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发展伦理学是一门新兴的规范性学科,美国的德尼.古莱和我国的刘福森是当之无愧的先驱者,他们都对发展伦理学做出了开创性的巨大贡献。研究发现,国内外学者就发展伦理学源于当代发展问题的价值反思方面基本上达成共识。但是就发展伦理学滥觞于以往学科的内在互动,是以往学科内在催生的必然结果方面,国外学者要优于国内学者。本文试图论证发展伦理学既源于当代发展问题的价值反思,也滥觞于各学科的内在互动。  相似文献   

2.
从价值论切入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揭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价值之维,书写"做中国伦理学"的价值方案,是开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的重要思路。这一思路立足人类文明步入"命运共同体"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社会语境,重点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内在逻辑,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在当下中国的价值语境、价值意蕴、价值使命、价值实现等多重维度入手,讨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需要坚守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学科本色,致力于实现"美好生活"的终极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3.
克里斯托弗·哈尔贝希系统阐释了美德的概念意涵,并第一次从本体论层面回答了“什么是美德”这一基础性问题,构建了内容丰富的美德本体论。不同于以往美德伦理学家对美德概念的解读,他认为美德不是“有用的性格特征”,而是“具有内在价值的性格特征”。哈尔贝希将托马斯·霍尔卡的递归理论发展为一种更突出美德概念之基础地位的“美德递归论”,认为内在价值是理解美德概念的关键。根据“美德递归论”,美德是对其他内在价值的态度,且其本身也具有内在价值。从某种程度上说,当代美德伦理学的理论发展已陷入瓶颈期,哈尔贝希对美德概念的重新阐释有效解决了当代美德伦理学对美德概念和美德本体论关注不足的问题,他的伦理学说为“美德伦理学”之后的“美德理论”贡献了崭新且极富启示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职业会塑造人的品格,反思会改变人的行为,尤其是人的道德行为。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研究伦理学、道德哲学是否让人在道德上变得更加善好。这一问题既关乎知行合一问题、也关乎职业伦理问题。近十年来的心理学、实验哲学的经验调查研究表明反思和道德行为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明显。另一方面,按照韦伯的立场,学者应该以学术为内在天职,不应该以道德规范要求学者,从而降低学术研究的真理性。价值中立是现代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但问题在于,伦理知识不同于一般理论知识,具有实践特征,要求反思/知识和行动的内在关联。理解反思与道德行为之间关系的两个面向(经验与规范),有助于理解伦理学本身的性质,从而对反思和道德行为之间的关系给出一种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佩莱格里诺在反思当代医学伦理学的社会建构主义路径和后现代程序伦理建构路径的基础上,立足医学哲学对医学本质、医学目的的确认和医学基本概念的澄清,建构其医学伦理学理论。佩莱格里诺基于医学哲学建构的医学伦理学是充满内容的内在于医学的伦理学,具有深厚的人文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6.
唐凯麟教授 5 4万字的大作《伦理大思路——当代中国道德和伦理学发展的理论审视》,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 ,细细读来 ,生出许多感受。客观而言 ,当代中国伦理学研究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就 ,但如何形成有中国特点的现代伦理学却还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唐凯麟教授在这方面进入了深入的探索。伦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 ,其根基在于生活 ,也只有源于生活的伦理学 ,才是有生命力的伦理学 ,中国现代伦理学的源泉也只能是中国现代的社会生活。唐教授是我国改革开放后较早研究伦理学的学者之一 ,《伦理大思路》可说是他对自己近二十年来伦…  相似文献   

7.
应用伦理学的出现,既发端于伦理学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又导源于现代社会道德问题“井喷式”爆发的客观需要。在生活世界不断拓展的背景下,应用伦理学的谱系在不断延伸拓展,但是其内在和外在张力都已经显现,即谱系之内的不同支脉各自孤立,相互隔膜;谱系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裂隙也在增大,更多地是在追随式地“防御”而失去了价值前瞻和引导的功能。这种状况预示着应用伦理学调整、转向的必要。  相似文献   

8.
发展伦理学是关于发展的目的追求、价值取向、伦理原则、道德规范的应用伦理学分支学科,是引导人们过一种美好生活的伦理学。发展伦理学须面对和回答为什么发展以及人类应当如何生活、如何共同生活、如何幸福生活的问题,由此也就生成了人为本、天人合一、公平正义、身心和谐等基本原则。以发展伦理为道德灯塔的当代社会发展应当是以人为本的发展、全面协调的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医学伦理学学科得到大发展,学术研究的开端和学科发展的某些标志性事件值得纪念。但反思以往的发展状况,该学科尚未成熟,诸如在研究对象的确定与表述,"医学道德"与"医学伦理"两个最基本概念的界定与使用,三个伦理学理论的理解与运用,以及生命神圣论、生命质量论和生命价值论的伦理阐释等方面并未达成共识。进入新时代,医学伦理学在繁荣有关学术、医学伦理教育教学、参与医学研究和临床试验、确立医疗卫生工作规范以及对敏感医学问题和社会关切的积极回应等方面,尽管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可以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10.
<基因伦理学>是德国哲学家库尔特·拜尔茨发表于1993年的专著,这本书的副标题为"人的繁殖技术化带来的问题".基因工程伦理学是当代生命伦理学的重大课题.有关基因工程伦理问题的研究早已超出了这一学科的狭窄范围,成为广大哲学家、特别是伦理学家共同的探讨、争论对象,因而也就成为当代伦理学最主要的前沿性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转向生活世界的伦理学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向生活世界的伦理学变革,使当代伦理学研究从对普遍化的道德原理和道德体系的知识论建构转向对以现代性问题为背景的现实生活世界的道德关切.在这种变革中,当代伦理学研究实现着从体系意识向问题意识的转变,引发了应用伦理学的勃兴和德性伦理传统的当代复兴,从而使伦理学的人学价值意蕴得以彰显.当代伦理学的发展还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面向现实生活世界,实现问题意识与理论意识的互动、德性伦理与规范伦理的整合、道德共识与差异伦理的和谐.  相似文献   

12.
伽达默尔真正实现了诠释学与实践哲学的统一,并从存在论意义上将实践理解 为伦理学实践。不同于一般的关于行为规范的伦理学,伽达默尔的“哲学伦理学”从存在论 的高度处理实践哲学与价值伦理的内在联结,并把价值存在论问题当作伦理学核心,通过实 践理性反思,回溯前科学的人与对象的原始关系即人的现实存在的明见性来思考和确立人 的普遍价值意识与“共同的伦理”。同时,伽达默尔指出了当前伦理学发展的困境和新突破 的可能:既继承和吸收康德的先验主义道德哲学的严格主义和形式主义的纯粹性和无条件性 ,又高度重视和肯定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人之具体存在伦理经验的有条件性、可疑性、境况 性,并以此为基础阐明了“作为一门哲学的伦理学如何可能”。伽达默尔的伦理学思考触及 了伦理学本身的存在论分析,是当代伦理学发展不应忽视也无法绕开的重要思想理论。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为我国当代经济伦理问题研究和学科的形成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回顾40年来中国经济伦理学的发展,从无到有发展壮大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伦理学园中的主干和显学。经济伦理学科体系逐步完善,在市场经济伦理、经济公正、经济自由、道德资本、信用道德建设、企业伦理等研究热点和焦点方面彰显了学科价值和学术特色,经济伦理的理论史研究日臻完善,"走出去"国际交流成绩斐然、实现重大突破,经济伦理学的中国话语体系已经形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中国经济伦理学在经验总结和趋势展望基础上,在新时代重新出发。  相似文献   

14.
从当代价值视角审视中国传统科技伦理不难发现:传统科技伦理具有超越民族和时代的价值和意义.一方面,中国传统科技伦理的活性元素对于现代科技伦理学、生态伦理学、建筑科学等学科的发展有重大的理论借鉴价值;中国传统科技伦理中的真知灼见也是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的一剂良方和克服当代人类科技异化问题的理性选择.另一方面,传统科技伦理在理论内容上存在着巨大的空缺,在实践方式上具有诸多不足.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当代城市设计理论对"什么是一个好的城市设计"缺乏深入反思,忽视对城市设计价值基础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以及我国城市设计实践中存在的价值失序现象,探讨了城市设计的伦理之维。分析作为一种伦理行为的城市设计,反映的是城市设计蕴含的伦理因素及其与伦理学的内在相关性。总结城市设计学者提出的好的城市设计标准,提出具有伦理特质的价值目标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城市形态人性化、城市环境宜居性和公共空间公平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并阐明了城市设计伦理的基本原则,即公共性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和可持续性原则。  相似文献   

16.
当代伦理学的新发展:女性主义伦理学评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女性主义伦理学是当代伦理学中反主流规范伦理学中的一支。它将女性身份作为反思西方社会生活的一个符号代码,试图以性别分析方法剖析伦理学领域内性别权力的运作,以结束使女性受压迫的伦理意识和谋划,达到更合理的对伦理道德的理解。同时它批判了规范伦理学的普遍主义理论体系与论证方式,质疑了主流伦理理论的基本预设与价值建构。女性主义伦理学探究是一个正在进行的过程,当代伦理学多元化发展的潮流中,女性主义的探究为伦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空间。  相似文献   

17.
当代伦理学面对一个特殊困境,即伦理学的空间在不断萎缩。当代伦理学对伦理问题的理解日渐贫乏单调而且脱离事实,而政治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却为伦理学问题提供了许多不可忽视的有效解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现代和当代的制度、规则和价值观形成了"淘汰伦理"的机制,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伦理的效力,压缩了伦理的有效空间。伦理学如果不能回归本源去重新反思形而上的问题,就终将失去立足之地。  相似文献   

18.
西方道德责任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金鸿 《哲学动态》2008,40(4):58-64
目前随着对自由思想的反思和应用伦理学的勃兴,人们越发意识到"责任"所起到的比以往巨大得多的作用,"责任在当代道德理解中已经成为一个关键术语"[1],道德责任问题又被重新置于伦理学研究的重要地位,并获得了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技术伦理学何以可能"的追问关系到技术伦理学的学科合法性,是技术伦理学必须回答的首要问题。虽然以往的研究对"技术具有价值负载性"的命题进行了论证,但在进一步论证"技术为何负载伦理价值"这一命题还不够充分,本文从"自由"、"信息"和"中介"三个角度,把技术的价值负载性的论证推进到技术的伦理价值负载性的层面,从而为技术伦理学这门学科的合法性寻找深层的理据。  相似文献   

20.
罗国杰教授作为中国当代著名伦理学家、新中国伦理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对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包括学科体系、理论体系和教材体系作出了杰出贡献。就新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创建与发展而言,他呕心沥血积几十年之所成,带领团队矢志不渝地从事建设活动,并在理论与实践以及人才培养诸方面都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极大地缩小了伦理学学科体系同其他相邻学科的差距,进而使伦理学学科得以无愧地立于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之林,发挥了引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方向并为其培根铸魂的伦理妙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