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医家“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思想主要强调了从医者“仁术”、“仁心”的重要性。故要求教师传授医学知识时要注重对象高智商和本性善良的基本素质。在当代医学教育中探讨这种思想的时代价值,深刻认识当代高等医学教育应是精英教育;医学院校招生规模应该有所限制;政府对高等医学院校的经济投入亦应加强。只有落实并加强提高高等医学院校教育水平的有效措施,才能保证医学生医学道德品行和医疗专业水平的提高,也能保证向社会输送更多的合格医药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2.

《素问•六节藏象论》提出“天度”与“气数”两种不同的时间观念。在梳理前人研究内容的基础上阐释“天度”与“气数”的基本内涵,并立足于传统文化视角,从“守位”与“变动”的相合与偏离、“刻度”与“法度”的碰撞与交织、“天文”与“人文”的趋同与归依、“科学”与“哲学”的交融与共生四个层面,对“天度”和“气数”进行深刻辨析,从而厘清“三百六十五日”与“三百六十日”的关联与差异,进而展现古人寰宇七曜、范围天地的广阔视野,探赜索隐、钩深致远的学术风范,并对现代科学视域下的相关研究进行整理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1 “人与天地相参”的整体医学观“人与天地相参”(《灵枢·岁露论》)可以认为是《黄帝内经》对医学认识的根本指导思想 ,其含义可以归结为 4个方面[1] :一是人是自然界运动变化的产物。《黄帝内经》指出人生活在“气交”之中 ,和大地上的万物一样 ,都是天地形气阴阳物质即自然界有规律变化的结果。二是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人类的生存环境大致可以区分为三种 :(1)无机环境 ,包括天文、气象、地形、土壤、水文 ;(2 )有机环境 ,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 ;(3)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环境即社会环境。三是人体和…  相似文献   

4.

鼓起源于上古时代,秦汉以前鼓作为重要的器具广泛应用在祭祀、军事、役事、金奏场合之中,凸显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成书于西汉中后期的《黄帝内经》集合了古代先贤生活、医疗的实践经验,虽主要内容以医理为主,然蕴含丰富的古代科学与哲学思想,汇集了中华民族的文明智慧。《黄帝内经》中出现“鼓”字43次,共涉及20个篇章。以《黄帝内经》“鼓”为切入点,系统梳理分析其内涵,包含病名、病机、表现、诊断、疗效五个部分。旨在深刻体会经文中以“鼓”为喻体,将其形、音、态、质等特性与部分医理相比拟,加深对经旨的理解与感悟。

  相似文献   

5.
中医时空医学是以天人相应观念为指导,关于疾病预防、诊治的中医学理论体系。《黄帝内经·灵枢·九宫八风》篇为中医九宫时空医学理论的代表。从洛书九宫与《黄帝内经》九宫时空医学的关联,九宫时空医学包含的阴阳规律与年节律、地域空间规律和中医五行与五脏规律等方面探讨,阐述中医九宫时空医学理论,阐发的以洛书九宫为理论框架下中医学时空医学所包含的时间、空间、地域、阴阳、五行、脏腑等理论内容。中医九宫时空医学也是中医阴阳对立统一互相转化、五行生克、整体与部分等哲学世界观的高度概括与应用方法论。  相似文献   

6.

《黄帝内经》海外译介对中医药文化走出去具有重要意义。近十年《黄帝内经》越译本出版量迅猛增长,受众群体广泛,传播效果良好。将传播学拉斯韦尔5W模式与译介学理论相结合,分析《黄帝内经》越南译介模式,可为中医典籍海外传播提供参考。研究发现,译介主体和内容是《黄帝内经》在越南得以成功传播的基础,媒介发挥了连接主体、译本和受众的桥梁作用,效果反馈促进了译介活动的完善。这为中医典籍海外传播带来启示:通过选择具备中医知识、精通外语的译者及有影响力的出版机构,利用新媒体技术等方式,能够有效提高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7.
1 公认的心身疾病的基本特点、临床特征、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要点 (1)定义:是一类由心理因素起主要作用而引起的躯体性疾病的总称。 (2)基本特点:具有明确的心理矛盾、性格缺陷和情感障碍。  相似文献   

8.
《黄帝内经》学术史研究,是对《黄帝内经》研究史以及《黄帝内经》的思想、学说以及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的研究”。历朝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不同,《黄帝内经》学术研究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目前,对历朝历代的《黄帝内经》研究,应该从历史的和理论的视角,按照学术史研究的内在理路进行梳理,对《黄帝内经》学术发展的内在规律进行分析,探究其在当下中医学学术发展进展中的启示与借鉴。通过跨学科的视角,与知识史、观念史、社会史等进行交叉研究,整体地而不是局部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呈现《黄帝内经》学术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9.
生物医学实验在受试者研究方面遇到的伦理挑战,迫使人们一再地回归并认真地反思《纽伦堡法典》和《赫尔辛基宣言》的人权伦理意蕴.前者以简约的法典确立了“为人权而斗争”的基本伦理路线以及生命伦理原则.后者在一再的修订和补充中面对诸如“知情同意权”之类的复杂的人权伦理问题.由于自《纽伦堡法典》以来生物医学领域的国际伦理准则的拟定与人体受试者研究的人权伦理探索紧密相关,回到“人的概念”与面向“概念中的人”分别代表了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人权伦理探索.《纽伦堡法典》的启示凝结为“人就是人”的精神守望.《赫尔辛基宣言》展现出开放的人权伦理探索,代表了将伦理理想主义与道德现实主义结合起来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正屠呦呦出生于1930年,是屠家唯一的女孩。开堂坐诊的父亲摘引《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为家中小妹取名呦呦,意为鹿鸣之声。寄托了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受父亲影响,屠呦呦从小就喜欢翻看医书。屠家楼顶有个摆满各类古典医书的小阁间,这里是屠呦呦童年时的阅览室:《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千金方》《四部医典》《本草纲目》《温热论》  相似文献   

11.
龚武 《管子学刊》2016,(2):13-17
学界奉行宋代以来的"管书非管著"论,使得今本《管子》各种正式出版物均仅署校注者或译者之名,而不署"管仲撰"。早于西汉初年,著名政治家贾谊即作《新书》,以"管子曰"引用《管子》原文,全书共4次,均存于今本《管子》相关篇目。贾谊不仅阅读、效法管子,其"《管子》体"著述《新书》具有承前启后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今本《管子》虽成书于刘向编修,但其文本主干为管仲撰,而管书最早可上推到姜齐桓公时代或稍后,至少应在"田氏代姜"之前。《新书》与《韩非子》《史记》及《管子》构成密切的互文关系,从而形成管仲是《管子》主要"责任者"或"著者"的系列证据链,证伪了宋代以来的"管书非管著"论。  相似文献   

12.
论文对古代典籍所载"易象"一名作了新的解读。认为所谓"易象",仅是当时《周易》的另一种称谓而已,它并不神秘;"易象"与今本《象传》没有直接联系,尚无渊源,《象传》"演德","易象""尊礼尚施",至汉代仍保存有以古礼诠释《周易》的传统;古代《周易》原有《象经》,或以《卦下易经》当之,惜已不传;但在清人的《易》著中,至今仍可见其传承的轨迹。  相似文献   

13.
郑涛 《四川心理科学》2014,(20):117-117
《汉书·艺文志》(简称《汉志》)继承了《七略》的图书分类体系,把《尔雅》归入“六艺略·孝经”,这种归类方式有别于后世图书一般的分类方法。一部文献在不同目录书中的不同归属常能体现其不断变化的学术地位,本文试图从文献目录学角度,考察《尔雅》在《汉志》里的归类,从侧面了解《尔雅》在汉代的学术地位及其演变。  相似文献   

14.
子谓《韶》《武》章是理解孔子乐德合一思想的关键。后世学者往往以对舜、武的历史评价,代替孔子对《韶》《武》的艺术评价。朱子从艺术与道德的角度区分了美与善的不同意味,但《韶》《武》的艺术身份,仍不免被道德的话语所遮蔽。然而,美与善首先是乐本身的美与善,是孔子在观乐过程中切身感受到的艺术经验。道德的精神在音乐艺术的演绎中具有了感性的形象,给人以特殊的境界觉受。只有从乐的首出地位出发,才能理解孔子乐德合一思想的真实意味。  相似文献   

15.
先秦法家以"法"观"怨",从知、行、言三个维度切入论题,为中华传统"怨"论框架的奠定做出了独特贡献。从情感发生学入手,管仲、商鞅、韩非等人旗帜鲜明地标举"私怨不入公门"的理念,既通观上下内外,又不限于一时一事。由知入行,先秦法家还通过情感调控一面严明赏罚,以绘制"不怨"的治国蓝图;一面又精研人情事理,提炼出"除怨"与"用怨"之术。秉持功用主义的言行观,法家于上建议君主"怨而无言"统御臣民,于下又主张"刑罚而民不敢怨"的持续高压。将上述理念验之商鞅作法自毙和秦朝二世而亡,可知先秦法家虽构想"无怨"、处处防"怨"却又最终亡于"怨",其理论与实践的背离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逌"在文献中的用法以及《保训》篇有关文句的上下文文义,可知《保训》中的"逌"应读为"迪",意思是至。"逌"的这种用法常见于《尚书》。另外,《尚书.金縢》"兹攸俟"的"攸"在上海图书馆藏日本写本八行本里写作"逌"。从上下文文义来看,《金縢》的"攸"也应该读为"迪",训为至。《保训》的"其有所逌矣"和《金縢》篇的"兹攸俟"都是在叙述一种主观判断的结果,说的都是天命的降临。  相似文献   

17.
简帛《五行》提出心是耳、目、鼻、口、手、足等身体器官的主宰,见知贤人时心有所动,则颜色莫敢不有所动,强调面对君子道和贤人时需要"色然",否则便是不聪不圣和不明不智。《五行》的逻辑结构和思想内涵,为揭示《论语》"贤贤易色"的语义提供了根据,故该句应解为"尊尚贤人,改易颜色"。  相似文献   

18.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源头,其中占总数四分之一的婚恋诗更是对后代的有关爱情题材的文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些婚恋诗中最特别最感人的当属“弃妇诗”.  相似文献   

19.
陈思 《四川心理科学》2014,(10):120-122
本文主要运用结构主义的二元对立分析法对爱伦·坡的《人群中的人》和鲁迅的《示众》两篇小说进行深度的对比和剖析,分别从故事内容、文章主题、描写对象和艺术手法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揭示了爱伦·坡和鲁迅是如何在自己的小说中成功地利用二元对立结构来增强艺术感染力、丰富作品内涵和深化文章主题的,为解读和赏析两篇作品提供新思路,并为这两位文学大家的比较研究提供新素材。  相似文献   

20.
《孔丛子》六卷当出自“汉魏孔氏家学” ,其前三卷记孔子、子思言行 ,可能是辑先秦孔氏遗文。《孔丛子·记义》篇载有一大段孔子对《诗》的评论 ,其与上博简《孔子诗论》有着内在的关系 ,可以将它们视为同一个体系而相互参释和补充。《孔丛子》“诗论”与上博简《诗论》都反映了先秦儒家早期说诗的风格和内容 ,而与汉代形成的《诗序》传统不同。《孔丛子》“诗论”对朱熹的《诗经集传》有一定影响 ,在从汉代诗学向宋代诗学的转变过程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