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现世主义在美国具有长期的历史,可是一些人想以国家的名义干涉宗教信仰自由。作者认为美国需要更多的现世主义精神,我们应该保障我们的邻居有不同信仰的自由。该书论证有力,分析了现世主义的根源,以及如何加强现世主义,让不同信仰的人和平共处。  相似文献   

2.
上帝预定与人的自由意志这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种持续性张力,并构成了基督教思想史上一个广泛持久的探讨论题。基督教教义与神学在其历史与逻辑推演中,围绕这一核心问题逐步凝结成所谓的"阿米尼乌主义之争"。本文分析了阿米尼乌主义在教会史与系统神学里的地位与处理方式,指出了这场争论起因与要旨就在于因不同圣经解读而导致的对于预定对象与自由意志的不同理解,勾勒了福音派阿米尼乌主义的兴起以及对现代福音派信仰的影响,判定阿米尼乌主义的出现和发展构成了"宗教改革"的一种后续发展,认为它作为加尔文系新教改革宗内部的重要神学分支,几乎一直伴随基督教新教这五个世纪的发展,并对丰富和深化基督教新教信仰特别是加尔文主义信仰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基督教最初是从犹太教中演变而来的,但是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基督教却在希腊唯心主义哲学的影响下日益与犹太教分道扬镳。基督教与犹太教的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道德主义与律法主义、内在信仰与外在仪式的区别之上,早期基督教徒凭藉着一种唯灵主义的信仰和动机论道德观,超越了囿限于直观的禁忌仪式和侧重于规范外在行为效果的犹太教。从犹太教“末世论”到基督教“救赎说”的理论发展意味着基督教最终摆脱了犹太教的浅薄的现世主义和狭隘的民族主义藩篱,成为一种关于灵魂得救(彼岸主义)的福音和普世主义的宗教  相似文献   

4.
一、协助党和政府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作为党和政府联系信教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我们要处理好自由与权利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自由与纪律之间的关系、履行好宪法赋予我们的权利和义务。除此之外,我们有以下几点应该做到。1、强调信仰上互相尊重、创造社会的和谐不同信仰的人和群体之间的相互尊重,实际上是对人的尊重。基督教在进行神学思想建设的过程中,纠正了过去存在的“以我为主”的认识以及对其它信仰群体采取排斥的错误观念,以更加包容的心来对待非基督教信仰者。无神论也是一种信仰,因此这里也包括了对无神论信仰者的尊重和对以无神论为…  相似文献   

5.
在不同民族和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人文精神具有完全不同的思想内涵。中国古代的礼乐文化是一种古典类型的人文文化,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德性主义、在人与宗教关系中的理性主义、在人与道德关系中的尚志主义构成了中国古典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它体现了古代中华民族对人类内在的道德生命、现世的伦理生活的价值肯认和理性自觉。这种古典类型的人文精神同与宗教神学和科学主义相对的西方近、现代人文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观音信仰的最初形态到底是什么样的?这个涉及观音信仰起源的学术难题在整个国际和国内学术界还都没有解决。本文认为,观音信仰起源于自古相传在印度大陆南端海上解救“黑风海难”和“罗刹鬼难”的宝马信仰,而最初的观音信仰形态正是建立在这种传说基础上的现世救难信仰,由此进一步发展才出现了观音的净土接引信仰、智慧解脱信仰等不同的信仰形态。  相似文献   

7.
<正>引言大凡宗教都有超世之维,但作为一种社会实体,宗教也有它的现世性。所以,一个宗教信仰健全的人,不可能因为想往天堂,就对现实的形势和声音视若无睹,听若罔闻。就基督信仰而言,根据《圣经》的总体启示,基督徒不仅具有明显的终极盼望,而且也具有强烈的现世责任。那么,当面对今天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文明及不同的意识形态正在同一个世界相遇,甚至相碰撞,以至危及人类的和平与发展时,不能逃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十余个新兴宗教教团的剖析,从宗教的理想观、救济观和道德观三个方面阐述了新兴宗教教理现世中心的特质。认为其现世性主要体现在追求现世人生的改变,提高现世生活质量,求索现世人生意义等方面,是把活着的人应有的幸福,即“生”的问题放在首位,肯定人在尘世享受物质福利与自由发展的权利,突破了天国与尘世相对立的传统宗教观念。究其实质是新兴宗教对急剧变化的日本社会环境作出的一种积极回应。  相似文献   

9.
数据化催生了数据主义,数据主义是数据化的一种哲学表达。数据主义主张数据流最大化和信息自由是至善,其实质是从以人为本走向以数为本,用数本主义取代人本主义,从强调人的自由走向强调数据的自由,用数据主义取代自由主义。为避免数据主义的弊端,应倡导人本主义数据伦理,尊重人的自由和权利。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信仰方式及其内容两个方面,将公元二世纪末(东汉末年)至六世纪末(南北朝【420-589】前)的初期道教与主后30-100年的初期基督教比较,指出前者因以现世的肉体生命的长生不朽为个体修炼的人生目标、以现世的肉体生命的彼此共在(太平世界)为道教徒共同体的信念而具有现世性,后者因以承受超验的精神生命(上帝的灵)的永生同在为个体信仰的人生目标、以超验的上帝之国的期盼降临为基督徒共同体的教义信仰而具有超越性。  相似文献   

11.
日本主要的新兴教团(神道教系列)张大柘日本的新宗教涉及佛教、神道教、基督教、诸教等宗教领域。就神道教系的新宗教而言,它是日本近现代社会新宗教运动的先躯。①它不以神社为信仰中心,而是融会了佛教、阴阳道、儒学的教义、仪式和修行方法,以彻底的现世主义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天风》2006,(7S):F0003-F0003
一些美国观众观后表示,以前只是听到,或看到一些在中国没有宗教自由的报道,今次能在美国观展,使我们直接了解了中国基督徒也能与我们一样享有宗教信仰自由,最重要的是我们共同见证了中国教会以圣经为基督徒信仰指针,对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国际动态     
印尼总统呼吁信仰不同宗教的人相互尊重4月21日,印度尼西亚总统苏西洛在第二届印尼佛教协会全国代表大会上致辞,呼吁信仰不同宗教的人要相互尊重,个人自由必须服从大多数人的利益,服从社会秩序和国家法律。苏西洛在讲话中表示,印尼是一个多元民族与文化的国家,所有合法的宗教都  相似文献   

14.
信仰是人们对某种宗教、主张、主义或某个人极度信任,把他作为自己的榜样或生活的指南,并为之奋斗终生。这里,我们不讲其它什么信仰,只讲讲对天主的信仰。对天主的信仰就是人们对他召叫的回应,把他作为唯一的真神去信奉和跟随,并把自己的一切,包括工作、生活、生命...  相似文献   

15.
《天风》2003,(5):30-33
——我们对宗教信仰自由的尊重,是对客观存在的尊重,是对客观过程的尊重,是对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的尊重。 ——我们对宗教信仰自由的尊重,是对基本人权的尊重。尊重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才能使更多的人团结起来,实现民族振兴,共建美好世界。 ——我们对宗教信仰自由的尊重,扎根于深厚的文化传统之中。中国历史上在信教与不信教者之间,在信仰不同宗教者之间,很少因为宗教信仰而发生大规模的冲突。 ——我们对宗教信仰自由的尊重,有宪法和法律作保障。 ——面对宗教信仰自由被歪曲和践踏,我们主张:通过各国立法、司法和行政措施,更加卓有成效地实现和保障宗教信仰自由。 ——面对打着宗教旗号的宗教极端主义、恐怖主义的猖撅与威胁,我们主张:国际社会共同反对破坏人类和平的宗教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 ——面对有些国家利用宗教干涉别国内政和强权政治利用宗教问题对别国的欺压与干预,我们主张:尊重各国的主权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的实践,以对话代替对抗。 ——面对冷战结束后因民族、宗教因素引发的局部冲突与危机,我们主张:信教与不信教者之间,各宗教、各教派之间相互尊重和宽容。 ——面对世界多元文化的激荡与融合,我们主张:求同存异,增进了解,加强交流,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1、人是上帝的合作者我们不是历史的合作者,我们是上帝的合作者。 (马里坦:《论现世的制度与自由》,1933 年,第103页;《关于历史哲学》, 1959年,第72页) 2、人具有天赋的自由意志我们要使任何人类社会都组织得井井有条并有利于大家,就应当以这个原则为基础,即人人都具有人格的特性。这就是说,人具有天赋的理智和自由意志。因此,人本身具有直接来自其本性的权利与义务,而这些权利与义务是一下子同时涌现出来的。因此,它们是普遍的和不可侵犯的,而且无论如何不能剥夺的。 (约翰二十三世:《人世和平》通谕, 1963年4月11日)  相似文献   

17.
与以物质富裕、经济繁荣、秩序安全、个体自由、政治参与为价值观念的物质主义不同,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主旨在于:在经济需求、物质安全得以保障的前提下,人们应更重视非物质性的生活目标,如自尊意识、满足感受、自我表达、个体发展、生活质量、环保观念、志愿服务,等等。这种强调自我表达、重视生活质量、倡导顾及未来的后物质主义价值观所内含的伦理基础,是由整体伦理、责任伦理、风险伦理、消极伦理共同构成的。也就是说,后物质主义是人类在新的历史境遇下自觉形成的价值观念,它基于一种前瞻性的责任意识,关注现世人类活动无可预知的巨大风险,秉持不伤害与放弃的行为美德,顾及未来人类的长远发展与整体利益。  相似文献   

18.
张清 《宗教学研究》2005,58(2):167-170
阿奎那的幸福观是一种神学目的论幸福观,以幸福作为人生的最终目的.幸福分为可以凭借理智德性和道德德性在现世获得的不完满幸福和只能凭借恩典和神学德性在来世获得的完满幸福--看见上帝的本质.因此,阿奎那的幸福观归根结底是一种神学幸福观,但他对理性和现世生活还是有相当程度的肯定.此外,阿奎那认为幸福是人的本质属性的实现而不是主观的快乐感,他的幸福观是一种客观的幸福观.阿奎那的幸福观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对亚里士多德主义和奥古斯丁主义的调和.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内圣外王应用于皇权时代的家族社会,在民权取代皇权,家族日益消亡的情况下,应以核心家庭伦理和规则伦理取代家族伦理,并建立不干涉政治的新儒教,此为儒家新内圣。新外王的民主政治以仁爱共识为基础,首先是天下主义;其次是平等自由主义。内圣外王依据人的不同能力,政治哲学依据人的理性能力,内圣之学依据人对德性天道的信仰。儒家内圣外王的新连接应该回到儒家的源头活水处,合孟荀,折衷于孔子,其思想结构就是:仁爱、平等、自由。  相似文献   

20.
人是什么     
关于人的本体论界定在基督教世俗化的过程中非常重要。对于"人是什么"有这样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对人类理性的盲目崇拜,认为人仅仅凭借自身就能实现自我救赎;另一种是反理性主义的狂热,它的典型表现是尼采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在当代社会,不论是个体主义还是整体主义都过于强调人的动物性一面,社会正在走向以物质利益为唯一追求的歧途。马里坦认为,只有走向重建上帝信仰的完整人道主义才能实现社会和谐,只有具备神圣精神追求的位格才能达到对真理、自由和博爱的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