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冀慎杰 《天风》2008,(3):30-31
理所当然是一个成语,它的意思是"按道理应当这样".理所当然的事是指人的常理之事,也是人必须要做的事.在全部圣经中,提到理所当然的事有三件--爱主、完全奉献和孝敬父母.  相似文献   

2.
学界对于《论语》首章的解读,见仁见智,众说纷纭。笔者采用"集译"的体例,对有代表性的中、英、日多个译本进行辨析和商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论语》首章应视为孔子"君子学"的开篇,体现出君子学习的三种境界:一是学习实践,二是相互切磋,三是求之于己。这就从学习方法、学习形式和学习态度入手,揭开了孔子"君子学"的恢宏篇章。就此而言,《论语》首章开的是"君子学"之宗,明的是"学习三境界"之义。  相似文献   

3.
潘镜高 《天风》2003,(3):6-7
约拿和以利亚是以色列古代的两位先知,离现在约有两千八百年。他们留下的事迹,却有许多是为我们今日的助益。以下我们共同讨论三点:(一)爱上帝与爱世界,(二)信主与不信主;(三)听神的话与听人的话。 爱上帝和爱世界 圣经有没有说爱上帝就不能爰世界?有。约翰一书2章15节,“不要爱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爱世  相似文献   

4.
王以诺 《天风》2006,(4):12-13
做传道人的应当做一个无愧的“工人”,正如保罗对提摩太的要求(参提后2:15);同样, 做基督徒的就应当做一个无愧的基督徒,今天主要与大家分享以下三点: 一、无我的爱心神是慈爱的,爱是神最主要的属性之一。基督徒作为神的儿女,应当要有爱心,才是一个无愧的基督徒。我们都知道世上每一个人都需要爱,首先,每一个人都需要亲情的爱,也就是每一个人都需要父母亲的爱,兄弟姐妹的爱。如果一个人家庭经济条件还可以,但是得不到亲人的爱的  相似文献   

5.
回向     
经常到寺庙参加法会的人都知道,无论是念经、拜佛、拜忏,最后有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回向":把今天所做的功德,回向给自己、亲人、朋友,甚至回向给一切的众生。 有一个很有钱的某贵妇,在大年初一那天,想为全家人消灾祈福,于是特别礼请法师,帮她独自做一场法会。法师带领她拜忏、诵经,法会-共进行了三天,到了最后这场佛事即将圆满,准备要做功德回向时,法师念道:"这场法会是某某居士所做的,希望把这份功德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  相似文献   

6.
《天风》2017,(12)
<正>团结、吃苦、求实、奉献菊花盛开,丹桂飘香,神恩浩瀚,妙爱无垠。11月1日上午,山东神学院欢歌笑语,喜气洋洋,来自境内外各地教会的牧者和曾经在母校学习过的同工欢聚一堂,共庆山东神学院建院30周年华诞,诉说神爱丰丰满满……忆往昔——峥嵘岁月山东神学院是一所由山东省基督教两会创办的全日制本科高等宗教院校,坚持"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  相似文献   

7.
正聪明人因为太聪明,容易耍聪明。聪明人向来不屑于做"无用功"。学习由两个字组成,学是模仿,习是练习。聪明人总是模仿快,却不耐烦练习。不耐烦练习的人,也往往没有耐心做事、做人。给大家讲个故事,有个老艺人,他拥有这样一门技艺,就是用两只手玩三只球,有时候还不止三只球。有人找他求师,老艺人的方法很简单,他让徒弟用沙袋练习这个技术,沙袋有一个好处,就是放在地上它不滚走。来跟他学艺的人,前几天学习的内容是把  相似文献   

8.
正先说说这个"求"字,人生下来百日就"做百岁儿",其实是求寿。及长开始求学,继而求爱求婚。此后就有更多的"求"了,求子嗣求平安求发财,什么求医问药、求神问卜等等,不必赘述。这仅仅还是寻求一种外力的帮助,最是伴人终生的是自身自心的求,追求、谋求、贪求、奢  相似文献   

9.
虚心和心虚     
正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人要想事业取得成功,没有众多的人来帮忙,是不可能实现的。而要赢得众人帮忙,这个"好汉"如果没有虚心的态度是不可能聚拢其他"好汉"的。虚心是我们每一个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一种可贵的品质。由于知识和学识背景不同、阅历与经历不同,每一个人都有许多方面肯定是技不如人、学不  相似文献   

10.
有个企业家做决策时,遇到了难题犹豫不决,坐在餐厅的角落里独自一个人喝着闷酒。一位热心人走上前去问道:"先生,您一定有什么难题,不妨说出来,让我给您帮帮忙行吗?" 企业家看了他一眼,冷冷地说:"我的问题太多了,没有人能帮我的忙。"  相似文献   

11.
原因何在     
计文 《天风》2008,(14):31-31
从前,有个孩子既懒惰又爱撒谎。一天,吵着要妈妈做新鞋子给他穿,妈妈说:“只要你帮我做点事,改掉撒谎的坏习惯,我马上做新鞋给你。”  相似文献   

12.
圣经记载了一位十分爱主耶稣的人,他就是"犹太亚利马太城的约瑟"。一般来说大家印象比较深的是他为受难的主耶稣奉献了新坟墓,其实他还为主耶稣做了很多事情。一、不趋炎附势,始终站在主耶稣一边“有一个人名叫约瑟,是个议士,为人善良公义。众人所谋所为,他并没有附从。他本是犹太亚利马太城里素常盼望神国的人。”  相似文献   

13.
《孟子》论性,唯"天下之言性也,则故而已矣,故者以利为本"章最为难解。考该章"性、故、则、利、凿、致"六字尤其是三见之"故"字及孟子的论证理路或修辞,可知该章是言性崇本之意并扬性善、顺性说。"故"字初义从"攵、古"二符出,有人为、过去两基本义,后义又衍生出原本、本初义。"则故"之则、故二字各与"惟尧则之"、"夷子二本故也"之则、故用法同,"本、故"字义同而联构的"本故"一词又义同《荀子》"将皆失丧其性故也"之"性故"。刘宝楠以"性"解"故",杨倞以"本性"释"性故",又以"本"释"故",此用法亦见《中论》"丧其故性"及《庄子》"始乎故,长乎性"等。孟子持性善论,其"天下之言性也"章强调就本性而言性:言本性则当利本性,就人言之则当顺人之善性而为,"则故—求其故"并称即皆求其原、效其本;"则故—求其故"而循本顺性则若治水之"行其所无事",反之则是穿凿。  相似文献   

14.
理诤  后素 《佛教文化》1994,(6):36-37
三个和尚新传理诤编 后素绘弟一人辛劳,无法支撑,往求三个和尚。-\’f’y弟答:三人求神,便可大富。.1 ,包I、 兄叱;,不下种子,无法收获,富从何来,_l 弟答:l-是啊,即请回家,共同勤奋耕作,.I 小和尚闻言,即告弟:I_如此,这般.I,弟依言而行。 ,∥吝,弟也来庙中,兄问:I-你不去播种,来此何事,三个和尚新传@理诤 @后素  相似文献   

15.
三个传道人     
《天风》2020,(5)
正从前,三个传道人来到一个十分荒凉的教会,他们一到教会,便各自发挥自己的能力和长处,在教会勤奋努力侍奉。他们三人一个很有讲道的恩赐,一个很有管理的才干,一个善于做信徒的探访和协调义工的工作,就这样三人以教会为家,不分彼此地工作。一年后,教会很快兴旺起来,他们三人也得到信徒的喜爱。正当教会走向兴旺的时候,三个传道人却开始相互评论谁为教会做的工最大,  相似文献   

16.
宽恕和爱     
赵英秋 《天风》2004,(11):23-23
耶稣的教训及使徒们的书信所要求基督徒做的已远远高过"宽容"二字,圣经不只是让人宽恕,而且还要主动地爱自己的仇敌,以怜悯的心去宽恕一个仇敌,不计较他的过犯,一个充满怜悯之心的基督徒是蒙神所喜悦的,正如耶稣说:"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太5:7)  相似文献   

17.
老师问打翻了墨水的孩子:"你这么做是有意地吗?"或"你这么做是成心地吗?"或"你这么做是有目的地吗?"乍一听去这三种问法的意思似乎是一样的。但奥斯汀结合诸多具体案例,细致考察了"有意地(intentionally)"、"成心地(deliberately)"和"有目的地(on purpose/purposely)"这三个副词性表达的语用和词源,呈现了其中若干"细微而重大的不同之处",并由此切入对道德责任、行动及语言等主题的探讨。本文原为奥斯汀1958年在"美国政治哲学与法哲学学会会议"上发言的草稿,会议的总主题是"责任"。奥斯汀去世后,弗格森等人在其遗稿中发现了这篇手稿,并参照其他手稿整理成文。本文被视为日常语言学派的经典篇章之一。  相似文献   

18.
正向天主祈求乃是每一个基督徒都必须高度重视的日常神业;是每一个爱主的人都必须实践的灵修要素;是每一个度现世生活者都必须熟练掌握的神秘武器、力量源泉。因为只有不断地祈求天主助佑,求他赐给我们超性神力,我们才能战胜人生旅途所能遇到的种种诱惑,保持心灵纯善,日进于德,承行主旨,荣主益人,救自己的灵魂。主耶稣曾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你们求,就给你们;你们寻觅,就会寻到;你们敲门,就给你们开"(路十一9);"如果你们中有两人在地上同心合意地祈求,无论求什么,我的在天之父必定给他们成就"  相似文献   

19.
<正>"你们无论什么人,若不撇下一切所有的,就不能作我的门徒。"经文:路14:25-35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付出代价,跟从主做门徒也不例外。面对跟随的人群,耶稣从来就不曾避讳做主门徒需要付代价的事实,在《路加福音》14章中,面对"极多的人"跟随,耶稣开门见山地告诫:"人到我这里来,若不爱我胜过爱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  相似文献   

20.
正在电视剧《爱的追踪》中,马德庆对他的妹妹文皓说:"你看你做的那些不该做的事,害得大家都不安生。"而她却说:"不安生才是人生。"说实话,人生,很多时候,都是不安生的。这一点,文皓说得没错。可是,一个人如果一辈子都这样,那么他就是失败的、悲催的。人在世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