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俞国良 《心理科学》1999,22(5):389-393
从2308名10—15岁儿童中选取429名被试的研究结果表明.一般儿童的家庭心理环境、父母教养方式大大优于学习不良儿童,这些家庭资源与学习不良儿童的社会交往、自我概念和社会行为等有着密切的联系,说明家庭心理环境、父母教养方式对学习不良儿童社会性发展产生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学习不良儿童社会性发展与家庭资源因果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俞国良 《心理科学》1998,21(4):341-345
对普通学校2308名儿童中选取的211名学习不良儿童综合运用问卷测量和访谈等方法的结果表明,学习不良儿童社会性发展诸方面与家庭资源存在着相互作用。家庭资源影响学习不良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家庭资源中的家庭心理环境、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习不良儿童社会性发展诸方面具有一定的因果联系。对于学习不良儿童的教育矫正,家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一般生活满意度与家庭因素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兰州市190名中学生进行父母教养方式、生活满意度以及相关家庭因素的问卷调查发现:(1)家庭所在地,家庭经济水平,父母职业、文化程度对中学生一般生活满意度无显著影响;亲子关系满意度、对父母婚姻幸福程度的评价对中学生一般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显著;(2)情感温暖型教养方式与中学生一般生活满意度显著正相关,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型教养方式与中学生一般生活满意度显著负相关。(3)亲子关系满意度、父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型教养方式是预测中学生一般生活满意度的有力因子。  相似文献   

4.
以全国24013名10~15岁儿童青少年为对象,探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父母教养方式对公正世界信念的影响。结果发现:(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能够正向预测一般公正世界信念与个人公正世界信念;(2)权威型教养方式能够正向预测一般公正世界信念与个人公正世界信念,独裁型与纵容型教养方式能够负向预测一般公正世界信念与个人公正世界信念;(3)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父母教养方式的交互作用对公正世界信念的影响显著,其中,权威型教养方式对高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比对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儿童青少年公正世界信念的促进作用更大,独裁型与纵容型教养方式对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比对高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儿童青少年公正世界信念的削弱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5.
3~5岁儿童气质活动性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验室观察和问卷法考察3~5岁儿童气质活动性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3~5岁儿童气质活动性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存在相互关系。不同活动性儿童的父母在溺爱性和放任性上有显著差异。(2)父母对3~5岁不同活动性儿童的教养方式存在性别差异。3~5岁不同活动性的男孩其父母的教养方式没有差异。而3~5岁不同活动性女孩其父母教养方式在溺爱性和放任性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300个三至六年级双亲家庭中的儿童和母亲为研究对象,采用儿童版和家长版教养方式问卷、父母与同伴依恋问卷、流调中心抑郁量表,通过响应面分析法探讨了母子感知到的教养方式差异与儿童抑郁的关系,并使用标准分差法计算感知差异,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母子依恋是否在其中起到中介作用。研究发现:(1)母亲感知到的权威型、独裁型教养方式显著高于儿童感知,而纵容型教养方式则显著低于儿童;(2)权威型教养方式的母子感知差异正向线性预测儿童抑郁,独裁型教养方式的母子感知差异负向线性预测儿童抑郁,纵容型教养方式的感知差异对儿童抑郁没有显著预测作用;(3)母子依恋质量在权威型教养方式的母子感知差异和儿童抑郁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但在独裁型教养方式的母子感知差异对儿童抑郁的预测中没有起到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7岁儿童语言表达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志军  陈会昌 《心理科学》2005,28(5):1126-1130
通过对64名7岁北京市儿童的实验室观察来了解他们气质特点和语言表达发展状况,并对儿童家长进行教养方式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调查。研究发现家庭收入对儿童的语言表达发展有一定的影响;父母教养方式尤其是父亲的严格教养方式.与儿童的语言表达发展有密切联系;儿童的气质与其语言表达发展的关系在个别维度上显著;儿童气质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互作用对语言表达水平存在着影响。  相似文献   

8.
运用认知测验法和问卷法,综合考察了167名学习不良儿童和161名一般儿童的认知发展、学习动机和家庭资源的特点,结果表明:与一般儿童相比,学习不良儿童认知发展的速度比较缓慢,对于较简单的认知能力,其年龄差异显着,而对于较复杂的认知能力,年龄差异较小;学习不良儿童的学习动机显着低于一般儿童,但其学习动机与其认知水平呈显着的正相关;学习不良儿童的家庭资源配置与一般儿童相比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9.
以北京市某小学三、四年级的133名流动儿童和129名非流动儿童为被试,采用问卷和行为实验的方法,探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流动儿童认知能力的影响,以及父母教养方式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流动儿童的工作记忆、元认知能力显著低于非流动儿童,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非流动儿童更低,父母教养方式更消极;(2)流动儿童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元认知显著正相关,父母教养方式中多个维度与元认知显著相关,而只有母亲过度干涉与保护与注意力显著负相关;(3)在流动儿童中,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部分中介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儿童元认知的影响,效应量为30%。  相似文献   

10.
5—7岁幼儿的同伴关系、社会行为与其母亲教养方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万明钢  王亚鹏  王舟 《心理科学》2001,24(5):621-622
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最早执行者和基本执行者,它对儿童社会性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在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家庭诸因素中,父母教养方式是其中最主要的因素之一。这也是近三十年来父母教养方式一直受到儿童心理学重点研究的一个主要原因。有些研究发现,儿童的消极行为与母亲教养行为的消极倾向具有密切的内在关系。而在影响儿童同伴关系的诸因素中.一般认为儿童青少年的行为特征和社会认知是影响同伴关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为了考察在中国背景下,家长参与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高中生学习品质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师生关系对上述中介效应的调节。以东部某省13442名高中二年级学生为被试,采用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家长的职业以及家庭拥有物三个指标测量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采用家长参与子女学习和家长参与子女日常生活两个指标测试家长参与度。采用学习兴趣、学习自信心、学习策略、自主学习能力、学习习惯五个分指标测量学生的学习品质。采用师生关系量表测量师生关系。结果表明:(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可以正向显著预测高中生的学习品质;(2)家长参与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高中生学习品质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经由家长参与影响高中生学习品质的中介作用受到师生关系的调节;(4)因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不同造成的学生学习品质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师生关系的弥补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考察在中国背景下,家长参与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高中生学习品质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师生关系对上述中介效应的调节。以东部某省13442名高中二年级学生为被试,采用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家长的职业以及家庭拥有物三个指标测量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采用家长参与子女学习和家长参与子女日常生活两个指标测试家长参与度。采用学习兴趣、学习自信心、学习策略、自主学习能力、学习习惯五个分指标测量学生的学习品质。采用师生关系量表测量师生关系。结果表明:(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可以正向显著预测高中生的学习品质;(2)家长参与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高中生学习品质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经由家长参与影响高中生学习品质的中介作用受到师生关系的调节;(4)因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不同造成的学生学习品质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师生关系的弥补作用。  相似文献   

13.
The literatures on sex-role socialization and social comparison theory were used to predict how parents would evaluate the life success of adult sons and daughters and how parents' assessments of themselves would be influenced by comparisons with these children. Although parents (N=215) did not report different levels of life success for 291 adult sons versus 251 adult daughters, parental well-being was more closely tied to assessments of sons' success. In addition, although parents' reported that both sons and daughters had exceeded their own life success, theparent-child comparison with daughters was the better predictor of parents' well-being. Findings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parents' individual development, family processes at midlife, and cohort differences between parents and their children.  相似文献   

14.
学习不良儿童社会信息加工的特点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设置儿童与同伴、成人相互作用的三类情景,每类情景又分为模糊情景和清晰情景两种情况,通过对51名小学生进行结构性访谈,比较了学习不良儿童与一般儿童在信息加工各阶段的差异。结果发现,无论是模糊情景还是意义清晰情景,学习不良儿童和一般儿童在对权威社会情景进行编码时存在显著差异,学习不良儿童的编码准确性和全面性显著低于一般儿童;在模糊同伴情景下,学习不良儿童的反应数量显著多于一般儿童,其消极或侵犯性的反应也多于一般儿童。  相似文献   

15.
学习不良儿童社会性发展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对211名10—15岁学习不良儿童社会性发展特点的研究表明,学习不良儿童在本研究确定的社会交往、自我概念和行为问题诸维度上具有独特的年龄和性别特点。学习不良女孩的社会性发展水平略高于学习不良男孩;随年龄递增.学习不良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但其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则有所不同。同时.学习不良儿童社会性发展诸方面存在着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
Findings from a pilot study investigat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interests of young children with autism on parents' provision of everyday informal child learning opportunities are described. 17 children (13 boys, 4 girl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at received everyday learning opportunities of Low interest and High interest, based on parents' bi-weekly ratings of the interestingness of the opportunities to the children, using an investigator-developed measure. A brief intervention of 12 to 14 weeks showed that the children in the High interest-based group were provided more learning opportunities than were the Low interest-based group, and that the parents indicated that their children benefited more from the learning opportunities.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re described.  相似文献   

17.
Metachromatic leukodystrophy (MLD) is an autosomal recessive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 due to deficiency of the enzyme arylsulfatase A that leads to progressive, diffuse demyelination. The syndrome of nonverbal learning disability has been attributed to white matter abnormality and has been reported in children with this disorder and in some healthy family member carriers of gene. We examined the neuropsychologic profiles and MRIs of eight members of the family of a 7-year-old girl with this disease, all of whom were heterozygous carriers of the mutation and five of whom were also carriers of the MLD pseudodeficiency gene. All had low normal levels of arylsulfatase A, and seven of the eight had average or better profiles across all assessed neuropsychological domains. The patient's younger sister had a profile with features of the syndrome of nonverbal learning disability despite a normal MRI, whereas two members with minor white matter findings did not. This family does not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syndrome of nonverbal learning disability in heterozygous carriers of the gene for MLD, even when associated with the MLD pseudodeficiency gene.  相似文献   

18.
数学学习障碍儿童问题解决的表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胥兴春  刘电芝 《心理科学》2005,28(1):186-188
本研究以小学四年级学生为被试,采用口语报告法探讨论了数学学习障碍儿童问题解决的表征情况。研究发现:数学学习障碍儿童问题解决的表征时间较短;数学学习障碍儿童问题解决的表征类型单一;数学学习障碍儿童问题解决的表征缺乏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