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子如是新中国成立前西南地区著名的企业家、慈善家和爱国者,也是一名基督徒.刘子如的社会服务思想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形成于他而立之前,践行于而立之后;社会服务的对象从个体到群体,再到民族国家;服务方式既有“物质”,也有“精神”.刘子如的社会服务超越了宗教意义下的慈善活动范畴,形成了他独特的服务民族和国家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分析2009年胡润慈善榜发现,广东、浙江、福建省等三地富豪上榜最多,与胡润百富榜上榜富豪相比,其从事慈善事业的比率也相对较高,这其中的原因与三地经济发达,富豪数量较多相关,但也与地方传统宗教文化发达,富人能自觉从事慈善与社会公益事业有关。中国企业家从事慈善事业的背后是有传统宗教伦理支持的。  相似文献   

3.
"泰国华侨报德善堂"是泰国华人以中国潮汕地区大峰祖师信仰创建的华人慈善社团。历经百年的发展演变,"泰国华侨报德善堂"已发展成为泰国最大的慈善公益团体。本文通过考察"泰国华侨报德善堂"创立与发展、善堂活动及其运作机制,讨论宗教信仰与公益慈善的关系。"泰国华侨报德善堂"成功开展慈善公益活动的内在文化因素是大峰祖师信仰,"大峰祖师信仰"是善堂运作重要的文化资源和组织原则。同时,作为宗教信仰的善堂文化在泰国亦经历了一个在地化的过程,显示出中国善堂文化的生命力和适应力,"泰国华侨报德善堂"的成功实践可为我国宗教开展慈善公益事业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第三次分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林飞 《学海》2007,(3):68-72
第三次分配是克服第一次分配的弊端,以及弥补第二次分配不足的重要社会分配方式。发展慈善事业,减少贫困与缩小贫富差距,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通过加强社会调节,促使更多的个人和群体参与第三次分配。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慈善事业发展模式,需要积极培育与发展慈善组织,建立现代财富伦理,推进慈善文化的发育与普及,增强企业家慈善捐款的热情,提高慈善基金会的社会公信度,鼓励志愿者的慈善义工,大力推进慈善理论研究与创新。  相似文献   

5.
伦理诉求是对道德动机和行为价值目标的综合判断,是理解公益慈善活动的内涵及意义的关键所在.作为人类道德生活的实践内容,公益慈善在不同的文化传统中呈现出不同的范式,其伦理诉求是其文化内在伦理精神的体现.相较于西方旨在“公共领域之善”的社会改造诉求,传统中国公益慈善的价值目标更倾向于维护既有的伦理秩序,构筑“伦理共同体”.  相似文献   

6.
作为慈善公益组织中的一名"老资格"成员,宗教慈善组织的主体身份认同的问题和宗教慈善组织的管理问题是始终是当代宗教慈善活动的"中国式困境"。笔者认为在宗教慈善组织主体身份认同方面,可以从宗教慈善的实践模式和文化模式角度来建构宗教性慈善组织的身份认同模式;而增强公信力,形成"玻璃口袋"效应是宗教慈善公益组织最具优势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7.
郑筱筠:慈善事业的兴起与宗教有着不解之缘,宗教是慈善事业中的常青藤,慈善是中国宗教的理念,慈善活动是宗教慈善理念的外显化和社会化,是宗教慈善理念的社会象征符号。佛教慈善在中国有悠久的传统。历史上,历朝各代的佛教都有兴办义学、开设义庄、造船义渡、修桥补路等多种领域的慈善福利事业。近年来,大陆佛教界相继成立佛教希望工程编委会、慈善功德会、慈善超市等慈善形式,而港台地区的台湾慈济功德会、佛光山和香港慈辉佛教基金会等也积极践行慈善事业。佛教如此,其他宗教也是如  相似文献   

8.
以公义为核心的慈善活动是犹太教道德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在犹太教教义中,行善是上帝的诫命,是犹太人特别是犹太富人应当履行的义务。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犹太人自圣经时代就发展出十一税等许多救困扶贫的慈善活动,到拉比犹太教和中世纪时期,犹太人又逐渐发展出众多慈善组织和机制,犹太人的慈善传统日益走向成熟。犹太慈善传统有着不同于其他民族文化的独到之处,这不仅对于犹太人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也有积极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9.
<正>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取得的一个重大进步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和自觉性得到了极大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家也因为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而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称赞。作为宏康人寿保险公司董事长、中国华民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和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院特聘教授,卢德之博士则因为执着地追寻共享美德而在我国社会各界乃至国际社会广为人知。  相似文献   

10.
市民社会与中国慈善组织的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克庆 《学海》2007,(3):73-77
本文把慈善组织的发育置于社会结构转型和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背景之下,探讨了市民社会与中国慈善组织发育之间的关系,认为慈善组织的发育是中国市民社会成长的重要标志。但在当前市民社会发育不足的背景下,在构建以政府责任为主、以社会化服务为辅的社会福利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慈善组织的发育受制于政府自上而下的推动,政府应当在慈善立法、弘扬慈善文化、组织管理和财政支持等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丽心 《法音》2012,(10):35-44,82,83
2012年9月17日至23日,以"慈爱人间,五教同行"为主题的"宗教慈善周"活动在全国各地开展,这是中国宗教界首次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的公益慈善活动。此前,中国佛教协会已向各地佛教协会发出了《关于在全国佛教界深入开展"宗教慈善周"活动  相似文献   

12.
近日,国家宗教事务局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鼓励和规范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意见》,为宗教界开展公益慈善活动提供政策指导。《意见》的印发,对中国宗教界来说是一件大事:一方面,从政府  相似文献   

13.
正【本刊讯】2016年6月3日,湖南省伊协伊协会长张光耀一行专程赴湘西龙山县农车乡农车九年制学校开展"传递爱心·同心同行"慈善爱心助学活动。此次捐赠活动得到了回族穆斯林企业家的大力支持和爱心捐助,共募集资金11万元,其中,向10位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学生发放慰问金,向100位在校学生捐赠书包及学习用品,向学校捐赠8万元爱心助学款。张光耀指出,湖南省伊协开展"传递爱心·同心同行"的慈善助学活动,是响应省委  相似文献   

14.
儒家的公益慈善伦理思想是一个以“仁爱”为中心而展开的的思想体系,主要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仁者爱人”的公益慈善伦理理念和“天下大同”的公益慈善伦理追求.儒家的公益慈善伦理思想既为中国传统公益慈善活动提供了有价值的思想渊源,也蕴含着丰富的可以为现代公益慈善伦理借鉴和吸收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公益慈善是社会文明的标志,公益慈善的健康发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在中国社会多元发展的今天,公益慈善,特别是民间慈善力量的崛起,对于弥补政府缺位、改善民生、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的作用不容小觑。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历史悠久,有深刻的信仰基础、较高的社会  相似文献   

16.
李海波 《法音》2009,(8):20-25
虽然中国古来便有慈善观念和慈善事业,但在当代中国社会的慈善意识近几年来才在公众心目中占据一席之地,慈善事业如火如荼地展开,并逐步迈上正规发展的道路。在中国的各种慈善活动中,佛教界每每有着不容忽视的突出贡献,佛教的慈悲意识与慈善事业一起得到了推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慈善事业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庞杂而丰富的文化表述体系,慈善思想深邃广博,影响深远;慈善组织形式多样,各尽其能;慈善人物心系苍生,贤良辈出。慈善主体形成了以国家慈善为主,宗族慈善和宗教慈善等社会慈善相补充的多元系统,展示出中华民族深厚的慈善传统和文明积淀。  相似文献   

18.
佛教教义中包含了丰富的慈善思想和理论。缘起法、慈悲心、业报论、布施观和福田说共同构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中国佛教慈善思想理论体系。缘起法是佛教慈善理念建立的理论基石,慈悲心是佛教慈善理论体系的主导核心,业报论是佛教慈善理论体系的价值规约,布施观是佛教慈善理论体系的践行路径,福田说是佛教慈善理论体系的价值依归。佛教慈善思想理论体系是佛教四众弟子创建济贫救世、积德行善、利乐有情的慈善组织的理论支柱,也是佛教徒及信众完善人格、成佛得道、涅槃寂静的精神依归,更是中华慈善文化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圣凯 《中国宗教》2012,(3):33-34
随着《关于鼓励和规范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意见》的贯彻落实,将激发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的热情,掀起宗教界从事慈善活动的热潮。提高宗教与慈善关系的认识,规范宗教界的慈善行为,促进宗教与现代慈善的良性合作,是当  相似文献   

20.
邓莉雅 《法音》2015,(3):18-22
<正>佛教慈善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非凡的作为。"慈善"一词便是佛教传入中国以后才使用的。新中国从改革开放以后,佛教逐渐复兴,同时也接续了太虚"人生佛教"的旗帜,积极入世,发挥佛教弘法利生、慈悲救世的大乘精神,各地佛教协会和寺院纷纷成立慈善功德会,开展慈善活动,服务社会,展现了佛教强大的社会功能。近年来,各地的佛教慈善功德会纷纷改名或直接命名为"慈善基金会",这一变化并不仅仅只是名称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