统。  相似文献   

18.
二月三日至四日,中国逻辑史研究会在北京召开了因明座谈会。出席座谈会的同志一致认为,抢救因明遗产、推动因明的发展,是当前学术界和出版界一项重要而急迫的任务。因明,即古印度思辑学,是世界三大逻辑源流之一。公元七至十一世纪,印度近百部因明著作传入我国内地和西藏。至今,西藏所存的许多因明译本,在印度原文已失的情况下,已成为全世界罕见或仅见的珍贵文献。我国唐朝以来,汉、藏僧伍学者对因明进行翻译、注  相似文献   

19.
近代以来,随着佛学的一度复兴,因明的研习也出现过高潮。“五四”以后三十年中因明的译著、论著多达三十余种。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吕徵的《因明纲要》、《因明正理门论证文》、《集量论释略抄》,熊十力的《因明大疏删注》,陈望道的《因明学》,周叔迦的《因明新论》,陈大齐的《因明大疏蠡测》等。建国以来,对因明的研究又有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印度佛家逻辑——因明学在我国的传播分成汉传和藏传两大支流。汉传因明有过两次高潮。第一次发生在唐代,其代表为玄奘及其一大批传人。中国从此成为因明的第二故乡。汉传因明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第二次高潮发生在“五四”以后三十年。这一时期,按照中国逻辑史的发展特点,可以称为现代时期。现代因明研究的代表人物为吕澂和陈大齐。现代因明研究是汉传因明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既继承了唐代《因明大疏》的优秀成果,也克服了它的某些缺陷和错误,在佛学知识论与因明、逻辑与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