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是五四运动的六十周年。 五四运动是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运动,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五四运动前夜,起初所宣传的主要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西方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思想也作为“新文化”、“新思想”纷至沓来,广为流传。但同时马克思主义也开始在中国传播,特别是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召唤下,研究马克思主义学说和十月革命道路,也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的哲学研究,在推进社会解放思想的进程中实现了自身的思想解放,变革了以素朴实在论为基础的直观反映论的思维方式、以机械决定论为基础的线性因果论的思维方式和以抽象实体论为基础的本质还原论的思维方式,这也构成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的理论思维的新起点。"问题导向"的理论思维,提升了当代中国哲学捕捉和把握时代性问题的理论洞察力、分析和提炼时代性问题的理论概括力、阐释和论证时代性问题的理论思辨力、回答和解决时代性问题的理论思想力,赋予哲学范畴和哲学命题以新的时代内涵和思想内涵,为构建当代中国哲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理论思维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略论生态伦理学所隐含的思维方式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略论生态伦理学所隐含的思维方式革命雷健坤生态伦理学或称环境伦理学是伴随着20世纪六、七十年代环境保护主义运动而日益彰显的一种全新伦理思潮。它可谓是伦理思想史上一次“哥白尼式”的革命,因为它对近代以来“人力自然立法”的主体性伦理学表示了根本的怀疑与否定...  相似文献   

4.
百余年间,中国伊斯兰世界有过两次大规模思想解放运动和伊斯兰文化运动,随之而至的是两次伊斯兰刊物的创办高潮。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的三次思想解放二十世纪的中国,经历了五四运动、延安整风运动的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后,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又经历了三次思想大解放。第一次思想解放以一九七八年五月开始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为起端。这场声势浩大、波及全国的思想解放浪潮,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命运,对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作为一场思想大解放的浪潮,为我们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进而确定新时期的政治路线作了思想准备。可以说,没有这次思想解放,就没有党的思想路线的端正,就没有政…  相似文献   

6.
中国在20世纪经历了两次影响深远的思想变革.第一次是五四时期的思想革命,第二次是80年代的思想解放.同时,这两场革命又促进了社会、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变革就意味着扬弃和创新.在艺术领域,这两个时期自然也就是艺术创新的活跃期.虽然都是艺术创新,但是时代不同,社会环境不同,两个时期的争论也必然存在不同.  相似文献   

7.
一、美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拉兹洛在其《用系统论的观点看世界》一书中说,对人类社会的思维方式以前经历过一次转换,即从对整体的思辨转换成依靠经验进行翔实的探求。而今天,我们又目睹另一种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8.
哲学的解放     
二十年前真理标准的讨论,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讨论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改变了哲学本身的命运。哲学是思想的精华。思想解放的广泛性和深刻性,根源于哲学解放的广度和深度。这场引起波及全国的思想解放运动的大讨论,本身就是一场深刻的哲学自身的解放运动。在纪念这次大讨论二十周年之际,探讨一下哲学自身的解放是很有意义的。这里讲的哲学,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上是批判的、革命的,它最具群众性和开放性。它同一切迷信、封闭、保守和独断格格不入。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它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十…  相似文献   

9.
世纪之交,探讨中国哲学的发展,就必须承认当代哲学自语言学转向后所形成的后形而上学的思维背景,(context),并在这样一个背景条件下,参与国际性的哲学对话。主体哲学在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的兴起,对于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及其思想解放起了极大的作用。在一定的意义上,主体哲学所肩负起的社会历史任务还没有完结,因此,也许提出传统意义的主体哲学在中国的终结还为时过早。但我们必须看到,由于社会发展背景所形成的这个哲学思维上的时间差,已经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约着当代中国哲学的思维。中国的哲学家们只有自觉地突破它自身的…  相似文献   

10.
李向平 《现代哲学》2006,1(4):23-32
世界文明史上有可能存在着这样一种革命,一种独特的革命方式,即以精神建构的方式来实现突变、做成政治的演替和社会的变革。而这种精神建构的革命模式,同样采用了暴力革命的方式。二十世纪现代中国的革命,实际上就是这样一种革命的模式。它以传统汤武革命为基础,整合了来自西方政治革命的理念,并给予当代中国以十分深刻的影响,几乎左右了中国人和中国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构成了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潜在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