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临终关怀因其宗教关怀的传统,在现代的伦理实践中其主体一直被误解为是临终患者亲属或者医护人员,这就造成了临终关怀理论和实践的困境:临终关怀真正的主体,也就是临终患者的权利诉求得不到真正的实现。因此,从生命伦理学视阈对临终关怀主体进行确证,重新确立临终患者作为临终关怀的主体地位,并通过主体道德的不可侵犯性来确立临终关怀的理论根基,即临终关怀主体应该是临终患者,在生命伦理视阈就应当具有相应的权利。临终关怀作为一项关系到人的权利和尊严的要求,只有确立了临终患者的主体地位,才能保障其尊严和权利不受侵犯。  相似文献   

2.
在宁夏回族地区如何开展临终关怀工作和提高临终关怀工作的质量,根据在宁夏回族地区开展临终关怀工作五年的实践体会,分析了宁夏主要由于社会老龄化的压力、家庭结构的变化和宁夏疾病死因顺位变化原因开展临终关怀的必要性。探讨了目前宁夏临终关怀面临的七个主要问题,即热心从事临终关怀的专业人员少、临终关怀机构缺乏、社会重视度低、心理治疗严重不足、社会义工资源短缺、医院与外界对临终关怀医护人员的关怀少和患者及家属对临终关怀治疗的期望值高。总结了在宁夏开展临终关怀实践的六点体会。  相似文献   

3.
关于我国临终关怀发展策略的思考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疾病谱和死因顺位的改变,恶性肿瘤等慢性疾病的患病过程和死亡过程明显延长,加上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昂贵的医疗费用与低质量的生存状态,这些都使得临终关怀成为一种迫切的需求.为此探讨我国临终关怀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临终关怀人文护理模式”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旨在构建适应于临终关怀这一特殊医疗领域的人文护理模式。首先指出该模式提出的理论依据;然后对临终关怀人文护理模式进行分析和界定,给出该模式中各概念的操作化定义,分析各概念间的关系,说明该模式在临终关怀实践中的具体流程;最后对该模式实践操作的技术关键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5.
加快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进程,就要集中经济与卫生资源,提供政策和支撑条件;制定临终关怀机构的规范化建设标准和制度,强化培训和管理;加强对临终关怀伦理的研究,将关怀生命、维护尊严、尊重临终者权利、满足临终者意愿和全人关怀的伦理原则落实在临终关怀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推进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快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进程,就要集中经济与卫生资源,提供政策和支撑条件;制定临终关怀机构的规范化建设标准和制度,强化培训和管理;加强对临终关怀伦理的研究,将关怀生命、维护尊严、尊重临终者权利、满足临终者意愿和全人关怀的伦理原则落实在临终关怀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7.
临终关怀与末期癌症关系密切,末期癌症患者是临终关怀的主要对象,这也是姑息医学的主要内容.作为发展中的学科,本文对临终关怀的发展、目的、内容及其在末期癌症患者中的实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武汉市Y医院5名医务社会工作者的深度访谈,揭示了我国儿童临终关怀社会工作伦理困境的现实表征,包括专业价值与传统文化间的冲突、患儿主体权与家长主义间的冲突、有限医疗资源与案主需求间的冲突等方面的伦理之争。分析可知上述伦理困境源于复杂实践情境中价值观的多元性、伦理依据的多重性、患儿群体的特殊性。并提出儿童临终关怀社会工作伦理困境的突破之道在于从价值共存、主体意识、政策引领三个方面出发,树立本土伦理实践守则、提升全民理性生命意识、完善服务支持与政策体系,从整体上促进我国儿童临终关怀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生命价值与死亡意义的阐述,分析传统生死观与临终关怀本土化的进程,从“生命之重”与“优逝之难”、社会角色视域下的优逝期望、安乐死与生命价值的哲学反思等多个层面对生命优逝的哲学理念与现实博弈展开讨论与辨析,同时亦从传统生命哲学与临终关怀、现代医学视域下的临终关怀、临终关怀的法哲学思考、临终关怀的伦理考量等维度对临终关怀的伦理依据与哲学审思予以细致探讨和论述,以期为新时代构筑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临终关怀事业与“健康中国”提供理论思考,同时亦为“和谐中国”贡献哲学智慧。

  相似文献   

10.
末期癌症患者的临终关怀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临终关怀与末期癌症关系密切,末期癌症患者是临终关怀的主要对象,这也是姑息医学的主要内容。作为发展中的学科,本文对临终关怀的发展、目的、内容及其在末期癌症患者中的实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志愿者在安宁疗护/缓和医疗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与作用,目前我国安宁疗护/缓和医疗志愿者的团队建设、志愿者培训、评价、督导工作以及对安宁疗护/缓和医疗志愿者的支持尚不成熟,安宁疗护/缓和医疗志愿者项目由各机构分散管理运作。文章汇总国内外安宁疗护/缓和医疗志愿者相关研究结果,介绍了安宁疗护/缓和医疗志愿者项目的管理经验,包括安宁疗护/缓和医疗志愿者的招募、培训、督导、考核,志愿者团队的资金及行政管理,以及安宁疗护/缓和医疗志愿者及其团队面临的困难与压力及如何应对,以资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12.
面向北京地区安宁疗护志愿者及团队负责人发放问卷,调查问题包括志愿者的招募方式、培训制度、工作内容、面临的压力、工作满意度、对团队工作的建议,以及志愿者团队的督导、资金来源及人员流动情况。共回收问卷145份,包括4位安宁疗护志愿团队负责人,141位在职安宁疗护志愿者。北京地区安宁疗护志愿者团队资金尚显不足,人员流动大,男性成员少,激励机制尚不足。北京地区安宁疗护志愿者主要压力为时间安排、对悲痛的共情、对工作成果的焦虑,志愿者工作满意度总体良好。调查结果总体与国外相关报道相似。  相似文献   

13.
宁养医学课程与医学生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宁养医学的定义,在医学生中开设宁养医学课程的做法、体会和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宁养医学课程有助于在医学生中普及照顾不可治愈病人的原则和知识,培养人文关怀的理念,因此建议将其列为必修课.  相似文献   

14.

准确评估临终患者的生活质量能更好地实施和评价安宁疗护。国内外相关评估工具各有特点,国外相关研究较为成熟,已有较完善且应用广泛的评估工具;而我国此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关工具数量少且应用局限。介绍了国内外安宁疗护患者生活质量评估工具的发展过程、适用对象、测量内容、信效度以及使用方法,并对各工具的基本情况和应用现状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临床研究选用合适的评估工具、国内学者汉化及开发相关评估工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新公共卫生视角,对死亡素养的概念起源与内涵、评估工具、养成方式、发展前景进行探讨。死亡素养的提高,有助于生命末期与死亡相关的沟通与实践在社区中常态化,帮助社区为生命末期的照护做好准备。死亡素养在我国的发展需基于社会文化情境,进一步拓展其文化内涵,开发适用于我国的死亡素养评估量表,并注重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养成与实践。此外,构建符合我国文化环境的社会和公共卫生干预,如预立医疗照护计划、死亡咖啡馆和在线死亡教育,以促进死亡素养在社会层面上的养成,帮助社区更好地应对临终与死亡相关的沟通、决策和行动。

  相似文献   

16.
针对晚期肝癌,临终关怀的目标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论述临终关怀在晚期肝癌患者“身、心、社、灵”四个维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相应问题的应对策略,以及医疗机构和临终关怀机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对于晚期肝癌患者“双重角色”问题,提出加强“身、心、社、灵”的支持,呼吁政府政策及资金支持、匹配相应的专业服务人员数量和在临终关怀科室开展多学科诊疗合作以及加强社区服务,推进临终关怀在晚期肝癌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宁养为结合团队力量,在患者面临生命末期时,协助其可以面对身、心、灵、社会之整体性的痛苦,关心患者的心声、生命的意义、生活的维持、使患者被治疗、关怀、尊重、倾听、接受及了解,有尊严地面对死亡。照顾者依自己的需要关心、照顾自己,宁养团队成员需装备好自己,了解面对的病患问题,给予全人的照顾,使患者善终,家属善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