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发展的新皮亚杰理论的基本论点皮亚杰及其学派在当代西方心理学界享有盛誉,但也面临着挑战,其中最重要的来自三个方面:(1)经验主义者指出:皮亚杰理论阐明和表达的方式,很难用简明的经验主义加以测试,其揭示的数据与他的基本论述不完全一致.(2)理性主义者则认为皮亚杰理论尚有不清楚、不完善和不严密之处,特别是缺乏详细的阶段变换处理;缺乏发展过程中个别差异的说明;以及缺乏对儿童感知觉和情感方面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2.
一、目的儿童知觉—运动协调发展的问题是儿童心理学中具有重要理论意义的问题之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特别重视知觉和运动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作用。皮亚杰认为儿童通过感知—运动的协调活动所逐渐建构起来的最初的感知—运动水平的认知结构,是儿童日后认知发展的基础。皮亚杰肯定了感知觉—运动协调活动在儿童最初的心理发展阶段即感知—运动阶  相似文献   

3.
儿童认知发展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引言本世纪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颇丰,期间最有影响的人物当推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现代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在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上都得益于皮亚杰的先驱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对皮亚杰理论的验证、补充和发展,皮亚杰去世后的近十几年来,有关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以下仅就下述3个重要的论题回顾一下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一是关于认知发展的阶段;二是关于认知发展的机制;三是关于幼儿对人类基本知识领域朴素理论的发生和发展的研究。2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阶段论和连续论一直是发展心理学中争论不休的经典问题,…  相似文献   

4.
皮亚杰主张儿童从发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经历了人人共同的、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有着质的差异的几个阶段。近十年来,有些心理学家发现问题比皮亚杰想像的要复杂得多,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挑战。有人怀疑认知发展是否真正有明确的阶段,人类的思维活动是否真正有普遍性。皮亚杰的研究方法也受到批评。在中国,人们还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评价了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阶段论是一个还待继续争论下去的问题。而且皮亚杰的贡献不限于阶段论。我们应继续研究皮亚杰。  相似文献   

5.
儿童经济学认知发展的研究是儿童认知发展研究中的新领域。章主要介绍了发展心理学家在皮亚杰“阶段论”和目前新兴的“朴素理论”两大埋论阵营中的研究成果和进展,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阐述了开展儿童经济学认知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儿童经济学认知发展的研究是儿童认知发展研究中的新领域。文章主要介绍了发展心理学家在皮亚杰“阶段论”和目前新兴的“朴素理论”两大理论阵营中的研究成果和进展,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阐述了开展儿童经济学认知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中关于儿童守恒概念的研究是人们早已熟悉的课题。他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在世界各地跨文化研究中得到了大量支持的材料,但也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挑战。当代认知心理学家通过训练或改进实验技术使前运演阶段的儿童完成具体运演阶段的作业。Gellman(1969年)让儿童自己运用各种方式摆弄物体,成人给以反馈信息使4和5岁的幼儿园儿童获得守恒。70年代以来,欧洲的心理学界出现了一种新的研究趋向,即“发生社会心理学”。他们重视社会作用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因果关系,注意到儿童之间相互交往对认知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国智丹 《心理学探新》2005,25(3):3-5,45
目前对皮亚杰和维果茨基发展心理学理论的比较研究多采用比较差异性和寻找相似点的方法,而该文试图在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心理学理论的分歧点中探寻两者的互补性:从儿童自我中心言语的理论分歧中看人类发展方向的互补性;从对发展过程本质的不同理解看互补性;从理解成人和同伴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中看互补性;从理解发展阶段普遍性的分歧看互补性:从心理调节观的分歧看互补性。  相似文献   

9.
儿童左右概念发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关于儿童左右概念发展的问题,过去已做过不少实验研究。在国外皮亚杰和艾尔金等人曾做过系统的研究,我国朱智贤教授等人于1963年曾对皮亚杰和艾尔金的实验进行验证,得出了与他们基本相同的结论:5—7岁阶段的儿童能比较固定化地辨别自己的左右方位,7—9岁阶段的儿童初步地、具体地掌握左右方位的相对性,到了10岁左右,儿童才比较概括地、灵活地掌握左右概念。那么,我们今天为什么还要“旧话重提”呢?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新皮亚杰学派的理论日益受到重视。这一理论在继承皮亚杰基本观点的基础上,发展和开拓了皮亚杰理论未研究的领域。新皮亚杰学派在许多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本文就新皮亚杰学派在儿童认知发展方面的研究作一介绍。新皮亚杰学派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分为二个方面:一是关于儿童思维如何发展变化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关于思维发展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和文化差异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研究的对象是云南汉族和六种少数民族儿童,年龄在5—15岁之间。实验选用了皮亚杰的具体运演阶段五项守恒、序列和类包含,形式运演阶段的物体组合、比例和钟摆。实验的结果表明,不同民族儿童的认知潜能没有本质区别;但某些差别是不容忽视的。教育与文化背景对这些差别具有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3~6岁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   总被引:45,自引:8,他引:3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心理理论”是发展心理学的研究热点,在儿童获得心理理论的年龄和发展阶段问题上仍存在争议。该研究以3所城市幼儿园中的233名3-6岁儿童为被试,采用“意外转移”和“欺骗外表”两个错误信念测验任务考察儿童“心理理论”的获得年龄和发展阶段。研究得出如下结论:3岁之前儿童已理解外表与真实的区别,但还不能理解错误信念。 4岁儿童理解了欺骗外表任务中自己和他人的错误信念,5岁儿童理解了意外转移任务中的错误信念。4-5岁是儿童获得“心理理论”的关键年龄,但这会因测验任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儿童的错误信念理解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3.
以发生认识论者自称的皮亚杰不仅把人类认识的发展过程推向了一个新水平,而且给心理学的发展引进了一场范式的革命。皮亚杰认知发展心理学理论的最大优势在于:它能为个体心理发展的共性本质提供一个简洁而一致的解释,而且,以此理论为基础而设计的许多实验得到了大量有关数据,其中大部分支持皮亚杰的理论假设。然而,皮亚杰以结构建构论为基础的能力阶段模式本身,也是发展心理学建构发展过程中的一部分,它本身也是处于不断的同化和顺应、不断的平衡化过程之中的。  相似文献   

14.
心理学家对空间概念发展的研究始于本世纪三十年代末、七十年代达到高潮、以后研究数量减少。所以如此,可能因为国际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有关空间概念发展研究工作的重大影响力。皮亚杰从1929年开始着手研究空间、几何等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并将这些研究成果整理发表在《儿童的空间概念》(1956)、《儿童的几何概念》(1960)、及《儿童的运动和速度的概念》(1970)等几本专著中。  相似文献   

15.
使用皮亚杰经典任务探查了小学一、三、五年级儿童的认知发展以及发展的个体间差异和个体内差异。结果表明随着年级的升高,儿童的具体运算思维能力从一年级到三年级发展迅速,到五年级时达到比较稳定的水平;同时,形式运算思维能力在一年级已经萌芽并逐步发展。不管在具体运算任务还是形式运算任务,各年级儿童都表现出显着的个体间差异和个体内差异。这些发现对教育和临床心理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儿童早期认知发展研究的一种新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从皮亚杰提出儿童的结构化发展阶段以来,许多儿童心理学家一直在试图发现超越不同领域的认知结构。他们在儿童对日常生活中物理现象、心理现象和生命现象的理解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认知结构随领域的不同而不同,并且不同的研究方法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并且儿童对世界的认识也比人们原来以为的要多.  相似文献   

17.
杰出的瑞士学者让·皮亚杰(Jean Piaget),一生致力于儿童智慧发展的研究。他所创立的发生认识论体系深受国际学术界的推崇,已成为当代儿童智慧发展理论中的主要学派。本文试对皮亚杰的结构论思想作一概略的评述。一、结构论是一种研究方法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从一般方法论的角度分析,乃是一种发展的结构论。儿童智慧(思维)的发展是通过儿童主体的认知结构(从低级的不完善的行动格式到高级完善的形式运算结构)与从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经验之间的同化和顺化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因此,皮亚  相似文献   

18.
陈会昌 《心理学报》1984,17(4):120-128
本文介绍了六十年代以来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的继承者在儿童道德认知发展领域里的一些研究。其中有些研究验证了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的理论,有些则修正、扩展了他们的研究,还有一些研究对他们的理论提出了批评和异议。作者据此认为,应该全面评介西方各派理论,批判地分析它们,学习西方研究者的好方法,结合我国实际深入开展对儿童和青少年道德发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熊哲宏 《心理科学》2002,25(4):465-465
由我国著名儿童语言发展心理学家缪小春教授翻译的名著《超越模块性——认知科学的发展观》,最近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作为“当代心理科学名著译丛”之一出版了。我们预期本书的出版将对我国发展心理学界产生较大的影响。这是因为本书的突出特色是极富挑战性:既向以福多为代表的先天论的模块观挑战,也向皮亚杰的经典理论(特别是他的阶段论和结构观)挑战,而倡导一种关于儿童发展的先天后天相互作用的动力论。下面我们紧扣本书的几个主题,来看看其创新或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20.
儿童思惟的发展共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对于这个问题,一般认为(如皮亚杰):儿童思惟发展经历了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这样四个阶段。形式运算思惟已接近成人的水平,是儿童思惟发展的最高阶段。而我们认为,形式思惟作为一种抽象思惟,的确是儿童思惟发展的较高级阶段。但是,人的抽象逻辑思惟并不都是处在同一层次上的,又有形式逻辑思惟为辩证逻辑思惟之分。因此,儿童思惟并非象皮亚杰所认为的那样仅停留在形式运算阶段。在儿童思惟发展中,还存在着第五个阶段——辩证思惟阶段,这才是儿童思惟发展的最高阶段。关于把抽象思惟区分为不同阶段的提法,早已有之。远在古希腊罗马时期,柏拉图就曾把认识的理性阶段划分为许多等级,探索了理性认识的层次和阶段性问题。亚里士多德也曾主张把理性分为被动理性和能动理性两个阶段,企图在思惟中区分出某些具有质的不同的阶段。在德国古典哲学中,康德和黑格尔都曾明确主张把理性认识分为悟性(或知性)和理性两个阶段,这里的悟性(或知性)和理性就是指形式思惟和辩证思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