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文以《辩证法的内部对话》和《保卫马克思》为文本依托,尝试从西方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两条线索的辩证互动出发,探讨毛泽东《矛盾论》这一作品在黑格尔主义与反黑格尔主义之间的复调式理论立场,从而对《矛盾论》中的哲学逻辑从辩证法与本体论的意义上加以澄明。  相似文献   

2.
刘泽华先生《我在"文革"中的思想历程》以及陈定学先生《〈矛盾论〉是毛泽东的原创吗?》两篇文章对《矛盾论》是否毛泽东原创提出了一系列质疑,对此,本文具体考察了《矛盾论》与苏联30年代哲学教科书、李达《社会学大纲》、艾思奇《研究提纲》的关系以及《矛盾论》在收入毛选时的编撰情况,指出毛泽东是《矛盾论》的唯一作者、原创者。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同志的重要哲学著作《矛盾论》同其姊妹篇《实践论》,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深刻批判了党内曾经一度严重存在的主观主义思潮,为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奠定了理论基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我们党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50年来,《矛盾论》在我们党的思想理  相似文献   

4.
《实践论》、《矛盾论》(以下简称“两论”)是毛泽东的两部重要哲学著作,它们构成了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核心。在“两论”问世70周年的今天,客观地、公正地评价这两部著作,对于我们深入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事业,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两论”的成因、修改及理论来源1.“两论”的成因《实践论》、《矛盾论》是在批判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错误思想、总结中国革命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但其直接原因是为了在抗日军政大学讲授哲学。1937年4月起,毛泽东应抗日军政大学的邀请为干部和学员讲授哲学;至“七·…  相似文献   

5.
孙正聿 《哲学研究》2015,(3):3-10,128
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既是实践论的矛盾论,又是矛盾论的实践论。从理论性质上看,这两部著作都是实践论的认识论;从理论内容上看,这两部著作都是实践论的辩证法;从理论渊源上看,这两部著作都发挥了"辩证法也就是认识论"的基本思想;从现实意义上看,这两部著作都是指导实践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毛泽东的实践智慧的辩证法或辩证法的实践智慧使得"灰色"的理论变得熠熠生辉,使得"朴素"的现实变得厚重深沉。在实践智慧中,现实活化了理论,理论照亮了现实。《实践论》《矛盾论》的"实践智慧"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6.
现代性批判理论的发展也是现代性困境逐渐暴露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另类现代性规划以身体与理性的二元关系为切入点,将现代性定义为基于财产所有权之上的主体性生产装置。因此,追求主体性的自我生产权实现的可能性就成为反思现代性的新范式。另类现代性规划就其本质而言,是以身体与新劳动范式结合,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论的当代重构。它以共同性财富为基础,以主体性政治为内容,以"出离"为手段,试图在新技术条件下建立新的社会关系和新人性来获得主体性的自我生产权,为共产主义的实现创造条件。另类现代性规划的身体立场凸显了其对新技术条件下个体生命形态的关怀,但由于无法超越现代文明提供的价值理念,从而构成对现代性的反思与完善而非彻底决裂。  相似文献   

7.
正2017年9月16日至17日,由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与中国列宁思想研究会主办,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毛泽东思想研究所共同承办的"列宁、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术研讨会暨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第24次年会在武汉大学召开。来自全国30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近30位学者在大会上作了主题发言。与会代表们以纪念俄国十月革命100周年和毛泽东《实践论》《矛盾论》(以下简称"两论")发表  相似文献   

8.
阿尔都塞是不是结构主义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尔都塞是不是结构主义者?对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顾良同志在《马列研究资料》1986年第3—4期合刊上发表了《关于阿尔都塞的亚眠的答辩》一文,认为“用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来概括阿尔都塞并不十分确切,因为它可能使人把阿尔都塞的一个次要方面误认为是他的基本特征”。顾良  相似文献   

9.
《实践论》《矛盾论》(以下简称“两论”)是毛泽东在革命战争时期完成的两篇哲学论文 ,准确地把握“两论”的精神实质 ,对于正确理解毛泽东及其思想① ,特别是作为一般性理论基础的哲学思想无疑是极为关键的。所以 ,当诺曼·莱文在《辩证法的内部对话》② 一书中把目光投向毛泽东所领导的中国革命与延安道路的时候 ,他所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以一位西方学者的特有的理论视角去进行了他本人对于“两论”的诠释与注解。一毛泽东的历史和政治生涯正好处在现代史上最动荡的年代 ,他的文字生涯大约有 6 0年 ,期间他写了大量的个人文献。在这样的…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同志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活动中,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理论功绩,是把矛盾、联系、运动这三大范畴更好地统一起来,进一步揭示了唯物辩证法的逻辑体系,推进了唯物辩证法的科学理论。这在他的名著《矛盾论》中就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我们看到,《矛盾论》并不是在那里孤立地讲矛盾,而是以矛盾为基础讲运动、变化、发展,讲事物的普遍联系,讲“许多的哲学问题”。通过《矛盾论》,我们不但可以清楚地看到矛盾、联系、运动三者的统一,更深刻地认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而且还可以看到“矛  相似文献   

11.
革命与现代性并非处于二元对峙的关系之中,以历史性眼光观察,二者在本质上呈现出"正-反-合"的辩证发展图景。在毛泽东重构中国现代性的理论与实践中,革命与现代性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实现了有机融合,即"革命的现代性"。它在很大程度上致力于完成双重维度的超越功能:一方面,"革命的现代性"在理论谱系上仍从属于现代性的一般逻辑,因而代表了对前现代意识的变革与超越;另一方面,"革命的现代性"通过革命的手段弥补了现代性进步意识消却的弊病,从而以一种"另类现代性"的方式规避西式现代性的一般弊端。  相似文献   

12.
今天,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八十五向年的时候,重温《矛盾论》,对于我们完整地准确地领会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体系,对于深入揭批林彪、“四人帮”,对于实现新时期的总任务,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这里,只谈谈我学习《矛盾论》中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的体会。 在《矛盾论》中,毛泽东同志根据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针对王明为代表的机会主义者把马列主义理论教条化、神秘化的荒谬行径,专门研究了共性  相似文献   

13.
阿尔都塞作为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开拓者早已为学界熟知,但在其最经典著作中,一些重要概念仍待梳理,"不同时代的交叉"就是一例。本文主要依托《读〈资本论〉》与《保卫马克思》,挖掘阿尔都塞重要但未受到应有重视的时间性概念,阐发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时代理论,拨正关于阿尔都塞的理论倚重共时性分析而轻视时间性问题的片面观点。本文初步考察"不同时代的交叉"概念脱胎于《资本论》的文段,尝试评价该概念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内的独特价值,并简要交代它在理论界的影响和争议。这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想,乃至马克思本人的社会历史理论。  相似文献   

14.
论坛荟萃     
论坛荟萃雍涛:《实践论》、《矛盾论》的当代哲学意义《实践论》《矛盾论》(以下简称“两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经验的哲学概括和总结。从文化现象看,“两论”具有“双重文化性格”,即它既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又具有中国传统哲学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5.
在朗西埃思想的整体形成中,阿尔都塞的影响几乎是决定性的。20世纪60年代初期,青年学生朗西埃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新教父"阿尔都塞之间的相遇,奠定了朗西埃日后与阿尔都塞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路的一种充满张力的争辩性关系。阿尔都塞对马克思主义所作的结构主义式的理论创新,具有开启一个时代的革命性意义。而朗西埃谨遵师教,对《资本论》做出症候式解读并以此而形成其学术处女作《"批判"的概念与"政治经济学的批判":从〈1844年手稿〉到〈资本论〉》,尽管在其日后"背离"马克思主义的学术道路中屡遭否弃,但其思想的基本立场乃至学术方法等其实都可以在这篇论作中找到某种理论"原型",因此,可称之为朗西埃学术思想的一个"反向"的起点,或者是"结构性"的开端。  相似文献   

16.
新书架     
中山大学刘嵘教授新著《毛泽东哲学思想新篇——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一书,已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部专著是作者长期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结晶。本书以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为中心,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有机地把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研究同中国现代化建设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毛泽东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国  相似文献   

17.
为配合广大干部和群众学习毛泽东哲学思想,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学习毛泽东哲学思想》一书,将于今年四月与读者见面。《学习毛泽东哲学思想》一书,是阐述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矛盾论》等八篇著作的专论,共有十五篇文章。中央文献研究室龚育之同志写了《从<历史决议>谈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学习和研究》,该文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根本特点及其发展历史作了系统的阐述;军事科学院的范硕、董玉厚、郝生章等同志对毛泽东同志几篇军事著作中的哲学思想作了深刻的论述;中央书记处研究室的贾春峰、滕文生和中央党校哲学教研室的杨春贵等同志写了学  相似文献   

18.
任何翻译都是一种诠释行为。由于《论语》文本的开放性、概念的模糊性以及中外语言文化的差异,《论语》英译的诠释性更加突出。20世纪是《论语》翻译和研究的高潮期,出现了大量的英语译本。中外译者在《论语》英译中采用创造性翻译、现代性解读、哲学诠释、语言分析以及中西文化比较等多种诠释方法,既丰富了对《论语》和孔子的理解,也导致了对儒家思想和中国文化的利用和曲解。  相似文献   

19.
张明 《学海》2014,(6):11-15
通过将《矛盾论》与苏联教科书或其他哲学著作进行简单地"逐字逐句"的形式对照研究,认为字面上"雷同"的对比结果是可以直接占有的"证据",从而将《矛盾论》判定为"抄袭"的做法,一方面犯了"过度还原"与"化约主义"的错误;另一方面也陷进了所谓"证据的陷阱",甚至是"无证据的主观臆想"之中。所以,必须摒弃"直接阅读"模式的限制,运用"症候阅读"方法面对"证据",寻求出表层"符码"背后的深层问题域,从而达至新的理论生产式。在"直接阅读"模式支撑下对《矛盾论》进行简单的"形式对照"研究,其遮蔽了堆积而成"符码"背后的深层内容,即《矛盾论》的真实写作意图、理论旨趣及其内在本质精神等,而仅仅拘泥于概念、字句和表述方式等表象内容"雷同"地争论之中,从而人为混淆以《矛盾论》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质性差别。  相似文献   

20.
经党中央批准,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八十五周年,本刊这一期发表了毛泽东同志给哲学家李达同志三封信的影印手迹。 这三封信的内容是商讨哲学问题的。它包括毛泽东同志对自己著作《实践论》和《矛盾论》的修改意见,对李达同志的著作的评价和修改意见,以及对哲学普及工作的建议。此外,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