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2009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第十届东亚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以"东亚实学的意义与发展"为主题,在韩国首尔新闻中心举行。韩国实学博物馆馆长、韩国实学研究会前会长安秉直先生致开幕词。他回顾了20年来中、韩、日三国实学会通力合作,两年一届轮流召开东亚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历程,盛赞各国学者共襄盛举所取得的一系列学术成  相似文献   

2.
实学与东亚社会评《中国·日本·朝鲜实学比较》姜日天(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近年来,中国的实学研究在国内外学界产生不小的反响。这之中,由中国社科院哲学所李平教授等撰写、安微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日本·朝鲜实学比较》一书是一部独具一格的论著。韩国的李佑成先...  相似文献   

3.
根据中国实学研究会、日本东亚实学研究会、韩国实学研究会三方商定 ,每隔 2年轮流在各国主办一次国际实学研讨会。今年的第六届东亚实学国际研讨会于 1 1月 2 7日至 30日在日本福井县芦源国际会馆召开。中、日、韩三国 2 0位学者出席了会议 ,日本实学界的元老源了圆先生出席了会议并作了特别发言。会议的主题为“货币支配文明的克服与实心实学” ,集中讨论了如何运用实学这种传统文化资源克服现代化进程出现的社会弊病。实学是一种起源于中国儒家内部的哲学思潮 ,是儒学“经世致用”、“实事求是”思想的发扬。实学思潮肇始于宋代 ,在明清…  相似文献   

4.
正由韩国实学学会主办的第十三届东亚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在韩国学中央研究院举行。此次会议主题为"批判语境下的实学",来自中国、韩国和日本三国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三十余位学者主要讨论了如下问题:一、实学源于批判明清时期的中、日、韩三国,不约而同地兴起了实学思潮。这一实学思潮是学者批判时代弊病的  相似文献   

5.
由澳门中国哲学会主办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实学研究会、台湾东吴大学协办的“中国实学研讨会” ,于 2 0 0 3年 8月 2 5日至 2 7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举行。海峡两岸“四地”的 3 4位学者参加了会议 ,与会学者集中围绕着中国实学的主要范畴、历史人物、典型事件、社会影响、现代价值进行了深入的研讨。第一 ,对实学理论体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如葛荣晋的《关于中国实学的“泛化”和“窄化”》、刘源俊的《实学、科学与现代教育》、赵吉惠的《论中国实学的研究对象》、林义正的《中国实学的反思 :实学批判与批判实学》等 ,对“…  相似文献   

6.
1998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来自韩国、日本及中国台湾、香港和内地50多名学者在开封大学举行了第五届东亚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实学研究会与开封大学、河南行政学院、中原宋学研究会联合举办,提交大会论文40多篇。实学本是中国一门古老的学术,明清时期传入朝鲜。日本等东亚地区,成为一门国际性的学术。八十年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解放思想的深入,中国实学研究出现热潮,举办了一系列高水平的实学研讨会,出版发表了一批实学研究的论著,成立了中国实学研究会,形成一支老中青结合的实学研究队伍。会议上…  相似文献   

7.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出版《明清实学简史》系1998年齐鲁书社出版《明清实学思潮史》一书之简编本。《简史》较之原本更加言简意明,便于阅读。拜读之后,启发良多,受益匪浅,愿谈几点体会,以与同道切磋。“实学”一词虽然远在明清时代的著名学者著述中经常出现,但是把它作为一种专门的思潮来研究还是近十来年之事。陈鼓应、辛冠洁、葛荣晋主编《明清实学思潮史》一书的出版,即是我国明清实学思潮研究具有开创性的最新成果。“实学”作为明清时期的一大学术思潮,不大引人注意,所以也无明确地界定。其实,“实学”不过是对明清时期…  相似文献   

8.
中国实学研究会成立 1 0周年庆祝大会 ,于 2 0 0 2年 1 0月 2 1日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隆重举行 ,来自台湾及内地几十所大学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 1 0 0多人出席了庆祝会。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张岱年、汤一介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马俊杰 ,台湾交通大学教授詹海云等出席会议并在会上致辞 ;韩国实学学会、日本东亚实学研究会、台湾交通大学通识教育中心、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澳门中国哲学会、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华孔子基金会以及辛冠洁、杨通方、张岂之等海内外 30多家学术团体和学者个人发来了贺信贺电。张岱年先生在贺信和发言…  相似文献   

9.
台湾著名学者陈鼓应先生正与大陆学者合作编著《明清实学思潮史》一书,这是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内,大陆与台湾学者的第一次编著合作。该书计划三编六十四章,共约140万字。为了把这部书写好,1985年7月14—18日,该书编委会在北京举行了明清实学思潮史学术讨论会。参加这次学术讨论会  相似文献   

10.
在旅美台湾学者陈鼓应先生的倡议下,明清实学思潮史学术讨论会于1985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这次学术讨论会是为撰写《明清实学思潮史》(全书140万字,涉及400余年历史中的66个历史人物)而召开的。该书由大陆与台湾学者共同撰写,并由陈鼓应、辛冠  相似文献   

11.
Law  Andrew 《Philosophical Studies》2021,178(4):1301-1314

There is an old but powerful argument for the claim that exhaustive divine foreknowledge is incompatible with the freedom to do otherwise. A crucial ingredient in this argument is the principle of the “Fixity of the Past” (FP). A seemingly new response to this argument has emerged, the so-called “dependence response,” which involves, among other things, abandoning FP for an alternative principle, the principle of the “Fixity of the Independent” (FI). This paper presents three arguments for the claim that FI ought to be preferred to FP.

  相似文献   

12.
13.
Two types of matching designs, static and dynamic, are differentiated. While all matching designs are logically the same in terms of the probability model which determines chance level of performance, an attempt is made to demonstrate that there is an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actics, strategies, and actual knowledge ofS and the type of design used which will, in turn, lead to different results even whenS's knowledge is held constant. It is suggested that analogous situations may exist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traditional psychometric model.The work reported in this paper was supported by a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Undergraduate Research Participation Grant (NSF-G15797) to the senior author. The authors are indebted to Joel E. Greene for his advice and criticism.  相似文献   

14.
If practical reasoning deserves its name, its form must be different from that of ordinary (theoretical) reasoning. A few have thought that the conclusion of practical reasoning is an action, rather than a mental state. I argue here that if the conclusion is an action, then so too is one of the premises. You might reason your way from doing one thing to doing another: from browsing journal abstracts to reading a particular journal article. I motivate this by sympathetically re-examining Hume's claim that a conclusion about what ought to be done follows only from an argument one of whose premises is likewise about what ought to be done.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城市化与道德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 1 9世纪开始的大规模城市化进程是和工业化、商品化、市场化密不可分的。它带来了社会人际关系的变化和道德嬗变。它使业缘道德取代血缘道德成为社会道德的中心 ,并通过交换行为和交换价值促进道德发展和更新 ,还进一步确立了竭诚服务的社会理念。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的进步 ,是现代社会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