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愿天主给我们赐福,愿万民都敬畏天主。”(咏66:8)迎春接福,张贴“福”字,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习俗。每逢新春佳节来到,家家户户都要在房门上、箱柜上、门相上、墙壁上等处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有些人家购买或请人精描细作有图案的“福”字;不少人家把大红纸裁成方块  相似文献   

2.
古人的警戒     
李铭约 《天风》1994,(2):16-17
读经:诗篇第一篇、犹大书 诗篇是颂赞神的诗歌集,第一篇是说一个有福的人是喜爱神的律法的人。说到“福”字,我们中国人是特别喜爱的,我们过春节总是写了许多福字,贴在门上、窗户上、墙上、缸上。圣经里说神的子民遵行神的诫命就会得到神的赐福,连筐子、抟面盆都蒙福。  相似文献   

3.
新年蒙福     
孙天人 《天风》2003,(2):6-7
“福”自古人人向往之。 新年、春节到来时,我国民间常有贴大红“福”字的习俗。连我们基督徒家里,若逢喜庆佳节,或乔迁新居,亦有喜欢贴上一幅“福”字的字画。好消息也称“福音”等等,不胜枚举。这一切都体现着人们对“福”的渴慕和追求。圣经启示上帝就是万有真原,万“福”之本,紧跟“创造”即是“赐福”(创1:28),据统计仅《旧约》提到上帝的赐福或祝福有300多次。新年、春节来临之际,愿上帝的“福”伴随节日的欢乐降临千家万户!  相似文献   

4.
陈恩准 《天风》2013,(12):18-21
雅各在临终之时,将十二个儿子叫到跟前,为他们预言日后必遇的事,并一一为他们祝福。为其他儿子预言和祝福时,有的包含警戒,有的一语带过。唯独提到约瑟时,非常特别,通篇都是赞赏和祝福,甚至出现了六个明文的“福”字,而这个“福”字在他为其他儿子预言中一次都没有出现过。约瑟如此蒙福,原因究竟何在?  相似文献   

5.
神贫的人是有福的杨弥格真福八端第一端是:“神贫的人是有福的,因为天国是他们的。”(玛5:3)以往对这端道理常有一个误解,认为“神贫”就等于贫穷。其实,生活中真正的神贫并非如此。对“神贫”二字的解释,从字义上讲,是相对“形贫”(即物质生活的贫乏)而言,...  相似文献   

6.
一提及“吃亏”两字,连邻家6岁小孩儿都会说“吃亏是福”,而在实际生活之中,真的把吃亏看成是福气的人却很少。懂得吃亏是职场道路上必修功课的人就少之又少了。  相似文献   

7.
葛天 《法音》2023,(1):50-54
<正>《大荐福寺重修塔记》为北宋政和六年(1116)五月二十七日李野撰写。碑为长方形,碑首右上角缺损,断为三截,已修复。碑高173厘米,宽80厘米,厚10厘米。碑额篆书“荐福寺重修塔记”,四行,每行二字。碑文正书,十八行,满行31字,计543字。虽距今900多年,碑字迹依然清晰可辨,现立于西安博物院荐福寺古建天王殿基址西侧。小雁塔是荐福寺中的佛塔,原称荐福寺浮屠,  相似文献   

8.
方雷  周昊 《周易研究》2022,(6):5-11
“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命题的提出是对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的深刻呼应,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详细阐释了“做中国人”的精神风貌。把“做中国人”作为一个问题予以多层次的追问,积极探究问题背后的发问情境、历史演变、现实成就和使命担当等,反映出新时代中国人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在国家实体与文明实体相结合的大语境中,对“做中国人”的发问,是以“怎么做”而非“是什么”为优先方向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用“一个国家、一条道路、一种文明”的伟大成就,对这个问题给出了一个生动回答。面向新时代,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需要坚持大视野、大格局、大胸怀,需要全体中国人继续在党的领导下,从俯身去“做”中探索这个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9.
命与运     
正人之一生,无非"命"与"运"。若作一个简单的比附,"命"是人之"体","运"是人之"用"。"命"是"本","运"是"末",一目了然。《红楼梦》借空空道人之口,对甄英莲有八字判语:"有命无运,累及爹娘。"英莲被拐卖,辗转落入"呆霸王"之手,一个清白女子,就这样生生被荼毒。人生遭际之残酷,让人惊悚。中国人的字典里,"福、禄、寿"三个字最受欢迎。过去人家的中堂里,总有一副对联,也多与这三字相关。春节迎春接福,总要在大门上张贴一个大大的  相似文献   

10.
《法音》2005,(9):54-54
本刊讯 9月11日,第二届“古槐文化节”暨“万念慈诚”百慈书法展、“万蕊心莲”佛教音乐会在天津荐福观音寺隆重举行,历时三天。市佛教协会名誉会长宝菡法师、副会长兼荐福观音寺住持妙贤法师,以及市、区主要部门领导、四众弟子5000余人参加了文化节。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天主教》2008,(3):14-21
耶稣看到了群众,就上山去了;他坐下来,他的门徒们来到他身边。他开始教导他们说: “神贫的人是有福的,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哀恸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要受安慰。”  相似文献   

12.
记得在一位同事的客厅见到一幅匾额,上书“忘记是福”。当时,不解其意,又不好意思询问,此事就这样在心中搁了多年。随着年龄渐长和对世事的洞察,我对“忘记是福”这句话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姚国营 《美与时代》2014,(11):96-96
在当前社会,人们唯金钱至上。人的欲望无止境的今天,人们为名忙,为利累,难脱一个“欲”字。人身心疲惫,形体损伤,何谈享受生活享受人生。林语堂说:“美国人闻名的伟大劳碌着,中国人是闻名的伟大悠闲者”。在现代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们有越来越多的时间关心休闲,在今天的市场经济下人们的需求结构由对物质的追求转向精神家园的回归。  相似文献   

14.
世界万物的命运,不少时候是“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人之不幸,可能会带来有幸,自己有幸,可能也会带给别人不幸。“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福祸同门,利害为邻,因而“塞翁失马”的故事所说明的“祸福相依”的道理是深刻的。古人所说的“李以苦存。井以甘竭”也深含着“安危相易,祸  相似文献   

15.
清代养生学家石成金有一首《知福歌》,“人生堪受福,何苦不知足;思量愚昧苦,聪明就是福;思量饥寒苦,饱暖就是福;思量负累苦,逍遥就是福;思量离别苫,团圆就是福;思量刀兵苦,太平就是福;思量牢狱苦,自在就是福;思量无后苦,有子就是福;思量疾病苦,谜康就是福;思量死去苦,活着就是福;苦境一思量,就有许多福;可惜世间人,几个会享福;有福要能知,能知才享福;我劝世间人,不要不知福!”石老先生的这些格言平实质朴,耐人寻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庄子“吾丧我”的解释历来受到注家关注,在“吾”“丧”“我”三字均有意义之不确定的情况下,以往学者较多关注“吾”“我”的解读,甚至形成了“求吾”和“解我”两条诠释路径。然而,从“吾”“我”入手解释“吾丧我”,是将“丧”的意义一般化,由此带来实践中不能实现的缺陷。本文认为“丧”字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对“吾”“我”的理解方式。无论是其在短语中的动词词性,以及其在文段中表现出的实践真切性,还是作为南郭子綦对颜成子游的工夫指点,“丧”字的隐喻较之“吾”“我”更具基础性。可见,“丧”的意义值得重新分析。  相似文献   

17.
傅春贵 《思维与智慧》2009,(4):M0002-M0002
喜爱读《思维与智慧》的理由,要让我真的说出来,恐怕就是四个字:读书是福。  相似文献   

18.
用力过度     
“阴”字,就是在月光下“咬耳朵”;“影”字,就是景色在光下晃动。阴影,就成了光下的怪物。  相似文献   

19.
农历四月月圆日为佛吉祥日,是南传佛教国家纪念佛陀诞生、成道、涅的日子。“吉祥”二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在佛经中更随处可见,而且“吉祥”一词在佛典中有着更为丰富的义蕴。圆慈法师在《佛经中的“吉祥”义》中认为,“吉祥”总括了言语、行为和心愿三个方面,佛陀所说的吉祥义,又重在告诉我们什么样的行为才是致福的行为。愿大家体解此义,以吉祥心,说吉祥言,行吉祥行,昼夜六时恒吉祥。  相似文献   

20.
藏福于心     
幼时腊月,每近年关,父亲总要给人写春联。写得最多的,便是“福”字,福寿双全,福星高照……十分显眼,不觉记在心中。 人有祈福之心,大概是因为生活还不够完美,或者是人生还不够顺达。老子说,祸兮福所府,福兮涡所伏。灾祸常常无情地砸到人们的头上,即便不砸到自己头上,落到邻人的身上,依然像悲剧一样震撼人心。[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