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周易参同契》,世简称《参同契》,是东汉魏伯阳祖师所著。它是我国和世界上已被公认为现存炼丹术著作中最古的一部丹书。千百年来,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探讨和研究,养生家认为《参同契》的旨意是论内丹修炼的书;外丹家说《参同契》是论炉火烧炼的典籍;还有一种人认为《参同契》内、外丹兼并。本文所谈的炼丹术,专指外丹烧炼而言,试图从这一侧面来论述《周易参同契》的炼丹术对我国和世界科技史的重要贡献。我国现代著名化学专家袁翰青在其著《中国化学史论文集》中曾引证苏联学者涅克拉索夫“普通化学教程”里的话说:“中国学者魏伯阳的  相似文献   

2.
南宋时期的《参同契》注本和刊本,对宋元以后的《参同契》文献形态和内修(内丹)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了理清道教思想史上《参同契》内修思想演变的脉络,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南宋时期的《参同契》的文献面貌和文献实态进行比较深入的考察。本稿试图以曾慥《道枢》和南宋刊行的彭晓注《参同契分章通真义》为线索展开论考。考虑到刊物的篇幅,本稿拟分两次刊出。  相似文献   

3.
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运用西汉及东汉早期的象数易学 ,通过观象、立卦、“拟诸其形容” ,使无形的不易感触的微观的运动 ,摆脱感观的局限而诉诸于形容 ,将丹道与易道结合 ,以推阐还丹之理 ,使丹术得以升华 ,同时又引导道教完成了由外丹向内丹的转化。正是《参同契》的丹术对《周易》原理的精妙运用 ,使它通过神仙方术和炼丹术的形式 ,接续了中国文化所固有的传统理念 ,承转了中国文化的慧命 ,故而使《周易参同契》在中国道教史、易学史和科技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道教书名。简称《龙虎经》。长期被视为古于《参同契》的丹书。但宋儒朱熹和宋末元初道教学者俞琰早已存疑;据今人王明考证,此书原文与唐羊参微《金丹金碧潜通诀》相同;实为后者之异名。改易时间约在唐末五代。改易者不详。该书内容多为对《参同契》文义之演绎。所据理论同于《参同契》。即仍以乾坤象  相似文献   

5.
东汉魏伯阳祖师著《参同契》,素有“万古丹经王”之称。前人在考证《参同契》作者生平事迹方面已做了大量的工作,本文着重试谈自《参同契》问世以来,有关注释阐幽《参同契》的版本情况,其目的是为从事《参同契》研究者及道教界养生炼丹者提供方便。因为,目前我们所见到《参同契》的注释版本达几十种,如果选好版本,无论对研究者或者养生家,都会能够取得事半功倍之效。与此同时,首先,我们还得从魏伯阳祖师著《参同契》说起。关于魏伯阳《参同契》作者的生平事迹,正史及《后汉史》等书,没有记载,五代彭晓《参同契解义序》中说:“魏伯阳,会稽上虞人,修真潜默,养志虚无,博赡文词,通诸纬  相似文献   

6.
一被喻为"万古丹经之王"的《周易参同契》是道教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它以隐语的方式对道教内外丹修炼的原理做了说明。如"九还七返,八归六居";"七八数十五,九六亦相应。四者合三十,阳气索灭藏。"《参同契》的这个传统为宋代张伯端  相似文献   

7.
李刚 《周易研究》2012,(2):3-10
魏伯阳所撰《周易参同契》是运用《周易》原理来支撑金丹之道的滥觞。它以《周易》的变易原理作为道教神仙存在学说的理论基础,通过论说"物性可变",进而说明人也可变。人通过服炼金丹能够变化自己的身体而为神仙之体,即"変形而仙",从而可以超越生死。"变形而仙"思想并非《参同契》独创,而是有所本的。这一思想对后世道教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如葛洪、陶弘景、沈汾等人皆明显继承了《参同契》的"变形而仙"说。  相似文献   

8.
本文系对"朱子删改《参同契》文本说"的回应。该说法认为,朱子以宋代之后才出现的"先天方位"思想作为诠释《参同契》思想的基本方向,为弥合其注释与正文之间的矛盾,朱子有选择地删改了《参同契》的文本。本文对该说的几个主要论据做出回应:针对在朱子之前《参同契》文本不稳定的观点,本文指出,《参同契》文本在唐代已经基本稳定,而唐宋之际阐发《参同契》的文献大量出现,导致了《参同契》与之相混同的现象;针对朱子首次把《参同契》所本无的"先天方位"思想强加到对《参同契》的解释中的说法,本文指出,在朱子之前已有先例以"乾坤坎离"释《参同契》的"牝牡四卦"的说法,而《参同契》本身也是陈抟、邵雍"先天方位"说的思想来源之一;最后,本文还就"朱子删改《参同契》文本说"的具体条目做出了分析,指出其判断多有失误。  相似文献   

9.
最近,宗教文化出版社推出了曾传辉博士所著《元代参同学》一书,在道教文化特别是内丹学的研究中可谓独标新意。在国际上,《周易参同契》作为世界上最古的丹经早已为国际学术界所公认,它比欧洲保存在威尼斯的希腊文抄本《圣·马克书稿》(Manuscrit of St.Mark)至少要早500年。英国传教士、数学家伟烈亚力教授(AlexanderWylie)在1867年伦敦教会出版的《论中国文献》中也认为《周易参同契》是世界现存最古的炼丹著作,就连俄国1950年出版的《苏联大百科全书》“炼丹术”条和俄国化学家涅克拉索夫(G.B.HekpacoB)著的《普通化学教程》也作了…  相似文献   

10.
谢正强 《宗教学研究》2003,2(3):100-104
钟吕内丹是五代宋初开一代风气之先的丹法系统 ,它以道教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为其理论基础 ,而这一思想基础更直接的来源则是汉代道教经典《周易参同契》。本文将《周易参同契》与钟吕内丹派经典《灵宝毕法》、《钟吕传道集》、《西山群仙会真记》等相比较 ,并参以其它内丹经典 ,深入分析了《参同契》对钟吕内丹道理论建构的重要影响 ,包括天道观、药物论、火侯说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尝试从汉易学所主张的“易一名而含三义”义理出发,来考察《周易参同契》所蕴含的易学思想。从“易简”之义看,《参同契》突出了乾坤二卦法象着宇宙天地的生成变化法则及乾坤体性表现为“自然”而无人为的情态。从“变易”之义看,《参同契》主要是借鉴汉易学的“纳甲说”和“十二消息卦说”,来探讨天地判分之后阴阳之气的变通迭更过程。进而法象修仙之秩序或步骤。以及所应注意的火候进退或身体气息变化等。从“不易”之义看,《参同契》以乾坤二卦为体,坎离二卦为用,来比拟宇宙的张设布列之结构及相应变化过程。《参同契》已将《周易》之义理创造性地运用于炼丹的实践当中。  相似文献   

12.
《道藏》所收的彭晓注《参同契分章通真义》,如果根据刊本所附序文中的彭晓自署,可以认为是五代孟蜀广政十年(947)刊行的《参同契》文本.可是,这个现存最早的彭注本的刊本(《道藏》本),实际上是南宋宁宗嘉定元年(1208)刊行的文本.彭晓本本身,直到1151年被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著录之前,又几乎没有为任何道教文献、书志、书目所引用、提及和著录.也就说,关于彭晓本的受容实态,存在着二百年的空白.本节主要考察了到南宋初期为止的有关《参同契》彭晓注本的文献情况,并认为,除了上节所述的因素(唐宋时代《参同契》文本与《古文龙虎经》《金碧经》《潜通诀》等文献互相混同)之外,彭晓本的湮没无闻,也可能是曾慥《道枢》所反映出的南宋初期《参同契》文本陷入不安定状态的重要原因.笔者认为,如果要想深入考察和把握南宋以来《参同契》文献形态和内修思想演变的脉络,同样,也必须正确地认清南宋初期《参同契》文献的这些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13.
外丹     
烧炼丹砂铅等矿石及药物的道教方术总称。包括三种烧炼术,一为神丹,二为金液,三为黄白。与内丹相对称,统称丹道、金丹道。炼丹术在我国起源甚早,汉武帝时,已出现“致物而丹砂可化为黄白”(《史记·封禅书》)的记载。汉桓帝时,方士魏伯阳作《参同契》,假借易卦爻象,以论烧炼金丹之事,言坎离水火龙虎铅汞之法象,而配之以阴阳五行昏旦时刻为进退持行之符候,成为在理论上、实践上给炼丹术以深远影响的“万古丹经王”。魏晋时流行有《太清丹经》、《九鼎丹经》、《金液丹经》等书。东晋葛洪著《抱朴子内篇》,宣扬金丹道为“仙道之极”,认为“金丹之为物,烧之愈久,变化愈妙。黄金入火,百炼不消,埋之毕天不  相似文献   

14.
受近代以来西学东渐之影响,《参同契》在化学史、思想史领域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在化学史领域,研究者开拓了自古以来未曾关注过的问题,讨论了《参同契》中的化学知识,尤其注重考察《参同契》对中国乃至世界化学史的影响。而在思想史研究方面,学者们全方位探讨了《参同契》涉及到的思想问题,诸如《参同契》所蕴藏的丹道思想及其与汉易、谶纬、黄老等的关系,还探讨了《参同契》在道教丹道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可能产生的影响。前人的研究虽然成果丰硕,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研究态度和方法有待进一步检讨、研究视域不足、研究深度不够、未能形成问题域、论证不充分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周易参同契》是炼丹术理论的奠基性著作,由于资料的缺乏,对于这本书的文本组成与著者,历代学者有很多争议.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应当以文本自身的内证为主.《参同契》的文本经历了各自独立、混编至重编三个时期.其主要组成部分即四言经文和五言经文并非出自一人之手,四言经文是对五言经文的进一步发挥和补充.对于《周易参同契》的经文主旨,简单地概括为外丹或内丹均不太合理,文本自身已经表明了内养性情和外用炉火的观念.  相似文献   

16.
东汉末期,魏伯阳撰述《参同契》,乃是融汇周易、黄老、炉火三家的理与法论述养生之道的专著。由于易道广大,无所不包,自东汉以降,历代的《参同契》研究者大都各取所需。有的以易为纲,探讨哲理;有的专事研究其炼丹术;有的则以食法为主,寻求性命双修和“变形而仙”之道;有的则藉以探索人体生命奥秘和特异功能;有的从算数着手,为现代  相似文献   

17.
《悟真篇》     
道教论著。内丹术主要著作之一。与《参同契》齐名。北宋张紫阳著于神宗熙宁八年(1075)。该书以诗、词、曲等体裁阐述内丹理论,认为修炼内丹是修仙的唯一途径:“学仙须是学天仙,惟有金丹最的端”,“万卷仙经语总同,金丹只此是根宗”;“若人了得诗中意,立见三清太上翁”。作者在《序》中将道教方术分为两类,称行气、导引、辟谷、房中等术为“易通而难成”者,即容易学成而难于成仙。唯有炼金丹,是  相似文献   

18.
《参同契》作者及成书年代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同契》一书,在我国文化史中,今当属于科技史,实有其特殊的地位,且有现实意义。而对其成书及流传的原委,尚未见全面的考核,且对其内容的理解,尤多恍惚,因综合前人之说以考之,要在能明辨全书之旨。然近二千年来,变化之情况殊复杂,此文仅考《参同契》的作者及成书的时间。《周易参同契通真义》三卷,四库提要曰:“诸家注《参同契》者,以此本为最古。”此见已成定论,因自乾隆四十六年(1781)迄今,未能发现早于此本之《参同契》。故凡论《参同契》者,必以此本为主。今据明正统十  相似文献   

19.
石头希迁(公元700-790年)在其代表作《参同契》中以“明暗”等一系列相对概念建构起一个极富辩证色彩的禅学体系。本文根据希迁的整体禅学思想及禅宗史料中的相关内容,对《参同契》中“明暗”等辩证禅学概念的理论、实践内涵进行解析,探究其与慧能“三科三十六对法”的源流关系,认为《参同契》通过提出“明暗相对”的禅观方法与“回互不回互”的禅法主张,将超验层面的心性本体与现实层面的经验认知两个维度交融共构于自身的禅学体系,强调以圆融、辩证的视角同时观待事物的共性与个性。与禅宗其他派别相比,希迁的石头系禅学尤其重视对诸法差异性和特定性的细密阐发,展现出强烈的思辨气质。此外,希迁《参同契》的部分文句使用了《周易参同契》等道教、玄学的术语和概念,在语言表达上具有一定的中国化色彩,但其内容实质严格地保留着佛教的理论内涵,本文对此现象作了考辨。  相似文献   

20.
朱熹删改《参同契》经文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稿是本刊以前刊出的<南宋初期<参同契>文献实态的考察(上)(下)>的续篇.一般认为,丹经<参同契>为东汉魏伯阳所撰,并以现在所知的文献形态传承至今.可是,前出论文考察了南宋初期<参同契>文献的实态,认为从隋唐五代至南宋初期,<参同契>文本实际上一直处在与<龙虎经><潜通诀>等丹经、丹诀互相混同的不安定状态中,当时,冠以<参同契>之名却与现行本不同的<参同契>文本大量存在,<参同契>也没有获得可为一般人认同的共同解释方向,一般认为最早带有内丹倾向的<参同契>注本--五代彭晓注本,也直到南宋初期才逐渐为人所知.本稿在上述论考的基础上,继续考察了南宋中、后期<参同契>文献的实态.笔者从考察中看出,一般所说的起源于<参同契>丹学思想的先天学理论,实际与<参同契>无关,所谓的先天易学实际上是建立在李之才、邵雍所述的先天卦变说基础上的.笔者还认为,在宋代易学史和<参同契>文献演变史中,实际上是朱熹第一个提出了先天学起源于<参同契>丹学思想的论说,朱熹为了把与<参同契>旧本(如<道藏>所收无名氏注本、阴注本和郑焕校正本所见彭注本等)不合的先天学理论导入到<参同契>思想解释中去,删除和更改了<参同契>旧本的经文,作成了所谓的<参同契>定本(<参同契考异>本).从南宋后期的<参同契>文献的基本情况来看,可以说,是<参同契考异>的刊行,才结束了持续到南宋初期和中期的<参同契>文献的不安定状态,朱熹<参同契考异>,对宋末元初的<参同契>注本、刊本产生很大的影响.到现在为止的道教研究,一直没有充分认识和探讨过朱熹<参同契考异>对南宋以来道教内修思想演变史和<参同契>文献演变史所产生的影响,今后有必要对这个问题再作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