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再见,母校!     
高慧兰 《天风》2005,(5):29-29
曾经,是上帝的呼召,让我从边远的山区走进了你里面,开始接受着你的雕刻、修理、造就。时光如流水,转眼间,三年制的学习生活将要结束,此刻,向你告别的钟声一天一天,一秒一秒地为我敲响,向着我靠近,如果可以的话,我愿意让时光停留在大海里面,我愿意让告别的距离,离我而远去,离向那遥远遥远的地方。如果可以的话,我愿意永远和你在一起,可是.独自一人去回应神的呼召和托付的时刻到了,此刻,我站在告别宣誓的旗下,想说一声"母校,再见"。  相似文献   

2.
人言可畏吗?     
吉学军 《天风》1997,(7):32-32
常言道:人言可畏,流言销骨。 对于基督徒来说,人言可畏亦不可畏。面对人家攻击论断,乍听起来,实在不悦,令人沮丧。但心平气和地想一想,人家若说得对,感谢还来不及,还敢气恼?如果纯粹是流言蜚语,恶意中伤,那有什么可怕呢?一笑了之。因为别人攻击论断我,不会减少我什么,我就是我;别人吹捧夸奖我,也不会增加我什么,我还是我。最后审判权在天父手中,我又何怕之有?何忧之有?  相似文献   

3.
人言可畏吗?     
常言道:人言可畏,流言销骨。 对于基督徒来说,人言可畏亦不可畏。面对人家攻击论断,乍听起来,实在不悦,令人沮丧。但心平气和地想一想,人家若说得对,感谢还来不及,还敢气恼?如果纯粹是流言蜚语,恶意中伤,那有什么可怕呢?一笑了之。因为别人攻击论断我,不会减少我什么,我就是我;别人吹捧夸奖我,也不会增加我什么,我还是我。最后审判权在天父手中,我又何怕之有?何忧之有?  相似文献   

4.
向别人提问和被别人提问是我们常常碰到的事。如果有人要你在人和东西之间选择一个答案,你将不可避免地被他愚弄。如果你回答“我不是人”,自己打了自己一记耳光;如果你回答“我不是东西”,自己给自己找来难堪;如果你回答“我是东西”,那么对方将会反洁“请问你是什么东西呢?”你还没来得及作任何回答,却早已招致一阵哄笑;如果你回答“我是人”,对方又会微笑地对你说:“唤,我明白了,原来你不是东西”,其结果让你哭笑不得。由此可见,只要你简单地用是或不是来回答上述的问题,毫无疑问,你必将陷入窘迫的境地和尴尬的场面。问…  相似文献   

5.
“在我们的教育学知识领域中,大部分的缺陷乃是缺乏心理学的结果”.当我们翻开教学论的著作时,如果在我们的头脑里还能闪现出赫尔巴特在一百多年前说过的这句话,我们必定会不安地意识到这句话在令天仍然适用.用不着费多大的劲,我们就能清楚地看到心理学在我国现有的教学论体系中扮演了一个什么角色,起了什么作用,解决了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6.
趁着我们还拥有健康的身体,抓紧把那些心中急于要做却一直拖延的事完成吧,不要用寄希望于下次、以后、将来……国外有个节目,让人们假设5分钟后死亡即将降临,大家会做些什么。是啊,如果5分钟后将会死亡,我将会干什么?  相似文献   

7.
放下     
唐代,严阳尊者问赵州禅师:"我在禅修的道路上抛弃了一切,下一步还应该怎么做?"赵州禅师回答:"放下吧。"他又问:"我已经两手空空,还有什么可放下呢?"赵州禅师又回答:"如果实在没有什么可放下的了,那就拿起来。"他听后,突然有所感悟:  相似文献   

8.
如果你正在等待幸福,那么你已经错过它了。 在我作了关于幸福的讲座后,听众中的一位妇女站起来说,“我真希望我丈夫也来听你的讲座。”尽管她非常爱她的丈夫,她解释说,但和一个不快乐的人相处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 这位女人促使我把我一直探索的东西──认真对待幸福的理由──用笔写出来。我告诉她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尽可能地在我们的配偶、我们的孩子、我们的朋友面前表现得快乐。如果你不相信我说的,那么问问孩子,有一位忧郁的父亲或母亲是什么滋味。或者问问父母,如果他们有一个不快乐的孩子,他们会遭受怎样的痛苦。我不是一…  相似文献   

9.
正一场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轨迹。原本我们都有很多新年愿望,但因为疫情所困,除了奋战在一线的人,一场最大规模的集体禁足已持续了一个月,而且谁也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答案,还要被囚在家里多久。开始的时候,很多人捶胸顿足。"我们还准备2月2号领结婚证呢!""我的饭店生意刚有点起色,这下完了!""我还打算新年去国外旅游呢,做梦!"但随着疫情的发展,看到前方医护人员在前线拼命,新冠肺炎患者艰难求生,甚至一些人已经默默告别了这个世界,我们无言了。相比他们,我们的那些愿望变得轻如鸿毛。  相似文献   

10.
人到中年,我发现,我的胆量越来越小了。 我害怕失业。如果我失去了工作,没有了收入来源,住房按揭贷款怎么去偿还?孩子的上学费用靠什么支付?拿什么来赡养我乡下的老母亲?  相似文献   

11.
广东协和神学院复办于1986年,弹指一挥间,我们走过了14年的历程,并且告别了一个世纪,迎来了一个新禧。回首过去,还看今朝,展望未来,我们真是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信心百倍。  相似文献   

12.
如果我们要问我们的对象——自然科学本身是什么东西,那末我们就闯进了自然科学的哲学问题这个圈子中去了。在这个颇有争论的领域中,我实在是波勃(K·Popper,现代英国哲学家——译者注)的一名学生。你们或许还记得,波勃关于自然科学的定义可以言简意赅地表达成:科学家们的任务,就是用他那个时代的知识,去建立某种理论,不消说,这种理论必须概括当前的知识,但这还不够,它还应该对未来的实验和观察作出预言。倘若这些实验或观察的结果与理论的预言不相符合,那末我们就说:这个理论是失效的,它被实验否定了。  相似文献   

13.
正从冬到春,新型冠状病毒的话题始终在人们的嘴边和心头回响。疫情围城,出不得门,我待在家里,脑海中常想一个问题:如果这一生还剩下十天半个月时间,我会做什么呢?又该做些什么,才能少留一点遗憾?  相似文献   

14.
“也”是现代汉语中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副词,它的一个最常用的意义是表示两事相同声而这个“也”,如果使用得当,往往可以收到啻闻展赅的效果。青的侯,还使表达充满了幽默感。有这么一个小故事。小时候t乡的哥哥常宽自行车载我外出。他一台上车就以最高速度摔下陡峭的山路。我惊恐极了,曾天都紧闭眼请,不敢作声,唯恐地以后不载我去。二十年后,我们两日美同车驶下那条山跨,我问日冕:“你还记得我们常常范自行率猛冲下去吗?我当时惊慌得很,总是闭着眼请。”“什么?你也是?”哥昌惊得大声说。故事到此景然而止,而从这个似乎没有…  相似文献   

15.
一、关于主体性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 什么是主体性、怎样规定主体性?目前还存在着很大的分歧。透过不同观点论者的论述,我们发现,观点的对立,反映了人们思考这些问题的方法上的对立。如果我们从方法论的角度对各种观点进行分析,可能有助于认清各种不同观点的实质;如果我们能够在方法上统一起来,可能有助于消除观点上的分歧。  相似文献   

16.
传播福音     
《中国天主教》2009,(4):1-1
有一个人来到耶稣跟前说:“师傅!我该行什么‘善’,为得永生?”耶稣对他说:“你为什么问我关于‘善’?善的只有一个。如果你愿意进入生命,就该遵守诫命。”他对耶稣说:“什么诫命?”耶稣说:“就是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应孝敬父母,应爱你的近人,如爱你自己。”那少年对耶稣说:“这一切我都遵守了,还缺少什么?”  相似文献   

17.
积攒优点     
我跟丈夫结婚10年了,家里的财政大权一直由我掌管。丈夫对此没有任何意见,而且还非常配合,丈夫每次领到薪水,都会原封不动地上交,就连奖金也会一个不少地交给我。如果有什么地方需要花钱,他也会记得清清楚楚,剩余的钱仍会交到我手里。一次丈夫跟他的一个朋友做了一笔生意,自始至终我都不知道,他完全可以把这  相似文献   

18.
考验     
正一个关系不错的朋友,忽然要跟我商量一件事。"我选了一辆车,能不能拿你的私房钱借给我一万块?一个月后就还你。"我向来没有攒私房钱的习惯,但是如果说实话或是拒绝,那么朋友也没法做了。正好最近有两笔稿费还没上交,但我搞不清多少钱,便让他稍等。查询后短信提示我,还有两千八百多元。我就截图给他,半天后他笑着说:"你真可怜。那么点钱,我拿了,你花什么?你自己留着用  相似文献   

19.
张效法 《天风》1996,(11):42-43
初春三月的第一天,太阳眯着眼睛柔柔地瞅着大地,我即将结束假期回神学院学习,为了向方牧师告别,我叩开了方牧师的家门。她可能是刚结束早上的灵修,因桌子上还放着圣经和灵修的笔记本。她一看是我,用诧异的口吻问我说:“效法,还没上学?”当我讲明来意后,她慈祥的脸上显出喜乐的神情,笑呵呵地问起我的情况来了。  相似文献   

20.
作为心理医生,无论是心理咨询,还是心理治疗,都必须通过“语言”这个桥梁,去与当事人沟通。因而,不少人戏称心理医生就是“卖嘴皮子”的,亦有不少人羡慕我们“能说会道”、“善解人意”,询问我们有什么诀窍?有什么决窍呢?我的体会是:一、理解尊重为上“医生,如果你觉得我戴着‘绿帽子’,没本事,看不起我的话,你就直说吧!”一位青年男子因妻子有了外遇欲与妻子离婚,妻子却死活不肯,表示一定痛改前非。为此,他内心十分矛盾: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