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文化认知理论旨在从个体层面研究与文化因素相关的个体风险感知差异。它以"格-群"维度划分文化世界观,"格"维度衡量社会的制度化程度,"群"维度衡量社会群体对个体的影响程度,由此编制文化认知量表以测量个体文化理念差异。目前已验证认同保护认知、偏见同化与群体极化、文化易得性、文化可信性、文化认同确认五种作用机制,并在情感启发式研究的基础上引入文化冲突模因作为中介变量建立理论模型。后续研究可推进文化认知测量工具的跨文化检验与本土化修订,并在具体风险主题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切实可行的公共风险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2.
认知固执(Perseverative Cognition, PC)是一种重复或长期的消极认知表征,既能够使用量表测量,也可以通过实验诱发。认知固执会导致持续应激反应,进而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其导致持续应激反应的认知机制体现在个体难以识别安全信号,高认知固执个体会表现出低心率变异性的显著特征;在脑机制方面主要表现为前额叶的抑制控制功能失调、杏仁核与前扣带回的病理性改变以及前额叶-杏仁核的连接减弱。未来研究应深入探讨认知固执的影响因素以及干预措施,同时需要进一步分析内隐认知固执的测量方式及其对个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认知储备是指个体自适应利用神经网络对不断增加的脑损伤进行补偿的能力, 它能显著影响个体的生理功能、认知功能和行为结果。当前有关认知储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认知储备的测量及其在认知老化研究中的应用方面。现有研究尽管已在认知储备的测量及其与认知老化的关系上取得越来越多的共识, 但在诸如认知储备测量的标准化、认知储备与认知衰退率、认知储备与脑病理的关系等问题上还存在较大争议。未来研究除应进一步标准化对认知储备的测量, 进而探讨认知储备的病理机制, 还应关注认知储备对老化的干预研究。  相似文献   

4.
认知闭合需要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闭合需要是个体稳定的认知特征,描述了个体在面对模糊情境时是否愿意系统处理信息的动机。已有研究表明,认知闭合需要对个体的信息处理过程和决策结果有显著的预测能力。总体上说,高认知闭合需要的个体更容易利用启发式进行思考,因此此类个体更容易受到过度归因、首因效应等的影响。虽然大多数的研究表明认知闭合需要是个体稳定的认知特质,但也有研究者发现环境因素如噪音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在短时期内改变个体的认知闭合需要的水平。因此,在相关研究中,认知闭合需要既可以通过量表测量,也可以通过在实验中改变环境噪音和时间压力等方法来操纵。已有的关于认知闭合需要的研究也有不足之处。首先,如何引导高认知闭合者克服匆忙做出决策的动机并采用分析式的方式处理信息和进行决策,目前的相关研究还很少;其次,已有的关于认知闭合的研究大都为实验室研究,因此这些研究的外部效度较低;第三,认知闭合需要在冲突研究领域的应用被忽略了。未来有必要针对这些不足之处进行相应研究  相似文献   

5.
《儿童认知能力诊断量表》(简称DSCAC)是编制来鉴别和诊断学习不良儿童的一个认知能力测验。它由三个分测验和八个项目组成。我们在1986年建立了DSCAC的杭州市一、二年级的年级常模。结果表明;1)本量表能反映出年级间认知能力发展的趋势;2)量表的重测信度一、二年级均在0.81以上,说明量表是可靠且稳定的;3)通过因素分析,量表内部一致性分析和DSCAC与WISC—R相关分析来评价本量表的效度。结果发现,DSCAC具有较好的构思效度和内部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孙崇勇  刘电芝 《心理科学》2013,36(1):195-202
运用双任务实验范式,比较了三种认知负荷主观评价量表的灵敏度与效度。结果发现:在本研究任务条件下,次任务反应时的稳定性、抗干扰性较好,可以作为认知负荷主观评价的标尺;WP量表与PAAS量表的敏感性均较好,其中WP量表的敏感性、诊断性高于后者,TLX量表的敏感性较弱;WP量表与PAAS量表的效度较好,且好于TLX量表。综合各项指标,在中低难度任务下,WP量表是目前认知负荷较为理想的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7.
儿童认知发展动态测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态测验是一系列有着共同基本假设的多种能力测验的统称,是以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实验为基础,针对传统静态测验低估弱势儿童能力、缺乏对教育实践的有效指导而提出的测量范式。它采用与智力测验相似的项目,以学习率、迁移能力和认知改变为指标,通过在测验中提示和干预的方法考查个体潜在的认知发展水平。该着重介绍了当代动态测验影响较大的几种方法或技术:Feuerstein的中介学习、Budofr的训练测验、Campione和Brown的逐步提示法、Guthke的学习测验、Carlson和Wiedl的极限探测法,并试图对动态测验进行整体评价。  相似文献   

8.
认知闭合需要反应了个体在不确定情景中的认知动机, 在信息爆炸不断加重认知负荷的今天具有重要研究意义。研究梳理了认知闭合需要的概念结构与测量工具, 总结了近30年来相关研究在人格特质、信息加工、决策偏好、态度信念和精神健康等领域的研究结果, 最终指出区分“能力”和“动机”是未来研究的正确走向。此外, 未来的研究还应深入探讨认知闭合需要的概念与结构, 正确使用和合理开发相关测量工具, 并且丰富对其前因变量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9.
刘静远  李虹 《心理学报》2019,51(7):747-758
探讨状态焦虑对时距知觉的影响以及注意偏向与认知评价在其中的中介和调节作用。招募大学生60人, 随机分为高、低状态焦虑组, 用情绪诱导程序诱导高、低状态焦虑; 用点探测范式测量注意偏向; 用时间再现任务测量时距知觉; 用视觉模拟心境量表测量认知评价。结果发现:(1)状态焦虑会导致对2000 ms时距的高估; (2)注意偏向在状态焦虑对2000 ms时距知觉的影响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3)状态焦虑通过注意偏向影响时距知觉的中介过程受到认知评价的调节作用:只有当认知评价得分较高时, 即个体认为焦虑对心理健康有害程度较高时, 状态焦虑通过注意偏向影响2000 ms时距知觉。研究结果揭示了焦虑个体时距知觉的内部过程, 丰富了焦虑通过注意偏向影响时距知觉的解释视角, 为通过认知评价和注意偏向的调整改善焦虑个体时距偏差现象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王轶楠 《心理科学进展》2018,26(10):1724-1733
自尊稳定性(自尊在短期内波动的幅度)是一种具有重要心理功能的人格特质, 它既不同于自尊水平, 也区别于情境性自尊, 但在理论和测量上却与后两者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然而, 由于目前人们对于自尊稳定性的认知神经机制知之甚少, 所以并不清楚它与自尊水平在生理机制上的关系是什么, 更不了解它会如何调节情境性自尊。鉴于此, 本研究计划将自尊稳定性、自尊水平和情境性自尊置于整合的认知神经加工模型(神经内分泌-脑-行为)之中, 通过融合心理测量、脑成像与应激诱发等多种技术指标, 力争全方位、多角度揭示自尊稳定性的认知神经机制, 及其与自尊水平、情境性自尊间的区别和联系。  相似文献   

11.
《儿童认知能力诊断量表》的特点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静  徐芬 《心理学报》1991,24(4):30-37
本文分析了《儿童认知能力诊断量表》的特点及其在鉴别和诊断学习不良儿童认知缺陷中的作用。该量表由三个分测验和七个项目组成。量表的常模取样于浙江省十个城市的333名1~3年级儿童。数据处理和分析的结果表明:(1)该量表能反映出小学儿童认知能力随年级增长的趋势;(2)重测信度表明量表具有一定的可靠性;(3)该量表有较好的鉴别效度,而且效度检验的结果说明了学习不良儿童在认知能力上的“多病源”特征。  相似文献   

12.
结构需求是个体对简单结构、清晰有条理的事物与环境的偏爱和需要,其本质是一种动机,个体通常会以结构严密、有条理或简化复杂信息的认知加工方式将其表现出来。结构需求存在着个体差异性。高结构需求水平的个体能够简化复杂的信息和环境,以清晰和简单的表征与描述去理解、建构他们的世界,从而减少认知资源的支出和消耗,提高认知操作的效率,维持认知与行为倾向的内在稳定。研究者梳理了结构需求的概念内涵、理论基础,介绍了两种主要的结构需求测量工具(PNS-12量表,PNS-11量表),以及结构需求的相关研究,分别从结构需求的前因变量、结果变量的角度对其相关研究进行了阐述。未来研究应深入探究结构需求的概念与结构,拓展其研究方法,研发更加有效的测评工具,深入探讨其影响机制,开展结构需求的中国化研究。  相似文献   

13.
论认知结构——系统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理学界对于现代认知学习心理学的理论出发点——“认知结构”概念的理解极为混乱。有的人认为认知结构是“认知地图”(托尔曼);有的人认为认知结构是“知识经验及其结构”(布鲁纳,奥苏伯尔);有的人则认为它是“过去经验的组织”(刘范);还有的人认为它既是“知识经验及其结构”,又是“认识世界的一般方式”(索里‘特尔福德);更有的则只使用认知结构概念,而不愿给它下个明确的定义,这类人的代表就是皮亚杰。尽管心理学家们根据自己的观点对个体的认知结构作了大量的研究,但是,谁也没有对认知结构作过系统的分析,因此,当运用那些研究成果去说明个体的认知结构时,往往给人以支离破碎的感觉,使人弄不清认知结构到底是什么。本文的目的就是要对认知结构作一次初浅的系统的分析,以求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14.
认知类型是个体知觉刺激物的不同方式,它有助于对学习的解释。认知类型已被定义为“在知觉、记忆和思维模式上的个别差异,或理解、贮存和利用信息的与众不同的方式”(Kogan,1971)。认知类型测验的分数类似于智商测验,揭示出有关一个人的智力操作。智商分数给出的较多的是有关一个人的技能和能力的信息,而认知类型的分数大多是反映人的认知或推理的方式、形式或“类型”。就象有几种不同的测量智商的测验一样,同样也有几种测量认知类型的测验。有些测量强调的是知觉习惯,另一些则测量一个人倾向于把事物联合或分类的方式。另外还有的则测量人加工信息的自由度。正如对智商一样,对认知类型的了解很大程  相似文献   

15.
语法性是许多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本质上属于句法属性,但是一定程度上关联着语义,而且会影响个体对物体的分类、知觉、认知加工,以及对二语的学习等认知活动,其对认知的影响程度受任务、语言、语法性透明度等因素调节。语法性影响认知的机制主要有概念水平上的相似性假设;生物性假设;词汇水平上的双选择模型。未来的研究要进一步探究语法性的认知机制、二语学习中语法性习得的认知过程、语法性不同形式性别差异影响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基于有限自制力理论考察闯入性思维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及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和认知重评的调节作用。以371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闯入性思维量表、自我控制量表、认知重评量表和网络成瘾量表进行测试,结果发现:(1)闯入性思维和自我控制呈显著负相关,与网络成瘾呈显著正相关;自我控制与网络成瘾呈显著负相关。(2)闯入性思维通过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对网络成瘾产生影响。(3)“闯入性思维—自我控制—网络成瘾”这一中介效应的前半段受到认知重评的影响;与低认知重评的个体相比,闯入性思维对高认知重评个体自我控制的影响更小。表达抑制不能调节闯入性思维对自我控制的影响。本研究的结果表明,闯入性思维会通过降低自我控制来增加网络成瘾的风险,而且认知重评会削弱闯入性思维对自我控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言语-表象认知风格模型中, 视觉表象认知风格一直被视为单一的结构, 且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各种测量方法均存在效度上的缺陷, 导致了研究者对该认知风格模型的普遍质疑。随着对视觉认知加工研究的深入, 尤其是对视觉客体表象与视觉空间表象在功能和解剖上的双分离的理解, 为进一步区分表象型认知风格提供了理论和实证依据, 进而促进了客体-空间表象和言语(Object-Spatial Imagery and Verbal, OSIV)认知风格模型的提出, 而在此基础上开发的新测量工具(Object-Spatial Imagery and Verbal Questionnaire, OSIVQ)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有力地支持了OSIV认知风格模型。OSIV认知风格模型及其测量为研究人类的认知风格以及视觉认知拓展了新视野。尽管如此, 两种不同视觉表象子系统并存于个体的视觉表象系统中, 因此, 它们分离的原因、相互作用及其与视觉注意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风险认知的结构,因素及其研究方法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风险认知是心理学的热门研究领域之一。风险认知是人们对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各种因素的心理感受和认识,是测量公众心理恐慌的指标。风险认知的研究方法包括:风险估计,风险认知的测量;风险认知结构具有复杂性。风险认知的影响因素有:个体因素,期望水平,风险沟通,风险的可控程度,风险的性质,知识结构,成就动机,事件风险度。  相似文献   

19.
精细动作技能指个体主要凭借手以及手指等部位的小肌肉或小肌肉群而产生的运动, 它可以为个体提供认知经验, 丰富认知对象, 进而促进个体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当个体需要将认知资源-注意在两个或多个任务之间进行分配时, 熟练的精细动作可以节省注意资源, 为高级的认知任务更好地服务; 精细动作与认知在发展中不断相互促进, 有些动作是某些认知习得或认知练习的先决条件; 精细动作技能可以预测小学低年级的学业成绩, 尤其是阅读和数学成绩。精细动作技能和认知发展的关系具有大脑神经发育基础, 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共享相同的脑区, 如小脑和前额叶。因此, 某些认知损伤的病症可以通过精细动作的训练而得到改善和治疗。  相似文献   

20.
“贫穷感”是个体与金钱相关的、相对稳定的内心感受,包含不安全感、焦虑感、厌恶感、不满足感和金钱关注五个维度,用以描述个体与金钱相关的认知和情绪上的差异。其概念内涵由28位心理学专家和社会学专家共同界定。贫穷感自评量表是一个15题5点Likert量表。通过问卷法对420位社会人员测量发现,贫穷感与生命史Mini-K测量结果显著负相关。贫穷感越高的个体越倾向于生命史快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