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在回族史及中国伊斯兰教研究的论著中谈到包头的穆斯林与清真寺的不多,这也是内蒙地方史研究的一个薄弱点,本文勾稽有关档案及调查文献,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包头的穆斯林社会试作初步分析,以供从事内蒙民族史及宗教史研究的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2.
广西回族穆斯林的几块石碑翁乾麟回族碑记是反映各地回族穆斯林历史的重要资料,因此受到许多史学家的重视。白寿彝先生在《泉州伊斯兰教在南朝鲜石刻》序言中说:"我希望以本书为开端,各地的伊斯兰教在南朝鲜石刻都能陆续收集起来,编印、出版。这对伊斯兰教史的研究将...  相似文献   

3.
清真寺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族穆斯林无论是进行宗教活动,还是经堂教育以及其他社会活动,都离不开清真寺。清真寺的起源与伊斯兰教的传播、发展息息相关。自从穆圣亲自建造了第一座清真寺—位于麦地纳近郊的“古巴仪”清真寺。清真寺便跟随穆斯林的脚步,遍布亚、非、欧各穆斯林聚居区,而伊斯兰教自从传入中国以来,便出现了规模、风格、式样各不相同,但基本建筑规制却一样的清真寺建筑。随着清真寺的建造,其对于回族的作用也日益凸显。一、由清真寺的建筑风格看伊斯兰教的本土化中国的清真寺其建筑风格主要分为两个时期:一是明代以前。这一时期又可分为两个阶段,其一…  相似文献   

4.
清真寺是穆斯林的礼拜场所,在穆斯林的心目中具有崇高而且神圣的地位,是伊斯兰文化的物化表现。由于伊斯兰教在回回民族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纽带作用,因此,相对于中国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而言,清真寺在回族社会生活中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一、清真寺名称的由来清真寺不仅是穆斯林礼拜和举行宗教活动的场所,而且与每一位穆斯林的社会活动和家庭生活都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清真寺是阿拉伯语“麦斯吉德”的意译,原意为“叩拜安拉之处”。伊斯兰教最早的清真寺为:“古巴依”清真寺,位于麦地那近郊约三公里处,是由先知穆罕…  相似文献   

5.
九江清真寺今昔江伊江西九江清真寺的建立,是随着伊斯兰教的传人和回族在九江定居开始的。明朝景泰元年(1450年),陕西回族人氏马哈吉来九江任总兵职,随带有部属约1500人,均为回族穆斯林,驻扎在九江西城外九华门一带,随后不少官兵眷属定居九江,散居在北司...  相似文献   

6.
伊斯兰教在中国回族及其先民的传播中经历了侨民时代、普遍传播时代、本土化时代、艰难时代及爱国意识的觉醒和文化自觉时代.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点,最终形成伊斯兰教在回族穆斯林社会的本土化,并通过与中国社会的相融共存,共同推进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进而促进了回族穆斯林的民族意识、爱国意识和民族团结思想的增强.同时,也印证了宗教文化在移植它国时,必须与当地的主流文化和平共处、交流、交融,才能使自身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7.
广西回族穆斯林的几块石碑翁乾麟回族碑记是反映各地回族穆斯林历史的重要资料,因此受到许多史学家的重视。白寿彝先生在《泉州伊斯兰教在南朝鲜石刻》序言中说:"我希望以本书为开端,各地的伊斯兰教在南朝鲜石刻都能陆续收集起来,编印、出版。这对伊斯兰教史的研究将...  相似文献   

8.
宁夏传统伊斯兰教建筑普遍采用中国化的院落布局,使用中国化的建筑元素,吸纳中国化的装饰艺术,不仅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更是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彼此融合的历史见证。宁夏伊斯兰教的建筑独具特色。通过对宁夏传统风格的清真寺的历史文化背景、空间布局、庭院设计和装饰艺术等方面的对比分析,可以更充分认识伊斯兰教建筑之美,深刻体察以回族群众为代表的中国穆斯林的宗教信仰、社会生活和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9.
正阿城清真寺从清代延续至今,作为伊斯兰教的活动场所对哈尔滨乃至整个黑龙江地区穆斯林的文化教育及各民族睦邻友好往来做出了自身贡献,是典型的宗教中国化建筑样板,也是伊斯兰文化完美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典范。阿城清真寺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民主街,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是黑龙江省建造最早的清真寺之一,历经数百年风雨而至今屹立。阿城早期的回族穆斯林居民多由山东、河北等地的贫苦民众为生存举家北迁而来。乾隆四十二年(1777),为满足阿城回族穆斯林居民婚丧嫁娶、聚礼祈祷等生活所需,解决穆斯林礼拜、封斋无寺的问题,乡老杨华先租赁8间民房,设礼拜堂、沐浴室、阿訇办公室等。嘉庆七年(1802),  相似文献   

10.
回族穆斯林题材的电影,是中国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中华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结合的独特形式,是电影模式的艺术表达。同时,回族穆斯林题材的电影,作为回族文化的一个展映面,无疑是对中国穆斯林群体的最好展示。  相似文献   

11.
米乐金 《美与时代》2014,(8):126-127
回族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国饮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回族饮食的起源,是伴随着伊斯兰教的传入而伊始,饮食习惯严格依照伊斯兰教《古兰经》教义。其作为一种共同的风俗习惯和反映共同文化的心理素质,维系着回族族群的民族情谊,增强着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加强了族群认同。本文以泰安清真寺小区回族的饮食禁忌和做油香仪式为切入点,以以小见大的方式,通过对回族饮食文化里这些文化象征符号的理解,通过对“他们”和“我们”的区分,发现这些符号对回族人具有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2.
清真寺是阿拉伯语masjid(麦斯吉德)的意译,原意为“叩拜之处”,亦称礼拜寺、真教寺、回回堂等。它是伊斯兰教聚众礼拜、处理教务和举办教育的场所,对穆斯林的社会活动和家庭生活都有着非常直接和密切的关系。 在我国,除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等穆斯林集中聚居地区有较多的清真寺之外,其它省份的清真寺布局,也基本上与回族“大分散、小集中、围寺而居”的特点相适应,即凡是有回族的地方就有清真寺,凡是有清真寺的地方必定有回族。因此,了解我国散杂居地区清真寺的历史、布局、作用及其保护价值,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伊斯兰…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伊斯兰教的学理传承和经典诠释史,除去唐、宋有限范围内的口耳相传外,明清时期特别是以回族为代表的穆斯林对伊斯兰教经典的诠释,很大程度上构建了中国伊斯兰教经典诠释的汉语话语体系,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由明清汉文译著家倡导而践行的"以儒诠经"。  相似文献   

14.
陈进惠,于1938年出生在辽宁省丹东市一个回族穆斯林家庭。1960年毕业于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曾任《中国穆斯林》杂志编辑、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研究部副主任等职。现任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图书馆馆长。陈进惠受伊斯兰文化氛围的熏陶,在其学生时代已与阿拉伯文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远在伊历一、二世纪,阿文书法在伊斯兰世界已经成为一种备受推崇的艺术。中国,作为伊斯兰教最早传入的国家之一,阿文书法的传入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历史上不少清真寺建筑都饰有阿拉伯文雕刻。其中,始建于公元1009年的泉州清净寺门楣上的古兰经…  相似文献   

15.
正历史上的中国穆斯林在清真寺建筑的表达上,体现了鲜明的中国风格,融入了浓厚的中华文化特色。回顾中国化清真寺建筑演变历史,可以为伊斯兰教坚持中国化方向在建筑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鉴。清真寺是伊斯兰教建筑的核心。清真寺作为伊斯兰教的重要标志,也有一个本土化、民族化的过程。"在我国历史上,清真寺建筑风格的发  相似文献   

16.
书讯     
〔本刊讯〕邵阳市出版《湖南·邵阳伊斯兰教清真寺》一书。邵阳市是湖南省伊斯兰教重点地区,有3万多穆斯林、25座清真寺,最早的清真寺已有六面多年历史。由于清真寺是回族群众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生活的重要场所,在清真寺发生了许多值得纪念和记载的历史事件,抗日时期成立了“中国回教救国协会湖南分会”,大力宣传抗日,开办穆民工厂,动员回族青年上前线;抗美援朝时期发动回民捐款购买飞机、大炮。除此之外,清真寺内还有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如清代的“万岁牌”、解放初期中央访问团赠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国结起来”的锦旗等。为了…  相似文献   

17.
自伊斯兰教传入我国以来,经过一千多年与中国各民族文化的长期共融与整合,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文化,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思想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我国不仅有10个少数民族共同信仰伊斯兰教,而且具有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文化也已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贵州不仅有穆斯林而且有许多历史悠久的清真寺。由于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人们对伊斯兰教何时传入贵州、贵州穆斯林的人口、分布与发展现状等方面的情况知之甚少。蒙真主襄助,现笔者把所知情况作简要的介绍。伊斯兰教传入贵州的历史(一)、宋元时期。研究贵州回族伊斯兰…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建筑的清真寺既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又具有某些伊斯兰建筑的元素;既与中国的文庙、佛寺、道观等建筑不同,同时又有别于国外的清真寺,形成了独特的韵味。明清时期的清真寺是清真寺建筑形式与中国传统建筑范式相结合而发展出来的独具中国特色的清真寺建筑风格,也是中国穆斯林对世界伊斯兰教建筑的一个贡献。根据现今所存的许多清真寺寺志和碑拓来看,我国大部分清真寺都始建于明代,清代则是发展的高峰期。  相似文献   

19.
九江清真寺今昔江伊江西九江清真寺的建立,是随着伊斯兰教的传人和回族在九江定居开始的。明朝景泰元年(1450年),陕西回族人氏马哈吉来九江任总兵职,随带有部属约1500人,均为回族穆斯林,驻扎在九江西城外九华门一带,随后不少官兵眷属定居九江,散居在北司...  相似文献   

20.
经堂教育是中国伊斯兰教传统教育制度。中国伊斯兰教的经堂教育不同于阿拉伯伊斯兰国家清真寺内的教育,而具有中国私塾教育特色,且充分凸显了伊斯兰教的中道思想。 一、教育模式的"中道"精神。经堂教育是中国穆斯林创办的一种带有中国特色的宗教教育形式,它对于经学人才和伊斯兰教教职人员的培养、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以及中国特色伊斯兰教的形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