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所周知,道教的神是三清即元始天尊、灵宝大尊、道德天尊等神尊。因此,道教几乎所有的“十方丛林”和著名宫观均供奉有上述神尊,如果没有供奉“三清”、“玉皇”等主神,似乎该道观不为丛林,或格局正待完整,不然为小庙(即子孙庙)。这种情形亦成为道教丛林宫观一种习惯或说是道教丛林一种规范和模式。在湖南的一些庙宇中,除祀奉一般道教神明外,还有一些庙宇供奉着地方神祗。这些庙宇将人们自发的信仰观念及民俗文化与道教文化交织在一起,反映道教功德成神的特质。现将主要的和有一定影响的这一类的庙宇简介如下,以便分析它与道教…  相似文献   

2.
道教节日     
三清圣会道教信仰的最高尊神为“三清”。道教相信“三清尊神”是从混洞太无元化生出天宝君;从赤混太无元化生出灵宝君;从冥寂玄通元化生出神宝君。三清都是元始天王所化法身。《列仙传》说: “元始天王在天地末分时之一元精气,在大罗天上,化身于三清。一化无形天尊(今称元始天尊),常住清微天之玉清境;二化无始天尊(今称灵宝天尊),常住禹馀天之上清境;三化梵形天尊(今称道德天尊),常住大赤天之太清境。亦即元始天尊常住的境界,是三十五天之上的玉清境;灵宝天尊常住的境界,是三十四天之上的上清境;道德天尊常住的境界。  相似文献   

3.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农历十一月二十日“冬至”节。这天是道教圣祖元始天尊的诞辰,白云观按道教传统规仪在这天举行了新任监院升座仪式。为了恢复道教丛林的传统职称,白云观经过全体道众充分酝酿和预选,选举了全真龙门玄裔黄信阳道长为监院,并产生了管理委员会成员,对宫观实行民主管理。“冬至”这天,白云观道众喜气洋洋,上午九时,全体道众衣冠整洁,在“三清”殿内举行了监院升座仪式,道众们在元始天尊圣像前诵经  相似文献   

4.
老子道德观及其自然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将老子称为太上老君,与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并称三清。其来源,道教释为“一气化三清”,这等于说三清是无由自生或自然而生,自然观念在道教文化中的核心地位由此可见一斑。以文化人类学观点看,玉清元始天尊神性最强,他偏重于表达自然的物理时空本质,有无始无终、永恒如斯之义  相似文献   

5.
对于“三清”的解释,一般认为“三清”是玉清圣境元始天尊,上清真境灵宝天尊(又称太上道君),太清仙境道德天尊(又称太上老君)。而《云笈七签》卷三的《道教三洞宗元》则认为:由混洞太无元之青气,化生天宝君,号无形天尊(注),居清微天之玉清境;由赤混太无元之玄黄气,化生灵宝君,号无始天尊(注)居禹余天上清境;由冥寂玄通元之玄白气,化生神宝君,号梵形天尊(注),居大赤天之太清境。此三号虽殊本同一也,此三君各为教主,即三洞(洞真、洞玄、洞神)之尊神也。并提出最上一天名曰大  相似文献   

6.
农历七月十五日破晓,被尊为全真第一丛林的北京白云观,呈现出一片节日的景象。殿堂内外摆设得整整齐齐,扫除得干干净净,准备即将在这里举行隆重的中元法会。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是道教比较隆重的节日,这一天道教宫观内都要举行隆重的道场。早在汉朝以前人们就信仰天、地、水三官大帝,道教称三官中的地官为赦罪大帝,尊其为“中元七炁赦罪地官洞灵青虚大帝平等应善天尊”。每年七月十五日为传统的中元节,又是地官的圣诞日。  相似文献   

7.
我们课诵《玄门日诵晚坛功课经》时,在念完诸品经、诰后,高功便提提纲:“爱河千尺浪,苦海万丈深”,表白接云:“欲免轮回苦,大众转天尊”,于是便起天尊板:“太乙救苦天尊”,大众列队出坛转天尊。这一位太乙救苦天尊,在道门中具有崇高的地位,由于他大圣大慈,大悲大愿,寻声赴感,救苦救难,故而在信徒心目中有深厚的信仰基础,尤其在度亡斋醮上,不论使用何种科书,无一不请天尊加持。社会中有人根据《封神演义》等小说,把这位天尊称为“太乙真人”,当成一般神仙看待,殊不知,此天尊于天界品位之高,是与三清四御同等尊贵的。道教神谱中至尊至贵者,首…  相似文献   

8.
青城山是著名的道教圣地,为大帅道发祥地之一,道教十大洞天中的“第五洞天”,有“神仙都会”之称。道教教派变化繁多,现青城山道系属全真道龙门派丹台碧洞宗。全山现有道教宫观七个;即:建福宫、天师洞、祖师殿、朝阳洞、国明宫、上清宫、玉清宫,共有道徒96人。其中乾道43人,坤道53人。在坤道53人中,有近半数担任着宫观的各种职务。除天帅洞外,所有的当家都是坤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本文拟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石竹 《中国道教》2010,(1):62-62
2010年1月2日至9日,福建福清市石竹山道院举办了“海峡两岸道教圆梦之旅暨第二届石竹山梦文化节”系列活动。来自台湾无极三清总道院、台湾净明忠孝道教会等台湾宫观和道教团体的500余名道教信众,与大陆各地道教信众近千人,共集“中华梦乡”祈梦,梦圆海峡两岸。  相似文献   

10.
道教在唐代进入鼎盛时期,相传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老子化身在山西羊角山显现,自称为唐朝帝王之祖,故唐代李姓皇帝便自认为是道祖老子李耳的后裔,于武德三年(620年),诏改羊角山为龙角山,并建老子庙,此后道教宫观日渐弘大,遍及全国名山都邑。唐初在山西南部重镇绛州,于城内最北端高崖之上,居高临下建造了一座规模较大的道教庙宇碧落观,唐高祖李渊十一子韩王李元嘉的四个儿子李训、李谊、李谌、李撰,于唐总章三年(670年),在碧落观内塑造大道天尊像,还欲为其母房太妃在天尊像后立一篆书大碑刻祈福,由李训、李  相似文献   

11.
“元始天尊”是道教所造的最高神,一般认为出现于六朝.有人认为元始天尊来自中国民族固有的“天”和“帝”之信仰,这种说法似乎是可以成立的.但为什么在天尊之前要用“元始”来命名呢?“元始”是两个同义字的重叠,“元者端也,端亦始之义。”道教用“元始”来命名其最高神,首先是它继承老子“道”的“先天地生”、“可以为天下母”以及“道生一、一生二、……”等思想;同时和汉代形形色色的宇宙本源说亦有关,如董仲舒《春秋繁露》中的“元者为万物之本……乃在乎天地之前”,“元者,始也”等论述.一般  相似文献   

12.
国家邮政局今年 5月发行两套有关道教题材邮票。这是中国邮票发行史上不多见的。5月 5日发行的《永乐宫壁画》邮票 1套 4枚。图案面值分别为 (4 -1 ) 60分西王母、(4 -2 ) 80分奉宝玉女、(4 -3) 80分东极救苦天尊、(4 -4 ) 2 80元金星、水星。永乐宫位于山西芮城县城北 3公里处 ,原名“大纯阳万寿宫”。是为纪念“八仙”之一的吕洞宾而兴建。为道教全真派三大祖庭之一 ,同时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元代道教宫观 ,宫内殿阁巍峨、布局疏朗。其中主体建筑 5座 ,即宫门、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 ,垂直排列在中轴线上。各殿精美的元代壁…  相似文献   

13.
前言 道教奉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及道德天尊(太上老君)为教祖,尊崇《道德经》为至理经训,认为“道”是宇宙人生以及万事万物的根本。道教内丹炼养家继承先圣清静自然、返朴归真的思想,运用于修身养性、内炼护命中。数千年来,道教十分重视养生,并形成了一整套的养生内炼理论,历代精通内丹修炼的大师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4.
明初道教文化在琉球王国开始传播, 后在闽人、册封使等多种力量的促使下,道教文化与琉球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富有琉球特色的道教文化。“虽无道士,却敬神仙”是道教文化“琉球化”的结果。除移居琉球的闽人和中国册封使外,琉球王国官方和民众也纷纷自发地建立天妃庙、天尊庙、土地庙、关帝庙等神庙进行祭祀活动,推动道教文化与当时琉球社会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5.
汤慧 《中国宗教》2023,(1):66-67
<正>“宫观造像”是指道教宫观殿堂中供奉的神像。(陈耀庭:《道教礼仪》、王朝闻主编:《中国美术史》)不同于个人以造功德为目的的造像,宫观造像的制作通常遵照官方规定的形制,因此具有制度化、规范化、程式化的特点。道教宫观造像是道教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由于具有相对清晰、系统的发展脉络,因此成为研究道教艺术的优秀样本。  相似文献   

16.
1999年 4月 10日 ,位于澳大利亚纽修威省 (又译作新南威尔士州 )首府悉尼市的道教纽省青松观举行了隆重的新观落成暨列圣崇升开幕典礼。香港青松观一直致力于向海外弘扬道教 ,早在 1991年就在悉尼市注册成立“道教雪梨(即悉尼 )青松观” ,该观是悉尼市第一座全真道教宫观。 8年来在拓展教务和服务社群上取得了很大成绩。因原址地方狭小 ,已不敷应用 ,故近年斥巨资购入现址 ,加建殿宇 ,并正式更名为“纽省青松观”。该处原为一古色古香的城堡式建筑 ,是政府指定之文物重点保护建筑 ,现在其基础上加建一座三清宝殿 ,使东西文化在此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7.
道教尊神     
道教信奉的主要神灵,有三清、四御、日月五星以及四方之神等。道教崇奉的神灵众多,天神、地祗、人鬼皆受奉祀。但尊奉的主要神灵,明代以前,屡有变化。东汉时,道教初起,奉老子为教主,以天、地、水三官为尊神。梁陶弘景《真灵位业图》,根据天经,列真七灵位,以元始天尊为最高。自六朝至唐宋,三清遂显。唐王朝以老子姓李,尊封其为太上玄元皇帝,加以崇奉。宋王朝又以传玉帝之命,宣传君权神授,累上玉皇尊号;又崇奉真武帝君。明清以降,无大变化。其主要神灵有:  相似文献   

18.
在有着“锦官城”、“蓉城”之称的四川成都西南郊,有一处著名道教宫观——青羊宫。青羊宫侧倚锦江,南临百花潭、武侯祠,西靠杜甫草堂,东接文化公园(内有成都另一处规模较大的道观二仙庵),1982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道教重点宫观。一巴蜀之地是道教的发源地。东汉时期,沛国丰邑(  相似文献   

19.
道教官观,是道士修道、祭神和举行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道教联系广大信教群众的一个重要窗口。围绕道教宫观而形成的“神缘”网络,则是“五缘”(亲缘、地缘、神缘、业缘、物缘)文化中的重缘之一,它是以宗教信仰为基础,以宗教社群为纽带的社会人际关系。从道教本身来讲,它就是一个庞大的“神缘”网络,而道教官观则是这一网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长期以来道教宫观一直是道教信众的聚会点,发挥着它所特有的神缘功能。一、神仙信仰的教化功能道教宫观供奉的神灵,既包含着道教奉神的原则,又具有一定的劝善教化功能。道教众多神…  相似文献   

20.
道教的称谓     
道教称谓,可以分为道教法坛、道教神仙、道教教徒、道教宫观及丛林执事等若干方面。 一、道教法坛 道教法坛:即道教举行宗教活动的宗坛。基本上可以分为醮坛、箓坛和戒坛三类。 醮坛:即道教举行斋醮科仪的法坛。醮坛之上参加科仪的道士,称为“醮坛执事”,主要有: 高功:又称“法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