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风》2020,(10)
正耶稣教导的"主祷文"是最好的祷告范本《历代志上》4章9节至10节记载了雅比斯的祷告,共有四句:"甚愿你赐福与我,扩张我的境界,常与我同在,保佑我不遭患难,不受艰苦。"不少讲章讲解这个祷告,也有人推崇这个祷告,好像其是我们基督徒祷告的范本。但也有些肢体与我交流时,认为这个祷告不易理解.他们认为,其中最可取的是求神"常与我同在"这句;"甚愿你赐福与我"这句不太合适,有点成功神学的味道;"保佑我不遭患难,不受艰苦"不太符合神的旨意,因为耶稣说过"你们在世上有苦难";  相似文献   

2.
胡仲华 《天风》2011,(10):19-19
我认识王飞弟兄,是在五年前的一个下午,他来到教会找我为他祷告,他说他的妻子被他打跑了,而且这是他们结婚两年来第十九次离家出走,我先劝他要自己反省、悔改,然后我们一起作了祷告。数日后,王飞和妻子一同来到我的居所,双双表示以后要好好信主,旧事切莫重提。  相似文献   

3.
《天风》2015,(7)
<正>祷告是基督徒灵命的呼吸,基督徒在上帝所赐的每一个日子里,以祷告的方式,向上帝陈明自己的心意,求上帝赐予智慧能明白神的计划,求上帝赐予力量能遵行神的旨意。祷告时我们当注意以下几点:祷告不只是向神说话,更要听神说话。祷告不是自顾自地说个不停,之后就以一声"阿们"结束,这就好比一个病人跟医生说了好大一通病情,之后跟医生说声"再见",扭头就走了。祷告是神与人的沟通,既要向神说话,更要听神说话。向神说话,是陈明我的心意,或敬拜赞美,或感恩感谢,或祈求代求;听神说话,是神向人启示他的心意,或借着圣经的话,或借着环境,或借着某个人的话,向  相似文献   

4.
赵誌恩 《天风》2004,(10):52-53
编辑老师: 在我们教会里,现在正流行着这样的一种祷告,就是主领人在领祷告时,忽然在祷告中间加入几句"我奉主耶稣的名斥责一切混乱和搅扰的灵离开我们,我奉主耶稣的名斥责一切的疾病和软弱离开我们,我奉主耶稣的名斥责一切沉睡和打盹的灵离开我们,我奉主耶稣的名捆绑魔鬼撒但和一切的邪灵,我奉主耶稣的名命令……"等等。然后又是祷告,最后是"这样的祷告不配,都是奉主耶稣的圣名祈求的,阿们"。据他(她)们自己解释:这种祷告叫"宣告的祷告"。并且每次聚会祷告时都是如此。  相似文献   

5.
丁施恩 《天风》2009,(9):8-9
经文:出8:-10: 基督徒需要明确祷告的对象,就是上帝.让我们一起思考祷告的几个"度": 一、祷告的角度 <出埃及记>10章16至17节记载:法老急忙召了摩西、亚伦来,说:"我得罪耶和华你们的神,又得罪了你们.现在求你,只这一次,饶恕我的罪,求耶和华你们的神,使我脱离这一次的死亡."请注意,法老请求摩西赦免他的罪,他求的对象错了,祷告的角度偏了,因为我们乃是向上帝祷告.  相似文献   

6.
谈谈祷告     
王勇 《天风》2002,(3):26-26
我曾听一位牧师这样说:如果你是一个基督徒,你就一定常常祷告,如果你要做一个基督徒,你就应当祷告。这话说得很实在,祷告是神给我们信徒的权柄,离开了祷告,我们将一事无成。一个祷告的人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大布道家司布真每天祷告两个小时,他讲道大有能力;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每天祷告3个小时,神与他同在,就连德国皇帝查理五世也惊讶他的刚毅。但是许多信徒却将祷告当作一种重担、负担,所以在祷告时只了了数语以贿赂他们自己的良心,求得是否祷告让内心的平衡。  相似文献   

7.
抹油与祷告     
<正>祷告是基督徒最为日常的灵性操练,圣经中记载了许多伟大祷告的典范,值得基督徒效法。但是,在《雅各书》中提到了当时教会中一种较为特殊的祷告情况:"你们中间有病了的呢,他就该请教会的长老来,他们可以奉主的名用油抹他,为他祷告。出于信心的祈祷要救那病人,主必叫他起来,他若犯了罪,也必蒙赦免。所以你们要彼此认罪,互相代求,使你们可以得医治。  相似文献   

8.
李世峥 《天风》2015,(3):44-45
<正>结束了"最后的晚餐"之后,耶稣带着"甚是忧伤,几乎要死"的心情,同犹大以外的其他十一位门徒来到客西马尼园,他要在这里做被捕前的最后一次祷告。耶稣非常清楚,承受十架酷刑是一场严峻的属灵争战,所以必须藉着祷告向上帝支取得胜的力量。进入园子之后,耶稣吩咐其中八位门徒:"你们坐在这里,等我到那边去祷告。"接着,便  相似文献   

9.
灵花一束     
《天风》2017,(6)
正祷告不是生活中的"备用胎",而是生命每天的"必需品"。神的儿女们,神的旨意原是叫我们不住地祷告,恒切地祷告。叫别人得福的同时,你已经是最蒙福的人。因为你愿意成为别人的祝福,你就成了上帝所赐福的人。说真话的好处是不用记得曾经说过什么话。神是光,你亲近神就是亲近光,你脸上就越来越有光彩;你亲近神,你心里就越来越有神采。上帝存留我们的"生命",为要完成上帝的"使命"。  相似文献   

10.
合而为一     
《天风》2019,(12)
<正>《约翰福音》17章是耶稣离世前为门徒所做的祷告,我们称之为"大祭司的祷告"。其中11节后半、22节、23节和24节是主耶稣特别为门徒合一的祷告,并且不只是为门徒,也是为所有信他的人。20节耶稣祷告说"我不但为这些人祈求,也为那些藉着他们的话信我的人祈求。"(和合本2010)  相似文献   

11.
虔诚人     
紫晶 《天风》2019,(11)
<正>哥尼流定睛看他,惊怕说:"主啊,什么事呢?"天使说:"你的祷告和你的周济达到神面前,已蒙记念了。"(徒10:4)什么样的人是虔诚人?虔诚人有哪些表现呢?他是个虔诚人。他的祷告和他的周济,达到上帝面前蒙神记念。祷告是人与神之间的事,周济是人与人之间的事。一个是灵性生活,一个是社会生活,兼而有之,是为虔诚。这样的人是虔诚人。圣经中有一个这样的人,  相似文献   

12.
吴志福 《天风》2018,(6):41-41
假如大声祷告会打搅他人,那还是应选择默祷一次查经聚会,有个弟兄沮丧地要大家为他祷告。他说自己被公司开除了,原因是他每晚睡前发出声音祷告,住在同宿舍的同事感到不满,就向领导打报告,结果导致他失去了工作。  相似文献   

13.
汤士文 《天风》2022,(10):23-25
诗篇中大部分内容是诗人向上帝发出的祷告.正如教会里流传着这样一句名言:"不会祷告读诗篇,缺少智慧读箴言."诗篇为基督徒提供了祷告、灵修的范本.潘霍华(Dietrich Bonhoeffer)曾说:"理解诗篇的唯一方法就是用膝盖跪下来,全体会众尽力用诗篇的语言来祷告."四世纪的基督教领袖亚他那修(Athanasius)认为我们应该用诗篇来祷告,不管我们身处何种境遇,总会有一首诗篇适合我们的需要.祷告的内容主要包括赞美、感谢、认罪、奉献、祈求和代求等.本文先来谈谈赞美.因为诗篇首先是教导我们如何赞美上帝的.  相似文献   

14.
赵典来 《天风》1996,(1):5-7
读经:约翰福音第十七章 主耶稣在世时,祷告成了他生活的重要部分,他经常“退到旷野去祷告”,“出去上山祷告,整夜祷告神”(路5:16,6:12)。约翰福音第十七章是记下来的主祷告中最长的一篇,读后使人感到主离别前的心情,那颗惦念门徒。  相似文献   

15.
李约翰 《天风》2001,(5):36
应该说,是灵祷告概括了方言祷告而不是方言祷告概括了灵祷告。保罗在《哥林多前书》第14章中说:“我要用灵(spirit)祷告,也要用悟性(understanding)祷告。”保罗在该章经文中肯定了方言祷告是灵祷告,但他没有肯定唯有方言祷告才是灵祷告,更  相似文献   

16.
《天风》2015,(2):67
<正>《祷告惊奇之旅》作者:戴夫·厄理本书作者戴夫·厄理(Dave Earley)是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斯地区新生命教会(New Life Church)的创建牧师,该会现有2000人参加每周聚会,并有超过100个家庭小组。他在牧会中遇到不少难关,但就在他一筹莫展时,藉着祈祷获取了无比恩典。笔者尝试了许多你可能没想过的祷告方式。在这31种、5大类(日常的祷告、成长的祷告、带来改变的祷告、深度的祷告、进深的祷告)祷告之旅中,他发现自  相似文献   

17.
严育英 《天风》2005,(10):32-32
在农村里常看见一种现象,有的人病得很重,代祷的人会情真意切为他的病转好迫切祷告。出于人的感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祷告中一定要求神医治,这样的祷告,这样的信心是否一定出于神?  相似文献   

18.
<正>对于摩西而言,"举手"与"垂手"关乎前线争战的胜败,其意义非同寻常;对今天的信徒而言,"举手"就是警醒不倦地祷告,"垂手"便是灵命软弱的信号。我们不仅要学会"举起圣洁的手,随处祷告"(提前2:8),也要学会"伸手相扶",帮助教会负责同工承担福音使命。  相似文献   

19.
正张岱是明晚期的散文家、史学家,他是一位非常懂得生活、享受生活的"美食家"和"玩家",兴趣广泛,喜好颇多。他有句名言"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似乎可作其"吃""玩""雅"等嗜好的注脚。有人评价,《夜航船》是张岱著的一部"百科全书":从天文地理到经史百家,从三教九流到神仙鬼怪,从政治人事到典章沿革,广采博收,涉及学科广泛;《西湖寻梦》是他用散文笔调写的一部历史题材的"电影":一  相似文献   

20.
张广辉 《天风》2007,(5):13
他在隐藏生活中,祷告是他唯一能做的……三年的时间,上帝将他造就成为一名祷告的勇士。当一个侍奉神的人学会了如何与神亲近,那么他的侍奉就像以利亚的侍奉那样是蒙神看顾的,也是蒙神纪念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