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姥姥是一位慈祥可敬的回族老人,她的大半生都生活在旧社会。姥姥无常的时候享年84岁高龄。当时我还很小,朦胧中只记得,姥姥是一位满头白发体态瘦弱的老人。有关姥姥的故事,我是从母亲那里得知的。姥姥一生中有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年轻时姥爷为了生计领上惟一的儿子下了关东,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一走就是几十年,后来才听说,姥爷父子俩都“无常”在了关外。姥爷走后,姥姥在凄风苦雨中将我的母亲和姨妈带大。再后来,姨妈嫁到了外地,家中只剩姥姥和还没有成年的母亲相依为命。后来,母亲嫁给了本村自幼孤苦的父亲。于是姥姥就成了这个新家庭…  相似文献   

2.
正小时候,我非常喜欢去姥姥家,不仅因为姥姥、姥爷非常疼爱我,还因为姥姥村里每年都在村子中央的大槐树旁搭一个大戏台,请一个小剧团到村子里来唱戏。而像我一样大小的孩子,在姥姥家最热闹的事情就是跟着大人一起看戏。夕阳已经落下,早早地吃完晚饭,和姥爷、姥姥一起来到村中唱戏的地方。戏台比较简陋,设在村中  相似文献   

3.
正我爱读书,也爱喝茶,书香悠悠,茶香缕缕,伴我流年的好时光。小时候,在姥姥家生活,姥爷爱读书饮茶,姥姥爱养花做美食。每每回想那时候的生活,是那么快乐美好。退休在家的姥爷每天早早起来,姥姥已烧好热水,为姥爷沏好一杯茶,自己顺手也倒了一杯。顿时,馥郁的茶香扑鼻而来。姥姥手艺高超,早餐自然也是丰富可口好吃的。饭后,  相似文献   

4.
最后的牵手     
姥姥七十六、姥爷七十三岁时,双双被查出得了癌症。姥姥得的是胃癌。什么也不能吃了,吃一口呕一口。姥爷得的是口腔癌,脸肿得不成人形,每天只能进些流  相似文献   

5.
母亲的侍奉     
田素良 《天风》2014,(11):54-54
我的母亲名叫吴桂英,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她温柔善良和蔼可亲,但凡与她接触的人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她是一位"好心人"。 一、尽忠孝敬,遵主诫命 1959年夏天,我的姥姥突然全身瘫痪,躺卧病榻。当时年仅15岁的母亲从此承担了所有家务和照顾姥姥的任务。对长年瘫痪卧床的姥姥,母亲细心照料,无微不至。姥姥脾气急躁,母亲便凡事尽量顺着姥姥,想方设法讨姥姥喜欢。  相似文献   

6.
陪伴     
正春末夏初时的清晨,我徜徉在楼下的花园里,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品味着大自然馈赠的清丽。无意间,那盛开了满树洁白的槐花映入了我的眼帘,使我不禁想起远在故乡的姥姥。淡淡清香,牵引着我的思绪飘向那段美好的童年时光……儿时的记忆里,姥姥是最常陪伴我的人。姥姥家住乡下,远离闹市的喧嚣,这里有着乡下独有的静谧。夏日清晨,我会随姥姥来到房屋旁边的菜园,待姥姥浇水、除草,侍弄完菜地的农  相似文献   

7.
母亲做乳腺癌手术那年。我正在离家很远的一座城市上大学。姨妈电话打来,告知我母亲住院,让我速回。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赶到医院时,母亲静静地躺在床上,脸色苍白,像是熟睡一般。不知怎么,我的眼泪开始止不住地往下淌。我问陪伴在病榻前的姨妈,妈妈得了什么病?姨妈把我拉出病房,说,你先别激动,她……她得了乳腺癌,刚动手术切除了。医生说切除后就可以控制癌细胞的扩散了……任凭姨妈怎么安慰,我的眼泪淌得更厉害了。我可怜的母亲。父亲刚刚去世两年,为什么上天如此  相似文献   

8.
正小时候我总挑食,爸爸妈妈经常端着碗在后面追赶着,才终于撵上我,连哄带骗地恳求我吃上一口,我却丝毫不领情。我最爱吃姥姥做的菜,于是,爸妈总会开上一个小时的车把我送到姥姥家,还未进门,就能闻到红烧肉和糖醋排骨的味道。夏日傍晚时分,姥姥的身影映在门帘上,我看着她熟练的动作:倒油、热锅、加葱姜爆锅,  相似文献   

9.
非血之爱     
爱有无数种分类,我以为最简单的是以血为界。一种是血缘之爱,比如母亲之爱子女扩展至子孙爱姥姥、姥爷、爷爷、奶奶,亲属爱表兄、表弟、堂姐、堂妹……甚至爱先人爱祖宗,都属于这个范畴。还有一种爱在血之外,姑且称为——非血之爱。比如爱朋友,爱长官,爱下属,爱动物……最典型的是爱自己的配偶。  相似文献   

10.
一个月前,我去姥姥家探亲,听到一件既老又新的新闻,这就是该村几十年前闹得鸡犬不宁的“黄大仙”作祟之谜,今日终于揭开谜底。笔者出于好奇,追问此事的来龙去脉。姥姥家人跟我一讲,简直就像在听一个有趣的民间故事,颇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11.
孺子可教     
姥姥因为疾病做了子宫摘除手术,因此只生育了母亲一个孩子,我从小就和姥姥生活在一起以慰其情。在不知不觉中听着姥姥讲的妖魔鬼怪的故事长大了。姥姥身体还硬朗,70多岁的时候又开始帮我带孩子。于是太姥姥又给孩子重复起了那些红毛绿眼长舌头的故事,什么鬼搭墙、吊死鬼吓人、黄鼠狼迷人等等。这种教育的后果是孩子很胆小,一到晚上就怕黑,而且一旦什么事情成功了就会说“阿弥陀佛”。孩子6岁时,我把他接到身边上小  相似文献   

12.
正曾经一度,我鄙视甚至痛恨我的家,那个隐在山沟、穷困破败、给了我血肉的原生家庭。父亲哥儿一个,自然我也从未感受过来自伯伯叔叔姑姑们的疼爱帮衬;打记事儿起,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皆已成故事,只是野外几个低矮荒凉的坟头,没尝过隔辈亲的甜蜜。  相似文献   

13.
我小时候,姥姥家有一个燕子窝。和一般垒在屋檐下的燕子窝不同,这个燕子窝垒在堂屋里的檩条上。听姥姥说,当初燕子也是把窝垒在屋檐下的,她从不许别人动燕子一指头,更不允许捣燕子窝,任堂前燕粪点点。  相似文献   

14.
信仰的传承     
张浩明 《天风》2022,(10):45-45
每个人接受信仰的方式和原因各不相同,读到圣经《提摩太后书》1章5节"想到你心里无伪之信,这信是先在你外祖母罗以和你母亲友尼基心里的,我深信也在你的心里"的时候,就可以知道提摩太的归主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家族就有信仰的传承.由此我就想起在我的信仰之路上也有像罗以一样的外祖母,在东北我们将外祖母称为姥姥,她就是我信仰的启蒙人.姥姥信主有40多年,虽然她没有上过学,但是对信仰很清楚,并承担起我们家族传福音的重任.正是因为姥姥的信仰,影响了我们家族里的每一个人.  相似文献   

15.
弥留之际     
我的姥爷住院了,看来行将离开人世。我到医院去看他。姥爷已经八十多岁。我看他浑身的皮肤部贴着骨头,眼睛里也没了神。据说已经好几天不能饮食了。姥爷在我的印象中一向和蔼平静。如同暮春的风。几乎令人觉察不出他的存在。然而这一次他却让我吃了一惊,仿佛突然相识。“一个人在他生和死的时候最为人注目”。这话是对的,我从一个既陌生又熟识的老者身上,似乎体味出一丝人生的奥理。  相似文献   

16.
2003年11月4日铁岭县蔡牛乡4个男人陪着一个女病人,乘一辆白色面包车于晚上9时来我诊所看病(相距35公里以上)。先下来一人到屋叙述病情:说该病人父亲的“魂”附在病人的身上了,管自己母亲叫老伴,管自己的大姐叫大女儿。问医  相似文献   

17.
<正>家庭中的父母角色分工及其与子女之间的互动,一直是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及家庭社会学等领域所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长期以来,受社会性别分工的影响,不论中西方都遵循着"父主外,母主内"的家庭养育分工;父亲通常充当"养家糊口"和"重要他人"的角色,母亲则通常是儿童的"依恋第一人"。因此,在家庭研究中,有关母子互动、母子关系及母亲影响的内容非常丰富。但随着女性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职业母亲比例上升,家庭中的父母角  相似文献   

18.
一位母亲向我诉说她的苦恼:她的儿子都十五六岁了,也算是个大男孩了,其他方面都很优秀,就是太爱粘人。平日里,总是缠着父母;说话时拉着母亲的手,动不动就抱抱母亲,很皮;和同  相似文献   

19.
一杯热茶     
父亲不爱杯中物,唯好热茶,饭后静坐抑或劳作间隙,母亲总会悄默声地递给父亲一杯喷香的热茶。父亲接茶不言语,母亲递茶亦不吭声。有时我也纳闷:父亲和母亲今年都是将近八十岁的人了,可谓相濡以沫、白头偕老,可从我记事时起,风风雨雨这么些年了,我就没有看见过一回、听到过一次老两口在一起说句“贴己话”,用句时下流行的话说:一句“烫人”的词儿都没有,更谈不止什么卿卿我我、缠缠绵绵了。但,两位老人却是那么的默契与平和,好像心有灵犀一点通似的:父亲切了菜,一旁的母亲保证悄默声地把菜盆递过去;父亲劈完了柴回到屋里,母亲保证悄默声地递上…  相似文献   

20.
正我生孩子的喜悦姥姥是第一个知道的。孩子有病的消息姥姥是最后一个知道的。不想让90岁的姥姥再替我分担这份苦难了,尽管我无论如何是支撑不了的。姥姥把人类不可避免的灾难称之为"天黑了"。姥姥从前说过:"天黑了就是遇上挡不住的大难了,你就得认命。认命不是撂下(放弃),是咬着牙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