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法论的无神论是哈贝马斯后期宗教思想的核心.从方法论无神论的立场出发,哈贝马斯既认可宗教的本质内涵是现代性的一项重要资源,又承认在后形而上学时代哲学与宗教可以平等共处,在后传统社会中理性包容着宗教,在以交往理性为基础的普遍主义和程序主义伦理学中宗教构成话语伦理学的伙伴,在包容着解放潜能的现代民主法制社会中宗教共同体乃是政治共同体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2.
习五一教授的新书《科学无神论与宗教研究》提出了当前科学无神论研究的三大板块:科学无神论、宗教研究以及邪教与膜拜团体研究,并极力倡导科学无神论的学科建设。本文就该书中引起笔者共鸣的两点内容——“西方新无神论思潮”和“宗教研究中的跨学科视角”进行了一个简要阐释。西方新无神论思潮近几年才兴起,但其社会影响已不可小觑,非常值得我们的无神论研究积极关注。价值无涉原则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石.更是宗教学的分支学科宗教社会学的立身之本:在宗教研究过程中坚持价值无涉可以得出客观公正的研究结论.不仅有利于相关社会政策的制订,而且能够推动科学无神论与国内外宗教研究的交流和对话.从而壮大这一学科的声音。  相似文献   

3.
美国的许多政要宣称美国的建国和立宪是以宗教自由为基础的,或以“宗教国家”自命;我国有些高层人士,也以美国的宗教信仰为榜样,称中国的宗教是“伪宗教”,信仰是“伪信仰”,声讨儒学“有罪”。但也是美国,还有另一种声誉,那就是科学的求实精神,继承欧洲的人文主义传统,以及最近的“新无神论运动”。新无神论并不反对教徒的信仰,但却把宗教作为科学理性审视和研究的对象.揭示它的荒谬和不可盲信.  相似文献   

4.
美国的许多政要宣称美国的建国和立宪是以宗教自由为基础的,或以“宗教国家”自命;我国有些高层人士,也以美国的宗教信仰为榜样,称中国的宗教是“伪宗教”,信仰是“伪信仰”,声讨儒学“有罪”。但也是美国,还有另一种声誉,那就是科学的求实精神,继承欧洲的人文主义传统.以及最近的“新无神论运动”。新无神论并不反对教徒的信仰,但却把宗教作为科学理性审视和研究的对象。揭示它的荒谬和不可盲信.而媒体和文艺作品则多以具象的形式揭示它在社会政治和人生中的消极一面.引人警觉。下文所栽是一部美国纪录影片中对话的汉文编译稿,从中可见美国一般民众对宗教的感受和政治人物的态度.以及“普世文明”的示范——此中的宗教.主要指以基督教为首的亚伯拉罕一神教系统。为适应我国的语境,编译者做了若干调整和压缩。如窥全豹。可见网上原版。  相似文献   

5.
学术需理性信仰要宽容─—宗教研究方法谈之一吕大吉我们的宗教研究和任何一种科学研究一样需要一种科学的方法。方法是处理研究对象的程序和方式,但研究者对这种程序和方式的选择,并不是任意的。一般总是以行为主体对待对象的基本态度为前提,以关于对象之本质和特性的...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的宗教批判思想,实质上是19世纪以来越来越鲜明的世俗化过程中反叛宗教神学的一种极端形式。不能从唯物主义世界观直接推出信仰层面的无神论,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以及唯物史观形成,同时也是对无神论的明确的扬弃。马克思对宗教持激进的批判与否定态度,至于把这样的态度解读为宗教精神的再度复活,其实是引伸开来的思想,同马克思本人的宗教批判思想无关。马克思的宗教批判从宗教产生的经济与政治关系入手展开对宗教及其社会现象的意识形态批判,也是一种宗教社会学。马克思的社会概念以及社会主义,意在通过从哲学到共产主义实践的转变成为无神论时代社会共同体的新的信仰,但涂尔干与韦伯则以不同的的方式证明了现代性社会的信仰及其认同依然是诉诸于宗教理解方式。如何面对现代世界宗教现象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是马克思主义宗教批判思想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关于《加强宗教问题的研究》的重要批示,从国际战略角度提出研究宗教问题的重要性。任继愈将毛主席的批示精神概括为"研究宗教,批判神学",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奠基者。坚持这一学术范式对于当前发展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具有战略性的指导意义。近些年来,宗教研究领域提出的"学术神学"范式,形成对"批判神学"学术范式的挑战。某些号称研究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学者,绝口不提科学无神论。这是一种危险的倾向。科学无神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最底层的基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科学无神论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积极的人生观,占有重要地位。加强科学无神论学科建设,是抵御境外宗教渗透和防范校园传教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这两年我承担一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课题——马克思主义政党关于无神论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我的基本结论有三点:(1)马克思主义政党关于无神论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其实就是关于宗教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因为无神论的研究对象是宗教.恩格斯说没有宗教无神论也不存在。(2)马克思主义政党关于宗教的基本理论是科学无神论.它认为宗教的本质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  相似文献   

9.
受近代科学思潮影响,李大钊形成了以自然主义为核心的科学无神论思想。十月革命后,李大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唯物史观分析阐述宗教的本质、产生根源、社会作用和发展规律,并提出正确处理宗教问题的态度和方法。李大钊的科学无神论思想不仅为破除宗教神秘主义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而且,以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中国化的思想基石,阐明社会主义与宗教的关系,为认识和解决宗教问题指明了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0.
美国学者罗德尼.斯达克教授和罗杰尔.芬克教授以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假设”为逻辑起点,从微观的个体宗教行为拓展到中观的宗教组织动力乃至宏观的宗教大市场.详细系统地提出了宗教经济研究范式。宗教经济研究范式批判了传统关于宗教非理性选择的认知.认为宗教行为是建立在回报与代价权衡基础之上的理性选择。宗教经济研究范式带有强烈的人类中心主义色彩,其主张用经济学理性假设来衡量、判断宗教理性的观点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十八世纪法国唯物论者和无神论者是从感性实践的基础上对宗教神学进行了毁灭性打击的话,那末,稍后的康德则是从纯粹理性的逻辑批判的基础上,结束了用人类理性证明宗教神学的企图,因此,两者从不同角度的批判具有相辅相成的意义。不过,由于前者是从唯物论的哲学立场出发,因此能够达到唯物主义的战斗无神论的高度,后者则是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哲学立场出发,因此使他对于宗教神学的批判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这就是:一方面,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从“理沦理性”上否定了上帝;另一方面却又在“实践理性”中把上帝又重新请了回来,主张创立一种理性的“道德宗教”。  相似文献   

12.
作为对有神论的批判与否定,科学无神论本质上是与时俱进的思想体系。有神论思想体系的变化要求无神论作出新的回应。有神论迷信思潮不断改头换面更要求无神论及时予以关注现实。为有效地抵御当前校园文化传教现象.有必要进一步加强科学无神论学科的自身建设。新的宗教神学思想需要正面的理论回应.种种社会现实问题要求加强科学无神论的宣传与教育。同时.科学无神论应当从服务现实的角度构建自身的积极内容,科学无神论的基础理论建设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3.
当前,大学生中宗教信仰者的比例在不断提高。如何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和了解宗教。树立科学的无神论世界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开设宗教学的选修课程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教育途径。通过对教学实践的总结,我们认为这样几个方面值得注意:必须要讲清楚宗教的本质,使学生们对宗教到底是什么有科学而正确的认识;对宗教要采取旗帜鲜明的批判态度,但不是全盘否定;要了解学生思想,讲清楚学生关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科学与无神论》2013,(6):F0003-F0003
习五一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本书作为“科学与无神论研究丛书”第一本出版,是近年来科学无神论与宗教研究领域中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15.
在马克思恩格斯通往科学世界观的逻辑进路中,宗教批判思想是其重要一环。重新阅读马克思恩格斯宗教批判思想的形成过程,可以梳理出从有神论到启蒙无神论,再到科学无神论的转变。恩格斯晚年又对宗教的本质、根源、作用和未来走向做出全面、科学判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宗教批判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宗教批判思想不仅是对资产阶级宗教观的超越,还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延续发展提供了科学奠基,有助于我们从方法论角度廓清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亦从社会思想史角度辨识宗教的社会历史发展图景。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新疆宗教工作面临的问题更多、情况更复杂,宗教工作应坚持如下立场和原则:一是宗教工作必须服从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二是必须坚持政教分离原则,坚决遏制"泛清真化现象";三是必须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原则;四是正确理解和实行宗教信仰自由,同时坚决打击宗教极端;五是必须坚持无神论的立场;六是必须认清"宗教不是科学世界观";七是必须厘清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宗教信仰的本质区别;八是必须适时引领伊斯兰教中国化。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个具有无神论光荣传统的文明古国,中国古代无神论具有加强王权抵制神权,宣扬人道遏制神道,以力学致知破除宗教神话,以实用理性批判神学迷信等鲜明特点。认真研究这些特点,对于我们今天更加有效地开展无神论宣传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图以思维方式为出发点来探讨隐藏在宗教和无神论对立观念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指出两种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对立的同时也包含着思维方式即信仰一情感思维和理性一批判思维的冲突。并通过对两者思维方式的源起和本质的比较分析,提出无神论最终在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无神思维的指导下对宗教有神思维完成消解。这同时也是人的自我实现和全面发展过程并与未来人的解放的价值目标相契合。  相似文献   

19.
宗教既是一种社会实体,又是一种意识形态。宗教工作既是重要的管理服务工作,又是重要的意识形态工作。做好新形势下的宗教工作,既要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又要加强科学无神论宣传教育。宣传、教育部门应设立机构,加强科学无神论宣传教育。只有完善格局、两手都硬,才能全面做好宗教工作。  相似文献   

20.
信仰与世俗化科学之间的对立统一是自启蒙运动以来许多传统宗教社会所面临的问题。在当前的宗教心理学实证研究中,宗教信仰与科学理性的关系也日渐成为科学研究感兴趣的话题。同时在学科内部,宗教和科学关系的研究由于总是单向度的进行着,阻碍了对这一话题的深入探析。本文在相关宗教与理性关系的实证研究基础上,以美国基督徒、伊朗穆斯林、印度教徒等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宗教开放性假设进行跨文化的研究和探讨。同时采用意识形态模型(Ideological Surround Model,ISM)研究范式中的对话方式对相关实证研究结果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鼓励跨文化的宗教信仰与科学理性的对话以及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对话,希望在理论上能够对国内宗教心理学的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