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绣金匾》是中国现代音乐史上一首经典名作,最初的词曲作者是陕甘宁边区的民间艺人汪庭有。从歌词看,他创作的《十绣金匾》体现了劳动人民对于革命政权、革命领袖的深情赞颂,属"感时"之作。1976年,周恩来、朱德、毛泽东三大开国元勋相继去世,歌唱家郭兰英通过改词和变调,将《绣金匾》变换成一首表达"悼念"之情的现代祭祀诗,感动了一代代中国人,发挥了重要的教化作用。现代社会依然需要强调"祭祀观念",从古典乐教到现代乐教,其精神实质一脉而相承。  相似文献   

2.
《资本论》是马克思一生最重要的著作,从早期准备稿开始,《资本论》构思经历了从"六本书计划"到"三卷四册结构"的发展,最后形成了《资本论》三大手稿。在此基础上,编辑出版了《资本论》第1—4卷。详细考证《资本论》的历史发展和传播过程,深入揭示《资本论》的逻辑结构,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资本论》,而且有助于重新定位马克思理论。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站在唯物主义立场上对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从根本上进行了重新认识。这是由于这一方法本身的任务改变了:这一方法是作为现实地研究具体的客体来运用,而不是作为从根本上“决定思维”的体系的笼统轮廓来运用了。作为认识的基础性因素的经验,可以在这样了解的思维任务的前后联系中加以考察。譬如,在思维的现有内容同经验方面相反的例子发生冲突的条件下,就必须从逻辑-方法论上分析行为的各种“狡计”的观点而言,情况就是这样。实现这类克服理论思维与经验知识的矛盾的“狡计”是《资本论》中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所独具的特点(这正是“实事求是”地研究现实存在的客体的一种方法)。如果说黑格尔的辩证逻辑是一种思辨思维的逻辑,那么,体  相似文献   

4.
<正>【主持人语】《资本论》是马克思的代表作和马克思主义传统的经典,《资本论》研究乃是常议常新的话题。或许由于《资本论》所涉及问题的现实性和尖锐性,百多年来有关的研究在旨趣上往往趋于两极化,或偏于反对,或偏于辩护。本专题之拟议,目的首先不在于关切现实,而在于推究学理,庶几改进有关的哲学研究。《资本论》的逻辑因其作者有所指引和强调,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然而仍多未发之覆。至于较逻辑更为隐蔽但更具理论建构性的修辞,《资本论》研究一向疏于关注和评论。马建青的《资本论》的目的论修辞从深层修辞的角度重新梳理并评议了《资本论》中目的论解释  相似文献   

5.
将《资本论》中的辩证法仅仅理解为一种叙述方法和研究方法,这是一种对辩证法理论的外在性理解。辩证法作为逻辑学,不仅是认识理念的逻辑进程,而且是实在主体自身的逻辑展开过程,是主客体相统一的逻辑。在与形式逻辑相区分的意义上,我们可以将其称为"内涵逻辑"。思想运动的内涵逻辑处理的是思维领域的主客统一的逻辑,属于辩证法的低阶问题。社会历史领域则是人类所面临的最为复杂的领域,求解社会发展的内涵逻辑属于辩证法的高阶问题。《资本论》中的辩证法通过批判旧世界而发现新世界,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出来,它所处理的正是辩证法的高阶问题。  相似文献   

6.
21世纪资本范畴的内涵是什么?如何揭示全球资本逻辑的扩张与全球经济正义冲突的深层原因?对此问题的反思,引发出更为深刻的问题域:如何把握当代生存世界金融化的本质,如何全面而又深入地解读资本与中国现代性发育的哲学原理?本文指出,21世纪的资本运动给了当下中国新的觉醒,资本如何从经济理性上升到政治理性,这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深层寓意,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到马克思的《资本论》再到21世纪中国版的"人民财富论",其间包含着最具有历史进步意义的制度创新和人的自由解放的实践预设。  相似文献   

7.
晚年马克思的创作情况如何,他所作的大量笔记与《资本论》的关系是怎样的?以劳伦斯·克拉德、诺曼·莱文、凯利等人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学者主要持“放弃中断论”,即所谓晚年马克思中断与放弃了《资本论》的研究和创作,回归并转向了经验人类学。凯利曾明确指出:马克思晚年已放弃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政治思想一直是国内外理论界讨论的热点,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前苏联和东欧等国政治格局巨变后,马克思的政治理论受到西方自由主义者的质疑。如波普尔、哈耶克就认为马克思是民主的敌人,他的社会主义理论意味着奴役和独裁,按照马克思的政治理论,必然会导致集权和纳粹主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论作为一种修辞形式,可有效解释人如何突破有限性通达无限性。对于目的论这种泛灵论的世界观,马克思一向是极力反对的。但有证据表明,马克思仍在《资本论》中不自觉地运用着目的论修辞。当马克思引用黑格尔的带有目的论结构的论断——理性的狡猾——来支撑不假于此便无法言说的观点时,他也就发出一个讯息:他是在目的论解释框架中说明问题的。而当马克思冒着风险把历史或人类诸如此类的范畴隐喻化为超级主体时,他也就在运用着目的论修辞,与此相关的是无意示人的目的论图景的显露。事实上,马克思的理论自觉和理论实际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具有严格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四章"货币转化为资本"部分的结尾表达了一个生命政治的后果:资本家昂首前行,工人尾随于后。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从这一生命政治的结果去追溯《资本论》与生命政治的内在关联,我们会发现:这种规训是通过惩戒肉体和调节生命两种方式实现的,从而造成了对现代社会中雇佣工人这一生命基质的剥夺。生命政治与劳动力概念密不可分。在生命政治的意义上,资本对劳动力的支配权一方面表现为资本家通过纪律对工人的规训和管控;另一方面表现为资本把劳动力本身由"活劳动"变为"死劳动"。生命政治的两种权力技术在《资本论》中获得了完全的意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资本论》揭示出现代社会的生命政治。  相似文献   

11.
<资本论>作为马克思的最主要著作,体现多方面的统一性.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专题研究,它是一部政治经济学著作;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系统分析,它是一部哲学著作;作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规律的论证,它还是科学社会主义著作.  相似文献   

12.
《学海》2015,(6):126-131
马克思的《资本论》,蕴含着深刻的伦理意义。以劳动价值理论为基石、剩余价值学说为精髓的马克思经济学说,是在唯物主义历史观、伦理观的基础上创立起来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创立,又使唯物主义历史观、伦理观得到了全面的、周详的科学证明和运用。《资本论》中,马克思在深刻揭示商品交换中伦理关系与伦理意义的同时,鲜明地阐释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特殊范畴的伦理意义和伦理界限,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伦理道德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3.
《资本论》的哲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看待马克思《资本论》的哲学意义?这是一个迄今为止远未完全解决的重大问题。在国内外学术界中,有两种较为流行的理论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资本论》只是政治经济学著作,马克思一生只是一个经济学家,马克思《资本论》谈不上有什么特殊的、重大的哲学意义,大多数西方经济学著  相似文献   

14.
《资本论》与《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在哲学逻辑上是有差异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以劳动本体论为基础,强调人的主体性与自由;《资本论》则揭示出资本是一个结构化的形式体系,主体或者是资本的人格化,或者是资本增殖的工具。相比于作为主体的人来说,资本才是真正的主体,或者说是绝对客体,这是与劳动本体论完全不同的哲学构架。《资本论》与《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虽然有诸多的思想连续性,但在深层构架上是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15.
《资本论》从总体上讨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构型。在日常生活层面,商品交换使人进入一个形式化、结构化的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结构中;在社会结构层面,资本逻辑的展开使资本主义社会存在呈现出形式化、结构化特征;日常生活与社会结构的结构化运转,使得社会意识主要体现为拜物教意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构型的批判分析,为我们理解资本逻辑的运行与人的社会存在状况,提供了有力的指导。从资本逻辑入手重新讨论马克思的哲学,既是深化中国的《资本论》研究的现实切入点,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6.
<正>2009年7月4-6日,由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和大庆石油学院、齐齐哈尔大学联合主办的"马克思哲学与《资本论》学术研讨会"在大庆市和齐齐哈尔市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南开大学、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黑龙江大学、深圳大学、大庆石油学院、齐齐哈尔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  相似文献   

17.
强调中国的《资本论》研究的方法论自觉,其重要一维是对国际学界的《资本论》研究进行分析和研判。在当代国外左派学界,奈格里、克里弗等学者始终致力于从政治角度来解读《资本论》的内涵,并视之为在当下语境中重读《资本论》的必要前提。尽管他们的观点不尽相同,但都会选择货币、商品等某种要素来凸显对抗性社会关系及阶级斗争的内涵。由于他们未能把握住马克思阶级斗争理论的唯物史观基础,因此,他们往往会因为过于强调单纯的政治式解读线索而忽略了《资本论》中关于生产方式内在矛盾运动规律的重要性。比岱的解读思路尽管在对《资本论》的政治式解读中显得具有较强的学理性,但过度强调政治斗争线索的重要性也使他看不到马克思历史辩证法思想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一部分马克思主义著作家,尤其是德国和苏联的一些著作家,根据《资本论》的手稿来研究马克思这部著作(从1857年的初稿到定稿)结构的变化问题。这个问题最早是由H. 戈劳斯曼(Henryk Grossmann)于1929年提出来的。马克思在1857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最后一部分中提出的、后又在1858年4月2日写给恩格斯的信中详细说明的计划和三卷本《资本论》的计划,显然毫无共同之处,假如人们不了解那些过渡性的著述,那么试图弄懂这个问题,就只有靠某种推测了。正如罗斯多斯基(他对此问题的解释也是不能令人  相似文献   

19.
许全兴同志的新著《毛泽东与中国二十世纪哲学革命》(以下简称《哲学革命》)回顾了整个二十世纪中国哲学的历程,即与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相应的三次哲学革命:资产阶级哲学革命、无产阶级哲学或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革命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我革命。该书以哲学的社会政治层面的蕴意为切入点,力求以原原本本的哲学的思想理论层面的蕴意为依据,话语朴实无华,不仅突出了毛泽东和毛泽东哲学思想,而.已对其他哲学家和哲学思想也尽可能完整阐述并反映其个性特点,向读者全面地展现了中国二十世纪的哲学革命。通…  相似文献   

20.
一1962年第4期《哲学研究》,发表了吴傅启同志的《由抽象上升为具体是辩证的认识方法》。这个标题的提法,是没有什么值得怀疑的。问题是该文开头的这句话:“这种逻辑的认识方法,就是由抽象上升为具体的辩证的认识方法,也就是马克思应用于《资本论》中的基本的逻辑方法,”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