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生命退化是指生命系统从有序到无序或从高有序度到低有序度的转化趋势和过程,主要表现为物种数量减少、种群寿命缩短和个体衰老死亡.关于生命退化的原因,自然科学认为是自然规律和天灾人祸使然,宗教神学认为是人的犯罪和神的惩罚所致,哲学认为是自然、社会和神是的交互影响.生命退化论对人类具有启示和警示的积极作用,可是人们对它一直存在着认识上的误解和价值取向上的误区.  相似文献   

2.

传统生命教育在认识论上对身体理解的偏差、在价值论上对身体的压制和贬低、在实践论上对技术医学的追求等,都显示出了弊端和不足。传统生命教育建基于意识哲学之上。意识哲学因为受制于二元论的认识框架、等级化的秩序建构等,而不能正确地揭示身体的存在状态。身体哲学通过身体的“去蔽”“身体意向性”、身体思维、身体主体、身体图式等,实现了对意识哲学的翻转,从而为传统生命教育的扬弃提供了新的路径依赖。身体哲学视域下的生命教育有利于树立“整全人”的观念,确认身体的能动性,实现身心的和谐统一,增强身体关怀的意识,促进人文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梁漱溟把生命看作杜威教育哲学和实践哲学的核心观念,尝试用"生命哲学"来解读杜威教育哲学思想,把杜威解读为"生命哲学家".这一解读体现梁漱溟构思儒家"生命哲学"的努力.我们大致可以把杜威的"生命哲学"视为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及其儒家哲学的一个思想资源.梁漱溟批评了杜威对中国人的道德生命和生命本性缺乏深入的领会.梁漱溟对杜威"生命哲学"的解读可以看作为儒学与实用主义之间的一种跨文化对话.  相似文献   

4.
社会控制是社会的固有功能,是关于遵从和预防越轨的理论描述。社会控制已形成结构功能研究、符号互动研究和社会冲突研究三种取向。从社会控制的视野来看,生命意义缺失和扭曲的外在表现就是越轨行为和犯罪。生命意义感与时间、文化价值观有关;生命意义感缺失是一个文化共相;生命意义感的获取是一个社会建构的过程。社会控制理论认为,青少年生命意义教育就是教导青少年学会遵从和创新,就是指导青少年学会正确地削减紧张,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体验自身独特的生命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回眸了古希腊罗马哲学在中国的历程,指出了改革开放以来逐步进向以中国学术视野做有学术创新的研究,但需要加强某些薄弱环节;本文论述了古希腊罗马哲学的现代意义,为加强中西哲学与文化传统的整体性交往,需要深化中国学术视野中的古希腊罗马哲学研究;本文还就跨文化研究古希腊罗马哲学的视野与方法,提出一些供参考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活动目标】 让学生了解、通过视频、活动让学生体验生命诞生过程的艰辛  相似文献   

7.
自由主义是当代西方的主流政治思潮,但是,自由却不只是西方独有的产物。它的根基不仅存在于西方的哲学观念之中,而且也深深地根植于中国的哲学观念之中。分析中西哲学对自由以及自由实现路径的不同理解,能使我们在更广阔的视域中理解自由与自由主义,并在内在自由的基础上会通中西哲学。一、自由与内在自由自由是人所处的一种状态,当人们对这种状态作不同的理解时,就会产生不同的自由理论。根据个人与自我、他人和自然界的关系,我们可以将自由分为内在自由、共在自由与自然主义自由三种,后两种自由又可以统称为外在自由。这里所说的自由不涉…  相似文献   

8.
根据"生命认知"的定义及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要分析对象,将其分为三大研究取向:"知"的看法和理解、"情"的体验和感悟、"意"的探索和领悟,并依次介绍目前国内外研究者在各取向的研究成果.文章最后指出,该领域的研究应注重:研究范畴的界定、"知情意"的三者结合、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和研究视角的选取,以此来更全面地探寻儿童和青少年生命认知的发展特点及其规律,为生命教育提供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前生命教育已成为教育研究者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然而,作为生命与教育双重视角的完美融合的生命教育在其理论研究一片繁荣之际,实践层面却刚刚起步,深层次的研究和推进步面临严峻挑战。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与我国目前扭曲的教育目标有关,另一方面也可能与生命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偏差有关。故本研究提出在生命教育课程开设、专业化教师培养方面做出建设性努力,并重视家庭、社会等环境在生命教育扮演的重要角色,进而形成教育合力,促使生命教育步入“正规”。  相似文献   

10.
孙赫 《心理学探新》2009,29(6):16-22
"生命需要心理学理论与生命教育方法"是研究者开展了为期五年的生命发展研究后获得的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研究成果。五年中,研究者以0~6岁正常学前儿童为对象,对其实行生命发展教育,获取了大量的生命发展事实,证明了:1)人类生命具有人人可遵循的生长发展规律——"需要"的生长发展规律;2)"需要"的生物性基础的早期建构是"需要"生长发展规律的核心内容;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中心理需要的低级阶段——"安全需要"之前还存在一个生命的原始需要——以"新奇、探索、操作"为对象的"需要",其贯穿在0~6岁的儿童早期生命阶段;4)0~6岁时期,"儿童需要"不是恒定的、稳定的、成熟的心理机能,而是处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强度的提升是0~6岁时期以"需要"为核心的心理整体建构的鲜为人知的生命法则;5)0~6岁时期"需要"的良好建构,使"需要"水平达到推动生命走向"需要"的最高层次——"自我实现需要"的强度;6)"需要层次"与生命质量存在着内在关联;7)儿童"原始需要"满足的方法为:在儿童"原始需要"机能强度与寓含"新奇、探索、操作"属性的"原始需要"对象即外部刺激之间建立起犹如昆虫与花类般默契的真正联系。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若干问题的比较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中西医结合对西医临床思维的影响。对于慢性病中医注意病人的主观症状,与病人就医的缘由一致;西医重视客观的功能和结构异常,其判断结果有时未必能被病人接受。近年来西医开始重视病人的生活质量,其实中医的辨证指标有很多就是针对病人的生活质量。中医的整体观念同样体现在急性感染的治疗中,现代研究显示,清热解毒法除祛邪外也兼顾扶正。中西医结合促进了中西药合用,但须注意合理应用,避免合用的不良效果。  相似文献   

12.
近现代的中西医教育从课程内容和学位教育形式方面表现出完全不同的发展态势,主要原因是在中西医的学术内部.中医学理论属于哲学范畴,缺少自我更新的能力,只停留在形式上的表面进步.而西医学是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科技水平的进步也会带动其迅速发展.这就是当前中医教育面临的结症所在,需要中医人士潜心研究,为中医教育开辟新路.  相似文献   

13.
<周易>是中国占代生命哲学的源头."生生之谓易"、"一阴一阳之谓道"、"兼三才而两之"是其生命哲学中的重要命题,构成了其生命哲学思想.在<周易>生命哲学思想的影响下,中国画把绘画作为体悟宇宙生命的外化形式,重视生命意象的表达,以生命精神为绘画的最高原则.以阴阳和谐为绘画的最高境界,以人品、胸次为绘画的必要前提.<周易>的生命意识和生命情调构成了中国绘画的内在特质和永恒魅力.  相似文献   

14.
姑息治疗是疾病谱变动下医学观念和治疗目的的重要转变,它的出现标志着单纯追求延迟生命长度的医疗时代的结束,生命质量也同样得到重视。然而,姑息治疗的理念在我国出现以来备受争议。首先阐明了姑息治疗的概念和内涵,并从生命的双重性和死亡的尊严角度对其概念和内涵进行审视和阐明。在此基础上,从生命哲学中的生命神圣论和生命质量论的观点进一步剖析姑息治疗医患关系矛盾的产生根源,以期为解决姑息治疗下医患双方的矛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Since the “Conference on Foreign Philosophy” held in Wuhu in October 1978, the study of foreign philosophy in China has undergone a prosperous stage.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of foreign philosophy in the context of renovation, transformation and remolding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culture, explores the role of the discipline in the context of Chinese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anticipates the future of this discipline. A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is needed for a pro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learning and study of foreign philosophy in Chinese cultural construction; otherwise we might fall into cultural conservationism. Secondly, to make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prosperous is also a task for foreign philosophy studies, and whether or not foreign philosophy can be well studied should be a mark of the prosperousnes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culture. Finally, philosophy is a product of human beings and should eventually serve human beings. Chinese culture should open itself up to the world and so should foreign philosophy studies in China.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Jiangxi Shehui Kexue 江西社会科学 (Jiangxi Social Sciences), 2005 (2) by Chen Yuehua & Ma Minghui  相似文献   

16.
走出中西医结合模式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医汇通的实质是站在中医的立场理解西医、解释西医、评价西医;目前的中西医结合模式则是站在西医及西方自然科学的立场理解中医、解释中医、评价中医。从表面看,目前的中西医结合与中西医汇通思路相反,但从深层看,两者并无本质区别。目前的中西医结合模式与当年的中西医汇通一样是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17.
西方国家的宗教教育非常活跃,并行使某种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西方国家的宗教教育在对国民进行道德熏陶和政治控制,培养公民的民族精神和社会信仰,调和阶级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以及解决公民日常的思想问题和精神困惑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生命教育既包括生死教育,也包括生命健康教育。老龄社会为老年人生命教育发展提供难得的机遇,如老年人生命问题为其发展提出了现实要求,“以健康为中心”理念为其提供了理念基础,各种政策为其发展提供了依据。但是,由于我国社会传统中的重“生”观念、以“治疗为中心”的理念、教育体系不完备以及生命教育内容融入问题等,严重制约老年人生命教育开展。为此,应当以生活方式医学重构老年人的生命健康理念,并在个人、社会及政府三个层面探索相关措施以推进老年人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