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州地处祖国边陲,文化落后,佛教传人较晚,相传于唐代传人。到了宋代,黔北已有福源寺、万寿寺、鼎山寺、永安寺等。从元至正初起,贵阳、安顺、铜仁、黔南等地已广建梵刹,且殿宇崇宏,佛像庄严。明朝以来,统治者用佛法“化愚俗,弭边患”,贵州佛教大兴。清中叶发展到“三里一庵,五里一寺”,贵州佛教达到鼎盛。清末到民国时期,贵州佛教渐处式微。主要原因是后继乏人,寺院管理不善,戒律松弛;新学兴办,一些寺院被改为学堂;战争不断,寺庙常被军队和政府占用。  相似文献   

2.
佛教自唐朝初期传人贵州,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现代贵州佛教主要有禅宗、净土宗、密宗、唯识宗、天台宗、华严宗等派别。据统计,截止2002年,全省共有佛教徒20万人,僧尼850人,信教群众约280万人,重点分布在贵阳市、遵义市、安顺市等地、市。全省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登记开放的佛教寺庙353处,  相似文献   

3.
1998年是中国佛教二千年纪念年,这一年中国佛教界最有意义的事件,就是通过对佛教传人中国最初标志的认定,并在全国范围内举行各种形式的纪念中国佛教二千年活动。据《魏略》记载,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大月氏王的使者伊存到达当时中国首都长安,向在政府中任?..  相似文献   

4.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岩溶地貌分布范围广,约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在崇山峻岭中有成千上万个溶洞.其中有不少为高大宽敞的旱洞,这类溶洞冬暖夏凉,早已为人们选作居住及仓储之用。明代中叶,随着佛教的普传,这些具有极高实用价值的场所,被选作建佛教寺庙之用,佛教人士或依洞分殿塑像,或就洞建刹,开展佛教活动。天然溶洞经修饰点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天然硐寺,这种形式的寺庙,虽不为贵州所独有,但却以贵州为最,值得研究、介绍。  相似文献   

5.
于雷 《佛教文化》2011,(5):12-25
吐峪沟大峡谷,是中国西部最具神秘色彩的地方。吐峪沟千佛洞开凿于西晋、十六国时代,是佛教传人中国重要的驿站,距今已有一千七百余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佛教在马来西亚的发展已有几个世纪了。历史学家认为,早在公元二世纪,马来西亚半岛北部地区就有了佛教活动的记载。他们认为佛教传人马来西亚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1.中国移民;2.印度移民;3.马来西亚半岛所处的地理位置。早期印度移民来东南亚谋生的方式很多,其中?..  相似文献   

7.
正佛教传入中国,与中华传统文化相融合,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佛教。贵州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佛教发展历程与其他地区也有所不同,体现出佛教中国化的地域性特色。回顾这段历史,可以得到一些特别的启示。一、贵州佛教的历史由于地理原因,佛教传入贵州的时间较晚。最早有据可考的是在西晋末期。当时正值八王之乱,许多南方地区的僧人选择从四川经由贵州、云  相似文献   

8.
贵州与重庆相依为邻,其佛教古来就受重庆影响。本文通过考察汉藏教理院档案、期刊文献及相关民国佛教报刊,梳理了重庆汉藏教理院的贵州学僧在汉院或重庆其他地方学习弘化情况,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初步探讨了这批学僧及汉院本身对民国及当代贵州佛教的种种影响,由此部分揭示出贵州佛教与重庆佛教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9.
伊斯兰教在南朝鲜马云福南朝鲜是佛教占主要地位的国家,佛教传人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伊斯兰教在南朝鲜自本世纪50年代中期传入南朝鲜后,传播、发展很快,迄今穆斯林人数已达3万多。阿拉伯伊斯兰国家的有关专家、学者也很感兴趣,曾多次前往参观访问。下边作一简要介...  相似文献   

10.
伊斯兰教在南朝鲜马云福南朝鲜是佛教占主要地位的国家,佛教传人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伊斯兰教在南朝鲜自本世纪50年代中期传入南朝鲜后,传播、发展很快,迄今穆斯林人数已达3万多。阿拉伯伊斯兰国家的有关专家、学者也很感兴趣,曾多次前往参观访问。下边作一简要介...  相似文献   

11.
黄陵渝 《法音》2002,(5):35-38
一、俄国时期 俄国佛教主要指自公元17世纪初传人的喇嘛教(俄国和苏联对藏传佛教的称呼)。  相似文献   

12.
从鸠摩罗什开始,佛教在中国的译传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佛教的传播首先是一种异地文化的接触,适合的文化土壤便成为首要的条件。鸠摩罗什译场的成功,与“长安文化”的支持有直接的关系,也进一步丰富了“长安文化”的内涵。那么,什么是“长安文化”?“长安文化”与佛教的传人以及鸠摩罗什译场的成立有什么样的关系?笔者在这里设定了一个“长安文化”概念的模型,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佛教建筑,以其保存的情况和各自的特点可分为佛寺、佛塔和石窟寺三大类型。佛塔从佛教意义上说是最早最为神圣的建筑,大约公元一世纪随佛教传人我国,并与我国传统建筑相结合,成为中华古建筑中一束绚丽的奇葩,也是中华大地上一道独特的景观。  相似文献   

14.
《中国宗教》2014,(10):88-88
7月10日,"佛教胜地行"采访组越过武陵山脉,从湖南进入贵州,开始了西南地区的采访拍摄。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贵州的自然环境迄今仍以"原生态"为特色,生养在这种环境下的贵州佛教也是如此,处处彰显着佛教文化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之美。  相似文献   

15.
藏传佛教或称西藏佛教,俗称喇嘛教,但藏族自己则不这样称呼,而是称作“桑结登巴”、“却”或“登巴”,意为佛教、佛法。西藏佛教是在公元7世纪中分别由印度和汉地传人西藏的。7世纪至9世纪中叶是佛教在西藏发展的第一个阶段,藏传佛教称其为“前弘期”;10世纪后半期,也即从公  相似文献   

16.
尚诚 《中国宗教》2014,(10):67-69
相对于中原地区佛教发展的悠久历史而言,贵州佛教的发展时间并不算长。史籍记载,佛教在贵州地区的传播,真正形成规模的时期是明代。永乐十一年(1413),贵州才正式建制为省。明政府当时实行"土流并治"的政策,即以汉族人担任"流官"(因有任期而得名),以少数民族担任土官(由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并世袭的官职),共同管理当地事务,此后佛教开始了在贵州的传播。明末清初,临济宗僧破山海明禅师居于巴蜀,派遣弟子在西南各地广弘禅法。因地缘的关系,名僧纷纷入黔,  相似文献   

17.
《法音》2021,(5)
正2021年2月2月,是当代著名高僧净严长老圆寂三十周年的纪念日。我们回望近百年佛教史,风起云涌,激荡人心。以太虚大师为领袖的一批佛门志士在西学东渐、列强环伺的形势下,反思清末以来佛教发展的现状,提出佛教的"三大革命"主张,在"人生佛教""人间佛教"的旗帜下,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新佛教运动。太虚大师以佛学院培育僧青年,门下英才荟萃,弘化十方,如星火燎原,照亮中国佛教现代化的进程。本文仅就太虚大师传人净严长老秉承"人间佛教"理念,推进僧教育,建立河南弘法基地,  相似文献   

18.
王孺童 《佛教文化》2013,(5):98-107
老挝,全称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其领土北接中国云南,西接缅甸、泰国,南接柬埔寨,东接越南,是中南半岛唯一的内陆国家。老挝佛教可以追溯到公元一世纪初,但因缺乏史料记载,故无法详细得知当时的传播情况。直到公元十四世纪,在国王法昂(Fa Ngum,1316—1393)统治时期,上座部佛教开始从柬埔寨传人,后被奉为国教。从此以后,上座部佛教就在老挝广泛传播,大量修建寺塔佛像,并设立巴利文佛教学院培养高级佛教僧才,还编订出版了老挝语巴利三藏。  相似文献   

19.
唐招提寺,是日本律宗总本山,也是南都(奈良)七大寺之一,别称唐律招提寺。位于奈良市郊外五条叮,占地面积约七公顷。天平宝字三年(759)由我国唐代高僧鉴真和尚创建。一、鉴真和尚与日本律家公元九世纪以前,中国佛教各宗派相继传人日本,流行于上层社会,并形成了?..  相似文献   

20.
益西 《佛教文化》2013,(1):72-74
佛教自东汉传人中国以来,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并与中华文化融会贯通,共同构建了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也受到佛教文化的深刻影响,诞生了“塔”、“石窟”等许多新的建筑样式。同样,中国文化也对原本来自印度的佛教建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千百年的相互影响中,形成并创造出独具魅力的佛教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