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汤士文 《天风》2004,(2):12-13
基督耶稣虚已道成肉身以后,他自甘卑徽,而不是成为一个高高在上受人服侍的人,恰恰成为一个甘心服侍别人的人。他亲口说过:“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并且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太20:28)他的虚己道成肉身,完全是为了拯救人类。  相似文献   

2.
袁世国 《天风》2003,(1):12-13
“非以役人,乃役于人”在基督教界是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现代人更加视之为高尚的情操,因为它描绘出一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我们都知道这句话出自耶稣对门徒的劝勉,翻译出来是为首的必要作众人的仆人的道理,更重要的是,耶稣是以自己来说明这道理:“因为人子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可10:45)现代人提起这句话也多会想到耶稣基督的榜样。  相似文献   

3.
学做好牧人     
张合安 《天风》2007,(6):4-7
耶稣宣称自己是好牧人,他更是尽上了好牧人的本分,留下好牧人的榜样。我们的主不是为了让人称他是好牧人的虚名而工作,也不是为有所得而尽力,而是本着对人深深的爱而服侍人——  相似文献   

4.
最美仆人心     
赵秋芬 《天风》2016,(11):8-9
正经文:创18:1-10;可10:45"因为人子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说到"仆人"一职,现今已不多见。很多人梦想当王子公主,少有人梦想当仆人。但是耶稣却倡导仆人式的服务精神——"非以役人,乃役于人"。他亲自做了仆人领袖的表率,去做仆人服务人——为门徒洗脚,颠覆了人们的观念。想做主人的人,首先要学会做仆人,这正是现今时代所需要的——最美仆人心。  相似文献   

5.
第一端耶稣诞生,便开始实行他决定生于贫穷、死于贫穷的计划。耶稣基督是天主圣子,天地万物的主宰,世界上一切都是属于他的。他原可以诞生在富贵荣华的家庭中,似乎那样的环境,更符合他的身份,也更适合他后来传教救灵的使命,因为他降生来世的目的是为号召众人来到他身边,服从他的法律。如果他地位显赫,富贵荣华,便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来追随他。至少当时犹太人心目中的默西亚救世主是  相似文献   

6.
倪光道 《天风》2001,(10):42
不少弟兄姊妹问我“亵渎圣灵”是怎么一回事?犯这种罪为什么今生来世永不得赦免?有人更具体地问:我的情况算不算亵渎圣灵?有一位弟兄,多次写信给我,说他老是担心自己犯了“亵渎圣灵”的罪,怕自己不得救,所以痛苦得不得了。他甚至说:“如果能解决我的问题,要我倾家荡产也愿意!”可见,这是一个必须明白的问题。 首先要知道,“亵渎圣灵”是专门针对当时那些敌挡耶稣的法利赛人说的,今天我们不可以随  相似文献   

7.
倪光道 《天风》2012,(9):19-20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照所得的恩赐彼此服侍——我用我所得的恩赐服侍你,你用你所得的恩赐服侍我。换句话说,我们每个人都要受人服侍,也都要服侍人,在彼此服侍中彼此联络,在爱中建立自己。这就是神给教会百般恩赐的目的。经文:彼前4:10-11"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赐彼此服侍,作神百般恩赐的好管家。若有讲道的,要按着神的圣言讲;若有服侍人的,要按着神所赐的力量服侍,叫神在凡事上因耶稣基督得荣耀。原来荣耀、权能都是他的,直到永永远远。阿们!"(彼前4:10-11)我们读了这两节经文,要思考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三种人     
杨吉庆 《天风》2006,(22):15
《诗篇》第一篇中没有给什么是恶人,什么是罪人,什么是亵慢人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但是诗的前三句已经点明了他们的性质。恶人多以计谋害人(也有亲自作恶的),他们利用人们的无知和愚昧,打着为你着想,对你有利有好处的旗子,诱骗和教唆人犯罪,使自己的阴谋得逞,圣经中在耶稣的十二个门徒中,犹大就是一个恶人,伯大尼的马利亚用贵重的真哪达香膏膏耶稣,犹大说:“这香膏为什么不卖三十两银子周济穷人呢?”耶稣当时就指出:“他说这话,并不是挂念穷人,乃因他是个贼,又带着钱囊,常取其中所存的。”犹大居心叵测,他想把浪费钱财,不周济穷人的帽子戴到耶稣的头上,为他日后出卖耶稣做准备。  相似文献   

9.
范恒山 《天风》2001,(2):32-33
基督给予每一个跟从他的人最大的本分或恩赐,就是服侍的工作(服侍神、服侍人).圣经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若有人服侍我,就当跟从我;我在哪里,服侍我的人也要在那里."  相似文献   

10.
基督给予每一个跟从他的人最大的本分或恩赐,就是服侍的工作(服侍神、服侍人)。圣经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若有人服待我,就当跟从我;我在哪里,服侍我的人也要在那里。”(参太16:24,约12∶26)我们是神的仆人,或者说就当认清自己是神的仆人,守住这职分,并不断学习承担起神仆人的职分和托付,于己毫无可夸之处。虽  相似文献   

11.
圣经故事     
十四山中圣训〔庄稼多,工人少〕耶稣周游各城各村,在会堂内施教,宣讲天国的福音,医治民间的病人,消弭灾殃。耶稣一见到群众,就怜惜他们,因为他们困苦流离,像没有牧人的羊。于是,他对自己的门徒说:“庄稼固多,工人却少。所以你们应当求庄稼的主人,派遣工人来收他的庄稼。”(窦9:35-38;路10:2) 〔立十二宗徒〕耶稣从耶路撒冷回到卡佩尔农城,继续传道。耶稣要在追随自己的人们中,挑选一些人,以便与他常在一起,并授予驱魔治病的权柄,派遣他们出去传道。所以在这几天,耶稣出去,上山祈祷。他彻夜向天主祈祷,恳求圣父祝佑他所拣选  相似文献   

12.
基督教信仰以救赎之主耶稣基督为中心。人们需要认识这位救赎之主。帮助人们认识他,正是我们教会的职责。但正是这位基督说了这样的话:“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要在教会工作上注重服务,有很多项目,如识字扫盲、清洁卫生、医疗保健、建立相亲相爱的家庭生活、实行男女平  相似文献   

13.
与你何干?     
《天风》2020,(7)
正《约翰福音》21章20节至23节记载了耶稣与彼得的对话,这是在耶稣三问彼得,并预言彼得的结局之后。当耶稣讲论到彼得年轻及晚年的情况时,彼得对将要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没有在意,而是转身看到"主所爱的门徒"就问耶稣:"主啊,这个人怎样呢?"(参约21:21,和合本2010)耶稣没有回答彼得的问题,而是要他回到耶稣对他的呼召上来,耶稣说:"我若要他等到我来的时候,与你何干?你跟  相似文献   

14.
三、司铎的君王使命与责任 1.概念说明 在福音中,耶稣很少以君王自称。有几次,群众想拥戴耶稣为王,但是耶稣却逃避了(若6:15)。耶稣以君王的形象荣进耶路撒冷,但是他这个‘君王’,与当时政治性的君王是截然不同的。他不是威武地来征服,而是谦逊的,温和地带来和平。当比辣多审判耶稣时,问耶稣说,“你是犹太人的君王吗?”耶稣当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  相似文献   

15.
跟随主     
唐卫民 《天风》2010,(11):7-8,11
<正>人若想要跟着我,就当弃绝自己,拿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太16:24(吕振中译本)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章圣经,前面是耶稣要门徒对他有清楚的认识,后面是要门徒怎样跟随他。主耶稣对跟随他的人是有要求的,尽管门徒不爱听、听了很不舒服,耶稣还是清楚明了地告诉了门徒。耶稣到世上,有很多人跟随他,由初期的十二人、七十人、三千人到现在  相似文献   

16.
今天,我们要查考的是逾越节前耶稣先回到伯大尼,然后再从伯大尼上耶路撒冷去过节期间的所言所行。这一段经文也是耶稣最后的公开事工。耶稣在伯大尼和耶路撒冷(约12:1—50)逾越节前六日,耶稣来到伯大尼,就是拉撒路复活的地方(约12:1)。在那里有人为耶稣预备了晚餐。和耶稣一同坐席的还有拉撒路以及其他的人。马大一如既往地以行动者的形象服侍主(约12:2)。这时候,马利亚带着一瓶非常昂贵的香膏进来。她跪在耶稣面前并用自己的头发膏抹耶  相似文献   

17.
有一个法利塞人叫西蒙(Simon,西满,‘西门’),请耶稣同他吃饭。耶稣就来到此人的家里坐席。——按照当时当地请客的礼俗,客人进门,主人应先向他行口亲礼(亲吻),然后以水洗濯客人之足,并以橄榄(拉oliva,英olive,阿里瓦)油傅抹其头,以示敬意。但法利塞人西蒙却十分傲慢自大,以为自己设席宴请此纳扎勒人,已属“屈尊”,没有以上宾之礼善待耶稣。当时有一个妇人,本是城里的罪人。她一听说耶稣在法利塞人家里巫席,就带着一个盛装香液的玉瓶来。她站在耶稣背后,靠近他的足,就哭开了。她的眼泪滴湿了耶稣  相似文献   

18.
一、耶稣升天的情景吾主耶稣复活后,又在世上逗留了40天,在这40天里,他多次发显给当时的人们“,最多的一次有500余人亲眼目睹了他复活后的身体”。在第40天的当天,当11位宗徒正在晚餐厅吃饭的时候,耶稣又发显出来,并且和他们一起用餐。在吃饭时,耶稣又给宗徒们讲解天国的道理,也讲解了基督为什么要亲  相似文献   

19.
在人类历史上,在世界范围内,妇女受歧视的现象太普遍了,乃至有第二性之称。在耶稣生活的那个时代,对妇女的歧视也是很严重的。当时的社会贬低、蔑视女性,意至告诫男人们尽量少和妻子交谈,对其他女性不用说,更是鄙弃、疏远,形成一种不和女人来往的习俗。但明智而充满爱心的耶稣却不受这个愚昧习俗的束缚,他勇敢地摒弃世俗偏见,以慈爱、友善的态度对待女性,并在婚姻问题上极其有力地维护了妇女的权益。这些,福音书中都有记载。耶稣和妇女们的往来相处是十分自然、融洽的,“她们当耶稣在加黎利时,就追随了他,服侍他。还有许多别…  相似文献   

20.
《天风》2016,(3)
正教堂里的童年我出生在一个基督徒家庭,从小就被大人们按照基督教的方式养育着。长辈教导我要爱人如己,要热心服侍别人,要用好行为见证我是耶稣的好孩子;教我有事就求耶稣帮忙,因为他就在我身边,只不过我看不见他……我在浓郁的信仰氛围中成长,教堂外墙那浓浓的粉色成了我孩童时代最鲜明的颜色。孩子心中都有自己崇拜的英雄。每次我在其他孩子面前坚持说耶稣要比他们嘴里的英雄更厉害的时候,总会被他们合起来欺负,被打得满脸是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